登陆注册
1330700000026

第26章 百年来围绕格林童话的论争 (1)

第一节

关某某的“救救孩子”

格林童话被翻译介绍到我国的历史并不久远。据学者胡从经考证,是清末民初的周桂笙第一个向我国一般读者翻译介绍了如《狼与七只小羊》等几个为数不多的格林童话故事A,从那时算起至今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此后的100年来,格林童话不仅深受我国儿童的喜爱,陪伴众多的孩子度过了他们青涩而纯真的美好童年,而且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省、市、地区的出版社为单位,各自竞相出版发行与格林童话有关的丛书,其数量其种类真是难以枚举。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个外国文学经典在我国的发行量和普及程度能望其项背。但就是这样一部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经典,在我国却遭遇到了其他文学经典名著未曾遇到的奇特现象:虽万般喜爱在一身,可遭受的诘难从未间断。

先说说本世纪初的一件事。2001年12月4日,《中华读书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关海山”的文章,它从内容、形式、思想到艺术等方面对格林童话进行了全盘否定,甚至在结尾处,还引用了鲁迅的那句名言“救救孩子”,不【A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前引书,第156页。】 啻这格林童话是何方“妖魔鬼怪”,会要了孩子们的“命”。文章部分内容摘抄如下:

从艺术方面来看,格林童话的写法无疑是太简单了,整本书几乎看不到倒叙、插叙、悬念、心理描写等手法,有时在一篇童话中整段话数次重复,人物之间的对话突如其来,令人摸不着头脑;人称混乱,情节也几乎全是单线地向前发展,千篇一律,故事的开头总是面临着烦恼或生死攸关的难题,接着主人公想办法去解决,途中又遇到许多莫名其妙的人或物的指点帮助,最后终于达到出人意料的目的;内容方面则更是糟糕了,我把它粗略地分为三大类:无聊类,稀里糊涂类,歌颂邪恶类。……看来我们还是非常有必要继续高举鲁迅先生的伟大旗帜,大呼一声:——救救孩子!

这位读者声明,“由于条件限制,在应该读童话的年龄我却没有读过童话”,于是,逛书店时,在“异常的虔诚与膜拜”的情况下,“毫不犹豫”掏钱将译林出版社的《格林童话全集》买下阅读。然后,让该人遗憾的是,这本原有着“如雷贯耳的声名”的“世界名著”却让他这位读者“实在描绘不出读它时内心深处的那种无奈和可笑”,发出“我不知道格林兄弟是否做过父亲”这样的疑问,以至于最后,童话故事到了“简直令人作呕”地步,令这位读者实在是“不能容忍”了。

为了证明这些感觉和愤慨不是空穴来风,该读者为他分的那三大类各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比如《青蛙王子》和《拉家常》两个故事让他觉得很是无聊,而这个“无聊在《拉家常》里达到了最高峰”。《莴苣姑娘》里,“一位男子为了满足妻子想吃顿莴苣的愿望,竟可以丧尽天良地应诺把妻子将要生的孩子送给巫婆”,因此,像《莴苣姑娘》《虱子和跳蚤》这些故事不仅仅是“稀里糊涂”类的故事,那简直就是“无聊、无知、无耻及不分好坏类的篇什”。

至于《穿靴子的猫》和《小农民》则是活生生表现格林童话歌颂“邪恶类”的最好例子。

该读者提出了大大的疑问,“这样一本毫无是非标准、道德观念的书是怎样成为‘世界名著’的?”他因此深深地担忧,孩子们懂得不太多,而他们只要听美丽的童话,可是“罂粟的花更是美丽非凡”,而一旦这些个童话根深蒂固地留在孩子们的脑子里,等他们长大了,那么他们将“去深思去体悟”,到时会“悟出些什么呢?”他更担心,这样一来孩子们会因此“树立怎样的人生观、道德观甚至法律意识呢?”所以说,在他看来,格林童话不仅仅是万万不能再读的,而且在他那里是已经到了需要挥动鲁迅先生的伟大旗帜,出手“救救孩子”的境地。

此文一出,笔者的博士生导师杨武能教授即刻做了回应,而笔者在这里想说,该读者从艺术方面以及内容方面对格林童话提出的质疑,我们很好回答:这些质疑实则就是格林童话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征,可以用“单纯、明晰、稚拙”等归纳概括,而且这些特征也是更多的欧洲民间童话的共性,都来自民间文学口传易记的需要,也适合儿童幼小心灵的接受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固守“文以载道”传统,老是强调文学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要求纯真质朴、天真烂漫的格林童话也承载起沉重的忧患意识、批判精神等等。同时,出现这样的声音也确确实实跟我们的文化传统、人文背景密不可分,特别是说明我们对儿童和童话的理解,确实还很幼稚,还需要启蒙。

事实上,我们对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关爱,至少比欧美国家晚了一个世纪。比如英国学者和作家J.R.R.托尔金认为,真正的童话故事应具备四个要素:幻想、恢复、逃避、慰藉。其中的慰藉就是格林童话故事中那个千篇一律的Happy-End(圆满结尾)。托尔金认为,这个千篇一律的圆满结尾恰好是童话最重要的功能。听故事的儿童能够依托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转变”,从想象的深切绝望中恢复过来,从想象中的巨大危险中逃避出来,从而获得巨大的心理安慰。使儿童获得心理解脱,建立自信,这是童话最重要的功能,等等。A

至于该读者认为,面对格林童话,现如今是“非常有必要继续高举鲁迅先生的伟大旗帜,大呼一声:——救救孩子!”笔者在想,假如鲁迅先生在世,听见有人要挥举他那面“大旗”去做这等“惊天动地”的创举,不知会有何感想?其实,这位“关海山”读者既然那么关注儿童文学,对鲁迅先生在儿童文学问题方面的精神和思想如此谙熟,那么按道理该读者也应该对鲁迅先生当年那篇《<勇敢的约翰>校后记》记忆犹新吧。全文部分摘抄如下:关于“鸟言兽语”的论辩B

《勇敢的约翰》校后记

……

对于童话,近来是连文武官员都有高见了;有的说是猫狗不应该会说话,称作先生,失了人类的体统;有的说是故事不应该讲称王做帝,违背【A以上两段内容,参见陆霞《说不完的格林童话》,载《德国研究》2008年第2期,第65-69页。B本社编《1913—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前引书,第242-244页。】 共和的精神。但我以为这似乎是“杞天之虑”,其实倒并没有什么要紧的。孩子的心,和文武官员的不同,它会进化,决不至于永远停留在一点上,到得胡子老长了,还在想骑了巨人到仙人岛去做皇帝。因为他后来就要懂得一点科学了,知道世上并没有所谓巨人和仙人岛。倘还想,那是生来的低能儿,即使终生不读一篇童话,也还是毫无出息的。

但是,现在倘有新作的童话,我想,恐怕未必再讲封王拜相的故事了。不过这是一八四四年所作,而且采自民间传说,又明明是童话,所以毫不足奇。那时的诗人,还大抵相信上帝,有的竟以为诗人死后,将得到上帝的优待,坐在他旁边吃糖果哩。然而我们现在听了这些话,总不至于连忙去学做诗,希图将来有糖果吃罢,就是万分爱吃糖果的人,也不至于此。

就因为上述的一些有益无害的原因,所以终于还要尽微末之力,将这献给中国的读者,连老人和成人,单是借此消遣的和研究文学的都在内,并不专限于儿童。……

……

一九三一年四月一号,鲁迅。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用调侃的口吻、轻松的语调讲了一个很严肃、很重要的议题。联系读者“关海山”的格林童话读后感,我想这位读者要想举起鲁迅先生的大旗,估计鲁迅先生是万万不同意的。不仅不同意,还有可能招来一番痛骂。因为,关海山说不敢再读格林童话,对此,鲁迅先生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是杞人忧天!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孩子的心”与你一个成年人的是决然不同的。再加上这些童话故事往往“采自民间传说”,“又明明是童话”,所以因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形成的内容,在我们现在看来“毫不足奇”。 比如《勇敢的约翰》是“一八四四年所作”,那更何况格林童话在德国正式印刷出版,才1812年呢。

如果“关海山”只是一名普通的读者,如果“他”仅仅是在随手翻阅了《格林童话》的情况下对格林童话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那倒还情有可原;否则,如果是一名学者,在对很多知识不甚了解的状况下,就贸然对格林童话进行如此相当偏激的评价,就不可原谅。笔者认为,该读者还有必要再聆听鲁迅先生的弟弟、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周作人在初次与格林童话相遇时说的话,即当人们遇见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方法,才是妥当与正确的,这点对我们大家都有裨益。再次不赘摘录如下:

我们初读外国文时,大抵先遇见Grimm兄弟同Hans Christian Andersen的童话。当时觉得这幼稚荒唐的故事,没甚趣味;不过因为怕自己见识不够,不敢菲薄,却究竟不晓得他好处在哪里。后来涉猎Folk-lore一类的书,才知道Grimm童话集的价值:他们兄弟是学者,采录民间传说,毫无增减,可以供学术上的研究。A

同类推荐
  • 村上春树·猫

    村上春树·猫

    只有猫知道村上世界的玄妙!村上春树爱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本书以此为契机,对村上春树的作品进行分析重组,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村上春树·猫”的世界。全书由九章构成,从生活到文学,作者不仅对猫的特点和习性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而且对村上作品中的猫进行深入的挖掘,提出了“猫派”“黑猫宅急便”“猫化”等新颖的概念,对喜欢村上春树和猫的读者而言,是一本不容错过的暖心之作。没有人比村上春树更了解猫,也没有哪种动物像猫这样了解村上春树!无论你是否读过村上春树,本书都将带给你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本书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郭沫若先生的诗歌精品数十篇。
  • 游痕留墨:郑振铎作品精选

    游痕留墨: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沉默的羔羊

    网游之沉默的羔羊

    这是一个弱者的故事。曾经幼稚的黑客重生了。十二年的精神折磨让他变得沉静,阴冷。重生后的坎坷经历,让他变得越来越张狂。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在网游中悄然战起…
  • 喰种NO.1

    喰种NO.1

    来自时空制衡点的奇异少女在这个已风起云涌的世界上又掀起怎样的风浪?当魔界入侵,她是否能独当一面?更改时空剧本的后果又是什么?等待她的又是什么?《喰种NO.1》带你穿越动漫同人《东京喰种》,看金木澜如何拿着逆天外挂【喰种秘挡】更改时空剧本?{不过,她真的可以改变每个人的结局吗?}
  •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城一笑:繁华沉梦

    倾城一笑:繁华沉梦

    她,魔界公主,他,人界帝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去人界,找妈妈,回去时,身份被曝光,她将如何面对?
  • 乱世俏医主

    乱世俏医主

    简介:她是从‘时间空洞’中落下的穿越女;他是冷酷无情、嗜血,有着倾世容颜的王爷;她们在一场刺杀中相识了;他爱他,却不接受她,怀疑、冷落、禁锢她;她爱他,却每时每刻想着离开他。命运注定让他们之间产生一场妖娆隔世的情感纠葛,哪怕是穿越千年的蓦然回首的等候;那相隔的时空,即使是花开的灿烂注定在繁华过后是滑落眼角、心的零落,我愿,陪你海角天涯……于倩兮:我就是这天空中的一颗流星,即使无比灿烂的星空也难以让我驻足,注定我还是要回到我该回的地方。司马宸:蝴蝶飞沧海,彼岸碧琼花,我要用金戈铁马的江山去换你一世的承诺......
  • 老公太专制:老婆,闹离婚

    老公太专制:老婆,闹离婚

    第一次见面,她闯入他的房间。“你对我有非份之想!”他将她骗回家,借口调戏,她不满反驳,“先生,我对你没有一点想法!”她想逃,男人却握住她的手,坏坏一笑,“可是我对你有想法,今天有时间,不如我们先互相了解一下?”
  • 听说你还爱我

    听说你还爱我

    筱晴每天固定的生活,被他的到来而打破,曾经遗失的爱情,能否在次回到身边,听说你还爱我......
  • 若如初见时美好

    若如初见时美好

    曾经的爱人离去,一个和他长相一样的人,可以可以用来代替那个人吗?我爱你但是我爱的是曾经的那个你,若只如初见。
  •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良修仙录

    张良修仙录

    一代传奇神算谋士张良,在黄石公的指点之下,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一条飘渺无常的修仙道路、、、乾坤笔下仙魔殇,宇内幻镜仙魔陨!仙魔两界吾为尊,浩瀚苍穹称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