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03100000082

第82章 通向幽冥的路上

鬼门关森严壁垒、铜墙铁壁,牢不可破,是进入鬼国的必经关卡。

十八个鬼王和一群小鬼站立两旁,牢牢把守。

貂婵看到很多灵魂从鬼门关进去。

一个、一个……

轮到貂婵了。

一个鬼王向貂婵伸出手。

貂婵手里空空的。

鬼王叫唤:“谁的,谁把她接引来的?”

貂婵用手紧紧抱着自己,寒冷得牙齿打颤。她看到许多黑漆漆的雾团向她靠近,其实那是牛头马面,都穿着一套黑袍子,手里拿着铁链,脚镣。

牛头眼睛鼓,舌头伸出来的。马是红脸巴的,头发很长。他们看了貂婵一眼,摇头走开了。

白无常和黑无常形影不离,一眨眼便到了貂婵面前。

白无常笑颜常开,头戴一顶长帽,上有“你也来了”四字;黑无常一脸凶相,长帽上有“正在捉你”四字。

白无常和黑无常也摇头,表示不是他们经手的。

十八个鬼王便聚集到一块,他们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鬼魂没有通行证!

无论哪个亡魂来到这里,必遭检查,看是否有通行证。

这个通行证就是“路引”。

“路引”,是人死后之魂到阴曹地府报到的凭证。

哪个牛头、马面或者黑、白无常忘记给亡灵发通行证了?!

貂婵看到,进入鬼门关的灵魂,都持有一张长三尺、宽二尺的黄纸,上面印有“为丰都天子阎罗大帝发给路引”

以及“天下人必备此引,方能到丰都地府转世升天”。

上面还盖有“阎王爷”、“城隍爷”、“丰都县太爷”三枚印章。

十八个鬼王铁面无私,没有“路引”的,一概不让进入鬼门关。

貂婵只能在鬼门关前逗留。

她回不了阳间,又进不了阴间。

这时候,又熙熙攘攘地来了一批亡灵。

全部是战死的。

他们拖拖拉拉、推推攘攘,不肯进鬼门关。

鬼王站在高处吆喝:“你们都到这儿了,还有不进鬼门关的道理?”

有年轻的士兵亡魂求道:“我媳妇还没过门便上战场了,我得回去一趟再来。”

有军官说:“我家的财产都严严实实藏着,我还没交待过,还没享受过,我不想死……”

也有的不听话,与黑、白无常打了起来。到了这儿,好斗的习性还是不改。

牛头和马面都是大力神,有万夫莫挡之勇,当即过去,把他制服,上了手链脚铐。

还有一个酒鬼,很喜欢吃炖牛头。喝酒暴死,被牛头马面拉了来。他慢慢醒了,恍惚间看到一个硕大的牛头,他摸着牛头说:“好大一只牛头呀,要是炖着吃可好了。”

一群已经是鬼的人都不肯进入鬼门关。

十八鬼王一声令下,旁边的小鬼汹涌而来,把所有亡魂全部围住,一个不剩地送进了鬼门关。

貂婵也不例外,被毫不客气地一丢,进入了鬼的世界。

没鬼记得貂是手上没“路引”的。

也没鬼留意到貂婵还没死的。

过了鬼门关,人的魂魄就变成真正意义的鬼了。

接下来要走的,就是黄泉路。黄泉路,是接引之路。

貂婵夹在那些鬼中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她还不是真的鬼,是鬼差一时疏忽大意,放进来的人。每走一步,都像要用千斤力似的。

黄泉路旁边,停留着很多孤魂野鬼。

这些鬼魂的阳寿都还未尽,是非正常死亡的鬼。

这些鬼不能上天堂,不能到地府,也不能投胎,他们来早了,只能滞留在黄泉路上游荡,等待阳寿到了,才能正式到地府报到,听候阎罗王的发落。

貂婵看到,滞留在黄泉路上的鬼魂,阴间是丢着不管的。这些鬼魂在那儿哭,在那儿笑,在那儿蹦蹦跳跳,在那儿无聊地点着脚趾,一边流口水一边聊天。

有生前是酒鬼的,在那儿举着手模仿喝酒。

还有人在那儿吆喝,指挥行人的交通,这鬼生前是个疯子。

也有生前仇怨难消,互相斗殴,鬼打鬼的。

不知走了多久,貂婵看到前面一片火红,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地毯。

其实那是花,叫彼岸花。看上去让人触目惊心的赤红,如火,如血,如荼。

这是冥界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彼岸花红得似火,黄泉路被喻为”火照之路”。灵魂,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彼岸花香飘来。有种大蒜的味儿。

花香有种魔力,一下子唤起了貂婵的记忆,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悲凉。

黄泉路的尽头,出现了一条河。这是黄泉路和地府之间的分界河。

貂婵素爱干净,想到河里去洗手,一到河边,不由大叫起来。

貂婵看到河水是血黄色的。

血河里波涛翻滚,腥风扑面。铜蛇铁狗出没,咬着河里的孤魂野鬼。

声声惨叫,骇人心魄。

貂婵惊魂未定,便又听到“啪啪”的响声,有鬼落水了。

河里溅起一朵朵血色浪花。

貂婵眼定定地看了许久,才知道失足落水的鬼是从桥上被牛头、马面推下去的。

原来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

奈何桥桥分三层,上层红色,中层玄黄色,最下层是黑色。

生时行善事的走上层,善恶兼半的人走中层,行恶的人就走下层。

下层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恶鬼,才到中间,便被牛头、马面推到河里去。

牛头又叫阿傍,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马面叫马头罗刹,马头人身,手持枪矛,与牛头是老搭档。

黑、白无常负责到阳间勾魂。牛头、马面就负责这阴间的治安和执法。

貂婵转身想走,然而走不动了。一对牛头、马面站在她身后,把她推向奈何桥。

2015·扫黄打非·净网行动正在紧密进行中,阅文集团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提交资料。

请作者们写作时务必警醒:不要出现违规违法内容,不要怀有侥幸心理。后果严重,请勿自误。(已有外站作者,判刑三年半)

同类推荐
  • 骁龙传奇

    骁龙传奇

    帝国崩颓,外戚专权,诸侯割据,三分鼎鼐。天下大乱,百姓哀苦。天圣下界,投身凡体。化身‘龙敦’,成长、学习,修文、练武,游历江湖,统军帅将,平灭三国,解除外患,平定天下!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广武史话

    广武史话

    广武位于山阴县西南部张家乡庄,屯兵雄风、民族融合、沧桑古韵的边塞雄关,古老的汉墓群,封土堆,共同承载了光武史,蕴含着灿烂的历史文明。
  • 呆在明朝当文豪

    呆在明朝当文豪

    这是一个在明朝努力成为文豪的故事。张维,2015年的一个小说迷,从21世纪穿越回1560年的明朝,那一年吴承恩的西游记已经开始流传(真的?)。塞万提斯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莎士比亚4年后才会出生。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几何原本》(shenmegui)……《悟空传》且看张维如何搅动嘉靖年间的文学江湖。
  • 一本书读通中国史

    一本书读通中国史

    本书一改过去那种就事论事的编纂体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以面带动点,再由点来通观全局,全面再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到大清王朝覆灭的真实历史过程。每小节中的内容紧密连接、环环相扣,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一些该表现出来的大道理、一些能对读者有用的启迪智慧之语已经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热门推荐
  • 我的末日世界

    我的末日世界

    一块石头砸中了陈铭的脑袋,没想到这块石头中竟然存在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正值末世,丧尸横行,陈铭拥有随意穿梭于两个世界的能力。黄金变成废金属,珠宝变成破石头……一桶泡面能换上一桶翡翠,一小块面包能换上一大块黄金。漂亮妹子只需要半袋大米,简直不能忍啊!“你还是跟着爷吧,爷保证你吃香的喝辣的,麻辣烫管饱!”
  • 穿越之沦陷的美梦

    穿越之沦陷的美梦

    穿越之旅让她又气又觉得好笑,可是当她回首往事,又能该何去何从。夜晚的凉风吹在她的身上,那种感觉就像是要把她给吹倒一样,让人总想上前去呵护她。在看到小小的那一瞬间,李轩阳的心好像被什么包围着一样,引接着那路边微弱的烛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婴童类萃

    婴童类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神一号

    女神一号

    《女神一号》,是作家冯唐的第六部长篇小说,试图以独特的视角,探究人对外面的世界及自己内心世界无休止的质疑,解决人性中的困扰、困境与纠葛。作者希望通过这部纯文学作品,深挖人性,诊断问题,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
  • 月照长空

    月照长空

    我从未想过遇见你,当我遇见你时,我想,整个世界的阳光都照在了我的身上,变成月光,与你纠缠。
  • 约翰王

    约翰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市经理人知识读本

    超市经理人知识读本

    《超市经理人知识读本》共十一章,分别叙述了超市经营知识入门、超市业改革与发展趋势、超市开业分析、超市选址策略、超市开店流程、投资收益分析等内容。
  • 妖皇史

    妖皇史

    凌寒,慕容月曦。一个影界的金牌杀手,一个被人凌辱致死的灭国公主。两个本无关系的人,因无上宝物,命运交织在一起。月曦嫣然一笑:“凌寒,愿意为我报仇吗?”凌寒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月曦双手并起:“以吾之力,逆天之行,惊天之力,与汝契约!!”凌寒微微一笑,滴血契约,并立下誓言,欺慕容月曦者,必杀之,挡我报仇者,定让你生生世世不得轮回!!!
  • 虫临天下

    虫临天下

    一个高考落榜的高中生,无意间被一个外星来客骗做了他的继承人,靠着他那怪异的繁殖本领来到了一个陌生的魔法世界————本书现在第一部分人界快写完了,开始了辽阔的魔界,魔界之中是强者的乐园,争霸的天堂,本书内容也从魔界开始,前面人界中只是做个铺垫,谢谢大家的支持!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