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1600000055

第55章 慈禧传说

极有谋略的女人

作为晚清最有权力的人,慈禧受到西方媒体的关注度要比光绪帝多得多。但是,西媒的报道也存在许多与中文史料相抵触的地方。

报道慈禧太后比较早的媒体,是美国加州的《里士满电讯报》。1886年1月23日,这份报纸刊登的一篇报道称赞慈禧是“一位极有谋略和能力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位熟练的外交家”。文章写道:

中国的传统是,每位君主要从下一代家族成员中指定继承人。但这一点被同治皇帝忽视了。作为咸丰皇帝——同治帝的前一任皇帝——的遗孀,太后与恭亲王协同行动,使两位内阁大臣支持载湉当皇帝,而她本人则掌握摄政之权。她曾两度夺取摄政之职:第一次是在丈夫咸丰去世后,年幼的同治当皇帝期间。在这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她为中国所做的事情,比这几位皇帝都更多。在慈禧太后统治下,电报线已铺满中国,铁路也开始修筑。

文章还写道:“这位太后将在1886年2月卸去摄政权力,因为届时年轻的皇帝将开始执政。”显然,这条消息并不准确。但它也并非源自媒体的杜撰,而应该是来自清廷内部。

1886年,慈禧确实有过还政光绪的动作。《清史稿》有载:“(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六月壬申,懿旨,钦天监于明年正月择皇帝亲政日期。”不过,慈禧并非真心退居二线,这是试探臣下是否忠心的动作。而她的这番心思已然被醇亲王——光绪皇帝的父亲——洞悉。

四天之后,即六月丙子日(阳历7月15日),醇亲王与亲王大臣们一起上疏,请皇太后继续训政。但慈禧没有答应,并且表示,皇帝亲政仪式的日子已定在来年正月十五举行,现在应该让“枢臣集议,整齐圜法”。又过了四天之后,醇亲王和礼亲王等人再度请皇太后继续训政,尚书锡珍、御史贵贤等人也表示应该如此,于是,“懿旨勉从之。命醇亲王仍措理诸务”。

《纽约时报》显然注意到了发生在权力中心的这一幕。1886年10月7日,这家报纸刊登的一篇报道写道:

年已14岁(其实是15周岁)的皇帝将从太后手中接过权杖的消息已公布了一段时间……占星家正在挑选吉日,然而,应这位皇帝的请求,且此请求已经在亲王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得到许可,太后将与皇帝共同执政,直到皇帝年满20岁。因此,官员们今后呈交的公文要准备双份,一份交给皇帝,一份交给太后。太后作为统治者一直很成功,这个安排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据《清史稿》记载,光绪十三年正月辛丑日(阳历1887年2月5日),清廷举行了皇帝亲政仪式,“以亲政遣官告天地、宗庙、社、稷,祈谷于上帝”。两天后,在元宵节这一天,光绪帝开始亲政,并“颁诏天下,覃恩有差”。

然而,亲政只是为堵住悠悠之口的幌子而已。就在光绪亲政的这个月,慈禧还“懿旨醇亲王以亲王世袭罔替,朝廷大政事,仍备顾问”。显然,她完全不认为皇帝具备亲政的能力。

离奇身世

尽管慈禧是晚清最有权力的人,然而,因为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西方媒体对她的报道,在细节上仍有颇多失实之处。比如,1900年6月27日,《斯克兰顿论坛报》刊登的一篇题为《太后陛下》的文章,就将慈禧称为“慈安”(Tsi An),反将已于1881年过世的“慈安太后”称为“慈禧”(Tsi Shi)。

文章作者是美国驻香港前副领事埃德温·怀尔德曼(Edwin Wildman)。怀尔德曼曾给《纽约杂志》写过一篇关于慈禧的特稿,而《斯克兰顿论坛报》的这篇报道,就是怀尔德曼所写特稿的浓缩改写版。

由于无法找到怀尔德曼特稿的原文,我们无法确定在人名上出现的错误,是怀尔德曼所为,还是《斯克兰顿论坛报》的改写者所为。在这篇文章中,慈禧(原文称为“慈安”)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美妙的女人”,且比历史上所有的最美妙的女人都更为出色。文章写道:

她生而为奴,如今手下奴隶上万;她生而被人忽视,如今却听政治国。她统治着4亿人口——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40多年前,她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总督家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女孩,而现在,她拥有价值1500万美元的钻石、珍珠、红宝石、蓝宝石,以及数不清的其他财宝。没有人——甚至包括她的医生——敢正视她。因为不小心踏入过陛下的神圣的花园,甚至连李鸿章也曾被她羞辱和放逐。

与前述《里士满电讯》的文章相同,此文作者也认为慈禧极有谋略,同时也是心狠手辣的人,因为“所有挡住她前进道路的皇帝和皇室家庭成员都已经去世或者消失了。在她的懿旨中,她将这些人的死亡优雅地称做‘归天’”。比如,在咸丰皇帝死后,他的儿子同治帝统治了很短的时间,而当同治刚出现独立的苗头时,他就死了。她还杀死了同治皇帝的妻子阿鲁特氏(Ah Lu Ta)。咸丰皇帝的遗孀慈安接着也“神秘地去世了”。

在这位作者的笔下,慈禧在儿童时期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野心。慈禧的父亲被认为是叛乱的牺牲品,甚至被作者称为“难民”。由于庄稼被毁,房舍被烧,聊胜于无的财产也被没收,他带着妻子和女儿往南流窜,希望能够在那里重建家园。最后,他日益绝望,在河南省(Honan)的一个小镇停了下来,为妻儿行乞:

然后,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将漂亮的女儿卖给了当地的总督。这位总督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和教育。她变成了一位聪明的美少女。然后,她被当做给皇帝的礼物送到了北京。慈禧刚一接近咸丰皇帝,就凭借自己的媚术和机智的口才把他征服了,因为她不是普通女人……她的祖先有着良好的满族血统。她的祖父是一位文官。因此,她继承了一些天分,而且很快,她就将这些天分付诸实际应用。

这个说法与正史记载完全不同。据《清史稿》载:“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征女。”而据清宫档案,慈禧的祖父景瑞是文官,在国子监毕业之后,做过八品官笔帖式,官至五品。

从内容上判断,《太后陛下》一文很可能摘编自居住在纽约的女性小说家凯斯琳·格雷·尼尔森(Kathleen Gray Nelson)的著作《图恩,奴隶与皇后》(Tuen,Slaveand Empress)。1898年8月6日,《纽约时报》在推介这本著作时,摘录了其中的一个故事:

在太平天国军队经过之后,河南某地满目疮痍。图恩(Tuen,音译)的父亲钮仓(Niu Tsang,音译。显然不是《清史稿》中的惠征)来到河南找工作。一位陌生人给了他们食物。而后,当发现图恩一个人在寺庙中,这个陌生人跟她讲了关于耶稣的故事。

后来,图恩一再问她的父亲:“谁是耶稣?”

她的父亲严厉地回答说:“他是夷人和洋鬼子的神,孩子,他不像孔夫子那么有学问,也不像佛祖那么伟大,否则你早就会听说过他。”

图恩若有所思,她没有留意到父亲已经皱起了眉头。她问道:“但那个人称他为慈爱的神(God of Love),有这么一个慈爱的神吗?”

钮苍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没有。所有的神都恨人的孩子们,但是,因为我们祈祷并上香,他们偶尔也能听到我们的心愿。”

根据这篇文章的记录,图恩的父亲将她卖给了一位总督,因为这样可以使家人度过饥荒。被卖到总督的家中之后,图恩还与凶恶的总督夫人斗法。总之,文中故事处处都体现出她的勇敢和聪明。最终,“这个小女奴成为了中国的皇后,并且成为了地球三分之一人口的真正统治者”。

显然,这本书更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励志故事,而不是具有很高可信度的人物传记。根据《清史稿》的记录,慈禧生于1835年,在咸丰元年(1851年)“被选入宫,号懿贵人”。也就是说,如果太平天国刚刚起义之时,她已经身在宫中,绝不可能是一个随家人流浪河南的小女奴。

慈禧与太监

西方媒体对慈禧揽取权力和财富的重要工具——太监——颇有兴趣。前述《太后陛下》一文中即提到,正是通过太监的帮助,她与前来觐见皇帝的朝中大臣和地方总督建立了关系,并逐渐树立了在他们心中的影响力。

在所有太监中,李莲英最为西方媒体熟知。美国《里士满电讯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将他称为慈禧的“财政部长”和“贿赂征收者”:

他将太后的钱投资于当铺,或者以高利率放贷,与此同时,他本人从回扣中受益颇丰。据说,他的身家达几千万美元。

在中国之外,没人能了解并欣赏与公职有关的贿赂。来皇宫的每一位官员都不得不贿赂这位“皮匠的儿子”(cobbler's son),甚至连李鸿章也曾被拦在宫外三天,因为他不愿意忍受这些过分的要求。有人告诉我,慈禧太后每年花在宫殿上的开支达到3000万美元,其中很多钱都来自于这种敲诈。

文中提到的“皮匠的儿子”,很可能是对李莲英的绰号“皮硝李”的误读。李莲英是河北人,比慈禧小13岁。根据清宫档案,他13岁即入宫。而据民间传说,他入宫之前曾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又改行修皮鞋,故有“皮硝李”的绰号。如果清宫档案与民间传说皆属实,那么,李莲英幼年时的境遇颇令人同情。

西方媒体对太监的情况颇为熟悉。美国记者卡朋特将太监称为“朝中最有影响力的男人”。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例子,以证明晚清太监在朝中的影响力:

在距离紫禁城不远的地方,住着一家有钱的中国人。某日,他们朝空中放了火箭(烟花的一种),而火箭的余烬落入了这位太监的庭院之中。这位太监决定进行报复。他将慈禧太后引到皇宫的高楼上,将这位富人的住址指给她看,并说,这位富人一定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慈禧太后相信了他的话。于是,一纸公文被送到这位富人家,要求他立即赔偿大笔金钱,或以他的宅院作为赔偿,否则太后将抄没他全家。这位富人支付不起这笔赔偿金,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宅院,于是,他在绝望中自尽身亡。

卡朋特在文章中解释道,太后之所以有权如此做,是因为根据中国的法律,“整个国家都是皇帝和皇后的”。他还告诉西方人,最迟在公元前1世纪,太监就被用来向皇帝提供服务。

讲到清朝的宦官制度,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借鉴了明朝的教训,并没有在宫中设置太监。清朝的宦官制度实际是始于清世祖顺治皇帝。《清史稿》写道:“世祖入关,依明宫寝旧制,裁定员额,数止千余。”

有趣的是,顺治帝还对宦官制度的历史作了一番考究,并且还得出一个结论:唐、虞、夏、商四朝都没有宦官,宦官制度始于周朝;而且,在秦、汉以后,出现了宦官干政的现象,实在是流祸无穷的制度。尽管深知历史教训之可畏,他仍然启用了宦官制度。他防止太监干政流祸的办法是,诏令官员毋与太监交结。

但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流毒非一泻到底不会罢休。到了个性奢靡的乾隆皇帝的时代,顺治规定的太监定额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皇帝下诏“制宫中苑囿,综计不越三千”,并以明朝有万余太监之事实,堵住反对者之口。

根据美国记者卡朋特的报道,美国国务院甚至收到过一份讲述清宫太监情况的报告。这份报告至少提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晚清清宫里有3000名太监;非皇族血统的人无权拥有或雇佣太监;而皇室成员拥有太监的数量也有严格规定:

有皇室血统的亲王或王后(清朝称福晋),皇帝的成年儿子和女儿,有权使用30名太监;皇帝的侄子和幼子则最多能使用20名太监。宫中还有18名喇嘛,他们为宫中女性祈福,并提供精神上的指引。这些喇嘛也是太监……宫中的太监共分为48个部门。他们各司其职。普通太监的月收入从2美元到12美元不等。

根据这份报告,每隔5年,每位亲王都必须向皇宫提供8名小太监,并且每提供一名小太监,都会从宫里得到约300美元(约合375两白银)的补贴。而据清宫档案,李莲英即是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他进宫后的名字是李进喜,“莲英”之名乃慈禧所赐。

关于慈禧的争议

对于慈禧的奢侈,西方媒体有颇多报道。

比如,在慈禧太后于1908年去世之后,《里士满电讯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写道,慈禧太后生性奢侈,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排场。她花钱如流水,用在修缮宫殿上的花费是天文数字。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她还计划在颐和园盖一座新的宫殿,并命令建筑师画了设计图。“这些建筑将花费400万两白银,约值300万美元,工程原本定于1909年开始。计划已经制订出来了。但是,因为太后已死,工程计划将不会实施。有人告诉我,对于自己的陵墓,太后作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工程相当的豪华壮大”。

文章还提到一则有关“海军的宫殿”的故事:

在她60岁生日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大臣都被要求送她礼物,结果是,送到北京的生日礼物的总价值达到7000万美元。由于当时中国正在与日本交战,其中有一部分钱被用于战事。中国海军战备条件之所以差,据说部分归因于这位老太后的贪婪。

李鸿章曾请求拨付1500万美元添置新的战舰。慈禧太后说,浪费这么多钱买战舰真是遗憾。结果他挪用了海军费用,建造了一座新的宫殿。很多官员对此表示抗议。他们说,这笔钱不应该算在海军费用之中。慈禧太后回答说:“这事简单。”她立刻命人在新落成的宫殿的门上刻上这几个字——这里是海军的宫殿。

对于慈禧的权势,西方媒体的报道连篇累牍。正如怀尔德曼所说,甚至连外国人也竭力巴结她,“俄罗斯人殷勤地向她献上黑貂皮,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则献上珠宝”。美国记者卡朋特则写道:“官员们在他面前会发抖,丝毫不敢违背她的意愿,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慈禧一句话,他们的脑袋就要搬家。”这位19世纪的著名记者向西方人讲述了一则他听到的故事:

在慈禧临终之际,一些大臣提议让另外一位王子当皇帝,而不是按照慈禧的旨意,让溥仪当皇帝,让醇亲王载沣摄政。在得知消息之后,慈禧挣扎着起身,并说道:“你们以为你们可以哄骗我,因为我老了。我肯定你们的死期到了。”

对于慈禧的人格,西方人却有些争议。

有人说她是仁慈和光明的天使。比如,1905年10月,美国的《世纪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引述曾给慈禧太后画像的卡萨林·卡尔小姐的话说,慈禧是一位和气善良的老人。美国驻华公使的夫人康格则称赞这位太后是一位学者和艺术家。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乔治·莫里森甚至收藏了她的画作。美国记者卡朋特则提到慈禧能写一手好字:

在接见美国公使夫人康格和其他女士时,她赏赐给她们每人一幅她的书法作品,并且说道:“有人说我不会书法,但我会写给你们看。”她命人准备了一大张红纸,然后用毛笔写了一些漂亮的中国字。

但更有人说慈禧是“恶魔的化身”。比如,卡朋特向西方人转述了“在北京官僚圈子中悄悄流传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可能是以珍妃的故事为原型。大致意思是,慈禧察觉到光绪帝的某个妃子背叛了她。某日,她将光绪和他的爱妃都叫到面前,命二人跪下,并数落他们的背叛罪行。她对光绪厉色说:“我现在让你知道背叛我的下场。”在她的示意之下,侍卫用一条丝质绳子将光绪的爱妃绞死。

即便如此,卡朋特仍然认为慈禧是一个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坐在龙椅上的溥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据”。某位朝中大臣告诉他,慈禧之所以立溥仪为帝,是为了报答荣禄——溥仪的外公——在“戊戌政变”时所立下的功劳。

相对于西方非政界人物的观点,西方政界人物在慈禧人格问题上的争论更为激烈。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曾经将慈禧太后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并认为她“将与俄国的卡捷琳娜女皇以及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和维多利亚女王并肩名垂青史”。结果,田贝对慈禧的这番赞誉惹怒了西方人。他们认为他贬损了英国女王的声誉。他对慈禧的赞美甚至被称为是“不可原谅的无耻表白”。1900年6月24日,《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如此写道:

田贝之所以如此表白,是因为他脑子进水了(Sluggish),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如果某位高妙的历史考证者要为慈禧太后——她更可能是卡捷琳娜女皇的同类而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同类——平反,那么,他无疑将从田贝和马汀博士(Dr.Martin)的证词那里找到很多安慰。

文中提到的马汀博士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他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曾在中国居住并传教45年。1869年,他受聘为同文馆的校长,并担任国际法课程的教授。他还是第一位从北京出发,经京杭大运河抵达上海的外国人。他将这段经历写成了文章,发表在《亚洲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siatic Society)上。他因为这段经历而闻名于西方社会。他在自己所写的一本书中说过,在中国,能与慈禧太后媲美的皇后少之又少,慈禧“是妇女的代表,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对人民的灾难充满同情的人,她还十分具有爱国心”。

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卡捷琳娜女皇,是俄国18世纪中后期的统治者。西方人众所皆知的故事是,1762年,她谋害了自己的丈夫、俄国沙皇彼得三世(Peter III),自己加冕为女皇。而且,她有很多位情人。

西方人对慈禧的“放荡”印象,部分来自于康有为的宣传。正如《纽约时报》的文章所写:“康有为可能不被认为是无偏见的证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指责这位老妇人每日从淫乱中取乐,并说她不学无术,完全不懂外交事务。因此,当听到办大学、修铁路、开矿设厂、鼓励商业、促进农业等方面的请求时,她坚决拒绝批准任何一项。”

李鸿章在接受美国记者卡朋特专访时所说的话,可以被看作是对康有为相关言论的回应。专访的内容刊登在1900年9月23日出版的《共和报》上。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19世纪末中国政坛的尴尬气氛:

卡朋特说:“我知道,阁下,慈禧太后对铁路和所有现代化的东西都排斥。”

李鸿章回答道:“并非如此。她很喜欢现代的好的东西。但是,在接受它们之前,她希望我们确保它们是好的东西。报纸对清朝政府的很多报道是不真实的。”

卡朋特说:“是的。但是,阁下,报道真实的中国很难。据说,慈禧太后将皇帝关在皇宫中好几个月。这是真的吗?”

(尽管李鸿章老谋深算,他还是陷入了这位美国记者设的圈套。)他回答说:“不,不是真的。皇帝与慈禧太后一起召见群臣,一起处理国事。”

卡朋特立即问道:“那么,谁是中国的真正的统治者呢?谁在治理这个帝国,皇帝还是慈禧太后?”

停顿了一会儿,李鸿章不得不回答道:“慈禧太后是真正的统治者。”

卡朋特又问道:“但是,阁下,让年轻的皇帝做傀儡,让一位老妇人统治国家,不是一种奇怪的方式吗?”

李鸿章回答说:“我不这么认为。中国与英国的情况并无不同。威尔士亲王(Prince of Wales,英国皇太子的封号,时年59岁)的年龄也足够大了,但是,维多利亚女王仍然统治着英国。慈禧太后非常聪明。”

卡朋特问道:“但是,阁下,她对中国了解些什么?她没有对这个帝国进行过考察,也从未出宫与人民在一起。”

李鸿章回答说:“维多利亚女王个人对英国也一无所知。她偶尔去趟苏格兰,偶尔也去法国南部。她不得不从臣子那里了解情况。慈禧太后也是如此。”

在听到李鸿章的回答之后,卡朋特还问了一个问题:“阁下,贵国政府不会很快改变吗?”或许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许是因为记录的问题,或许是出于编辑的考量,或许李鸿章没有作出回答,总之,这篇报道引用了李鸿章在接受专访几个星期之前说过的一段话:“中国有一位叫康有为的革命者,还有其他革命者,他们想改变中国,使其成为一个共和国,像美国那样。对你们来说,这样的政府运转良好,但对中国而言却不会如此。像英国、德国和俄国一样,我们也有一位君主。中国将继续这样下去。”

李鸿章显然过于乐观了。

在内邪外鬼的侵扰下,清国政府病入膏肓,沉疴不治。谁是大清王朝终结者?孙中山?袁世凯?这不是问题。

同类推荐
  • 明末一凡人

    明末一凡人

    凡人亦英雄英雄亦凡人风云际会起天下在我手杨云,一个平凡到极点的便利店小店员,机缘巧合下穿越到了明朝,传奇之路就此开启新人新作,诸位看官若觉得对您胃口,还请不吝轻抬贵指,点下收藏,若能有推荐票,更是感激不尽。
  • 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

    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

    “如果在太平盛世,李世民也和当时许多高干子弟一样,沿着主辈当官的规律一直走下去:考举人,顺利通过进士考试,如果不行,通过父亲的人脉得到一官半职,讨几房媳妇平平淡淡过完一生……”本书展现了一位90后在校大学生对历史、社会政治和人性的认识。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真正看透古代政治家的真实嘴脸。有表面温柔,实则暗藏玄机不顾人民死活进行战争的;有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实际为了自己地位稳定而打仗的,还有兄弟之间手足相残的。中国人的历史误读太深,看完本书,中国人会发现许多真相。
  • 烽火戏三国

    烽火戏三国

    事情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条了。话说秦始皇陵怎么和三国扯上关系,这不是瞎搞吗?一个盗墓贼莫名其妙的跑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莫名其妙的多了个弟弟。但不论结果如何,此时此刻,这里就是东汉末年,一个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先踏踏实实的做自己,不论在那里都要活的精彩,活的绚丽多姿,活的无怨无悔。归根到底,必须在这个时代里好好的活下去,这可是听着都让热血沸腾的三国,铁马金戈,猛将如云,能人辈出的时代,怎么可以默默无闻的在这世上走上一遭。三国,给我听着,爷来了。
  • 历史年鉴:1904

    历史年鉴:1904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回到崇祯末年

    回到崇祯末年

    一个活在现代的普通人复生在崇祯末年,这个兵荒马乱,瘟疫横行,天灾不断的恐怖年代。本着家财万贯,仗着半调子的现代知识,想泡尽秦淮八艳,关外满清虎视眈眈,白莲教造反,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在这危险年代要如何才能出人头地呢?当忠臣还是当汉奸全在一念之间。
热门推荐
  • 真神传

    真神传

    神,代表着绝对的权威,如果说这个世界真的有神的话,那就是命运。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强者试图打破命运的桎梏,但是不知道多少次,他们都是失败了。被莫大力量拉扯到这个世界的少年,在沦为“两脚羊”之后,机缘巧合之下得以逃脱,天生灵魂不整的他,能否成功克服障碍,到达世界的巅峰,能否破除命运的桎梏,成为真神?在这个世界,他能得到什么,兄弟,亦或是爱情,亦或是天下众生的信仰?
  • 透明遇到小正太

    透明遇到小正太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青春美少女小喜驾到(请自行想象TJ总管的高亢声)——呸!你丫的人前装文静人后母老虎还青葱美少女?老大妈一枚还差不多!没错,这就是一个闷骚大妈与一个闷骚小破孩的JQ故事。好吧,其实大妈并不老,小破孩也不是很小。
  • 逍遥太子妃异界游

    逍遥太子妃异界游

    某女:“殿下……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又出事儿了!”某女:“殿下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又修炼上了一级。”某女:“殿下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出走了!”某人原本冷静地捏着书的手蓦地收紧:“嗯?”
  • 上古世纪:幽鬼的召唤

    上古世纪:幽鬼的召唤

    我本是个不起眼的宅男,幻想着用泡面和游戏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可惜老天给我开了个玩笑,让我穿越到了游戏世界。起初,我只想要回到从前生活的世界,继续安静的坐在电脑前,喝着可乐吃着薯片看直播玩游戏;可是,当我的手心逐渐刻满老茧,剑刃嘶鸣着畅饮敌人的鲜血后才发现,曾今的自己已经变得陌生,懦夫与英雄,有时候只不过是一把剑的距离而已…
  • 兰州历史文化(一):文物名勝

    兰州历史文化(一):文物名勝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欢喜冤家:一枝青梅出墙来

    欢喜冤家:一枝青梅出墙来

    新书已发布《绝世神医:误惹腹黑邪王》,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天神大人看着像猫咪一样冲他撒娇的泠薇,暗自叹息,他怎么好像在养女儿?还是一个脾气超臭的坏丫头?哄着她,陪着她,顺着她,照顾她,为了让她消气还得把自己送上,他后悔了,他不该找这么小的丫头!也困惑了,成亲之后,他是相公呢还是父亲呢?泠薇嘿嘿一笑:当然是亲亲相公了!
  • 墨染盛夏

    墨染盛夏

    自小缺爹少娘的夏墨染从没想过自己会得老天的眷顾,可这一朝醒来竟也穿越到了异界;于是,炼丹、修仙、收割美男,嘿嘿~~~一个都不能少!
  • 帝君魔妃

    帝君魔妃

    曾经传说中的废物,化为血水的祭祀品,再一次出现时,让所有人亮花了眼,高级炼药师?杀人于无形?魔君挚爱之人?她,到底还有多少秘密?面对众多猜疑,她淡笑,谁能想得到,她的武器居然是那满头墨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最美的爱恋

    TFBOYS之最美的爱恋

    三個多才少年三個癡情少女成為鄰居成為朋友成為同桌漸漸成為男女朋友其中一对情侣,因一場事故,拆散了他們。让他们分开了整整三年零五十四天。他们还有可能挽回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吗?还有一对情侣,因上一辈的仇恨而牵扯到下一代,女孩死了,男孩绝望。聪慧的孩子,发现母亲,男孩不信,亲眼证实。却无法回到从前?剩下的最后一对情侣,得到上天眷顾,没有让他们太痛苦,可是他们之间经历的困难,比他们更多,只是没有他们更艰苦。分分合合。最终是否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吗?相爱就一定能在一起吗?强迫的爱情能够幸福吗?此小说与明星本人无关不喜勿喷申明禁止抄袭及仿照
  • TFboys之恋上凯源玺

    TFboys之恋上凯源玺

    不喜欢勿喷~~我也是是第一次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