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5900000010

第10章 文明的女儿——陆忆敏的诗歌(1)

想要了解20世纪最后两个十年中国诗歌状况的人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绝大多数优秀的、富有建树的诗歌首先不是在公开出版的杂志上发表,而是出现在各地(有时是跨区域的)三五个或十来个朋友自己所创办的刊物上。至少1995年以前的情况是如此。自1978年年底北岛、芒克等人创办《今天》以来,这仿佛成了先锋诗歌界的一个小小的传统。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短小、精粹的特点.诗人们精神意念方面的高度集中,都促成了这一事实。将来会有人就这方面的情况作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到底有多少这样办刊时间长短不一、艺术主张五花八门、作品风格争奇斗艳的民间诗歌刊物?在这期间,中国诗歌的理念通过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有多少作品将成为现代诗歌的名篇而流传下来乃至不朽?我自己就深有这方面的体会:从一大堆邮件中发现四川或上海的朋友寄来的名称古怪但大多是装帧精美的自制诗刊,眼前总是一亮!总是急于把它读完!等到它们的某些篇章在我们这种以行政区域划分的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上发表,已经是明日黄花了,也就是说,完全构不成一桩诗歌事件了。从另一方面来说,先锋诗歌也正是以这种方式湮埋自己百仿佛它们出声的同时又带着自己的“消音器”。面对如此喧嚣和驳杂的世界,诗人们怀着信念和决心,同时又显得有些无奈和认命,不去期待公众的喝彩已成为他们之中许多人平静的日常姿态。你真的很难在其他领域找到这样一些纯粹、不图功名、在艺术上精进的年轻美丽的生命。在这个至今依然朦胧的背景之上,有两个突出的名字:王寅和陆忆敏。这是一对诗人夫妇,从照片上看,也是一对“标致人儿”,他们都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同窗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同样优雅精粹的诗篇,同样不介入任何貌似文学实质非文学的活动。如果说对大多数其他从事文学甚至诗歌的人来说,他们的名字还是首次听说,那么这仅仅因为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他们的作品和为人受到激赏,受到了解他们的人们衷心的折服和爱戴。布罗茨基在谈到俄国女诗人阿赫玛托娃之所以同意采纳笔名的做法是因为不想“借此抬高身价”,那么,陆忆敏也完全可以担当此种赞誉。她自始至终无意借助文学达到任何非文学的目的。在有关自己的“简历”中,她匆匆写道:“未出过诗集。未参加过任何社会性的与诗歌创作有关的活动。发表的作品极为有限地少。”在一种几乎是急促的口气中,存在一种急于与文学方面的世俗行为脱离关系的决心。“潜意识里想等,然而至今不知等什么。”她说。但是,就诗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言,就20世纪最后二十年内对现代汉诗写作的可能性和潜力进行探索和建树而言,陆忆敏无疑是一位“显要人物”和“先驱者”。她早就被认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985年,由老木编选的《新诗潮诗集》(上下两卷,北大五四文学社内部出版)收了她的《美国妇女杂志》和《超现实主义》两首,此选本是当时最具实力的年轻诗人的作品汇展。

1986年,由唐晓渡和王家新编选,198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收入陆忆敏的《沙堡》《风雨欲来》等四首,陆忆敏无疑是作为最重要的诗歌新人被介绍的。

1989年,由唐晓渡编选,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灯心绒幸福的舞蹈——后朦胧诗选本》,收入她的《我在街上轻声叫嚷出一个诗句》《出梅入夏》等七首。

1990年,由四川诗人钟鸣创办的《象网》诗歌及艺术杂志,共出了包括肖全摄影作品专集等九期,其中第四期是“陆忆敏专集”,除了刊登她的十多首重要作品外,还载有钟鸣本人和诗人柏桦的评论文章。柏桦称“她的诗是那么突然,又那么轻盈,又那么迅速,迅速中怀着柔情(海子是那么突然,但带着烈火);又那么幸福,这幸福中含着泪水,又那么宽怀。是的,她所向往的同情,给予的同情是那么高贵,那是唯一的女性才具有的高贵。”(《秋天——我所理解的诗人陆忆敏》)

1993年,由崔卫平编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诗集《苹果上的豹》中,收入陆忆敏的《美国妇女杂志》《年终》《避暑山庄的红色建筑》等十四首。

1993年,由万夏、潇潇选编的《后朦胧诗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选入陆忆敏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四十首,她无疑“享受”着当代诗人最重要的“待遇”。

与其他具有耀眼才华的女诗人不一样,陆忆敏的诗并不拥有众多模仿者。她精炼、节制的风格在别人那里难以再度呈现。在这点上,她似乎更接近美国诗人狄金森或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我们如果把诗歌也看作文明世界及其成果的一部分,那么,处于其中的诗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某一类文明的开拓者,创一代风气之先者;另一种是此前文明的承受者和结晶式人物(当然也有这两种形式的杂糅交叉者)。作为新的道路的开辟者,前者的风格显得宏大、浑厚,混杂着许多尚未被处理和磨平的粗粝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十分容易激起外人和后来者的想象力;而作为继承、承纳者,后者更像是提炼过的精华,不再有那些粗糙刺耳的东西,作品的风格显得优雅、凝练、轻快、光滑如镜。并且这种区分并不依据时间上的先后,两种风格的诗人甚至可能在同一时期出现,这只是由个人的禀赋、趣味、文化背景及经历所决定。我能举出的最典型的例子(在这里也许不是最合适,但还是很能说明问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就诗学的光辉来说,陀氏显得含混嘈杂、斑驳陆离;而托氏(写作《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的那一位)则具有柔和、银亮、透明晶莹的特点,他作品中的世界和人物仿佛镀上了一层清辉,甚至是在处理最残忍的题材时也不例外。排在托尔斯泰这份名单上的还有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杰斯塔姆等,他们更像是一群文明的儿女,是由先前的人们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孕育出来的(布罗茨基称曼杰斯塔姆为“文明之子”)。在取得这样一个认识上的背景之后,我们来理解陆忆敏的诗歌便有了一个便利的起点,尽管这是一种为我们所不太熟悉的东西。

生于上海并长于此地的陆忆敏显然承受了这座早已国际化了的大都市的某些精神气质:拥有许多小小的规则,并尽量遵守它们,不去存心触碰它们。因此在遵守背后,也享有一种呵护;接受限制,也意味着给个人的活动和想象力留下可区别的余地。于是我们在陆忆敏的诗作里,看不到那种通常在当代女诗人那里见到的撕心裂肺的景象,听不见那种呼天抢地的叫喊声,所见到的是另外一番情景:

即使小草折断了

欢乐的人生

我也已经唱出了像金色的

圣餐杯那样耀眼的情歌

满脸通红

——《我在街上轻声叫嚷出一个诗句》

注意这里的“小草”。某种厄运般降临的怪物,此时已经被减弱成折断的小草那样柔弱、纤细的东西,其间于不经意之中,有关世界及人与世界、人与命运之间的比例已经被稍稍改动,有关人们承受的范围和能力已经作出修正,因而有可能取出微不足道的个人之杯,来承担“欢乐的人生”。“杯”是一种收拢的、承纳的器皿,它用自身的界限构成了它的存在;“圣餐杯”更是一种盛得满满却不会溢出、“金色”“耀眼”却不刺目的景象,它所蕴含的无限浇铸在用嘴唇便可轻轻触碰的量化形式之内,其崇高在于高度的自我节制,其激情来自年深日久。从这样的杯子中吸饮的爱情是经过提炼的、喜悦的、柔和的.任何凶猛的元素都不可能在这附近出现。“满脸通红”是一个羞涩的表达,这种羞涩指向个体存在的深层和秘密,指向生命的独一无二性。运用马克斯·舍勒的天才论述,羞涩“是对个体的自我的一种保护和呵护的姿态”。从这首写在她的大学时代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陆忆敏诗歌创作从一开始便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起点:内向、节制、抑扬有度。这就当时整个民族刚刚经历了一场混乱情感并仍然沉陷于其中难以自拔的时代精神气氛来说,不啻是一份独特的声音和奉献。在她最早的这批诗作中,还有两处佳句:

黑夜像一只惊恐乱蹿的野禽

进屋睡了,拉上窗帘,低声嘟哝

——《桌上的照片》

我的生命就像我的眼神一样纤弱

我的情绪就像一群怯生生的诗句

——《沉思》

从陆忆敏早期诗作中体现出来的这些带有“文明”特质的色彩,在接下来被称为“夏日伤逝”的那批作品中得到更加深入的体现。整个这批作品(共有十二首)只有一个主题——“死亡”,写作时间是1984年大学毕业以后的一段日子,显然几乎是一气呵成的。这期间,正是美国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在中国先锋诗坛产生如火如荼影响的日子。在很大程度上,普拉斯携带的死亡风景所造成的直接效果之一,是帮助年轻的中国诗人们进一步恢复和建立个人的主体意识,因为死亡是存在于个人内部不可剥夺的证明。除此之外,她如焚的心灵和如焚的感官也帮助了女诗人们恢复和建立女性主体意识,在“受伤害”的身体方面,女性找出了自身存在不可剥夺的证据。受这位大洋彼岸的自杀的女诗人的影响,翟永明于1984年写下了光芒四射的《女人》组诗,在先锋诗界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陆忆敏自然也处于这场由“死亡”和“受伤害”的冲击波所带来的诗坛地震之中。然而,由于先天的气质、修养,陆忆敏在这股潮流中加入了自己的语调和姿态,使得这股在当时是不可阻挡的方向上产生了另外一些东西。和翟永明写下《女人》差不多同时,陆忆敏写下了《美国妇女杂志》,同样也令读到这首诗的人们大吃一惊。据陆忆敏自称,这首诗的灵感来自偶尔在手边的一本美国妇女杂志的封面。该诗开头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快捷方式,将“此窗”突然打开:

从此窗望出去

你知道,应有尽有

无花的树下,你看看

那群生动的人

把头发绕上右鬓的

把头发披覆脸颊的

目光板直的,或讥诮的女士

你认认那群人,一个一个

同类推荐
  •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作者是一个擅讲故事的高手,她于故事中自然流露的叹息与幽默是如此不同凡响……从语言到人物,一板一眼,无不散发着某种韵致。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愠不躁,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
  • 感悟平常心:大智若愚的98个点滴

    感悟平常心:大智若愚的98个点滴

    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 沙上的真理

    沙上的真理

    爱惜每一个来到你生命中的万物尘埃。沉淀下来,像一粒沙子那样沉淀,直至听到海洋的呼吸和咆哮。诗歌一直跟着我,尾随我,我们是尘世间最大的爱和被爱。
  • 爱恨如歌(诗歌)

    爱恨如歌(诗歌)

    诗人用平易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将等待自己的爱人的那种渴望与爱人即将到来时的兴奋心情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人之所以那么激动,因为爱人不是骑马或搭车来的,她“绕过天狼星的山峰”,为了驱走“紧随我左右的黑暗”,她是真爱自己的。对于即将来临的真爱,又有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又有谁不雀跃欢喜,这种心情不同于见到初恋情人的心跳,这更是一种经过审视,经历考验的爱情感觉体验,是强烈的感情沉淀过来的一种深沉的情绪。
  •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1964年出生于东北最北方的小村“北极”,大兴安岭师专毕业。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某种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文等出版。很多小说被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是当代文坛产量交稿,很有实力,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热门推荐
  • 破魂幻羽:妖娆皇妃我要了

    破魂幻羽:妖娆皇妃我要了

    前世她是血冶阁的阁主蝶挽灵,一把魅音琴旋律诡异,一手拂影绫勾人魂魄。今生她是世代守护神器世家的一个耻辱四小姐,双亲一死一失踪。她冷笑,是个废物是么,那么我要看看,谁还敢叫我废物!她蝶挽灵,没有什么做不到!再现风华,却没有注意到身后那个蓝色的身影,笑容玩味。“放开我,你找死吗?”她紧皱眉头,试图逃脱他的束缚。“不放,就是不放。”他邪魅一笑。“你咬我啊”她眼波流转,一口咬了下去。“嘶....”
  • 5·12大地震在陇南

    5·12大地震在陇南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灾难悄然而至!黄土塬的颤抖,呻吟的草原,震波中飘零的“枫叶”,陇原告急。,那些亲历灾难的人们,他们并不孤独。我们开始进入,灾情就是命令,牵一发动全身,目标109,紧急出发,扑向灾区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一种力量让死神让步。他们在等待救援,力辟生命通道,发掘生命的奇迹,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决战109,“天路”送真情,爱心,在这里传递。他们需要重建家园,凤凰涅檗,启开重建大幕,一切为了明天,日子一定会比以前更加美好。
  • 汤周山

    汤周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侯门继妻

    侯门继妻

    前有已逝高贵嫡妻,后有青梅表妹姨娘。左是聪明嫡子女,右是不良庶子女。她,占着候府继室的位置,无宠无子,忒可怜。偏有人盯着她的位置虎视眈眈!还能不能愉快的玩了!不过!身为穿越者要有创新精神!要不,将候爷的帽子染染色?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让你学会与人沟通的168个故事

    让你学会与人沟通的168个故事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有感动才会产生影响,有影响才会激励人奋发上进,如春雨滋润心田,似和风拂过面颊,真善美的碰撞,善良与纯洁的交汇,不一样的故事,同样深刻的感动和震撼,让彷徨的心灵获得慰籍,让充满激情的心灵再次燃烧……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最与众不同的感受与感动!
  • 重生之纳兰九冥

    重生之纳兰九冥

    纳兰九冥:如果让我重活一次是为了摧毁,那么就毁灭它的一切。卓展:我已经用十年的时间和鲜血奉献给了我的家族,如果现在非要让我在家族与她之间做个选择,我只会选择她!一切的相遇都绝非偶然,一切的相爱都是命中注定!九冥本以为自己重生是幸运,结果却陷入更大的泥潭。千年浩劫,万年布局,马上开启。
  • 捡个狐妖做女友

    捡个狐妖做女友

    小时候,无意之中救下了两只狐狸。时光流转,我长大了,在某灵异杂志社做编辑。过着朝九晚五平淡的生活。一个阴雨绵绵的上午,我在小区门外的垃圾桶旁边“捡”到一个女孩子,并把她带回了出租房……从此,我的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遇到真爱、坠入温柔乡的同时,身边一幕幕惊魂事件相继发生……我的女朋友是人还是鬼?我们的爱情有没有结果?
  • 轮回祭

    轮回祭

    开始与结束或许是一个轮回,如同生与死,相互矛盾,却始终纠缠不清,周而复始,生生世世;然而所有人都想摒弃结束与死亡,与世长存,于是这世间便诞生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如帷幕唱响,每个人都在故事中无知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直至于轮回中结束或于轮回中超脱。杨轩自死城中重生的那一刻起,便是背负着死亡的恐惧,于轮回中争渡,从此在这末法的时代如履薄冰......这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
  • 枪剑神域

    枪剑神域

    三年前。名为第二世界的虚拟现实游戏面世了,但由于当时虚拟现实技术的不稳定性,参加游戏资格的人数只有八千名,并且玩家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的玩家就会失去游戏资格。因此那八千名玩家在后来也被人称之为封测者。三年后,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
  • 神函

    神函

    天地之间,曾上演了一幕幕的悲欢离合,血腥杀戮,如此历经百万载,直到天降一纸神函,才逐渐稳定下来,归为六域。而每一域,都有着千千万万的传说。就拿人族所处的玄域来说,就有许多未知的东西。玄域之内,有一墨色巨峰,其来历之神秘,便是老祖宗也不可知,山体之上古怪的文字,更是无人知晓……岁月更迭,轮回不灭。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佛净了心,道成了力,血祭了天,心化了劫。是谁在冰冷的黑暗中伫立,双手合十,不顾肚脐眼处青苗的吞噬,任由它疯狂燃烧,照亮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