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4900000007

第7章

李嘉诚身上闪耀着经商的智慧,又通过他做生意的行为表现出来:首先,他从不嫌弃一桩小生意,认为小生意汇集在一起就是大生意。这样不但给了很多小企业机会,也给自己的发展铺好了路子;其次,他坚持“有钱大家赚”,做生意就是合作共荣,不独贪一时利润,让人很乐意与他合作;最后,李嘉诚认为只要有钱赚,做什么产业都没关系。所以,他的商业之路非常宽。

“变通”是一件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的事,很多成功人士正是在了解了商业环境中的方圆之道后,在成功之路上越走越通畅。

商人要不断寻找未开发的市场

商人一定要不断寻找未经开发的市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盼望能买到外国货,精明的商人要向国外市场动脑筋。很多人抱怨环境不好,实际上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去找机会。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到处是金矿,中国企业家应该好好抓住这些机会。

—李嘉诚

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之灵活是公认的,他总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李嘉诚经常做一些人们看不懂的事情,在人们还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李嘉诚便已经将自己的事业又发展了一步。作为企业管理者,李嘉诚非常懂得如何做好广告宣传。对于企业和商人来说,广告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商业评论员卡鲁曾经说过:“广告是看不见的金子。”

李嘉诚对广告的运用并非是普通的广告操作。在这里介绍几个例子,你可以从中看出李嘉诚运用广告的超强能力。在第二代移动电话即将面世的时候,李嘉诚参加了一个拍卖会,其间他突然做出了一个举动—中途离场,跑出去用大哥大和客户通起了电话。李嘉诚一向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时在场的媒体纷纷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个场景。

到了第二天,香港各大报纸杂志都刊登了这个画面,有的标题为“‘超人’推销有妙招,摩托罗拉做广告”,一时之间,大家纷纷称赞李嘉诚的精明头脑和巧妙推销技术。但到了最后,有一家媒体出来证实,李嘉诚那天用的大哥大不是摩托罗拉的,而是他的竞争对手代理的一个产品。

李嘉诚为什么会用竞争对手代理的牌子,是否是为了帮对手造势,或者有什么别的原因,当时人们不得而知。但李嘉诚那天的一个小小举动,足以令人们对那个大哥大有百分之百的关注度了。

还有一件事情是关于李嘉诚乘坐的汽车,李嘉诚名下有几辆名车,但他自己并不经常坐那些豪车,只是用作公务。李嘉诚常坐的一部车是日本产的房车,他刚开始乘坐那辆房车时,这个车的品牌并不是很知名,在市场上,人们认为房车还是欧美出产的比较好一些,可是李嘉诚乘坐了这辆车后,这个品牌的房车一下子被人们熟知起来,购买量也增加了很多。这就是李嘉诚的名人效应。

直到过了很久人们才知晓,李嘉诚常坐的这辆房车是他本人参股的一家汽车公司的代理经销商在销售。李嘉诚不动声色之间便为自己的公司做了广告,而且效果非常好,令销售额大增。

没有费“一兵一卒”,李嘉诚就使自己旗下的一个公司营业额大增,这就是李嘉诚的经商本领。李嘉诚总是能看到市场上的空白处,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生意做好。同李嘉诚一样懂得广告效应的还有马云。2004年国内出现了轰动性的新闻—“阿里巴巴逾亿元在美打电视广告”。也许阿里巴巴并没有花这么多钱打广告,但这条新闻让阿里巴巴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加强了阿里巴巴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还吸引了很多海外会员来加盟。

马云很懂得造势,为了能够更好更快被国际市场所接纳,马云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2005年,在上海网商论坛上,马云发表了一番演讲:“去年我们的战略有一些调整,我们觉得整个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又开始热起来了,由于淘宝的加入,我们在国内做了很多的广告,尤其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面做了大量的广告。2002年以前,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广告预算为零,但是去年我们花了很多钱。

“很多会员讲,阿里巴巴花了那么多钱是不是烧钱?我认为不是,我们是把赚来的钱继续投入市场。去年我们有不少钱投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在中国投入广告以后,有很多企业向阿里巴巴学习。所以去年我们决定干脆到国外去,我们在美国的CNBC包了大量的广告。

“大家觉得这个时候做广告可能是最贵的,但因为我们是第一个这样在美国本土做广告的中国公司,所以我们谈业务的时候价格就很便宜。我们跟他们讲,我们代表中国市场,如果我们做得好,很多企业会进来。其实我们是以很便宜的价格,在美国和欧洲进行宣传。去年开始,我们的重要战略是进行海外推广,今年我们参展的次数几乎是去年的三倍,所有的展览都有阿里巴巴的展位。我本人这一年也跑了很多地方,这是我们去年的战略。包括今年和明年,我们依旧会在国外进行大量的宣传。”

成功的商人总能看到商机,通过不断寻找还没开发的市场,将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李嘉诚认为生意是永远做不完的,经商者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生意的眼睛。企业的管理者也不要自满于当下的经营状况,要不断开拓进取,这样才能将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出色。

让敌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

有人问我:何为做人成功的要诀?我认为做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是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诚信。我答应的事,明明吃亏都会做,这样一来,很多商业的事,人家说我答应的事,比签合约还有用。曾经我有个对手,人家问他,李嘉诚可靠吗?他说,他讲过的话,就算对自己不利,他还是按诺言照做,这是他的优点。答应人家的事,错的还是照做。

—李嘉诚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不光要有精明的头脑,还需要有为人处世的智慧。李嘉诚在商业上之所以成功,更多的是取决于他做人的成功。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人脉决定着财源。一个商人,只有做到广结善缘,才能左右逢源,才能上不得罪达官,下不失信于客户,中不遭同行挤对。如此,财源才能滚滚,生意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长久。

李嘉诚的发家史也是他的企业的收购扩张史,在每一次收购时,他都特别考虑股东的利益,特别是在收购永高公司、和记黄埔、青洲英坭、港灯等公司时,都从双方的利益出发,竭力做到双方满意,皆大欢喜。

1979年,李嘉诚看中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的土地资源,决定收购和黄。在李嘉诚收购和黄之前,在黄埔船坞旧址上做地产生意的是和黄洋行大班祈德尊,但祈德尊不擅长做地产生意,没有赚多少钱。后来,韦理取代了祈德尊,售房时选错了时机,竟然坑苦了股东。

幸好,这块风水宝地还没有被他们全部建上房子,这给李嘉诚留下了建大型屋村的机会。1984年中英两国代表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恒生指数回升,地产业又开始见到了阳光。李嘉诚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很久。在当年底,和黄准备投资40亿港元兴建商业中心的大型住宅区,地点就选在黄埔船坞旧址。

李嘉诚早在1981年就盯上了这块地,当时地产发展得还不错,若要建黄埔花园屋村,和黄须补上28亿港元的抵价,这对和黄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而李嘉诚故意拖延与香港政府的谈判,一直到1983年底,当时地产业低迷,香港政府以3.9亿港元的价格将这块土地的商业住宅开发权转给了李嘉诚。李嘉诚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开发权,降低了成本,算下来,屋村每平方英尺的成本还不到100元。

这样,屋村计划还没面世,李嘉诚就赚了一大笔,和祈德尊、韦理相比真是技高一筹。黄埔花园总面积19公顷,计划用于建楼的面积约760万平方英尺,建94栋住宅楼,提供的住宅单位是11224个,车位2900个,另外还有一栋170万平方英尺的商厦。黄埔花园从1985年动工到1990年竣工,共12期,是香港史无前例的大工程,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大工程。专家估计,李嘉诚在这个项目中获利达60亿港元。如此肥厚的利润乐坏了和黄的股东们,也让其他地产公司羡慕不已。

李嘉诚获得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9000万普通股,得到了和黄22.4%的股份。由于这些股份是从汇丰银行手里买的,很多华商港商认为李嘉诚不是凭本事而是靠汇丰的恩惠获得的,对李嘉诚能管理好这个庞大的老牌银行也抱否定态度。为了得到确切的消息,《南华早报》和《虎报》的外籍记者多次询问汇丰的老板沈弼:“为什么会让李嘉诚接管和黄?”沈弼非常诚恳地说:“长江实业发展得很好,信誉又好,和黄也从1975年的困境里走了出来。汇丰销售和黄的股份不是很完满的事吗?”

李嘉诚成了和黄最大的股东,拥有的股权最多,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权力做上董事局的主席。但是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他拒绝董事局给他的优惠,为和黄出差、应酬都自己掏腰包。在决策时,李嘉诚丝毫没有摆架子的态势,而是以商量和建议的口气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众董事和管理层的信任,也为自己赢得了董事局选举的选票。

李嘉诚不计小利,却紧抓大利。李嘉诚认为在经营过程中没必要在利益上计较太多,就算是和竞争对手竞争,也没必要争得鱼死网破,双方可以共同获利,一起发展才是最理想的状态。所以李嘉诚在商场上不树敌,只和敌人成为共同赢利的伙伴。他曾说过一个在经营过程中的案例: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将和一家拥有大幅土地的公司进行合作,他们公司有个董事跟其他的同业是好朋友,有利益关系,就说为什么要跟长江集团合作,不考虑其他的公司。他们主席(指董事长)说,跟李嘉诚合作,合约签好以后你就可以高枕无忧,麻烦就没有,跟其他的人,合约签好后,麻烦才开始。

“这是家大公司,公司全部的人包括高级主管都知道,结果没有人反对,所以一次会议就通过。这个案子,长江集团赚了很多钱,对方也赚了很多钱,是双赢。敌人相信你不只是因为诚信,而是因为相信你不会伤害他。例如,我是他的竞争者,但他相信我不会伤害他,不会用不恰当的手段来得到任何东西,或是伤害任何一个人。除了诚信,第二是自强不息,第三是真的要追求知识和准确的信息。”

所以说,真正集大成的管理者不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处心积虑地打垮对手,而是和对手共同发展,正如李嘉诚说的:“让敌人都相信你,你就成功了。”

想成功,要先花90%的时间想失败

我从22岁开始创业做生意,超过50年,从来没有一年亏损,很多人都对此很好奇,其实想要做到在大胆扩张中不翻船并不难。

—李嘉诚

李嘉诚在1950年创业,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受过无数波折与困难,但他与他的企业都未曾倒下。李嘉诚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时至今日,他所取得的成就十分辉煌。李嘉诚做的生意不仅仅局限于香港,而是遍布全世界。在李嘉诚看来,他能够将生意做这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总是未雨绸缪,在未成功之前先考虑失败,然后稳步走向成功的道路。

同类推荐
  •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1933年爬上德国总理宝座。他加紧重新武装,疯狂向外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强大的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的打击下,希特勒霸占欧洲和世界的美梦终被粉碎。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世纪行吟:夏衍传

    世纪行吟:夏衍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鞋道:汪海思维 行为探究

    作者在满怀激情地赞美汪海以及双星集团所创造的业绩的同时,也没有避开使他们引起争议的一些问题,比如:借用佛教文化的某些说法来加强企业管理,请观音菩萨的佛像为双星信团值班站岗,以及在《鞋道》的最后一章“双星走好”进而提出的供汪海思考的若干忠告,等等,都写得妙趣横生,而又颇有深度。
  • 水浒传之谜

    水浒传之谜

    梁山好汉中为什么一个农民也没有,梁山英雄有多少真人真事,宋江究竟有没有武艺,李师师有功于梁山吗?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偶然巧合吗?“三碗不过冈”是什么酒,《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卢俊义为什么会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热门推荐
  • 菜鸟教师打怪录

    菜鸟教师打怪录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与大多数人一样,从小常在作文中写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教师,可是那一定只是为了完成写作,我在自己还没做好准备时走上这条不归路,与现代生活中的小公主小皇帝斗智都勇,在体力与脑力双用,在精神与肉体都快崩溃,峰回路转不知不觉间孩子的纯粹感动着我。
  • 蜕凡记

    蜕凡记

    肉体凡胎如经“锻体”、“炼骨”、“养魂”;然合肉体、筋骨、灵魂三者为一,入“归一”境;又熬涅槃劫,可蜕凡胎!---《蜕凡诀》
  • 王俊凯邂逅相遇

    王俊凯邂逅相遇

    “王俊凯,你一开始都是在敷衍我,你喜欢安晴,你直说好了,为什么还要骗我,欺骗我感情,王俊凯,已经八年了,你都没有去美国找过我,我呢,在美国一个人,你知道我每天都在干嘛吗,可是你呢,在这里搞暧昧,还跟安晴。我不打扰你们。”夏冰雨站在海边的悬崖上,一步一步往后退,对着王俊凯说。“夏冰雨你别冲动,能坐在原地好好说么”王俊凯很着急。她什么都没有说,跳了下去
  • 九尾仙狐

    九尾仙狐

    “咦,这里是哪里?”她作为女主角穿越到了古代,而且还是一只小狐狸,谁能想到竟是上古之王九尾狐!在她修炼成人之后,必须要解开五道封印,分别是:悲愤,失去,痛苦,黑暗,牺牲
  • 九灵破虚

    九灵破虚

    儿时遭遇背井离乡,少年寻归路,有幸踏入灵者队伍,不料寻仇未果,却自遭陨落之威,就在命悬一线之际,遇到莫大机缘,浴火涅槃,他能否走上巅峰,是否可以打破神域禁忌,且看君凌斗破这天。
  • 落地请说我爱你

    落地请说我爱你

    高帅是S航空公司的飞行员,父亲是S航公司的教员,典型的飞二代,英俊潇洒,而桑青,是S航公司的普通的小空乘,年轻漂亮。两个人一见如故,同时很快的就发现大家是来自于同一家公司,同样的属于蓝天,热爱飞行。兴趣爱好相投的两个人很慢慢走到了一起。本书故事很感人,读来很有新鲜感,同时也会有一种共性的感动和对爱情的憧憬。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网游之杀戮刺客

    网游之杀戮刺客

    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感官动作都与现实没什么不同,这里的野外没有法律的约束,当然你也得有这份实力...,这里主角将用一种新奇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自己的风格!
  • 重生之妖孽小王妃

    重生之妖孽小王妃

    重生一世,她不想报仇,只想珍惜身边的人,平平淡淡快快乐乐的过一生。
  • 昌平山水记

    昌平山水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