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0800000011

第11章 移徙香江规模拓焉(2)

林仰山很早就对中国的甲骨文有研究,他在1935年就与山东境内的商代中晚期的大辛庄遗址结缘。林仰山作为当时在山东的教会大学齐鲁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在这段时间中,对于中国古代文明情有独钟的他,不止一次地沿着胶济沿线作考古调查。对于大辛庄遗址的考古成果林仰山曾发表过两次专门报告,这些论述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也属专业水准,并且他认为大辛庄遗址是和安阳小屯殷墟商代文化处在同一个阶段,在当时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因为研究上志趣相近,所以饶宗颐搞甲骨文研究,林仰山很支持。

林仰山的支持非常重要,没有他的支持饶宗颐的学术著作也不易出版。特别是1959年《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和1956年《巴黎所见甲骨录》两本书。因为在那个时期,香港大学是港英政府主管的,学校里一般都是英国的教授掌权。林仰山对于香港现代学术的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任期间,创办了一个研究院和一个博物馆,还出版学术刊物。其中博物馆就是现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的前身,该馆除举办各种展览外,同时还作为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场所和文物标本。其中收藏有大量精美的古代艺术珍品,集中以陶瓷、书画为大宗。此外,林仰山还创办了《东方文化研究》这个刊物,这在香港也是一个创举。饶宗颐认为,林仰山这个人对香港有很大的贡献,对中国文化也有很大的推动。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饶宗颐得以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与潜能。

除了林仰山外,在香港大学,饶宗颐的同事还有刘百闵和罗香林。刘百闵是一个通才,很有能力,曾经做过参政员,且管一些出版的事情,是政治与学术之间的人。而饶宗颐对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选择是很明确的,就是远离政治,坚持走学术道路,他曾在口述的学记中谈到政治与学术之间的选择:这样(指兼及政治与学术)有好处,容易创造条件,先有人事关系,然后再做事情,只有我不走这条路,始终不沾政治。我觉得政治非常复杂,也不一定太干净。我比较怪。我年轻时很喜欢念《后汉书》,对《独行传》中那一部分人我很仰慕,希望能有独立的人格。这是个人的禀赋,这跟我后来不写王莽的东西很有关系,跟我后来搞艺术也有关系。这些事情都是混合起来的,成为个人的一种向往、追求。我教《文选》,《文选》上的那些作者都称“早达”,很早文章就出名了,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大多短寿,大多是在政治上牺牲的。陆机、潘岳、王融、范晔等都在政治上牺牲了,阮、嵇等,也是这样。这是从文学史上得到的教训。很多人念文学,他们只追求一个“名”字,他们不知道“名”之为害。从中可见饶宗颐对于学问之路的执著,正是由于其坚持学术独立,不驰骛于外在的名利,所以能有集中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学问,且不受外在的扰攘,静思冥想,故能取得后来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

罗香林是饶宗颐的老友了,饶宗颐在华南文理学院教书时他是院长,饶宗颐在中山大学通志馆做编辑的时候,罗香林也在那里负责编《民族志》。在香港大学,饶宗颐与罗香林又成为同仁。罗香林1930年升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治唐史与百越源流问题,他首创族谱学,开拓了历史研究新领域,著其《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篇》等开创性著作,为客家研究之学奠定基础。饶宗颐先祖就是客家人,且长期与罗香林同事,所以交谊甚多,饶宗颐后来提倡“潮州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罗香林客家研究的启发。

饶宗颐在香港大学除了学术研究外,教学也很受欢迎。饶宗颐认为写文章是一门学问,教书是另一门学问。饶宗颐上课比较能放得开,而董作宾教书比较死板,所以不受欢迎,罗香林是拿着卡片,闭着眼睛讲,所以也不会生动。刘百闵的黄岩话很难懂,大多上课是靠板书,学生都不愿意上。饶宗颐比较受欢迎,因为他的语言能与学生沟通,且比较自如。

4

1954年,饶宗颐在香港大学任教的同时,开始在新亚书院任教。新亚书院是现在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饶宗颐后来与香港中文大学结缘即渊源于此。

新亚书院创立于1949年,是著名学者钱穆与一群来自内地之学者在极艰难穷困的环境中所创办,其目的在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早期由钱穆任校长,唐君毅任教授兼教务长。1953年,书院得到雅礼基金会的一笔资助,在九龙太子道租了一层楼,又创新亚研究所,招收研究生,以文化创新、学术研究为主要任务。以后洛克菲勒基金会、英国文化协会、哈佛燕京社、香港政府等纷纷资助,书院因而无论从规模、条件上都有明显改观。随着新亚书院与国际上的交往日益增多,其学术开始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64年,香港当局采用联邦制将三个私立书院: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合并成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成为中文大学的一部分,但仍有相对的独立性。

饶宗颐到新亚书院任教是由书院的教务长唐君毅先生聘任的。1954年,唐君毅赴美讲学,其所担任的《老子》、《庄子》课程,则由饶宗颐代为讲授,前后达三年之久。由于这一缘故,饶宗颐有机会对《老子》、道学及道教思想文化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老子》,又称为《道德经》、《道德真经》或《老子五千文》,春秋时期老聃著,是道学和道教的主要经典。2000年来,历代注释《老子》的著作不下百家,或扬其道德微旨,或疏解其中章句奥义,其中较重要的有汉代河上公的《老子章句》、曹魏时期王弼的《老子注》、唐代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等。至于写本更是不少,其中传为敦煌莫高窟所出索写本《太上玄元道德经》(残卷),是年代最早的一种,此件原为清末著名的收藏家李盛铎收藏。1947年,有顺德人张谷雏旅京,无意得此残卷。1954年张赴港,让饶宗颐观摩秘藏原卷,并赠卷帙照片。1955年1月,饶宗颐撰成长篇论文《吴建衡二年索统写本〈道德经〉残卷考证》,发表于香港大学《东方文化》杂志。在考证中,饶宗颐取古卷子河上公本《德经残卷》(列伯希和目2375)、《老子德经注残卷》(列2639)、唐天宝钞本、唐景龙易县碑、宋刊本和日本旧钞等十六种善本参校。证明索统本是有别于系师本和葛玄本的另一种河上公本,从而把《老子》研究推上新的台阶,堪称学术界的精湛之作。

其实,饶宗颐对《老子》的兴趣很早就产生了。他给方继仁讲《老子》时,认为《老子》对人生的用处很大,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但是历史上《老子》的注都看重其对治国的启发,比如明太祖作的注解最有意思,他是拿《老子》来注他,他以自己做皇帝的经验,来看《老子》,觉得《老子》很有用处,把他的事迹与经验与《老子》对照,讲明自己是怎么用《老子》的。对于《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要想有清晰的认识,必须要收集整理《老子》的不同文本,从中发现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典籍中老子本来的面目,及其演变的轨迹。

1955年初,饶宗颐拜访方继仁。其间,饶宗颐将所撰《索统写本残卷考证》一文的抽印本赠予方继仁。方继仁阅后,对于敦煌石室藏卷之来龙去脉非常感兴趣,求教于饶宗颐。饶宗颐在解释这一问题时,提到了敦煌经卷流失海外的情况,特别提到了日本学界的研究,认为:“日本人在这方面处于优先地位,不久前,有一个叫梗一雄的,他在伦敦拍制了斯坦因搜集品的缩微胶卷。这是一套很好的研究资料,有了它,我还可再作其他方面的研究。”方继仁由此提议,由其出资购买一套英国所藏敦煌文献胶卷。由此,饶宗颐托好友,时任剑桥大学远东艺术及考古学教授的郑德坤代为购买。郑德坤从伦敦所购的《斯坦因收集品》缩微胶卷寄到香港后,饶宗颐成为海外私人唯一拥有这部胶卷的人物,由此也奠定了其依据敦煌文献研究道家典籍版本的重要基础。

《想尔注》在《道藏》中没有收入,但是《道藏》中的很多书里提到这个书,可见这书可能早已失传。清末敦煌莫高窟所发现的六朝写本《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使其重现于世。但原件为英国人掠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但是伦敦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的斯坦因带回的敦煌卷子中的写本只有一半,开头已残破。

1956年初,饶宗颐利用课余,将斯坦因编目6825号的《老子想尔注》残卷,进行校勘、笺证。《老子想尔注》全为二卷,久佚,大不列颠博物馆所藏为六朝写本。“想尔”,古仙人名。《想尔注》相传为东汉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所注,该书发挥了老子思路,多与《太平经》吻合。其文字艰涩,难于读懂,且奇辞奥旨更难理解。饶宗颐在校勘中花了极大功夫,首先是将全文录出,分出正文与原注,然后再作笺证,将《想尔注》与河上公注《老子》、《太平经》等比较,推知《想尔注》出于河上公注之后。他还将《想尔注》同“索洞玄本”、唐天宝十载系师本、唐景龙三年写本及敦煌本成玄英《老子开题》等比勘,发现“《想尔注》本删助辞,改经义,既与河上本面目迥异,其最接近《想尔注》本几乎全同者,厥为索洞玄本,皆系师本也。”饶宗颐还发现,《想尔注》大部分即以《太平经》解《老子》,故与韩非以来说《老子》者,截然异趣。“由今观之,其义固多牵强附会,然道教原始思想之本质,及其与《老子》书关系之一斑,可以概见。此自来言中国学术史者,多未尽解,赖《想尔注》之出现,获窥其秘,不可谓非一快事也!”

1956年春,《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一书在香港印行。方继仁为该书提写序跋,向饶宗颐表示祝贺,文曰:“敦煌千佛洞旧藏卷子《想尔老子注》,为道教宝典,向未有人研究。吾师饶宗颐先生据唐玄宗杜光庭说,实为张天师道陵所作,复为之考证”,“其中奇辞奥旨,先生多所抉发,余如考证张陵之著述,也复详极原委,可补前史之不逮,诚老学之功臣也!”

《想尔注校笺》一书的出版,在当时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各国学者的讨论。陈世骧、杨联隍、严灵峰、陈文华,还有日本学者大渊忍尔等著名学者,纷纷撰文加入讨论。在有关老子思想著作中,这本书并不大,但是对于道教应是一部必读的经典。因为敦煌有很多道教的书,像《本济经》,是武则天时代的经书,而敦煌的《想尔注》写本是唯一的写本。

饶宗颐第一次去法国,把这本书送给法国学者,就引起很大的震动。那时有一法国人叫康德漠(Kaltenmark),是马斯伯尔的学生,法国国立高等学院教授,但每周在巴黎大学汉学院讲授道教史,认为这本书太重要了,著名的汉学家戴密微先生也极重视这本书,他们就拿来给研究班做教材,以《河上公注》及《王弼注》《太平经》,作详细比较,成为道教研究入门书,引起法国汉学界的道教热。

法国学者施丹人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从前的道教研究都只是一种比较笼统的历史探索,无人敢把早期的道书当做一项专门的研究主题。不少中国及日本学者认为,道教资料可以推断它的年代和其他历史情况就足够了,无需深入研究它的内容。就此而言,饶宗颐先生是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他不仅把蒙尘已久的重要文献抢救出来,并加以各种严谨的注释与考证。可以说,在他之前,从未有人如此科学地研究道教文献。饶宗颐先生的成就使法国学者非常佩服,《老子想尔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汉代思想的全新角度。《老子想尔注校笺》完成后,饶宗颐的敦煌学研究已是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其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仅五六十年代,就撰写了十多篇敦煌学研究论文,其中主要有:《敦煌本文选笺证》(1957)、《敦煌琵琶谱读记》(1960)、《敦煌写本登楼赋重研》(1962)、《敦煌舞谱校释》、《想尔九戒与三合义》(1964)、《敦煌写卷之书法》(1968)、《敦煌本谩语话跋》、《想尔注续论》、《跋敦煌本白泽精一隘图两残卷》(1969)。

饶宗颐还对斯坦因目5478号的《唐末人草书〈文心雕龙〉残本》进行校检,发现缩微影本中自《征圣》篇“或隐义以藏用”句之“义”字,一直至《宗经》篇“岁历绵暖”句止,全部缺漏,饶宗颐怀疑梗氏拍摄时粗心所致。1964年,饶宗颐应聘赴法国巴黎,顺道到伦敦勘对原物,果不出其所料。此事直至1979年,才由潘重规先生取原册照片,重印于《唐写〈文心雕龙〉残本合校》之中。饶宗颐对敦煌遗书研究之精细,由此可略见一斑。

1952年在香港大学任教以后,饶宗颐逐渐将视野扩大到域外,一方面搜寻中国流散到域外的材料;另一方面以异域的材料作为国学研究的例证,利用异域的观念和方法开辟国学研究的新途径。总之,是在人类文化的背景下进行中国文化的研究。

同类推荐
  • 德扑之王:大卫·邱的人生传奇

    德扑之王:大卫·邱的人生传奇

    美籍华裔“德扑之王”老邱首部自传作品!老邱在德州扑克圈内被视为传奇!老邱1960年生于广西南宁,本名邱芳全,英文名David Chiu(大卫·邱),1978年赴美留学,现为美籍华裔著名德州扑克选手。本书详述了大卫·邱作为德扑之王的传奇人生经历。1978年,18岁的大卫·邱从广西南宁的乡下,来到美国俄勒冈州的萨勒姆市,先是在寄宿家庭为养老院打工,后来开办自己的中餐馆。因为一次偶然的送餐经历他接触到了德州扑克,一步步成为德州扑克世界冠军。
  •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吕梁山的儿子》这本记述马佩勋同志传奇人生的书问世了,这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 岳麓风云(上下)

    岳麓风云(上下)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人才培养起过巨大的作用。岳麓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具有神奇色彩的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年。期间讲习绵延,弦歌不断,一直是湖南的最高学府,湘楚人才的摇篮。在有关资料所列的世界万.所大学中,其历史悠久仅次于摩洛哥加鲁因大学。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初年,理学进入繁荣时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理学家纷纷以创办或主持书院为契机进行讲学和传播学术思想,岳麓书院成为重要理学学派之一——湖湘学派的主要活动基地。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即现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
热门推荐
  • 让死人开口说话:名臣问案

    让死人开口说话:名臣问案

    本书主要描写古代冤狱讼案故事,内容包括人命、奸情、抢劫、婚姻、债务、诈伪、雪冤等。案中的人物,既有高官重臣,也有江湖盗贼,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推理手法睿智而又高明,因而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本身不发达,更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被广泛运用于刑侦之中。古人侦破案件,主要依赖日常经验的总结、观察的敏锐、以及睿智的推理来复原犯罪的现场,并在问案中加以佐证。这是古人刑侦的特有智慧,而这些智慧之光,在今天的刑侦过程中仍有令人惊讶的闪现。
  • 邪帝独宠:妖娆下堂妻

    邪帝独宠:妖娆下堂妻

    闺蜜变小三,还一起穿越了,上辈子抢男人,这辈子还要抢,深陷出轨门、小三门、闺蜜门的落魄千金喻孝和从下堂妻一朝穿越成了喻皇后,除了驾驭她新任傲娇贱夫和他的三宫六院,大战难缠婆婆外还要应对初恋小王爷和老情人的私奔计划,妖娆下堂妻勇闯深宫,变身古代时尚达人,如何让傲娇渣男变为忠犬妻奴,从豪门密辛到深宫权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残阳断

    残阳断

    血腥的江湖,谁敢断言明天?情义的江湖,谁不向往明天?如今的江湖,已不再是江湖。谁言江湖多豪客,心系苍生有几多?旦有一日修罗化,阿什地狱斩妖魔。或许不再是江湖的江湖只有残暴的杀戮才能让人明白生命的可贵,才能让人明白忠义的真谛!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侃的怪谈集

    侃的怪谈集

    听说的,冥想的,梦到的。。。。。。短小的灵异故事。攻克怪谈!
  • 环保生活100问(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环保生活100问(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25岁的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在美国发起了一个覆盖全美各地的宏大的社区性活动计划。1970年4月22日这一天,有2000万人参加了一个叫做“地球日”的声势浩大的活动。《环保生活100问》深入浅出,为广大青少年读者详细介绍了有关环保的100个问答知识,以期能丰富他们的环保知识。《环保生活100问》由刘芳编著。
  • 扁鹊难经

    扁鹊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步步掠情:暴君别来无恙

    步步掠情:暴君别来无恙

    离国时,他执着她的手说:“夕儿,待我再次归来,便千金为聘。”谁知,她却等来了他的三千铁蹄压境!他说:“你若求我,我便放了你。”她说:“只要留我一口气,我就要杀了你!”她厌恶谁,他就宠幸谁。她在乎谁,他就折磨谁。为的,就是让她恨他,让她痛不欲生,可为什么他却比她更痛苦,又是谁在午夜梦回低咛她的小名?她只想现世安稳,可偏偏逼她双手染血,既如此,那她就做个祸国殃民的妖孽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女寻爱x美男碗里来

    萌女寻爱x美男碗里来

    倒霉女夜七七,第一朵桃花运,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被撞惨啊不说,更因为某黑白无常的疏忽,一脚把七七彻底踩断气!啥?还不了阳?不过能选重生地点,果断去古代,那里美男多多。等等,万一穿过去变乞丐啥的怎么办?“去古代,我要一副良好的长相,看美美的男子,最后和暖男相伴一生…”“好的。”某鬼不耐烦了,一脚把正在说话的夜七七踢穿了…
  • 穿越之狂傲女尊

    穿越之狂傲女尊

    “以后我们各走各的路,你走你成为强者的路,我依旧过着我万人之上的生活,从今往后,你的事,我不再参与。”男人的声音出奇的平静,毫无波澜,像是对一个陌生人说话。一袭缭绕妖艳的红衣,灼伤了眼,这一世,究竟是迷失了心,又究竟是谁,冰冷无情。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