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0300000023

第23章 养生之道(1)

1.养生就靠一个字——“忙”

1986年,方成离职休养了。

这一年,方成68岁。对于他来说,离休不离休,其实没多大差别。他仍然像离休前一样兴致勃勃地在不停地研究幽默,在研究漫画理论,仍然是在高高兴兴地忙着画漫画,写杂文,出著作。他几乎没有什么休息和娱乐。对事业的热爱与执著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八九年前,在几位好友的真诚帮助和督促下,方成的再婚之事遇上了缘分。这缘分是好友钟灵给牵的线,他叫方成抓住这个机缘。女方是离异不久的33岁的小苏,在橡胶厂做物理分析工作,人长得秀气好看,工作认真负责,为人不错,有一子一女,8岁的女儿跟她过,大一点的儿子跟爸爸过。

侯宝林、王亚平也很赞成这桩姻缘。交往一段时间后,方成与小苏结为了伉俪。参加婚礼的有侯宝林、艾青、钟灵、端木蕻良、王亚平、范曾等好友。婚后的生活过得不错,小苏精明,能干,勤快,方成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不长时间后,两人之间开始出现了矛盾,喜欢活动、喜欢跳舞的小苏受不了方成整天的伏案创作、埋头工作。时间再一长,彼此都觉得这桩婚姻也许真的不那么合适。

1982年,深圳正值开创初期,发展空间较大,方成找熟人介绍小苏进了深圳一家公司工作。1994年,在两地分居了12年之后,他俩悄然结束了这段婚姻。方成说:“我们是好合好散,婚姻生活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那段温馨的日子我永远记在心间。”

方成的日子过得很充实,也不缺快乐。他说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没有干扰,安居又乐业。他沉浸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真的是其乐无穷。他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是画画、写作,就是外出讲学、出席社会活动。此外,还常有记者登门采访,有朋友问他最近忙不忙时,他的回答总是:“忙哟,只要没有记者来采访时,我都在写作。”

方成确实是忙,甚至可以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除担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外,还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艺术顾问。除了给多家报纸开专栏之外,平均每年都要出版两本书。2003年夏天,他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一个大脑袋,鼻子、嘴巴也很大,很夸张,直着腰杆,气定神闲、目不旁视地蹬着自行车,笼头前车筐里插着一把毛笔一卷画笔,车后衣架上驮着一摞书,画像上方题了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这的确是方成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画漫画是方成最大的兴趣所在。漫画曾经让他蒙受痛苦,但也给他带来了最大的快乐。有一位记者肖秋生问他:“漫画带给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他答道:“当然还是好玩儿啦!我爱玩儿、我有兴趣、我玩儿着上瘾。因为画漫画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最容易给人快乐的。漫画让我幽默,漫画给我的痛苦是短暂的,漫画让我天天都笑对生活,因为生活中可笑的事太多啦,画出漫画来让大家跟着我一起笑,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的事吗?!漫画让我心胸宽松、心情轻松,有了这‘两松’,人活得就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就自由自在。心情好、精神好,人的身体就好。所以,画漫画还是长寿之道,你看,画漫画的人大都长寿,丁聪和华君武也八十多岁了,身体都很棒!”肖秋生又问:“假如人生有来世,您还会选择漫画吗?”方成回答得很干脆:“毫无疑问,我肯定还选择漫画!因为我还没笑够呢!我曾经说过,中国没有皇上才有漫画。漫画是与民主结伴而行的,到那时漫画创作的空间会更加广阔,借用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唱词:我还想再‘笑’五百年!”

方成喜欢骑自行车。说到骑自行车,他可以称得上是“历史悠久”了。十二三岁时他就跟着哥哥学会了骑自行车,哥哥毕业后,那车就归他接了班。他高中毕业后到解放这段时间,生活一直奔波动荡,没钱买车,也没有条件骑车了。刚一解放,他工作的第一个月领到28元工资,就忙着去买了一辆倒蹬闸的旧自行车。当时这28元钱可以折合300斤小米。接着他开始谈恋爱,跑很远的路去约会,也靠了这辆车。结婚后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这辆车更是须臾不可缺,驮袋米呀,买个菜呀,接送孩子呀,哪一样也离不了这车。有时孩子病了要跑医院,妻子抱着孩子坐在车后衣架上,不管多长的路,他也一会儿就骑到了。

可以说,这车成了方成家庭生活幸福的“有功之臣”。他不仅骑车技术好,而且对自行车的感情极深。这辆车陪伴他度过了17个年头,直到“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抄家时,那些“造反派”们把家里的东西翻得乱七八糟,抄完家后这辆自行车也不翼而飞了,让他心里难过了许久。

1970年,他好不容易托人买到了一辆“红旗牌”的新车,从那时起就一直骑了近30年。提起这车,他总是赞不绝口:“这辆车的质量相当好,我从未擦过一次,连小轴承也没换过一颗。这车其貌不扬,小偷也看不上,倒很安全。晚上也不用抬上楼,忘了锁也不会丢。很多人想以新换旧,我不换。我那辆车,其实比很多新车都结实、轻快,而且方便。”

骑车给方成带来了很多乐趣。七十来岁时他还会骑着自行车从金台西路来到景山旁的“大三元”喝茶。八十三四岁时他还骑自行车到西三环路去看老友丁聪,骑着自行车从东边一口气跑三十来里地到北太平庄的北影宿舍去同老朋友钟灵喝酒聊天。这来回可是六十多里路程呀!平常他一人在家时,自己买菜做饭,常常骑车出去到远一些的农贸市场去买菜,他跟朋友说,“骑车是一种锻炼,想骑就骑,想走就走,上车就有座儿,不像公共汽车,你得听它的,它还得跟你要钱买票,这多不划算。”他还说:“逛农贸市场犹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时还能发现一些漫画素材,不感寂寞,又可以调剂创作的劳累。”这倒也是,方成那幅《抻面图》不就是得益于逛农贸市场受到启发的吗?

有时外面的一些社会活动邀请他出席,人家说要用“奔驰”、“宝马”来接他。他去说,“不必来车接了,我也有‘红旗’牌车,轮子虽然少两个,但来往顺畅,保证准时到场。”他多次对采访他的记者这样说起骑车的心得:“这车就像一位朋友,感情历久而弥深。骑车是我的长寿之道,一可运动,健身;二可随时靠站,解一时之需;三可预算时间,免了等车、堵车之急;四可观世相民情,丰富创作;五可感受各人心态,比如有的人循规蹈矩自行其道,有的人横冲直撞一定要别人给他让路,有的人无缘无故把你碰跌,有的人把铃摇得山响,超过去了,却又慢悠悠地挡在前面……,仔细观察,很有趣味。不过,这只是百姓心态,一般不会有致命的危险。”这话说得多有意思!方成过了80岁后,朋友为了安全,送了他一辆矮小的坤车,他领受了朋友的美意,才没有再骑那老牌“红旗”车了。后来,这辆“红旗”车托运回了他的老家中山,市里的博物馆要收藏。到他88岁时,家人、朋友担心他的安全,都一再劝他说不能再骑车了,他这才没有再骑。除了骑车,方成还喜欢走路。他始终认为走路是最经济有效、灵活方便的健身方法,既可以放松精神,又能锻炼筋骨,也可以随意思考。有时进到高楼里,只要楼不是特高,他都走着上去,不喜欢坐电梯。

耄耋之年的方成,每天的日程排得可忙了。他的忙,几乎是忘乎一切地忙。一早起床就开始忙,从早到晚都在忙。他清早6点就起床,吃过早饭,就直奔小书桌,一坐就是一上午,或写或画。中饭后午睡一个多小时,起床后继续伏案工作。有时出门去取一下报纸、邮件,顺路买点东西。下午7点左右,边听新闻联播边吃晚饭,晚饭后抽支烟,又伏案工作,直至深夜才上床睡觉。

看到方成那么大年纪,身体还那么好,常有人问他怎么保养的,他说“养生就靠一个字——忙!”接着还数一数“忙”有几大好处:“我这老烟客,以前每天一包,忙起来就顾不上,抽个四五支就差不多了,医生都称赞我能少抽烟了;另外,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忙就顾不上念了,有益健康;再就是脑筋忙起来,可免老年痴呆症。”澳大利亚漫画家帕·库克曾也问过方成有何养生之道,他答道,“有两条,一是多活动;二是如一时想不开,不要找上吊的绳子,去找杯葡萄酒喝算了,喝了就全忘了。”

是啊,方成还是一个好酒之人,但不是“酒徒”,也不是“酒鬼”,有人把他这类斯斯文文地好酒的人称作“酒人”。文人好酒,自古而然,方成也不例外。他一辈子好酒,因酒而结识了许多朋友,因酒而友谊日深。

方成喝酒是上大学时跟同学季耿学的。那是抗战时期,他们这些穷学生逢年过节时,会几个人凑钱打上半瓶低档酒,买上一包炒花生米,聚在宿舍里便喝起来,还划拳。因为酒少,便反过来,赢家才能喝一口,能吃半颗花生米。大家兴高采烈地边喝边笑,快快乐乐地闹个通宵。

刚解放时,方成认识了钟灵。这钟灵也是个“酒人”,又都喜欢画画,两人一见如故。接下来,俩人合作创作漫画,大多数时候是在钟灵家作画。做画之前,备好酒菜。画完之后,便摆开酒菜,边喝边谈心,喝到微醺时,眼皮打架了,才沉沉睡去。进入晚年,方成仍有喝佐餐酒的习惯,喝黄酒,更喜欢红酒,认为喝点小酒对解除疲劳和调理胃肠很有益处。他隔三差五地爱和几位老朋友聚首小酌。他喝酒仍是喜欢划拳那种饮酒气氛。他说:“倘在家中,或在其他不扰人的场合,划拳是很有趣的,能使人乐而忘形,倍增酒兴。”真乃性情中人之语也。

后来,大概是每天伏案工作时间太长,他也同所有上年纪的老人一样,有时也受到疾病的困扰,身体感到不适。有一段时间,化验结果是血糖偏高。医生嘱咐别吃甜食,多吃一点豆腐和青菜,尤其可以多吃点芹菜和菠菜,并且最好连根一起吃。这时,方成便“谨遵医嘱”了,同时也感觉到再像现在这样不有意识地注重锻炼可能不行,再忙怕也还得抽点时间锻炼,还是要活动活动。于是,每天黎明,他出门先慢慢地跑跑步,然后到院里做做操。报社大院内那个金台园里早锻炼的人群中,从此又多了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自报今年43“公岁”的方成。

方成在晨练这金台园的一角,是报社里一群退休老头儿、老太太们晨练的地方。每天早晨,晨曦初露,都会有二三十个老者在这里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有老编辑、老记者,有行政人员和工人老师傅。六七十岁的也有,七八十岁的也有。大家很随意,很放松,没有“教头”,动作也不整齐,没有伴奏音乐,不讲究动作到位不到位。让人看不明白他们比划的是什么拳什么功。来活动的人时多时少,有空就来,没空就不来。活动时总有人还时不时地开句玩笑,大家听了哈哈一乐。

方成从青少年时就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游泳和乒乓球,中年时还爱上了长跑。“文革”中期他从河南干校回到北京后,常年坚持清晨长跑,跑了不少年,只要不上夜班的时候,他早上都跑。如今,方成属于这金台园晨练的“新人”,他看别人怎么伸胳膊动腿,自己就跟着伸跟着动。动着动着,他会不时冒出一两句话来,逗得大家一笑。看得出来,他比好多人都练得认真,常常练得出汗,有时还热得要脱掉外衣。他偶尔会迟到一会儿,但“偷工不减料”,到了就一板一眼地比划着。2009年1月22日,北京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14度,是近6年来最冷的一天。这一天来早锻炼的老人只有3位,其中一位就是91岁的方成!

这么大年纪了,方成身体仍没什么大毛病,只是听力不太好。那是“文革”中下放农村时得了中耳炎没能及时治疗的后果。他有两个助听器,一个大一些,效果好一点,但长长地拖根电线在耳朵外面,他说让人觉得“像个老头儿”。另一个小一些,塞在耳朵里几乎看不出来,但效果差一点。他在家时用大的那个,外出时就用小的那个,不想让人觉得他“像个老头儿”。

方成一天按时三餐,很有规律。吃得很简单,不挑嘴,没有什么特别不爱吃的,喜欢喝稀粥,有时来点烧带鱼、炖羊肉,不好进饭馆。晚饭后,方成就围着大院周围走上个半小时左右。晚上不好入睡时,他爱听一会儿古典音乐,看一看现在流行的朱德庸、几米的漫画。他说,“我很喜欢几米的画,那种清新的风格让人很舒服,看完了我能睡个质量高的好觉。”

同类推荐
  • 萧劲光回忆录

    萧劲光回忆录

    本书是萧劲光生前的回忆录,内容涵盖萧劲光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作者在回忆自己人生经历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不少翔实记述,许多史料是过去党史军史上少见的,是研究党史军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本书记录了陈独秀传奇人生,内容包括:青年时代、上下求索、辛亥风云、创办《青年杂志》、北大文科学长、五四运动前后、创党、广东教育委员长、加入国民党等。
  • 孟子:敢于选择自己

    孟子:敢于选择自己

    一辈子多长?一百年够长了。它代表什么?100乘以52周,等于5200周。再乘以一周7天,等于36400天。或者接近90万小时。成功人生是需要策划的,一个懵懵懂懂的人,他始终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要有所改变,那么长久以来所做的美梦便可以实现。
  •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是作者在采访了150多位前总统的好友、同事和对手的基础上创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他的私生活内幕及其大张旗鼓宣传的人道主义成果,将带领读者亲历克林顿任内的最后时光,并一直追溯到他的妻子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台前幕后,让你充分领略比尔·克林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旧京琐记

    旧京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先婚后爱,旧爱请止步

    先婚后爱,旧爱请止步

    他是霍家风光无限的长孙,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他不抽烟,不喝酒,但凡一切能令人上瘾的东西,他都坚决不碰——惟独,他对她一人上了瘾。相爱三年,转眼,她却成为众人眼中拆散他婚姻的坏女人。责任,权力,地位,为了他梦寐以求的一切,他将她渐渐推离他的世界。她心灰意冷,转身投入一段全新的婚姻。他娶了她姐姐,她嫁给了他二弟,霍家的二爷——从那一天开始,霍二爷怀揣结婚证,前面渣男、渣女对他女人放狠招,他在后面加血加血再加血!“二爷,肖总监让夫人亲自给客户送文件,夫人累得一整个上午没喘过一口气——”霍二爷笔尖一顿,抬头勾唇轻笑,“去,为咱们公司的女性高管报一个魔鬼瘦身营,一礼拜瘦不了三十斤的咱不要——记住,费用我报销,算是爷我体恤下属了。”秘书一怔,“可咱们公司女性高管就肖总监一个人……”忽然,秘书明白了什么,爷,您真够体恤的!*“二爷,夫人感冒了,肖总监说怕传染,让夫人搬去那个没有暖气的办公室工作了。”霍二爷黑眸一沉,“让肖总监去楼下大厅工作,我老婆感冒了,我自然也传染了,肖总监那么娇气,我怎么能传染了她?”秘书抬手扶额,“夫人不让您假公济私、滥用职权……”霍二爷眉梢轻挑,“那就让她上来骂我好了——去冲一杯板蓝根放那儿等着她……哎对了,上次爷的围巾你给我放哪儿了?”“……”秘书眼角一抽,某人这是腆着脸求宠爱呢吧!*“二爷,肖总监怀孕了——”霍二爷怔了怔,他还没孩子呢,那两人怎么就先怀上了!于是乎他一个电话拨到自家老婆那儿秀下限,“老婆,我听说那对渣男贱女有宝宝了……”手机那头,女声慵懒,“心痒痒了?”某男拼命点头,女声悠悠然响起,“那你跟她生一个去呗,我想她一定乐意替二爷您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某男被自家老婆嫌弃,正无语中,手机那头传来另一个激动的女声:“二哥你别听嫂子胡说,我刚刚陪她去医院了,她怀孕两个月了,你要当爹啦!”某男喜出望外!他就说嘛,那两人都有孩子了,他不可能那么无能!
  • TFBOYS漫漫十年

    TFBOYS漫漫十年

    当三个女孩闯进他们的世界,突然好像一切都变了。
  • 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作者陈咸宁犹如一位标新立异而又尽显乖张才华的导演,他仿佛洞察读者每一个隐秘的心理需求,趣味盎然、爆料不断又险象环生的历史大戏吊足读者胃口,充分满足读者求真窥隐的欲望。在他的“导演”之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千古留名的巨人褪去了令人敬畏的神圣或恶魔光环,还其本来面目:一个奥地利的小下士(希特勒),一个幻想重建罗马帝国的记者(墨索里尼),一个半生失意的烟鬼政客(丘吉尔),一个格鲁吉亚鞋匠的儿子(斯大林),一个“上厕所都需要人搀扶的国王”(罗斯福)……曝露最全面,剖析最深刻,讲述最勾人,你能读到的最佳二战读本——《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深度撩拨你的兴奋点,邀你一起与真相贴身肉搏。
  • 空凉

    空凉

    肖凉只是下个夜班回家补觉而已,一觉醒来世界变了,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她穿越了。好吧,只是有个比自己小的师父和一个大的徒弟是怎么回事。不过这个小师傅好像不可以压倒的样子,管他什么师徒名分,先压倒在说!
  • 执武神座

    执武神座

    一个依靠推波助澜掌握言论之势的男人,突然来到了以实力说话的纯武世界,失去了电子时代的擅长工具,本以为会一落千丈,混混度日。转身却发现峰回路转,数据化的修炼给了他登顶的希望,次武者,武者,武尊,武王,武圣,以及武圣之上最强的境界。武与势的巅峰结合,情与理的疯狂体验,欢迎来到执武神座
  • 十年成婚:三少宠妻成瘾

    十年成婚:三少宠妻成瘾

    一纸契约,她成为他生孩子的工具。明明相爱,却互相纠缠。“尉迟夜焰,你想要我的心脏,我给你!从今往后,我们互不相欠!”她绝望而悲痛的嘶吼。“女人,一颗心脏你就想撇清我们之前的关系,你想得美,这顶多算你爸爸的!”他咆哮如困兽。他冷眼看着她被推进手术室。“总裁,预备的心脏还没送来。强行手术,柳小姐会没命!”“挖!死了算我的!”——你死,我赔命!一场手术,他残忍的把她的心脏,摘给他心爱的女孩。…最后,到底是谁的眼泪湿润了心……
  • 儒风

    儒风

    提笔向天笑,文章诛蛮妖。这是一个读书人的世界,诗词可显圣,字画能衍真。圣人降临,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上可摘星辰圣力,下能安国泰昌平。唇枪舌剑退蛮敌,字字珠玑化圣兵,思想所致,便无所不能。梁争重生在这么一个儒道世界,以惊圣之言明志,提笔书传世诗词,点指对天下文人,除奸佞,退蛮狄,步圣者大道。一块无字玉碑,开启一段狂儒风暴。我自提笔向天笑,狂书文章诛蛮妖!
  • 萌犬总裁的小鱼妻

    萌犬总裁的小鱼妻

    初初相遇,她是豪门落魄逃亡千金,他是隐形富豪家族继承。她,德艺双馨,一纸契约卖艺不卖身。他,欣然笑纳,教她智取渣男斗绿茶。日久生情,她主动表白,他逃之夭夭!尘埃落定,她与别人订婚,他身披五彩祥云、手牵百十条狗,精心布下旷世求婚,正所谓:一骑红尘城会玩,无人知是花虐狗!她笑得满眼阴险,“不约,不约,叔叔我们不约!”他却将她霸道地禁锢在怀,“余诗意,其实,我一直就很喜欢你。”她一脸惨兮兮,“司先生,那请问……你不直的时候呢?”
  • 治理环境:生态环境改善

    治理环境:生态环境改善

    环境保护提示丛书全面而翔实地对环境的现状进行“扫描”,介绍了陆地、天空、海洋等环境河津的现实情况,阐述了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引起人们的警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对生态工业(零排放)、生态农业、城市的垂直绿化等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提出了“绿色思路”,侧重环境行为的规范。尤其是“环保能生财”、“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等章节,给人启迪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