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0000000099

第99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几部经论(15)

“无上法王”一切众生悉有,所以众生本性是佛,但为什么众生毕竟是众生而不是佛,原因在于“无明”。“无明”是众生迷于“无上法王”,认识颠倒造成的,是一切世间生死得以发生的最初根源。按经文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卷一,下同)既然众生本有“无上法王”,自性“圆觉”,怎么“从无始来”就有“种种颠倒”?经文本身没有解释,其他类似的经论,如《楞伽经》、《起信论》等也都没有解释,因为无法解释,所以只好认作当然的前提,照直陈述下去。在本经中,无明颠倒的第一位结果,是“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即“身”与“心”及“身”与“心”的分离。人身由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构成,这是佛教的共识;把众生生活的周围环境称作“六尘缘影”,则是唯识经论的独家之说——所谓“色声香味触法”,其作为周边世界的构成元素,乃是唯识所现的影像,又是诸识所缘的对象,一般人即以识体具备这“能”、“所”两种功能,称作“自心相”。换言之,在说明世界众生生起的具体原因时,经文采用的是唯识家的理论,但略去了它的繁琐。这是《圆觉经》不同于其他类似经论的主要特点。

“身心”可以作“有情世间”的略称,“六尘”可以作为“器世间”的略称,所以一旦身心形成,亦即意味着全部世界万有的形成。经文接下来就断定无明及其所生这个世界的根本性质——“空”: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用“梦”与“空花”譬喻世间人生的虚妄不实,是大乘诸经常用的论证方法:“无上法王”本质是无生无灭,由于无明而生身心世界,也因身心世界而有生死轮回,这样,“无明”即是“妄见”,所以说,“于无生(无上法王)中妄见生灭”。

按照这种世间缘起论,决定菩萨修行就是这个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菩萨修行的中心任务,是修“圆觉”,即依圆觉,认识圆觉,按圆觉性能实践,于是觉知身心本无,不受生死轮回;同时知此觉者(我)虽空,觉性不空,这就是随顺“净觉”(超脱生死的圆觉)的行为了。为什么呢?因为“圆觉”虽然蕴含一切法,但其自身没有任何质的规定性,此即谓“虚空性”;圆觉亦即“如来藏”,虽具备一切如来佛法,但并无知见起灭;圆觉亦如“法界性”,虽无具体形象,但遍满十方一切法,是诸法本质——万事万物,悉是圆觉的体现,皆具圆觉性。在唯识法相家将“唯识性”作为一切现象之本质规定的地方,本经改作了“圆觉性”,差别就在这里。如果沿以上认识发心修习菩萨行,就是清净的、正确的。

由此看来,《圆觉经》的本体论、世界发生论及其解脱修行论,只是在《大乘起信论》基础上,对如来藏说、唯识论、华严论等的杂糅,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创新。

二、 圆觉不动、无明缘起的“性起”论

依据众生皆有无上法王圆觉之说,理应“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同样,无明为众生从“无始”即有,所谓“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换言之,世界有两个本源:一是圆觉,是成佛之因,亦可等同于佛;一是无明,是烦恼之因,即是“异生”(非佛教徒)。这两个本源,究竟以哪个为先?而无论以哪个为先,在逻辑上都难说得通。 于是佛解释道: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佛反对用前后生灭等含有差别相续一类动态词句表述“圆觉”与“无明”的关系,一旦使用这类词句,亦即意味着流转轮回。只要身心未出轮回流转,“圆觉性”即处于世间,同于世间。经论之谓:譬如动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譬如患瞖,妄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瞖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瞖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瞖……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以上三喻,都不新鲜,前二喻《楞严经》就有,后一喻华严学家常用。这里都是用来说明下列道理的:

(1) “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妙圆觉心”即“圆觉”的本质,就是无差别、无生灭,永恒不变的“寂灭性”。

(2) “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唯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声闻人以“身心断灭”为修习终点,不可能达到他们向往的涅槃境界;凡俗以“有思唯心”测度圆觉境界,也不能入于大涅槃。为了克服凡俗声闻的这些缺陷,首先需要断除“无始轮回根本”。

(3) “有作思唯,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亦如空花。用此思唯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凡俗的通病是“有思唯心”或“有作思唯”。此“思唯”指凭借语言的逻辑思维,佛籍一般译作“觉观”或“寻伺”。它的主要特点是妄想为“有”,并加以“分别”,诸如区分“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等,即是“思唯”的产物。本经将这一思维方式定为“心”之“六尘妄想缘气”,即以内心妄想“六尘”为缘的习惯势力。

上述思想其实很简单:圆觉性寂灭而永恒,不因生死轮回而消失,时时处处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一切生灭本质是空,存于其中的圆觉本体不空。凡俗声闻之所以不能证得自己本有的圆觉,一个是因为在证得之前身心已经断灭了,一个是思唯方式障碍了亲证圆觉的可能。

妨碍证得圆觉的原因,也是世界形成的原因,即是上述“无始轮回根本”。这一“根本”,抽象讲都可以归咎于无明,具体可分有两层:一是贪欲,尤其是淫欲;二是思唯,尤其是分别世间与出世间的思唯。先看爱欲: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爱欲”是生死轮回的直接原因:“人趣”以下,由“淫欲”而延续性命;诸“天”实现“禁欲”,但助长了对“天”果的“爱”,因而都不能超越轮回。众生想解脱生死流转,必须首先断除贪爱。这类思想,只是佛教原始教义的重复。但这有例外: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例外的是菩萨。菩萨生活于世间,生死爱欲齐全,但这只是假象,本意是慈悲,令诸众生舍离爱欲,永断轮回。这例外也有出处,原始版本就是《维摩经》。稍有新意的是下列说法: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按大乘佛教通说,所谓二障指“烦恼障”与“所知障”;此处之“理障”即是“所知障”,“事障”相当“烦恼障”。经文的特殊点,在于指明“二障”皆本于“贪欲”;无始即有的“无明”,因“贪欲”才得以发挥作用。大乘通说,是将贪欲仅仅归结为“烦恼障”的规定,“所知障”则全属认识论问题,与贪欲没有干系。换言之,《圆觉经》把“贪欲”作为启动先天“无明”的动因,其作用是统帅所知、烦恼二障的。

所谓“五种性”说,盛唱于瑜伽唯识家,《圆觉经》显然沿袭此说,但在具体解释时,又增添了一些特殊点: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这样,五种性就变成这个样子:(1) 二障未断,名“未成佛众生”;(2) 已断事障未断理障,名“声闻缘觉”;(3) 二障已伏,即是“菩萨”;(4) 二障永灭,则成“佛果”;(5) 未得正悟,是谓“外道”。此说与瑜伽唯识相比,则(1)相当于“不定种姓”;(2)、(3)、(4),即声闻、菩萨、佛,相当于“定性种姓”,而(5)当是“无性种姓”——恰恰在此处,经文没有下这个结论,而是把“未得正悟”的责任推给了他的师长。也就是说,《圆觉经》接受了五种性说,但不承认有无佛种的人,其用“未得正悟”替代“一阐提”,显然是华严学家的思想。

然而,既然“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皆有,为什么依同一圆觉证得的众生会有三乘五种性等差别?经载,尔时世尊言: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意思是说,法王圆觉的自性,不是圆觉自身规定的,它自身也无所谓自性,也没有众生所谓的自性之有。众生但可“循诸性起”,而其性自身,“无取无证”,当然也没有“菩萨及诸众生”等差别。原因何在?答案又回到前述之世界本原上:无明贪欲导致众生于圆觉迷倒,造成幻化。譬如眼能见诸万物,但不能见眼自身,人们能依圆觉了知万有,但却不能认识圆觉自身。这段话的要义,是“循诸性起”:众生无不依靠“圆觉”兴起,由无明贪爱等程度的不同,形成世间种种差别。以下经文就是具体解释这个道理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着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未曾开悟圆觉,而耽着五欲者,相当于凡夫;开悟圆觉,已了知无常而劳虑永断,虽然“随顺觉性”,而于圆觉不得自在,这是诸天和二乘人,性质依然属于凡夫;至于菩萨,在圆觉的理解上已无障碍(“解碍”亦即“理碍”),但仍有解碍或理碍的主体意识,所谓“见觉”,这是未入菩萨地者的“随顺觉性”。及至灭除诸碍的自我意识也灭除了,直达净圆觉性,连作为开悟圆觉的语言文字都不需要了,此名地上菩萨“随顺觉性”。据此,众生差别,全在于是否能够制服自身的无明、贪欲和诸碍,悟解本有的圆觉以及悟解的程度。

同类推荐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热门推荐
  • 至痛亲情:我的红狐狸妹妹

    至痛亲情:我的红狐狸妹妹

    你相信吗?我的双胞胎妹妹竟是一只红狐狸!她为了不忘记妈妈和我,死也不肯喝健忘水。为了救红狐狸妹妹,我和何同天不顾一切闯入狐界,但可恶的狐王让我们受尽了折磨。危急关头,为了救我和何同天,红狐狸妹妹奋不顾身地喝下了健忘水……
  • 你是我的一你只能是我的

    你是我的一你只能是我的

    .....果汁里被下了药,顿时,乔汐觉得口渴难忍,浑身发热。乔汐推开包房的门,走出去透透气。走出包房,乔汐感到视线模糊...........乔汐被扔到了洁白柔软的大床上,突然乔汐感到十分难受。嘴里呢喃着,娇俏的身躯贴上了........
  • 进化主神之路

    进化主神之路

    隐忍少年,身怀天书残卷,偶遇毒舌御姐,开启无限进化。一朝为蛇,十年成龙,看落魄少年如何走上神之御座,纵横天下!
  • 透视之眼

    透视之眼

    徐青本是一位率性冲动的平凡少年,一次不平凡的际遇让他的双眼拥有奇特的能力,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财富唾手可得,赌坛王者横空出世,纵意人生,笑傲都市江湖!
  •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背景出发,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紧扣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核心任务,通过系统讲述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一案三制”和“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进行中外对比,就如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 星辰绝士

    星辰绝士

    从零起点开始,从阉割第一个对手开始,杀伐人生注定没有回头路。唤醒超极品守护星辰,百炼成为星辰绝士,仅仅是风华绝代已经不能满足赵星羽的愿望;傲凌绝顶的至强存在,才是他的目标。谁说真正的高手已经绝迹,谁说真正的绝世强者难以成就,我自饮血向天笑。热血文。
  • 替身千金

    替身千金

    【本文免费】她是替身千金,他是世家公子,一场真与假的追逐,谁更胜一筹……墨羽:“不过是一个女人而已,有什么好看的。”顾敬宸:“……”夏逸轩:“……”莫以晴:“……”婚后——莫以晴:“墨先生,听人说,你说我没什么好看的,嗯?”“……”墨先生一怒,掀桌,怒道:“谁造的谣!拉出去枪毙!”莫以晴:“……”顾敬宸:“T^T”我造的,想怎样?
  • 邪王追妻:毒妃不好惹

    邪王追妻:毒妃不好惹

    上一世,她在一次意外爆炸中死去一朝穿越到废材四小姐身上,看她怎么风起云涌在所有人眼中,他冷酷无情,狂傲不羁,皇上见了他都要礼让三分,他就是名副其实的鬼王可她就看不惯了冷酷鬼王vs嚣张四小姐‘‘做我正妃’’‘‘你有什么优点吗’’‘’我,眉清目秀相貌堂堂风度翩翩衣冠楚楚玉树临风年少多金,这优点难道不多吗‘’‘’·······‘’
  • 何处无晨光

    何处无晨光

    云乔永远记得那个清晨,一个洋娃娃般精致的女孩出现在他生命里。那个女孩,惊艳了他的岁月,温柔了他的时光。多年后,他再次见到她,才知道,他不是对女人没兴趣,只是他这满腔的爱都给了一个叫沐瑶光的女孩。瑶光瑶光,我亲爱的晨光……
  • 爱情背后的真相一世一爱

    爱情背后的真相一世一爱

    林欣乔本以为自己,会一辈子默默的活下去,她仍然会爱着对自己不闻不问,却对二叔的女儿林欣妍呵护备至的父亲。可是上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她的样子和她不曾见过的母亲莫欣欣,简直一模一样。父亲林慧武,二叔林慧文,还有大学校长杜墨轩看到她的反应,触动了林欣乔的敏感神经。聪明美丽的她,决定解开压抑在自己内心多年的疑惑,她的母亲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母亲的名字,母亲的样子,有关母亲的一切,她都想知道。可是当真相一步一步揭晓的时候,林欣乔的身世之谜也渐渐浮出水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她曾经深爱却伤害她最深的父亲,刻骨铭心的爱情碰上血浓于水的亲情,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必须做出选择。她不想伤害任何人,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可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真相背后还有真相,爱情也不会停在原点,她该如何坚强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