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0000000092

第92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几部经论(8)

然而任何性格都可能是双重的。元晓关于“自体”和“神解”的佛教体系,建立在哲学唯心主义基础上,没有给客观世界以应有的地位,没有认识到“自体”“神解”对于吸取外界知识以充实自身力量的必要性,也很难通过实际地改变物质世界以改善自身及其周围环境,所以很容易把可贵的自信、自尊、自立和自力变成某种自我封闭,自我陶醉,以至夜郎自大、自欺欺人的境地。“自信力”转化成为“自欺力”,这不论对于个人、民族和国家来说,都将是不幸的。

从元晓的体系中,可以由正反两个方面得到启迪。

§§§第二节《楞严经》论“死后无灭”和对“着魔”非法行为的讦露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于唐开元十二年(724)译出。六年后,即开元十八年(730),智昇编就了两种目录,一是《续古今译经图记》(略称《续图记》),一是《开元释教录》(略称《开元录》)。在这同年完成的两种目录里,记载着同一部译典,即《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称《楞严经》),它的哲学本体论,与《大日经》在根本点上是相通的,在大藏经目录中,也被列在密乘一类。这两部经籍间有无什么内在的联系,颇值得研究。

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佛典,自其问世以来,似乎历时越久受到佛教界的重视越高,不但与《大日经》同样地对密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禅宗和教门中也能看到它的影子;其阐释的佛教哲学,一直影响着此后的中国佛教走向。至于宋明,更为文人所青睐,类乎隋唐之前士人之于《维摩诘经》那么热衷,其中尤以宋之王安石、张无尽,明清之际的钱谦益等为甚。这些带有特定叛逆性格人物之归信,令人尤为瞩目。苏轼在《书柳子厚〈大鉴禅师碑〉后》说:“大乘诸经至《楞严》则委曲精尽,胜妙独出。”智旭在其《阅藏知津》卷一一中介绍:“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这一俗一僧的评价,自宋明以来有相当的代表性。

然而正是这一部经,自其入录就被质疑。先是日本入唐僧传谓:“《大佛顶经》是房融伪造,非真经也,智昇未详,缪编正录。”迄于现代学者梁启超,直言“《楞严经》一书是假书”,因为其中“充满了长生神仙的荒诞话头”;吕澂先生更作《楞严百伪》,从成书的时间地点、戒律威仪、神话传说,到思想教义,揭示其有悖于域外佛教之处不可胜数。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它真的是来自域外的译经,还是中土托名的自撰?

唐智昇在其《续图记》里称,此经为中印度沙门般剌密帝主译,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译,于神龙元年(705)五月译出。所记翻译程序,中规中矩,无可挑剔。然而同是这个智昇撰的《开元录》则记,此经乃是沙门怀迪,“因游广府遇一梵僧(未得其名),赉梵经一夹,请共译之”,语焉不详,有许多缺项,看似更为可靠。此经从一面世就有如此不同的记录,引起后人的质疑是当然的。据吕澂先生考订,不论从时间或人物上,这两个说法都不可信(见《楞严百伪》)。怀迪有无其人,是否是参与《大宝积经》译场的慧迪,还需考证。此后几乎被共许为真正译家的乃是房融,然而却看不到任何新的根据。僧俗两界公认,智昇的权威性经录是《开元录》,《续图记》只是他对《古今译经图录》的些微补充。但为什么大家都相信《续图记》之说,而不采用《开元录》的记载?理由大约就是一个,因为此经颇多“文采”,似乎只有像房融这样做过高官的文人才能写得出来。

按房融在武后朝晚期任正谏大夫、同平章事。神龙的前一年末,李唐政变,迫武周让位,至是年二月初,房融因牵入张易之、张宗昌案,乃被“除名”。《旧唐书》称其由此“下狱”,《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谓其“流高州”(唐有“高州”数个,此指“去京师六千二百余里”的那个),至于到了高州如何,没有下文。因此,关于房融其人,再也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供了解了。

但到了宋代赞宁撰《宋高僧传》又有了新的说法。其卷六僧《唯慤传》记:“(慤)年临不惑,尚住神都,因受旧相房公融宅请。未饭之前,宅中出经函云:相公在南海知南铨,预其翻经,躬亲笔受《首楞严经》一部,留家供养。今筵中正有十僧,每人可开题一卷。慤坐居第四,舒经见福楼那问生起义,觉其文婉,其理玄,发愿撰疏。”时间起自大历元年(766),完成于何时不详,这可能就是现存的《楞严经玄赞》,其中心是讲“华严宗中文殊智也”。这是本传的传说之一。本传还记一说:“《楞严经》初是荆州度门寺神秀禅师在内时得本,后因馆陶沙门慧震于度门寺传出,慤遇之,著疏解之。”此传又记:“后有弘允法师者,蜀人也,作《义章》,开释此经,号《资中疏》,其中亦引震法师义例。似有今古之说。此岷蜀行之,近亦流江表焉。”

《宋高僧传》撰于太平兴国七年至端拱元年(982—988)。记《楞严经》的来源有二,一是京都长安,直接来自房融家族,当是出自房融无疑了;一说是得自禅宗北宗祖师神秀,而未记译者,而我以为倒是更可信些。譬如说,此经原出四川,宋初才开始流向江表,就是一个重要印证——四川佛教宗系的主要代表是菏泽系的神会和宗密,他们的思想也最符合《楞严经》的主张。

依据这星星点点的记述,我们可以推断这部经问世的佛教背景。从禅宗领袖神秀入京(时在700—701年),至密教大师善无畏至京布道(时在716年),这期间佛教密乘在东西两京可能已有相当的发展。神秀住京的两大弟子义福(657—736)和普寂(650—739),同时传播密乘,由此形成了禅密结合的新风气,也可视做此后密乘得以突破性传播的桥梁。义福的门徒中,有萧瑀的孙女尼惠源(662—737),“精承密行”;另一优婆夷未曾有(?—738),“尝以诸佛秘密是总持,诵《千眼》、《尊胜》等咒”。其中《尊胜》即《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有三个译本都是在武周朝译出的;《千眼》即《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也是在善无畏来华之前已有了译本的。至于一行,他本是普寂弟子,其所以倾向于密宗,参与《大日经》的翻译和注疏,普寂的禅密结合是可能起了作用的。

因此,我们且撇开《楞严经》之是否与房融或怀迪有关,它之出现的那个年代,即705年前后,就有这么个大的佛教背景,供我们考虑。当时义福、普寂,还有他们的同门敬贤、惠福等,拥有的门徒几乎遍及两京的所有贵族官僚;他们接受禅密双重熏陶,并能以较好文采表达出来的,大有人在,其中任何一人,都有可能写作这类经典。

研究者一般认为中国密宗发端于“开元三大师”。我想补充的是,开其先河的应是北宗禅;也只有在北宗禅这样的氛围中,才能产生《楞严经》以及一行注疏的《大日经》。

一、 表达上的晦涩背后

说《楞严经》很有文采,其实是溢美之谈。全经采取的是偈颂体,又像是中国传统的骈体文,四言一句,看起来整齐华丽,作为文学式的譬喻描述,或许有其长处,但用来表义达理,逻辑论证,就显得笨拙曲涩,像是语无伦次——它使得内容必须服从形式,为了维持它的四言一句,不惜让内容残缺难解;加上制作者有意让文字莫测深奥,使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一时不知所云。这里随便举两个例子: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卷一〇,下同)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贪非贪执。就文论文,什么意思?它们陈述的思想,并不高深,但经文的遣字造词,省略颠倒,就令人莫名其妙起来。

其实,这两段话都是讲修“定”(三奢地)者,在定中可能发生偏离佛教宗旨的错误,而且都出在“识阴区域”对“行阴”的理解和体验上。行文中没有用“行阴”二字,但它将行阴的“行”界定为“生灭”的运动,因而也就用“生灭”这个一般用语,替代“行阴”这个特定的概念。“寂灭”也是佛教的一般用语,此处则特指“行阴”不再对修定者产生作用的那种境界。由于经文用一般概念(生灭、寂灭)替代了特殊对象(行阴、行阴灭),所以全部论述显得模糊起来。切实意思是,修定达到行阴寂灭的这个阶段,已经很高了,但未臻极致,因为这种“寂灭”只有否定含义,并未完全示现众生固有的“真常心”,所以认识(即“明”)虽然已经“精妙”了,但仍未圆满,是谓“精妙未圆”。

这两段话的前一句文字一样,思想也相同;后边的话结构一样,“者”字之前,讲的都是行者的错误,但错误不同,所以表达的言语也不尽同。第一段是对于“圆明”的理解。此“圆明”应是“真常之心”的一种性能,有圆满明鉴一切的意思。假若行者,于此圆明中,妄计为空无所有(即“虚”),那就犯了灭除“真常心”的错误。按本经观点,“真常心”乃是众生得以存活的依据。若把永恒地灭除众生存活之依据为宗旨(即“归依”),就与本经主张的“涅槃”相违,而与小乘的“毁身灭智”一致,一般佛教称为“断灭见”,此处则名“归无归执”——于不该归依处而去归依。第二段是对“圆常”的理解。“圆常”是真常心的又一种规定,强调的是此心超越生灭而遍圆恒常,永不变异。但行者若因此而认为,人的肉身可以与此心(即“精圆”)同样坚固不变,所谓“固身常住”,永生不死,一般佛教称之为“常见”,本经名作“贪非贪执”——于无可贪欲处而去贪欲的执著。

对这两段话再作简单些解释,就是在禅定观察思考“五阴”这一主题时,绝不能否认“真常心”的永恒性,但也不能因此肯定肉身也会长生不死。一个从东晋慧远就为中国佛教肯定下来的命题“形灭神不灭”,用骈体文一表达,就变成了难解的天书。

再举一例: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卷一,下同)这话是佛对阿难说的。此中“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指的是永恒不变的“真常心”;“识精元明”,指的是支持生死轮回、不断变动的那个“识体”。也可以这样解释:前两句是对“真常心”总功能的抽象;它存在于每一个众生之中,并能产生活动,则改称“识精元明”。“识精元明”活动的最重要表现,是派生“诸缘”,所谓“能生诸缘”,即形成世间一切事物的因缘条件。然而,一旦产生了诸缘,这“真常心”就被遗忘了。所以尽管“真常心”始终存在,而众生却不能自知,以致不得不趋向生死轮回之路。

因此,这思想也极简单:人人都有个真常心,它主宰着生命的运转,并以“识”的面貌派生周围世界事物;而人们被它的派生物所迷惑,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流转生死。其中行文作“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就令人十分费解。至于“元清净体”与“识精元明”是个什么关系,更让人摸不着头脑——按《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的说法,“元清净体”相当“真如门”的心,而处在阿难那里的“识精元明”,则是“生灭门”中的心。“心”只是一个,共相都是“明”与“常”,但所处的位格不同,所具的性能也不一样,前者是绝对的静止,后者则以动态形式出现。由于本经没有阐明这些关系,愈增加了思想理论上的混乱。

本经的核心任务是建立所谓“真常之心”的本体论。此心的别名非常之多:刚讲的“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是,后文所谓“妙明真精妙心”“本妙圆妙明心”、“妙微密性净明心”、“妙明真心”、“妙明元心”、“本妙明净”、“精明净妙见元”、“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菩提妙净明体”、“真精妙觉明性”、“寂常心性”、“觉明无漏妙心”、“如来藏常住妙明”、“如来藏妙真如性”,以及“如来藏”、“妙觉元”、“妙明心”、“净明心”、“妙明”、“本明”、“本心”、“明心”、“本觉”、“圆觉”、“性觉”、“觉明”、“觉元”等等都是。有时就用一个字表示,诸如“明”、“觉”、“元”、“常”、“精”、“圆”等,以表征“真常之心”的不同性能。但在行文里却没用明确的释义,所以读起来有些眼花缭乱,而它们要表达的思想反而被隐晦起来了。

这类例子俯拾即是。但在后文谈及戒律一类问题时,文风立即变得通畅起来,简明易了,绝对不会产生误会。为什么?这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回避对“心”作“神”的解释——因为批评“识神不死”之说,从鸠摩罗什的门徒开始到唐代的部分禅师,可谓代有其人,尽管全经贯彻的就是用“神不灭”释“心”;第二,关于这“心”的性能是什么,不但义学僧侣缺乏统一的认识,即使诸多译经也说法繁多,莫衷一是,因而不得不用了那么多的形容词和同位语去揭示它的内涵,从而可以作多角度的理解。经文的作者是费了心机的。

二、 论众生皆有“两种根本”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禅是什么?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热门推荐
  • 大乌贼王

    大乌贼王

    大乌贼乃海中妖兽,十条触腕能掀波劈浪,我不管你是排水量几吨的船,把我惹恼了照样让你沉。新书《灰色足印》开坑,欢迎新老朋友前来捧场!!!
  • 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本书收录的二十余篇小说,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当代青年的精神现状,揭示了社会公共问题在人的生存中折射出来的真相,并具有探索和追问意义。
  • 斩妖之魂

    斩妖之魂

    三界之战,谁为胜者?段天涯为了成为一代天骄斩妖士,历尽千辛,踏上了巅峰之路。仇恨,友情,爱情,亲情一个个浑浊他的双眼,不能自拔,又是谁帮他指点迷津,又是谁为他指引道路。一切精彩内容尽在斩妖之魂!
  • 斗魄大陆

    斗魄大陆

    这篇小说写的是高中生,王颖和何以生因时空错乱而被无意中传送到了犹如仙境的斗魄大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主角介绍:【姓名:王颖,性别:女身高:165CM,高中生,爱好:听音乐、爬山、逛街等就读于无极高中,高一﹝1﹞班学生,编号:007,成绩:上等,〔姓名:何以生,性别:男,身高:175CM,高中生,爱好:武术、打篮球等,王颖的同班同学也是高一﹝1﹞班班长,编号:008,成绩:上等﹞】配角介绍:【晨馨:身高165CM,王颖的同班同学,也是她的姐妹,爱好:吃,成绩:中等、、、王雪:身高160CM,王颖的姐妹,爱好:吃,成绩:中等、、、李晓月:身高165,王颖的姐妹,爱好:吃,成绩:中下等】
  • 约会大作战新降临

    约会大作战新降临

    因为一场意外,千羽被“”神“”变成了一个SSSS级的精灵,明白所有将会发生的一切,千羽会做些什么?
  • 八荒御兽

    八荒御兽

    八荒之上,一注定庸碌一生的废材,因一本传奇武决获得重生,这本来自大能的炼体之术让他走上强者之路。强悍的肉体,万能的丹药,奇妙的精神,飘渺的剑术,好似无所不能的他,能不能真正放下心中的桎梏,达到真正的八荒称王。
  • 强者无双

    强者无双

    他是众人眼中只会玩游戏的废物。他是中国能与dopa,faker媲美的十七岁神秘中单。他的出现引起了中国电竞圈的轰动。梦想不死,加诸我身。电竞未亡,死不投降!披上华夏战袍,我是电竞未冕之王!
  • 0~1岁育儿一本通

    0~1岁育儿一本通

    本套丛书共分两册:《40周孕产一本通》、《0~1岁育儿一本通》,均由富有育儿经验的科普作家编写。本分册介绍了产后产妇保健调养和宝宝喂养教育要诀。宝宝出生的第一年是决定一生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宝宝抵抗力低,表达差,感染和意外事故会频频发生。年轻父母缺乏育儿的知识和经验,面对孩子的一些异常反应,常常不知如何是好。本书详尽地告诉年轻父母们如何了解、观察、认识和正确处理0~1岁宝宝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宝宝在优良的护理、喂养、教育和防病治病的情况下茁壮成长。本书内容科学实用,阐述简明易懂,适合妇幼保健人员、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阅读参考。
  • 倾国颜

    倾国颜

    她是叶赫未央,命中注定的皇后。她是完颜不悔,为你一生不悔。终究只能是不悔....终其一生。他是连天祈,北国君王,霸气天下。他是连天祈,完颜不悔心中唯一的最爱。那他又爱谁?未央?不悔?还是江山?他是上官谨,南国太子,威震四海。他是上官谨,桃花树下初遇未央,注定纠缠一生。终究他会选择什么?未央?不悔?还是南国的帝位?谁与谁会真正的天长地久?谁才是谁爱情的归宿?未央,不悔何去何从?欲知详情,敬请期待《倾国颜》!!!!!
  • 《泡泡奶昔》

    《泡泡奶昔》

    一个普通的女孩,为何会被男神校草青睐,一个绝世美貌的公主,为何会被男神校草抛弃,当普通的女孩和公主相遇后,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