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9800000018

第18章 走上国际法律舞台(1)

1.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倪徵刚刚调到外交部条法司的时候,按照工作职责,与其他的老专家们一起各自选择专题做调研。他最终确定的选题是“联合国国际法院诉讼程序”。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心思,他会将眼光集中在“国际法院”这个问题上,他说他“记不起来了,也可能只是由于兴之所至”。

其实,就他的从法经历和条法司法律顾问的身份,他是应该关注国际法院这样一个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的。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清官,以后他的主要工作又涉外法律事务,成为国际法院的法官是他和他的前辈师长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国际法院成立之前,解决国家间争端的是成立于1921年的常设国际法院。他的老上级、在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工作时的政务次长郑天锡,就曾是该法院法官。后来因二战爆发,法院工作停滞,直到战后宣告解散。1946年,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国际法院成立。也可以说,常设国际法院是联合国国际法院的前身。

联合国国际法院成立后的第一位中国法官是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次长徐谟。徐谟上任出发前,上海高等法院院长郭云观设宴为他饯行。倪徵在司法行政部编纂室工作时,郭云观是主任。后来,郭云观调到上海特区地方法院任院长,倪徵随之调入。他俩工作中上下级关系很多年,私人感情也不错。因此,为徐谟而设的宴会,倪徵也参加了。

从常设国际法院到联合国国际法院,从郑天锡到徐谟,基于这些,倪徵对国际法院应该是不陌生的。

第八章走上国际法律舞台自联合国国际法院成立,到倪徵以此作为研究选题,时间正好过去了10年。徐谟的任期即将届满时,不幸于任内病故。按照国际法院规约,也就在倪徵撰写有关国际法院的调研论文时,国际法院进行了补选。新的国际法院中国法官是台湾当局驻外“大使”、资深外交家顾维钧。

这个时候,新中国被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自然不可能有新中国的法官出任国际法院的法官。从这个角度来说,倪徵的关于国际法院的调研,仿佛所习乃屠龙之技。但是,恐怕连他自己都未料到,命运其实早就为他做好了安排。时隔28年之后,即1984年,也就是继顾维钧之后,他成为第三位国际法院的中国法官、第一位新中国国际法院的中国法官。

早在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时,倪徵就预感到将会有新中国法官进入国际法院。当然,这只是出于一种预感,并没有想到那个人会是他自己。一年以后的10月,他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随团赴纽约参加联合国第27届大会。会议期间,他巧遇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法律顾问的斯塔夫罗帕洛斯。闲聊中,他对倪徵提到,自1967年,顾维钧任期届满后,国际法院已有几年没有中国国籍的法官了,这个空缺应该由中国人补上。

然而那时,中国正处于动荡之中,又刚刚恢复联合国席位,百废待兴,一时也顾不上去参加国际法院法官的竞选。时间转眼就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倪徵因参加联合国各种会议而逗留美国期间,不止一次地被有心人问到这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不参加国际法院法官竞选?倪徵的心一再被触动。他意识到,这不仅是法律界的事,更是关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事。

外交部也终于有了派人参选的打算。中国参加国际法院法官竞选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般而言,国际法委员会的工作是参加国际法院法官工作的准备,是竞选国际法院法官的前奏。据有人统计,历届当选的法官,有三分之二的人曾先后在国际法委员会任委员。在1981年国际法委员会的选举年里,倪徵先被提名,然后在联合国第36届大会上当选为委员,任期5年。

虽然国际法委员会都是以个人名义参加的,不代表国家,但倪徵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当然是中国法律界甚至是中国的骄傲。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法院共有15名法官,其中不得有两人为同一国家的国民,每3年改选5名法官。倪徵当选国际法委员会委员3年后,即1984年,是国际法院法官改选年。也就在这年,倪徵参加了竞选。

实际上,倪徵最终当选,并没有太多的悬念。

首先,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理应在国际法院中有中国籍法官。而在顾维钧1967年任期届满后,国际法院在长达17年的时间内没有中国法官。正如斯塔夫罗帕洛斯所说:“中国的权利是绝对的,不能有任何异议。”国际法院院长也说:“如果在国际法院里没有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法官,那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政府对倪徵参选也很重视,这毕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外交部特别为此向所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发出外交照会,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在倪徵于当年10月抵达纽约,参加竞选规则要求的“亮相”(即在选举前在联合国总部安排各种活动,包括介绍、交谈、互访、宴请等)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凌青团长举行了一次招待会,约见一些友好国家驻联合国的代表,目的也是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事实是,大多数国家的确都非常支持。

就国际法院内部来说,他们似乎也在等待着倪徵的到来。当时的院长是尼日利亚法官伊莱亚斯,当他得知正在日内瓦参加国际法委员会会议的倪徵参选后,特别派国际法院书记官长专程从海牙飞到日内瓦,为倪徵提供了许多国际法院的最新刊物,并预祝他竞选成功。国际法院的另一位法官、印度籍的辛格也到日内瓦与倪徵见面。因为他正在准备竞选新一届的国际法院院长,他请倪徵支持。此时,倪徵还不是国际法院的法官,辛格却已经把他当做法官了,因为他认为倪徵当选是肯定的。其他的国际法委员会的委员们,也都一致认为倪徵必然当选。

尽管如此,当倪徵真正当选时,不仅他自己,整个中国仍然为之激动。

1984年11月7日,国际法院法官的竞选分别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同时进行。因为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只有在这两个机关同时都获得绝对多数票方可当选。倪徵最终得票,在联合国大会,是160多张票中的107张;在安理会,是15张中的14张。可以说,完全达到了绝对多数。

中国代表团驻联大团长凌青在安理会上拍锤,宣布倪徵获得15张票中的14张,达到了绝对多数中国法官在时隔17年之后重新恢复国际法官席位的消息,世界为之关注。不仅是中国的《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媒体倾注了大量笔墨,其他国家的媒体更将眼光集中到这件事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意义。美联社在报道中就说:“一位西方国家代表私下里说,中国提出一位候选人的决定,是在世界舞台上逐步扩大中国作用的又一步骤。”大多数人认为,倪徵的当选除了他个人的条件以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是关键因素。有评论员这样说:“我们也可以把倪老的当选,看做是世界各国对中国实行新政策的赞扬,以及对中国开始走向法治的肯定。”

在倪徵启程赴荷兰海牙上任前,中国国际法学会在国际俱乐部召开了一次招待会。会上,会长宦乡宣读了国务院总理的贺信:我高兴地获悉你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特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

你是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首次参加国际法院法官竞选并当选的中国籍法官,你具有国际法的渊博学识和多年从事法律工作的丰富经验,定能胜任这一重要职务。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构,我深信,你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国法系的代表参加国际法院的工作,务将同国际其他法官一道,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为伸张国际正义和公道,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法律秩序,作出卓越的贡献。吴学谦外长也到会致词:倪教授的顺利当选,引起了世界各国和法学界的普遍重视。它表明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在法律上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带着总理的深情勉励,带着同行们的殷切希望,年近八旬的倪徵踏上了新的征程。

2.赢得赞誉

1985年2月初,倪徵携夫人张凤桢和秘书施觉怀、谷向愚一行四人启程飞赴海牙。

抵达后的第二天,他们在海牙市内参观,在一宽阔广场的拐弯处,忽然看到一座宏伟建筑,前面一大片草坪,两旁钟楼和尖塔,形同气宇轩昂的卫士。海牙市区并不大,基本上没有高楼大厦,所以眼前的这座建筑就格外引人注意了。张凤桢孩子般地惊叫一声:“大教堂!”陪同的使馆人员忍不住笑出了声,解释说:“这就是和平宫,国际法院就在里面。”

6日,新任法官就在海牙和平宫举行宣誓仪式。对当天的情景,倪徵终生难忘:是日下午,我和凤桢以及施、谷两位都提早出发。和平宫内大法庭熙熙攘攘,挤满一堂。具体的安排是法官与开庭审案时一样,一字形地都坐在离地略高的讲台上的长桌后面,以到任先后为序,由中间分向左右两侧,但院长和副院长总是在中间就座。因此,刚到任的我和埃文森(挪威法官)将坐在讲台上左右两端。身着国际法院法官服的倪徵来宾都坐在讲台下面平日开庭时律师的座位以及律师后面的旁听席。3时整,仪式开始。在院长将两位新任法官的履历分别介绍后,倪徵和埃文森各自宣读誓词:“本人郑重宣言,愿秉公竭诚,必信必忠,行使本人作为法官的职权。”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只知道国际法院是国际司法机关,并不清楚它的具体职责范围,误以为它和国内法院一样,是个全面受理各种冤屈的地方。倪徵曾经接到许多群众的来信,都是鸣冤叫屈的。他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但这些都不是他这个国际法官职权范围内的事,他大可以听之任之。然而,他一一给他们回信,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国际法院的性质,又建议他们到相关的国内地方法院起诉或申诉。

与国内法院不同,国际法院是用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司法机构,它只受理国与国之间的纠纷。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之间的纠纷,国际法院都有权管辖。与国内法院的绝对管辖权不同,国际法院的管辖权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在三种情况下,国际法院才有管辖权。一个国家笼统地表示接受国际法院管辖;一个国家虽然没有明示接受管辖,但当被他国起诉后,积极应诉,即构成事实上的接受管辖;国家之间在双边或多边条约中明示,将来若有争端,提交国际法院管辖。因此,国际法院受理案件的前提,就是先确定是否有管辖权。

国际法院的判决程序也很特别,即在通过“三读”后进行表决。所谓“三读”,即在经过正式开庭后的口述程序(即双方代理人和律师辩论)后,法官们进行三次评议和讨论,然后择期开庭宣告判决。

同类推荐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伽利略》对哥白尼、伽利略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

    海子是最受青年人喜爱的诗人之一,也是最具传奇色彩和最受争议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人。读过海子,你会突然感到活着挺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海子无可比拟的想象力,这是诗人的灵魂和生命,是关于自由的低吟。真心推荐海子,可以带你走进另外一个纯洁安静的世界。本书从以细腻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海子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历程,同时用清新的文字对其作品进行了赏析,才情并茂。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海子的童年以及人生路上的成长变化,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海子在对待友情以及爱情方面的态度,认识一个完整的热血沸腾的诗人。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热门推荐
  • 这个男人来自于地球

    这个男人来自于地球

    冰封的世界,黑色的城墙。七王的国度,人神的斗争!他高高在上,他掌控苍生!我来自地球,我游走在这冰雪之中,史诗由我铸造,辉煌尽诛剑下。再问天地,谁主浮沉?群号:530395156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终极格斗家

    终极格斗家

    当年,年仅十四岁,作为格斗者大赛年度第一黑马的他,输掉了冠军之赛,然后退出了格斗界,去了一个绝地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超级训练,他曾经发誓,要拿到全国第一的荣誉,让所有人膜拜!四年之后,十八岁的他又回到了这个城市,重回赛场,他要得到的,是荣誉,还有女人!
  •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

    所谓前任,就是一勾手指,二抛媚眼,三迷心智,四等上钩,五任散养,六傲娇状,七女王攻,八推倒之,九扒光之,十嫌弃之,最后挥挥衣袖走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你小恋曲

    爱你小恋曲

    从看到的第一眼,她就喜欢他。在相处半年后,如愿以偿的嫁给他。她知道,他宠自己却不爱自己,可还是一味住进自己编织的梦境;她一直坚信,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却在那个女人归来之后,美梦破碎,失去了孩子,她在不奢望,只想离开,可他,却再也不愿放开她!
  • 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作者:韦政通。2009-年8月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发行。本书是台湾地区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
  • 重生之重回小时候

    重生之重回小时候

    一朝重生,携带随身空间回到小时候。看到了变年轻的爷爷奶奶,满脸稚气的弟弟,还没有嫁人的堂姐,和陌生又熟悉的家乡,宁子沫这一世最大的野心就是,让自己在乎的人此生幸福平安。当然宁子沫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诛之。
  • 静下来,幸福就来

    静下来,幸福就来

    这是一本关注读者心理的心灵慰藉书。从静心与幸福的关系的角度启迪读者的心灵,从淡定、放下、超脱、幸福等十二个方面讲述如何静心,帮助人们在忙碌中重享内心的平静,收获人生的幸福。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全面、适用。
  • 凌天踏月

    凌天踏月

    天已昏暗,那又何必继续存在。月已暗淡,又何必继续照耀。不甘这一切的发生,梦回太古,重塑世界。
  •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无疑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唐诗内容博大精深,将我国古典诗歌中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以独有的方式见证着两宋王朝的悲喜历史和感人肺腑的文人情怀,或委婉含蓄。或奔放豪迈;元曲将典雅的诗词艺术与民歌、俗语等杂糅在一起,诙谐、洒脱,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