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9700000014

第14章 使命在肩(2)

王永志同曾在一个研究室工作过的黄作义研究员,精心地合计此事,以前他们就捆绑火箭的可行性不止一次探讨过。经过缜密研究,他们终于下决心推出一个大胆方案——以长征火箭系列中有着不败业绩的“长征二号”为芯级,在一级箭体上并联4台液体助推器,再加长芯级箭体,使发动机总推力和运载能力大大提高,从而满足国际卫星市场的需要,使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跨上一个新台阶。

这边,王永志组织精锐的科研力量,在“长征二号C”火箭基础上捆绑4个助推器,形成新型大推力火箭——“长征二号E”方案设计工作的同时;那边,受他委托,副院长王德臣一行只带着“长二捆”火箭设想的草图,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开始了“纸上谈兵”似的宣讲。

想当年“阿里安”公司以两次免费发射作市场诱饵,而中国火箭研究院竟拿着火箭图纸找合同,看似一个高科技含量的天方夜谭,却创造了中国火箭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推销火箭,外商感到新奇,问道:“你们的火箭整流罩是用竹子做的吗?”当他们听王德臣说中国的运载火箭是独立研制出来的,才恍然大悟,“是啊,中国是公认的古代火箭的故乡嘛。”

王德臣在进行技术推销时,逐渐摸清了商用火箭的特点——用户发射卫星的目标是赚钱,关心的是火箭性能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而不是有多少新技术,美国人甚至认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一次性运载火箭搞得过于尖端精致是一种浪费。所以王德臣特别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长征二号E”是对高可靠性火箭的继承,风险并不大,且性价比非常高。面对无数苛刻的提问他回答得自信而又轻松。

休斯公司副总裁听了王德臣的演讲后,当即表态:“如果我做主,会选用‘长征二号E’,我要向休斯公司推荐!”

代表团赴美之前,黄作义先行去做了一番情况了解,带给王永志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美国华人社团代表听说我国想发射美国的卫星,都非常高兴,说如果中国能发射美国的卫星,那我们在国外的华人可以扬眉吐气了!经费上如果有困难,在美的华人帮你们集资,支持你们完成这件能扬国威、振民心的大好事!

1987年,中央领导同志前往运载火箭研究院视察工作。王永志汇报了自己的想法,谈到火箭基本型、系列化和自筹资金开发出口航天产品的设想,中央领导听后表示赞许。这使王永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设想,不遗余力申请立项,积极请求准予对外洽谈合同。

成功总会青睐有志者。经过不懈努力,1988年6月16日,中国“长征二号E(长二捆)”火箭发射两颗“澳星”方案一举中标,被休斯公司采用。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真正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并不是中国的火箭好,而是有人把长征火箭的故事讲得好。”当时争风吃醋的外国未中标公司的人员不服气地说。不管他们怎么说,这个故事却演绎出了中国火箭商业发射史上神奇的开端:拿着火箭图纸签合同,拿着合同找贷款,拿着贷款搞研制。

然而,这个故事的始作俑者王永志,对于中标的甜蜜也只是浅尝辄止。因为,他力主使用“长二捆”发射“澳星”,安全可靠的成品并没有出来。运载火箭还只是一纸方案,研制时间紧迫,技术难度很大,前路漫漫,他的内心充满了压力。他知道,这只是种下的一粒大有希望的种子,要让它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还需要带领自己的团队殚精竭虑地耕耘,才能让这段美妙的中国传奇在国际航天业的大舞台成功地上演,赢得鲜花和掌声。

4.军令状

“长二捆”的诞生颇具浪漫色彩,但国际航天的舞台却是非常严酷的。

1988年11月,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正式签署“澳星”发射服务合同。主承包商美国休斯公司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中方必须在1990年6月30日前对“长二捆”进行一次成功的飞行试验,并有充分证据证明能够按时发射,否则用户有权终止合同,并赔偿违约金100万美元!

中国航天又一次面临着严酷的挑战。成功了万事皆好,若不成功要掏100万美元的赔偿金,还搭上庞大的研究经费,可不是个小数目。中国航天界系统内部,干与不干的议论争执不断。

在院领导的专题会议上,力主研制的王永志慷慨陈词:“抓住机遇,我们就能冲出困境,走向世界。一个机遇就是一个胜利的台阶,丧失了这个机遇,中国航天又将在低迷中不知要徘徊多少年。我建议同志们,研究院不能再徘徊观望了,下决心背水一战,我们要带着‘长二捆’火箭走向世界,打进国际卫星市场。”

王永志的一席话,在全院引起了强烈反响,几万名员工都在纷纷谈论此事。

国内外同行,听说王永志和他的团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都为他捏了把汗。有的说:“要在没有现成产品、没有成功先例的情况下,18个月内拿出全新的‘长二捆’火箭,难以想象!”有的人甚至说:“老百姓都知道‘量体裁衣,看米做饭’,就凭中国航天业的现状,哪能跟国际市场抗衡啊,一时头脑发热只会以失败收场!”

在不久举行的中国宇航学会大会上,质疑和反对声异常激烈。有的专家认为,此事难度过大,毕竟不是儿戏,一定要慎重。有的专家反对说,根本搞不出来。

有人好心地暗中劝王永志:“搞捆绑式火箭,中国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外国的技术又是保密的,你何必受累不讨好呢?你不搞,你还会是一院之长,万一搞不好,你一生的声誉及以往所有的功绩就都毁了。”

航天部领导看到专家们的分歧如此之大,为慎重起见,决定对此专门召开决策研讨会。与会的人员有航天部全体领导、航天部科技委的老总、航天部各研究院派出的代表及“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参与论证载人航天的三位专家。阵容如此强大,又有如此之强的代表性,目的只有一个:用集思广益的方式,商讨搞“长二捆”研制对未来载人航天是否有积极意义,此次“澳星”发射是否可行,到底该坚持还是放弃!

经过分组讨论,大家的态度非常明确:捆绑式火箭能否如期研制成功,是“澳星”是否发射及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王永志的耳边充斥了各种声音。他就像最优秀的运动员面对风波迭起的赛场,总有一根经得起摔打的坚韧的神经,此举对中国航天的意义太大了,他顾不上别的了!坚持到底的信念在他心中巍然矗立。他坚信研究院的干部和全体职工有打赢这场硬仗的能力和决心,也会得到全国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

决心已定,面对仅有18个月期限的合同,王永志以雄才大略、敢冒风险的非凡气魄,毅然决然地在这次决策大会上立下军令状。他说:“只要部里帮我们筹措贷款和打通协作关系,我院保证在1990年6月30日前,将‘长二捆’火箭竖立在发射台上!”

会后,航天部迅速向国务院提交了立即启动“长二捆”火箭研制的报告。

1988年12月14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李鹏总理亲自主持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了航空航天部关于研制大推力火箭“长二捆”的请示报告,并给予了类似国家重点工程的优惠政策,责令国家银行以低息贷款的方式满足研制经费。姚依林副总理在会上发言说:“国际市场不是进不进的问题,而是要挤,不往里挤,永远也进不去。”

“长二捆”发射成功后,林宗堂部长才在发射现场告诉王永志,李鹏总理和姚依林副总理在那次会上还说过,“18个月若搞不出来,28个月也要干!”但是,为了使大家不产生懈怠情绪,他把这半句话给“贪污”了。

1992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与林宗棠、刘纪原、王德臣等领导在发射现场国务院决策后,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以王永志为总指挥、于龙淮副院长担任副总指挥、王德臣副院长任总设计师、屠守锷院士为技术顾问的领导小组成立了。而留给他们的时间,也只有屈指可数的18个月!

澳大利亚和美国休斯公司,组成了联合代表团来到中国。休斯公司专门聘请了在美国航天界德高望重的火箭专家史密斯先生,作为评估中国火箭计划的总顾问。当代表团了解到中国的火箭还只是一张草图时,史密斯不相信地说:“你们中国人是不是又吃了鸦片,产生了幻觉?”

这话被王德臣听到了,他自信地说:“不,我们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和能力!18个月后,请你在发射时来见证!”

难怪这位美国雷神·德尔它火箭总设计师难以置信,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在美国研制这种火箭需要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当时在场的中国人,其实心中也埋着深深的忧虑。没有火箭,没有发射场,没有与之配套的工程设施,甚至连发射塔的设计图纸都还没有!

从中美双方把自己的名字签在合同上的那时起,一把明晃晃的商业利剑,已经悬在了王永志及所有与此有关的中国航天人头上。

5.攻坚战

“长二捆”的研制,是研究院建院以来面临的又一场硬仗,也是王永志人生中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近3万员工如“长二捆”一样,捆绑着国家使命、民族尊严和经济风险,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创造奇迹的征程。

为解决“长二捆”工程急需的物资,国家有关部委召开专项物资紧急订货会,一天半就签订了90%的订货合同。7000多项物资、2000多吨金属材料、1000多种机电产品和近60万个电子元器件,从全国各地会聚到北京。

研究院召开了大战18个月,攻下“长二捆”的动员大会。摆在大家面前的这张时间表意味着:设计部门要在100天内,解决火箭捆绑连接等20项技术难题;工厂要在400天里设计生产出5000多套特殊工艺装备,制造出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试验单位要在180天内做完大小300多项地面静力和动力试验。而按常规,完成这些任务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

同类推荐
  •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林书豪的崛起是一个伟大的传奇故事,这甚至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的意义”。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评价林书豪的疯狂表现所带来的“linsanity”。林书豪的崛起当代最好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的特质,从他的身上发现值得自己效仿的闪光点,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从他的经历中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将我拉回到了在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工作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南在兰州电力修造厂CAD室为他们厂的除尘器设计与绘图开发软件,由于成绩突出,通过了省电力局的验收,并进行了软件登记,被电力部评为五小成果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能源部信息化工程研讨会和甘肃省第一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他们厂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的CAD工作。继而,甘肃省成立了CAD/CAM协会,担任副秘书长的小南成了我工作的左膀右臂。本书是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总裁南振岐的个人传记。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行走的青春

    行走的青春

    本书是继《娱乐这圈儿,琪实很幸福》之后,作为娱乐圈八大推手之一的陈琪所著的第二本书。《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16岁离家只身闯荡北京的男孩的励志奋斗史,而这本书我们则可以清晰地把脉这个男孩的心灵成长史。本书共分10个章节,第一章“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讲信念。在作者看来,少年时候在老家的影视城反复徘徊逗留,命运已经在此埋下伏笔。许多少年曾与作者一样,无限向往着一种璀璨耀眼的舞台,但许多人在往后的生活里渐渐将这个梦想遗忘,而只有作者,依然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踽踽而行。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这个小镇少年已经攀折了自己的梦想,有所成就了。“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正是强调“梦想”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丁晓兵,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年来,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
热门推荐
  • 无敌圣王

    无敌圣王

    世界之大,广袤无垠,强者无数,修行一途,永无止境。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为了复仇,一袭白衣,仗剑走天下。
  • 英雄联盟之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英雄联盟之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整个LOL职业圈都炸锅了!一个妹子竟然加入了国内最顶尖的男子职业战队,在电竞圈这个弱肉强食的地方,一切靠的都是实力。爱与背叛,欢笑与泪水,成功的路上总是铺满了荆棘,她能坚守住内心对胜利与荣耀的渴望走向而世界之巅吗?本书以虚构的国内顶级战队TSK的队员为主人公,描述了职业战队队员的日常生活、训练、比赛、友谊与爱情,希望大家会喜欢~(本书的内容纯属虚构,包括LPL,战队,解说,职业选手都是架空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由于小女子本身的技术限制,里面有很多关于LOL的描述可能不够专业和准确,希望LOL大神们能指出不对的地方~)
  • 通天神主

    通天神主

    乱世沉浮,英才并起,诸雄称霸,重演上古,诸神战役,惊心动魄摘星逐月一念间,天翻地覆抬手间,天骄俊杰横空出世,手段通天天骄角逐天下,世间万法碰撞,看谁能独领鳌头,屹立神道巅峰。
  • 天域太虚

    天域太虚

    本书为《红楼梦》后续之作,讲述林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落发大荒山后,重生、转世、轮回、历尽重重波折,以血泪踏上修真之途。
  • 仙之剑旅

    仙之剑旅

    清风观位于落霞山,香火鼎盛,光是道童就有几百个。李泽就是这些道童的一员。从小被清风观收养的他,无父无母,又因为资质不佳,只做了个道童。虽然每天只能干些洒水扫地的仆役之事,但李泽相信终有一日他会出人头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为此,他一直在默默努力,一直偷听观主讲道。这日,李泽完成一天工作,不顾浑身疲软欲死,匆匆回到后山看树人的小茅屋。看清四下无人后,李泽小心翼翼地从屋角处的小洞里掏出一个木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古旧的经书。这本经书,是李泽最大的秘密和依仗。他主动包揽后山看树这个最繁重的工作,只是因为这里很少有人来,方便修习这本经书,好完成梦想。一人一剑,在修行途上越行越远,最终达到一个需要众人仰望的地步。
  • 异魔

    异魔

    离奇的大陆,以灵力为尊,他本平凡,想要平淡的娶妻生子,过完一生,却不料,上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 至尊封妖

    至尊封妖

    故事从一个女尸开始说起,然后我就稀里糊涂的成了封鬼一脉的传人,又因为女尸师傅把我带入了复杂的道家。有时候我就觉得从我回家的那一刻起,我的命运仿佛不在属于我,好像一直被人安排和操控着。。。
  • 闲言碎语

    闲言碎语

    闲言碎语,短篇杂文集合,随感而发,不定期更新,文体不限。。
  • 腹黑魔王的冷情妻

    腹黑魔王的冷情妻

    这是一部轻松的穿越文,内容中西结合,情节不复杂。女主角是一个被遗弃的吸血鬼,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同时开始了一段离奇却又充满快乐的异世生活……
  • 峋和狐

    峋和狐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在距今千万年前,人类并不是人类,我们或许长着三只眼,或许胸口有一个大洞,或许有着蛇的身子,龙的爪子。一块石头,一只狐狸,会带你解读远古时代,那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时代,或许不只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