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9600000006

第6章 游学英伦:为伊消得人憔悴(1)

1946年,在老师洪业的举荐下,侯仁之来到了英国利物浦大学接受现代地理学的训练。走之前,他已经完成了《北京金水河考》,并刊发在第30期《燕京学报》。金水河是元朝专为皇家饮水修建的引水渠,对于这篇论文,洪业的评语是“此文佳甚”。

1.就读于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

利物浦大学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利物浦港,酷似中国上海的外滩,让人产生错觉的原因是这座标志性的建筑物,它与上海汇丰银行大厦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与上海相似的还有这里的历史,它当初也是一个渔村,到15世纪中叶时,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港口城市。

利物浦是英国国家旅游局认定的英国最佳旅游城市,每年都吸引数百万观光客来到海滨参观重建的阿尔伯特港。

拱顶的牌楼下,鹅卵石的街道两旁布满了购物中心、画廊、博物馆、酒吧和写字楼。同时利物浦是一个富于创新的城市,孕育了许多世界闻名的艺术家、表演者、喜剧演员、发明家和政界要人。

昔日利物浦市是英国著名的制造业中心,今日该市虽然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制造业基础,仍是英格兰的核心城市之一。

而利物浦大学是英国第一个“红砖”大学,拥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它的校园里走出了英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随后产生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第四章游学英伦:为伊消得人憔悴1948年6月1日,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学生宿舍前。它创立了足球研究中心,开设了足球MBA课程。它成立了流行音乐研究所,是世界上唯一开设音乐产业课程的学校……

作为最早成立的城市大学之一,利物浦大学的创建源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为当地工商业服务责无旁贷地成为大学的首要任务。

除了侯仁之,还有著名的化学教育家俞同奎、人文地理学家吴传均等科学家,都曾经在利物浦大学学习,回国之后他们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2.师从“当代历史地理学奠基人”

到英国之后,侯仁之首先学到了西方“历史地理学”的概念。

《历史地理学》这本书堪称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之作,它的作者就是侯仁之留学英国时的导师——达比。

达比教授生于1909年,只比侯仁之长几岁,但是达比的学术理论及其对当代历史地理学发展的贡献,使侯仁之深受启发,在新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下,将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达比生于西格拉摩根郡,曾任利物浦大学、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教授,英国地理学家学会主席,当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长期研究英国区域历史地理,认为地理景观演变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问题之一。著有《中世纪沼泽地》、《1800年以前的英国历史地理》和《英国历史地理新编》等。

达比说:“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理环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有自然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历史地理研究的就是复原过去一段时间的地理,把这些历史断面连起来,就能清楚的看到它的发展过程。”

1947年,当侯仁之第一次听到“历史地理学”的观点时,立刻把它翻译成中文发表在了天津《益世报》上。历史地理学强调城市演变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关系,使用的材料是历史,但是研究方法是地理,这门全新的学问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是与注重文献研究的沿革地理最本质的区别。

1984年,在英国剑桥与留学期间的导师达比(Darby)教授合影。

侯仁之的弟子尹钧科说:“侯先生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跟着达比学历史地理的时候,他首先学到了西方正在兴起、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说,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一个城市的形成跟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等。这些东西在过去中国的一些历史学家研究古代中国的城市的时候,往往是不大注意的。”

而考古学家徐苹芳认为,那时候有些人不大理解,说你看你侯先生,你研究北京、研究金水河,你上英国去留学干什么。其实不然,他要不到英国去这一趟的话,他回来以后走的这个学术道路不会起点这么高。他就知道回来以后应当怎么样把那(英国)好的方法应用到中国历史上去,那么在驾驭中国历史沿革地理也好、历史学也好,他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3.那些鸿雁来书的日子

“我现在每周换三个人:

第一个‘我’是大学一年级fresher(大学新生),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到学校读书上课,做制图实习;

第二个‘我’是研究院的‘博士待位生’,从星期一下午到星期五下午与晚间,在宿舍做个人的研究工作;

第三个‘我’是《益世报》的驻英通讯员,星期六读一周报纸杂志和做参考笔记,星期日用整天写通讯。”

1946年,35岁的侯仁之按照7年前洪业教授为他制定好的计划,负笈英伦,乘坐轮船到英国利物浦大学,投学于达比(Henry Clifford Darby)门下。

上述的三重身份,是侯仁之在英国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是他在给妻子张玮瑛写“情书”时的表白。

据张玮瑛回忆,当时书信往来要走海运,寄一封信要两三周的时间,真是家书抵万金。

谈到侯仁之和张玮瑛的感情,说来话长。二人相识于1932年的燕园,至今已近80年。

1939年,侯仁之与张玮瑛。当时张玮瑛于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侯仁之于1932年入学。

2007年12月,张玮瑛回忆起近80年的生活,仍历历在目。

“在位于适楼(现名俄文楼)一层的西南角的那件课室里,我们听洪业(煨莲)教授讲授‘史学方法’,共同的课业和志趣使我们逐渐接近,课余有时在适楼南门外会面,而最常去的地方自然是图书馆。从图书馆出来,仁之总是先送我回到女生二院,再返回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

就在侯仁之负笈英伦的那一年6月,长子侯方兴在北平出生。

在英国求学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课业的深入,达比教授的学术理论及其对当代历史地理研究学发展的实践,让侯仁之愈受启迪,逐步进入到北京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

1947年7月5日,侯仁之接到妻子的来信,感慨万千,径直前往书店,购买《普通制图学》(GeneralCartography)一书,题签以志纪念:

“今晨得瑛来信,对于治学为人多所勖勉。有‘大学府需要第一流有品有学有识的人才,兼而有之者惟洪师也……愿我临学成归来继续努力,有如大学者之终身孜孜不息,当以国际最高学术标准为标准,勿以目前局促狭窄眼光所范限’等语。”(注:侯仁之称张玮瑛为“瑛”,张玮瑛称侯仁之为“临”,侯仁之的小名为“光临”)

在妻子的勉励下,侯仁之更加努力,三年求学期间,废寝忘食,对数年来积累有如“砖头瓦块”般的材料和思考重新加以审视、提升,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构建写作了博士论文《北平的历史地理》。

留英期间,侯仁之还先后担任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和留英中国学生会利物浦分会主席。利物浦的住宿很贵,侯仁之是利物浦大学唯一住在学生宿舍的中国留学生。那是郊外的一座很漂亮的楼房,那里成了留英中国学生开年会的地方。

4.学业有成回归祖国

1949年夏天,侯仁之获得博士学位。

据张玮瑛介绍,当时博士论文的原本保存在利物浦大学图书馆,侯仁之随身携带副本回国。虽然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和“文革”抄家的劫难,但是文本居然保留至今而大体完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侯仁之异常兴奋,他是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忙着动员大家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侯仁之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倾向革命,追求进步,在英国读博期间,一直和共产党人保持联系。

他担任副主席的留英中国学生会,主席曹日昌就是中共地下党员。

1949年9月初,侯仁之学成返国,在英国的中共组织已经为侯仁之安排好了行程,临走之前交给侯仁之一封信,让他坐船先到香港。

在香港九龙,按照信封地址,侯仁之在一个院子的大门前停了下来。大铁门关着,开着小方洞。“找谁?”侯仁之把信递了进去,里面的负责人热情接待了他。

这里是新华社驻香港的机构,他们安排侯仁之坐船到了天津,转往北京。

1949年9月29日,燕京大学西门外,张玮瑛带着两个孩子来接侯仁之。女儿馥兴尚能认出爸爸,儿子方兴躲到妈妈身后去了。方兴是1946年8月4日生,第二天,侯仁之就去了英国。

侯仁之来到北京三天正赶上开国大典,10月1日,他作为燕京大学的代表,和夏仁德教授出席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

当晚他在燕京大学贝公楼礼堂给全校学生做报告讲他自己当天的感受,“一个大灯照着我,气氛很热烈,永远难忘啊”。

回国后,侯仁之首先引进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纳入近代地理学体系,为我国创立了一个新的学科。

北京组建都市计划委员会,侯仁之被出任副主任委员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邀聘为委员。

当时,梁思成正在筹划如何改造建设北京城,他请侯仁之负责海淀地区的史地考察,为在海淀附近开设首都文教区做准备,并于1950年邀聘侯仁之到清华大学建筑系讲授“市镇地理基础”一课。

结合首都文教区的规划,侯仁之完成了回国后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与聚落》,在论文中他指出:“海淀地区自东向西海拔骤然下降。以白颐路为界,东边的台地有着华北平原的典型特色,西边的低地则是一派江南风光……台地是最好的建筑区,低地是最好的园林区。”

正是在这项研究成果的指导下,以海淀镇为中心的文化教育区开始发展起来。

同时,他又结合教学向国家教育部建议,把新公布的“中国沿革地理”一课更新为“中国历史地理”。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第五章经世致用:

唯有葵花向日倾(上)

1.历史地理学:开风气之先,为学科正名

(1) 为什么研究“历史地理学”

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历史地理学开路人的侯仁之,曾发出自己的追问:什么是历史地理学?为什么要研究它?

原因很简单,因为历史地理学在当时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正在迅速的发育和成长中,并没有说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谨的工作方法。

当时,有人把历史地理学仅仅看作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性学科,国内国外都有此观点,侯仁之对此持反对意见。

他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他的追问直逼根本,从本源上来探索历史地理学的定位问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一段话,给了他启示:

如果地球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那么它现在的地质的、地理的、气候的状况,它的植物和动物,也一定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它一定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临近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那么自然科学现在就会进步得多。

借此,侯仁之的答案是:

历史时期的地理既然处在经常不断的变化中,那么只想了解它的今天,而不过问它的“昨天”和“前天”,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只有了解它的“昨天”和“前天”,才能更好地了解它的今天。

1961年,50岁的侯仁之。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第五章经世致用:唯有葵花向日倾(上)如何才能了解它的“昨天”和“前天”呢?

这首先就是要把过去时代的地理进行“复原”,一如考古学家把已经破碎了的或甚至是残缺不全的古器物进行“复原”,或者像古生物学家把早已绝迹了的某种动物的遗骸化石进行“复原”一样,但是更重要的是还得把不同时代的已经复原了的地理按着历史发展的顺序,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今天地理的形成和特点。

(2) 研究“历史地理学”有什么用

如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研究历史地理学有什么用?

1950年春,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历史系选修科目中,有一门叫做“中国沿革地理”。

这引发了侯仁之的思考:与“中国沿革地理”相比,“历史地理学”的不同之处何在?对现实有何作用与影响?

之前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侯仁之的理解是,这些内容对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来说,也许很重要,但在和地理有关的方面,有没有比这更重要的问题呢?

同样,为了明确历史地理学与“中国沿革地理”的不同所在,侯仁之以北京为例,分析在这两个坐标中,北京的意义何在?或者说北京呈现出何等不同的面貌?

在“中国沿革地理”的视野中,侯仁之认为北京的沿革地理和《顺天府·地理志》的沿革表差不多,首先要讲到北京最初叫做蓟,在东周是燕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改为广阳郡治,汉初复为燕国治,后又改为广阳郡治。三国以后,或为郡治,或为国制,皆以燕为名,一直到隋所属改称幽州,仍为治所,唐初亦然。其后幽州尝改称范阳郡,治所如故。至辽始建陪都于此,曰南京,又称燕京。宋曰燕山。金初复称燕京,及建都,乃乃称中都。元筑新城,命名大都。明初建都南京,此称北平,后改北京,正式迁都后,乃称京师,清朝相因不变。

同类推荐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 安徒生(世界十大文豪)

    安徒生(世界十大文豪)

    安徒生的作品主要是童话,他的童话与以往的童话不同,它们不是民间传说的简单重述,即使源于民间传说,也被他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使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个阶级的实质。安徒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出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才华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中国首善陈光标(最新珍藏版)

    他的事业王国为他的慈善事业提 供了坚强的后盾,在短短的10来年中他从露宿街头的摆摊者,迅速成长为 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亿万富豪。 他从挣得第一分钱开始就开始做慈善,一直以来都是以“半捐”的姿 态屹立在慈善界当中,而且不是死后“半捐”而是随时“半捐”。他一直 高调做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了沉寂中的富豪界。高调的 慈善,更以一颗“裸捐”的炸弹,震惊善、另类的“裸捐”,这个慈善界 “非主流”的头脑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如果你对陈光标感兴趣,请不妨翻开胡洁萍所著的《中国首善陈光标( 最新珍藏版)》,其中就有你想要的答案!
  • 孩子慢慢来,你要的岁月会给你

    孩子慢慢来,你要的岁月会给你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紧贴当下教育现实,还原教育真相,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许多可操作的方法。这些故事饱含真情,文字生动,所思所感贴近家教现实,对渴望帮助孩子成功的家长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对青少年读者有很强的借鉴和励志作用。
热门推荐
  • 庶女悠然

    庶女悠然

    这是一位名叫悠然的女孩,穿越为泰安孟氏庶出五姑娘后,如何在父母呵护下生活、成长和如何嫁到“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男人”的故事,及悠闲婚后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刷爆异界

    刷爆异界

    我这个世界是以真气为主的世界,当然,我是穿越过来的。上天好好,给了我一个超级系统。合成系统好逆天,用一本书,一双鞋子,就合成出了一本武技。任务系统,任务轻松又好做,奖励多多我好爽。知识系统,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问不到的。打造系统,我是最牛逼的铸造师。识别系统,什么东西我都识别。刷级系统,轻松刷到满级的系统。地图系统……之后嘛,最重要的还是系统币,如果没有系统币,那就只能干看着不少于十的系统功能哦。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 大周天星相

    大周天星相

    星辰大陆,每个武者都有星相,星相分为下品、中品、上品、王品、神品五个品。什么,你说你是天才?伍魁星不屑的撇嘴。你说你拥有王品星相,还拥有神体,资质万中无一?伍魁星冷笑,别说王品星相了,神品星相也不算什么,因为,哥的混沌神体,拥有的是整个星空作为星相。只是,伍魁星的星相需要各种星力刺激才能觉醒,于是他悲剧了,每次遇到拥有新的星相之人,伍魁星总是上前去:“哥们,求求你打我吧,一定要用上星元力来狠的,不狠我跟你急啊。”简单的说,这是一个穿越者为了成为强者,被迫成为受虐狂的故事,一个受虐狂崛起的故事。
  • 倾谋江湖之美人如玉

    倾谋江湖之美人如玉

    由四块玉玲珑而引发的江湖纷争,宝藏奇书,天魔地骨。因一对兄妹而拓展出的利益权谋,尔虞我诈,步步惊心。雄伟壮丽的轩辕阁,广袤苍凉的寒天教,神秘诡异的江湖四大毒地,正气侠义的中原武林盟。一刹的风云际会,二十年前的竹林之诺,四十余年的生死情仇,六十年期限的天山之约,一个牵涉了四代人的江湖恩怨。
  • 力挽狂篮

    力挽狂篮

    2017年的夏天,一个中国的少年来到美国继续读书,在一场街头对决中,他开启了他的篮球梦想,他将是NBA的新星,他将是新时代的费城之子,他将是新的费城之魂!他将会在NBA怎样的书写传奇,在他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他又将如何跨越在他面前的一座座高山呢?总之这个少年终将不再平凡......
  • 妃要上天:废柴风水师

    妃要上天:废柴风水师

    苏秀秀是个蹩脚风水师,为什么说蹩脚呢,便是什么事情都懂点皮毛,办事完全不牢。苏秀秀还有个痛处,那就是别的师兄弟都有天通之术,能够看见鬼神,就独独她看不到,为此她特地从师兄手里找了个办法。据说,七月十五,倒穿鞋在路上走,就能看到鬼,她尝试了,结果……真的看到了鬼。
  • 五行阴阳传

    五行阴阳传

    满门被灭的秦逸在即将死亡的时候被修真者所救,从此踏入修真界。可是因丹田残缺不能修炼,后遇奇人习得五行阴阳诀。之后拜入火麟宗。在修行中奇遇不断,在伙伴幼龙的陪伴下坚强的面对困难,修为逐渐提高。最后终于斩杀仇人,报得杀父大仇。
  •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软实力论》界定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做法、问题,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思路;提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坚持的四大原则:国家利益战略、国家营销、国际责任、国民智商。
  • 梦空

    梦空

    梦醒了,梦真的醒了吗?真相又在哪里?穿梭在重重交织的世界之中,行走在荒凉的大地之上,苦苦的追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