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8200000012

第12章 群众文化工作(4)

张寒晖对党的工作总是考虑得十分细密周到。党内每次开会,白天一般都在村外田野里找个适当的地方,遇到情况,便于隐蔽。有时就在浇地的井台旁的树下,装着过路人中途休息的样子,商量完工作就分头走散。晚上开会一般是在室内。张寒晖对会场总要前后左右仔细侦察,检查是否便于疏散。

定县北门里皮昌庙街二号小院,那是张寒晖和其他党员经常开会的地点。这里街道偏僻,不易被人发觉。二号小院内的三间小北房,是陈质斋赁居的住地。房东是位剃头匠,也比较可靠。当张寒晖他们在屋内开党的会议时,陈质斋的爱人,弟弟就在外面放哨。会议结束后,便从不同的方向相继离开这里。

由于张寒晖谨慎细密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他在参加领导定县县委工作的两年间,党的组织没有受到意外的损失,整顿、恢复地下党的工作已初见成效。在这一期间,一批进步青年由张寒晖介绍加入了党的队伍,后来都为革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例如,陈质斋就是在一九三六年由张寒晖介绍入党的。张寒晖父亲的好友,年已五十六岁的康清波,也是这一年在张寒晖的介绍下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东街康清波的家里,成了地下党存放书籍、文件和武器的地方。

叶德光同志回忆说:“张寒晖同志,不仅是一位艺术上有成就,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位忠诚于党的事业,对革命有贡献的党的活动家……在革命处于艰难阶段,他对革命忠诚,艰苦奋斗,呕心沥血,重新点燃了他的家乡——冀中定县的革命烈火。”这是对张寒晖在恢复定县党组织工作方面的准确的评价。

22音乐创作的萌芽

在张寒晖参加编写《平民识字课本》的同时,平教会的“农民戏剧,活动也正在实践和试验之中。张寒晖的老师熊佛西、陈治策等人,自一九三二年元旦开始都搬到定县来了,他们在平教会的名义下,开展着农民戏剧的实验工作。

身在文学部工作的张寒晖,也经常关心着他们的活动。前清定县科举的考棚,现在成了平教会戏剧研究委员会的剧场,在这里经常上演适应农民群众需要的戏剧,如《屠户》、《过渡》、《四个乞丐》、《三头牛》、《月亮上升》、《锄头健儿》、《狐仙庙》等。他们尽量深入到民间去,观察体验农民的生活,编写出使农民感到亲切和能够欣赏的剧本。

通过反复的演出实践,他们也在戏剧的表演形式上找到一些便于群众接受的方式。例如,他们在演出《三头牛》和《月亮上升》时,就采用了民歌曲调和民间音乐来作插曲,在演出《过渡》时,还根据民间打夯号子创作了《造桥歌》、这些剧本在各村演出之后,“大流河上造座桥哟,用力砸呀……”(《造桥歌》)和“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丧权失地数也数不完……”(《月亮上升》插曲)的歌声,就在农民中间传唱开了。陈治策编写的大型话剧《鸟国》上演时也配了插曲,但那时用的是外国的调子,农民们不容易接受。《鸟国》的演出采用了露天剧场的“打破幕线法”,使演员和观众交融在一起,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戏剧大众化的实践,都使张寒晖受到启发。

张寒晖利用平教会收集秧歌、民谣的机会,经常到偏僻的乡村去,借此了解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诉说生括的艰难。那个时候,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不容易的。从城里下来的平教会的先生们都很难解除农民的疑虑。贫苦农民饱经忧惠,久受贪官污吏,苛捐杂税,兵匪劫掠等种种危害,他们天天在惶恐中度日。对于城里来的陌生人要想调查一村里、家里的事情,往往不肯告诉真实的情况。但张寒晖有一套接近农民的办法,他那亲近的乡音,朴实的穿着,平易的作风,能很快赢得农民的信任。他也能热心帮助穷苦农民解决一些具体困难,贫苦的农民说:“张先生是好人,一点一滴的事都为俺们打算,世界上再没有这样好的人了……”

张寒晖的瘦弱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定县的各个穷困的村庄。

在定县南部的小召村,张寒晖看到:去年冬天仅饿死,冻死的,就有十四人,这个苦碱滩里仅十余户的小村子,家家屋里都供着新写的牌位。

在城南的寨西店,张寒晖了解到:被生活逼得离乡背井的,去年就有二十多户,这在定县来讲还不能算是最多的。

而全县被迫出外讨饭的人数,在华北各县中也是居首位的。就连张寒晖所尊敬的他们村的田大叔,去年冬天也带着他的孩子逃荒谋生去了。农民纷纷离开“中原宝地”而到别的地方去求生,这个残酷的现实,是对反动政府“建国方针”的有力讽刺,也足以证明“新定县主义”实际上的失败!

这些调查,使张寒晖对于中国社会和农民生活状况的了解都加深了一步,他因此更加强了自己的信念:农民必须翻身,要翻身必须起来斗争,否则没有别的活路。

过了九月九,便是十月朔。送走夏日的骄阳,迎来了萧瑟的秋风。已经到“送寒衣”的时节了。按照定县百姓的传统习惯,每到农历十月初一,妇女们都要剪纸作衣,到坟前焚烧,聊表对故去的亲人的怀念,给阴间仍在受苦挨冻的亲人送几件衣服去御寒,这就叫“送寒衣”。

这天,张寒晖正在城南刘家庄组织青年农民开会。太阳西斜了,他起程赶路回城。一路上,只见妇女们络绎不绝地在荒郊坟地上烧纸,凄惨的哭声盈野,使乍起的西北风更带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定县妇女哭坟是很有特点的,他们拉长着声调,满怀着悲痛,连嚎带说,往往把在生活中长年遭受的委屈和不幸,毫无保留地倾诉给已死去的亲人。人间的灾难太深了,生活中的痛苦太多了,连诉说的地方都没有!到这荒郊野地里来痛快地哭一哭,诉一诉,也是一种发泄。否则,她们真要憋屈死了。在这凄绝的哭声中,又数孤苦零丁的老大娘哭儿子最为催人泪下了。

走了一路,哭声一路。临近南关时,太阳西沉了,天黑下来了。就在路西不远的新坟旁,跪坐着一个年轻妇女,那是个寡妇,在哭她死去不久的丈夫。烧过的纸灰早已让风刮走,她在这里哭了不知多长时间了,还在忘情地哭诉着。不知为什么,她那悲痛欲绝的哭声,也包括这一路上不绝于耳的哭声,就象在张寒晖的心上刻了一刀,留下了难忘的印记。

张寒晖在平教会工作了前后近两年时间,这两年间,他深入学习民间的秧歌、民谣,收集了为数众多的定县民歌。

著名的民歌《小白菜》、《摘黄瓜》、《寡妇上坟》、《扁豆角儿》、《井里的花》、《浇花歌》、《星星》等都深深印在张寒晖的脑子里。张寒晖在生活中不断开掘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宝库。这些民间艺术,后来成为他艺术创造的重要鉴借,成为他表现生活的艺术积累。

张寒晖学习定县民歌的体会,后来集中在他写的长篇论文《歌谣概观》中了。在这篇文章中,他对定县的二百余首民间歌谣进行了分类分析,从而指出:“惟有歌谣,在人生中,在教育上,在一切文艺教育(从口头文艺教育到纸头文艺教育)之演变史上,具有口头文艺的最高价值。”他认为,“歌谣是一地方人民或一民族之共同的心音,集合生活中最强烈的群众性的感情的表现。”他在论文中还指出,“倘若我们肯下番整理和修正的功夫,再使它反回民间,或用在教育儿童上,我相信从民众的口头上或笔下,很有产生新歌谣与民间新诗歌的可能,这诗歌一定会给予如今文坛上的新诗一个新生命,奠定了新诗的基础。”

在三十年代初期,象张寒晖这样对一个地区的民间音乐作了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的,从全国音乐界来说还是不多的。他从民间音乐中吸收了营养,这些营养孕育着他此后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他并不是为了音乐创作而去学习民歌的,而是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无意间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丰富的民间音乐的仓库,为他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

九层之台,起子垒土。对于一个音乐工作者来说,民间音乐的积累无疑于盖房之前打地基的工作。

具备了广泛的民间文学的素养,储备了丰富的民间音乐的库藏,张寒晖的音乐创作开始萌芽了。

一九三五年春节期间,张寒晖照例到陈质斋家来串门,正逢陈质斋的五、六岁的小侄子也在这里。他见孩子穿着新衣,活泼地蹦跳着,引起了他的兴致。张寒晖历来和儿童有着不解之缘,他平时喜欢逗孩子们玩,孩子们也都喜爱听他讲故事,跟他学歌谣。这一回,张寒晖现编现教,唱出了一首《新年歌》。他做着欢快的表演动作教孩子唱,不一会儿,不但小侄子学会了,连陈质斋一家也都随着唱起来了:

一九三六年,陈质斋正在定县女师当会计,张寒晖每星期从东朱谷村进城时,就借住在女师陈质斋的会计室里。这年春天某个星期一的上午,张寒晖正打算离开女师返回东朱谷村,忽然校园里响起了女学生们整齐、优美的歌声,原来学生们已经开始上音乐课了。在悠扬的歌声中,张寒晖停下了脚步,陷入了沉思。他重新坐到桌前,望着窗外校园内开得正盛的桃花,进入了音乐的意境。他哼着,唱着,随便拿来一张纸,边唱边写着:

下面还写下了几行谱子,但是还没有填进歌词。时间不早了,张寒晖放下未写完的歌谱返回东朱谷村去了。

上面这些即兴所致、信笔写来的曲谱,还不能算是完整的音乐作品,但它们说明,张寒晖的音乐创作已经萌芽了。

既然已经萌芽,就有可能抽枝,长叶,就有可能长成大树,开出鲜花。

张寒晖心中响往着陕北。一九三六年初夏,红军东渡黄河走上抗日前线的消息传来时,定县有好多同志去了延安。

张寒晖也向组织上提出了想从西安转去陕北的要求。李德仲通过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给他转了去陕西的关系。这年盛夏时节,张寒晖再次离开定县去西北。他告别了养育他的故乡,告别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去追求新的革命理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确,此后一直到他在延安去世,他再也没回来过。

同类推荐
  • 罗斯福炉边谈话

    罗斯福炉边谈话

    本书为了方便读者理解,给每篇“谈话”都加了小引,作了尽可能详尽的注释,并以“危机·人民·领袖—罗斯福‘炉边谈话’及其他”作为代前言,简介了罗斯福的生平和“炉边谈话”的背景、特点、影响等。
  •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中国名人地图

    中国名人地图

    本书展示了84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景点,以名人的“功名、事业、文章”为经,以文化景点为纬,勾画出一卷名人与地域、文化、历史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的名人地图。
  • 我认识的杜润生

    我认识的杜润生

    本书收录了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的同事与学生对杜老工作生活往事回忆的文章,真实再现了杜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方法,对后人是一种激励与启发。书内还有媒体采访杜老的稿件,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为“三农”奉献一生的杜润生。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罗烽,原名傅乃琦。作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 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 记。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 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集《粮食》,剧本《台儿庄》、《总动员》。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
热门推荐
  • 血溅山东

    血溅山东

    威武、健壮的山东汉子鲁长风凭着他的胆略和高超的武艺,在擂台上连续打败两个到山东莱阳城挑战的东洋武士,为山东人争回了连日来失败的面子,因此被大家誉为山东英雄。
  • 陨落之王

    陨落之王

    陨落之日,一切都在火与血中湮没,残存的人类只能挣扎的活命。然而物种不会就此灭亡,神奇的基因、狂霸的病毒、未知的神秘遗址将极小一部分人变成了神!秦傲君就是其中之一!他抛弃了记忆,抛弃了感情换来了最为神秘的基因进化!可是当他用自己的力量摧枯拉朽的时候,他感到孤独和寂寞!我的记忆呢?我的前世今生呢?不,我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哪怕踏着尸山血海,哪怕毁灭整个世界,我都要找回属于我的记忆和情感!
  • 撒旦男神请温柔

    撒旦男神请温柔

    本书由地方出错,重新改了次,书名是《雪域王上人世妃》作者:羽裳
  •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反复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行为方式固定下来。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着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奏国歌时要起立,行注目礼;参加宴会时要穿晚礼服等。其实,礼仪就是规定了一条人们该走的固定的轨道,或者说,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规定了一套应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得体,顺畅;违背它或偏离它,往往会遭到社会习俗的惩罚,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 超级购物车

    超级购物车

    秦昊一个三无小潘浚因在某京汪给女友买了个爱疯7手机被甩。殊不知一条开启人生逆袭的大门已经打开,从此获得超级购物车。仙女成客服,仙器灵丹靠积分就能换?摸着下巴,秦昊最终将貂蝉放进了购物车。本书不追求文学快餐,过度装逼打脸,只求踏踏实实让猪脚在各种打击中成长,最后成就非凡人生。
  • 穿越火线之人生传

    穿越火线之人生传

    每个人都是进步的,曾经的他羡慕我传承一套天空加身,殊不知现在的我羡慕他手拿神器一身史诗。所以,枪法是练的,枪法也是保持的。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1)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再婚

    再婚

    男人帮——张纪年,典型的当代柳下惠。妻子因他缺金少房红杏出墙,傍了有钱男人。而张纪年在离婚后频来桃花,最终与同样惨遭婚姻滑铁卢的初恋情人叶落落再婚。男人帮——缪青铜,英俊多金,拈花惹草。妻子性格刚烈,离婚后带着女儿独自生活。在一次女儿的意外事故中,夫妻俩重修旧好。缪青铜喜欢的仍然是家的感觉,回归家庭,与前妻再婚。男人帮——余多,超级奶爸级人物,好男人。妻子产后奔事业而去,余多空虚寂寞冷,想过冲出围城,但在妻子提出离婚的时候居然选择逃离婚。婚姻、爱情、儿子、家,守住了家就守住了幸福!
  • 胡适散文

    胡适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何以辞尘不思恨

    何以辞尘不思恨

    “你可以不爱我,你可以远离我,但是你没有资格轻视我,苏辞尘,我恨你!我诅咒你余生遇到爱而不得之人,受尽我今日所受的相思之苦!”怀中人身形幻灭,化作零星萤点,继而消散。“香儿!不要!”一袭玄衣的他仰头长啸,欲用尽所有力气揽紧她,留下的却只是她的幽香。……再世重生,多年之后......“敢问姑娘芳名?”“思恨。”“这是什么名字?好生晦气。”“你管我,哼,臭流氓!”......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思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