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4200000004

第4章 贝多芬的作品(1)

贝多芬的送葬行列

(一)钢琴奏鸣曲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本质。他的创作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斗争和希望,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内容。虽然在他生活的时代,历史经历了异常复杂曲折的变化,但是,他始终不渝地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追求当时进步的资产阶级的理想,并且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大胆地、顽强地表现了这一点。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性。这是他创作最为可贵的地方。

贝多芬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把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跟高尚的感情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严密的结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法,用音乐表达出来。他非常忠实地、自觉地继承了德国优秀的音乐传统,同时,又大胆地突破了前人的经验,在音乐艺术的创作中,作了许多革新与创造,有力地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发展。因此,贝多芬不仅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伟大的文化巨人,而且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进步文化的杰出代表。

在各种音乐体裁中,贝多芬比较善于写作器乐作品,尤其是善于写交响乐、钢琴和器乐重奏等乐曲。

贝多芬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许多管弦乐序曲,大量的戏剧配乐,室内乐作品,两部大型的弥撒曲,二十一套钢琴变奏曲,还有一些歌曲创作等等。下面分别作一简略介绍。

钢琴奏鸣曲是一种钢琴演奏的套曲,它是欧洲古典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大型的、多乐章的钢琴作品结构形式。这种乐曲形式经过二百多年历史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结构。在海顿、莫扎特时代,钢琴奏鸣套曲往往由三、四个乐章组成。这些乐章的安排大体上是: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共三个乐章);或是: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共四个乐章)。在速度上,各乐章之间形成了:快——慢——快的对比。

按照常规,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大都采用一种叫“奏鸣曲式”的结构。奏鸣曲式的结构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它包括三大部分,即: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呈示部又包括主部和副部。主部、副部的音乐形象常常是互相对比的。呈示部将这些形象不同、互相对比的主题展示出来,由展开部将其加以展开和发展,有时还使它们的矛盾激化,然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在音乐上一般是呈示部材料的重现,从而使乐曲达到最后的统一。如果用图式表示,它是这样的:

在钢琴音乐方面,尤其在钢琴奏鸣曲的发展中,贝多芬是有突出贡献的。他年轻时是个出色的钢琴家,尤其擅长即兴演奏。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他特别重视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把它们摆在同交响曲一样重要的地位上。他的老师和前辈海顿、莫扎特等人,大都把钢琴奏鸣曲当作教学的教材,但是贝多芬却把它们当作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他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并通过这种形式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要求钢琴奏鸣曲具有更宽广、更富有戏剧性的音乐效果。因此,他不仅扩大了钢琴的演奏音域,增强了力度的对比,提高了手指的技巧,而且还加强了奏鸣曲式结构内部的对比因素,扩大了展开部的矛盾冲突和发展的动力,使得他的钢琴奏鸣曲远远地超过了前人,创造了他自己的独特音乐风格。由于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卓越创造与贡献,使钢琴艺术的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的发展中,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悲怆”奏鸣曲》(作品13号)

这首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于1797年至1798年,是贝多芬二十几岁时创作的。其标题“悲怆”是他自己起的。其原文“Pathetic”含有悲壮、感情强烈的意思。

贝多芬从青年时期起,就被生活的旋涡一次次地冲击着。他遭受过各种曲折和不幸——早年丧母、贫困、失学、抚养弟弟和照顾父亲的生活……等等,这些生活重担过早地压在了他的肩上,而且在他还只有二十岁时,就患了严重的耳病。《“悲怆”奏鸣曲》正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这首乐曲表现了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对不公正的人生和命运的愤懑与反抗,表现了他对不平等的社会的强烈不满,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乐曲第一乐章是用传统奏鸣曲式写成的。但是开头加了一个很长的引子。其深沉的、带有附点的小调和弦,听起来非常沉闷,象是人们在令人窒息的黑暗社会中得不到喘息一样:

而后,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以激动紧张的情绪,从低音区冲向高音区,猛烈地抗争着,咆哮着,犹如乐曲的主人公“扼住命运的咽喉”,爆发出愤怒的呼声:

在这个乐章里,作曲家心中的郁闷、愤怒和不甘于现状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第二乐章的慢板悠然、恬静。它的感情十分深厚,象是作者在倾吐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三乐章的情绪比较乐观、欢快。贝多芬把这个末乐章写得比较积极向上,不仅是因为他继承了传统的写法,更主要是因为他的这首乐曲的思想感情,既有着愤世嫉俗的面,也有着他对未来抱着赤诚的希望的一面。

《“悲怆”奏鸣曲》的三个乐章富有逻辑性的发展,出色地反映了贝多芬从早年开始,就以顽强的精神对待生活、社会带给他的各种不幸和痛苦。他从青年时期起,就勇敢地正视现实,不停地在斗争中争取获得自由与幸福。

《“月光”奏鸣曲》(作品27号之二)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其标题“月光”二字,可能是一位德国的音乐批评家雷斯塔在贝多芬死后根据自己的想象为这首奏鸣曲起的。其实这个标题虽有诗意,却很不恰当。贝多芬自己称这部作品为“幻想奏鸣曲”,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第一乐章没采用通常的奏鸣曲式,而且它的音乐素材运用得非常自由;另一方面,因为这首乐曲表现了贝多芬对生活的幻想和探索。这首奏鸣曲大胆地改变了传统奏鸣曲的写法,它的第一乐章是慢板,第二乐章是小快板,第三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全曲的速度由慢变快,情绪也一步比一步热烈。第一乐章右手用均匀的三连音缓慢地奏出分解的三和弦,配合着左手来回移动的低音,情绪显得十分沉重、压抑。第二乐章用一首小步舞曲作为简短的过渡和情绪上的转换,为情绪激昂的第三乐章的出现作准备。第三乐章是全曲的高潮,在这个乐章里出现了贝多芬式的冲动和抗议的音调,它的情绪紧张而激烈。其主部自下而上的快速音型,表现了异常激动甚至愤怒的感情:

其副部也有着坚毅的性格:

不过,副部很快地被主部那富有戏剧性的冲动所吞没。

《“月光”奏鸣曲》的三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内在的联系:从不平静的思索,到要求斗争和行动;由深刻的悲哀,到愤怒和抗议。最后乐曲结束了,但问题尚未得到最终的解决——贝多芬好象仍然处在深刻的思想斗争之中。

《“黎明”奏鸣曲》(作品53号)

这首作品作于1803年—1804年,它的初稿是和《第三交响曲(英雄)》写在同一个创作本子里,它几乎是和《第三交响曲》同时创作的。当时,贝多芬常到驻维也纳的法国大使馆去,听到了各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他被新的时代、新的阶级的兴起和发展强烈地吸引和感动着。因此,在这首奏鸣曲中,他写出了清新而充满激情的音乐形象。人们给它起了“黎明”的标题,应该说是比较贴切的。

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它的主部那快速、整齐、跳跃的和弦音型,由弱到强,不断变换着色彩,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好象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中,万物滋生,蒸蒸日上:

第一乐章的副部转到了远关系的E大调上,使音乐的色彩顿时产生了新鲜的效果。贝多芬有意识地使用这个手法来增强主部和副部之间的对比:

这个乐章的情绪一层层推进,不断趋于高涨,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第二乐章叫作“序奏”,非常简短。它的音域宽广,诗意浓郁,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魅力。

第三乐章是一首迴旋曲,它是表现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舞蹈场面。它的主题取材于一首流传了三、四百年的莱茵河民歌:

这支朴素的旋律经过贝多芬匠心独运的创造性发展,变得欢腾热烈,充满了朝气。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从客观上反映了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那雄心勃勃、准备驾御未来的信心与精神状态。这首钢琴奏鸣曲就是其中生动的一例。

《“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

《“热情”奏鸣曲》同《“黎明”奏鸣曲》几乎同时开始写作,完成于1805年。但是,它和“黎明”相比,又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这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这首奏鸣曲所表现的悲剧性之深刻,矛盾冲突之激烈,斗争精神之顽强,是在贝多芬和他前人的同类体裁的作品中非常罕见的。因此,它成为历史上钢琴奏鸣曲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

《“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在f小调上出现。主题的下行和上行的分解和弦音型,象是阴暗的、幽灵般的影子在徘徊,不断地向生活提出质疑:

左手部分还不时地出现象《第五交响曲(命运)》主题的音型。

当主部主题第二次演奏时,采用了切分的节奏,使之包含了强劲的力量。

副部主题是和谐优美的音乐,出现在bA大调上。它的音乐形象显得坚定而充满信心:

结束部用右手不断变化的快速音型,同左手不时出现的代表“命运”的音型两者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形成了紧张和愤怒的情绪。

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将主部主题的材料加以发展,在展开的过程中转到了大调的调性上,因而其疑问性的音乐形象变得坚毅起来。展开部也发展了副部的主题,使它更为深沉。这样,主部和副部不但在调性上、形象上,而且在情绪和性格上都彼此接近了。整个乐章表现了作者思绪的起伏和内在的意志。它提出了对现实社会的质疑,并希望求得解决。

第二乐章是一首变奏曲。这种形式就是在一个基本主题陈述后,加上几次变化的重复或展开。贝多芬在这个慢板乐章里,写了一首端庄的和弦进行式的曲调作为它的主题,它继续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在它的几次变奏中,有时把主题的形象写得十分亲切美好,有时还带有幻想的色彩。最后,音乐又回到最初的沉思中去。

第三乐章在五小节强有力的切分音之后,出现了力量充沛、势不可挡的音乐。它由右手弹奏的快速流动的音型和左手短促果断的节奏音型构成,犹如烈马奔驰、风暴席卷,表现了时代的潮流奔腾向前、一泻千里的气势:

在这里,前几个乐章的思考和疑问的形象已经消失,乐观主义和果敢的精神得到了增强。它表现了人民的力量和战斗的豪情。这种充满信心的情绪随着音乐的发展,最后落到了尾声的一段急板上。它的音乐使人联想到群众性的舞蹈场面,其中斩钉截铁的节奏和雄壮有力的音乐,更增强了乐曲欢乐的气氛,全曲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这首乐曲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成熟时期的贝多芬的思想感情。它表明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各种复杂的体会和不满,但是,他感觉到人民的力量和时代的前进步伐,以无比巨大的热情,寄希望于新的未来。列宁同志非常爱听这首乐曲。据高尔基回忆,列宁在听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之后曾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

(二)协奏曲

协奏曲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是一种由管弦乐队为一个(或几个)独奏乐器伴奏的演奏形式。到十七——十八世纪,又发展为由管弦乐队和一组独奏乐器相互竞奏的形式,这种协奏曲有时称作“大协奏曲”(如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等)。十八世纪初,又流行由管弦乐队为一个独奏乐器协奏的形式。当时,用来作独奏的乐器的多是小提琴,后来,键盘乐器也用得多些了。在结构方面,这些协奏曲大都采用多乐章的形式。从莫扎特开始,协奏曲所采用的曲式结构大多数同奏鸣曲套曲一样,一般有三个乐章(快—慢—快)。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也通常用奏鸣曲式。其中呈示部出现两次:先由乐队在主调上不完全地演奏一遍,然后再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在属调或关系调上完整地演奏。展开部、再现部与奏鸣曲式相同。再现部之前,往往有一段“华彩乐段”,这是专门给独奏乐器表现技巧的段落。有些华彩乐段由演奏家自己写作,有些由作曲家写作。

《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73号)

这首协奏曲作于1809年,正是贝多芬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正是在拿破仑战争的期间。虽然它没有标题,但是一般人们认为它的内容与贝多芬这个时期的反侵略的思想不无联系。协奏曲中英雄性的主题以及作者有意识地将抒情段落置于次要地位的处理手法等,都使我们产生这样的联想。

同类推荐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杨子荣传记

    杨子荣传记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本书详细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杨子荣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 黄兴自述(全集)

    黄兴自述(全集)

    黄兴是实干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黄兴自述(套装上下册)》以黄兴一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黄兴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黄兴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一个立体而生动的黄兴形象。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 中国20位魅力女主播的人生智慧Ⅱ

    中国20位魅力女主播的人生智慧Ⅱ

    本书介绍了董卿、李湘、刘纯燕、陈辰、陈晓楠、经纬、李思思、沈星、谢楠、杨舒、瑶淼等女主播的经历,展现她们身上的正能量,阐释了女人美丽一生的智慧法则和人生启示。
热门推荐
  • 锋凌天下

    锋凌天下

    在叶锋眼里斗气最多只能够算得上是小孩子的把戏,魔法那最多是表演的升级,一个被称为废物的纨绔将要怎么样逆天改命,用修真来踏破一切规则,用强悍来书写异界的传奇。
  • 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

    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

    创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充满乐趣,那么你就要始终保持自由的创意思维,不断地寻找创意。事实证明,有创意的人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快乐。本书旨在为读者揭开创意的神秘面纱,做读者思考创意的好帮手。本书主要分为3个部分,首先为读者介绍什么是真正的创意,然后介绍了捕捉灵感的5个秘诀,最后介绍了激发创意的8个法则。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更有乐趣,想要了解创意及其产生的过程,那么本书将会是你最佳的选择!
  • 魔星斗

    魔星斗

    本人初次写作,请大家多多照顾。我还是很希望能够把作品变的更好!
  • 瓦罗兰勇士

    瓦罗兰勇士

    宅男孔轩意外穿越到瓦罗兰,见证了诺克萨斯和德玛西亚的战争,拯救了均衡,释放了小狐妖,还和库莽古森林里的德鲁伊做了朋友,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只是灭世者莫雷洛复生的媒介,只是在为自己不断增长的力量而窃喜,一个巨大的阴谋笼罩在瓦罗兰大陆,且看猪脚如何拯救这一切。
  • 当这星球没有花

    当这星球没有花

    他,高居云端之上;她,深陷泥淖之底。 年少时的无心之约,让他们的命运轨迹悄然改变,却也变成了两败俱伤的禁锢。 《当这星球没有花》是一本成长题材的青春小说,书中的女主角姜画未和好朋友于采薇即使遇到种种挫折也一直为绘画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本书中涉及到家庭关系的处理、少男少女之间懵懂的好感,以及对梦想的执着。 荆棘路途上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挫折也有希望。
  • 海市蜃楼的守护

    海市蜃楼的守护

    抱歉,是我太蠢,也许只要把那日的偶然告诉你,我们就能永远在一起,很抱歉,这都是因为我的自私,但是亲爱的,那段日子我真的很开心,有你足矣!
  • 天妒灵途

    天妒灵途

    远古时代伊戈载尔大陆开采矿石时,发现九本混沌古书,同时给世界带来无尽的灵气。吸引灵气入体平凡人可以获得不平凡的能力,我们称它为灵者。十年前,被吟游诗人称为灵者天堂的斯达特城城毁人亡,只留下一个叫辛遂的孩子被林海大叔抚养成人。辛遂身上藏着令人恐怖的秘密。为了自证身世,辛遂踏上了这片神奇大陆上的征程。热血狗血、冒险旅行、爱情责任。用日漫的方式写奇幻,你想要的东西我都会跟你呈现出来。
  • 借你的爱

    借你的爱

    爱情就像投在人间的小虫,给人既痛又痒。选择在时空中发生变化,糖果在热度中融化。人性的黑洞在吸着人的喜怒哀乐。“秦娜把灯全灭了,却睡不着。雷真生的亲戚来找她,秦娜当时惊呆了,她恨不得再次逃跑,回避真生亲戚们焦急的目光,但她没有做,只是事后想想而已。她到了此城以来,睡眠就不好了,半夜常会惊醒,她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身旁的呼吸声让她回到现实中来,周世民做梦中翻身就把她抱住,秦娜没想到要推开他,此时雷真生的影子在她脑中飘动,她幻想抱住自己的手是雷真生的,她又怎么样?她陷入杂乱的情绪中。秦娜终于从水下出来,她深吸了几口气,睡眠便打消的无踪无影。寂寞袭来,秦娜极想开了床灯找书籍打发内心因为乱而突然呈现空白无聊。她能感觉心很想哭,在黑暗里,她像真得听到有个人在哭,很悲伤无助地哭。这样的幻觉让她更加寂寞。”希望朋友们喜欢阅读、收藏和推荐。
  • 冰山的专属萌宠

    冰山的专属萌宠

    从外国回来的冷氏集团大少爷冷熙辰在他父亲冷天煜的安排下到了M市最有名的月叶贵族学院就读高二,当然就与我们女神级的女主沫月染在高二A班中相遇啦~一见面就杠上的俩人,在之后的日子里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我们帅气迷人的冰山男主是怎样搞定我们脾气暴躁却美得让人无法移开眼球的女神沫月染吗?那就请亲拭目以待吧~
  • 成为克苏鲁这件事

    成为克苏鲁这件事

    这个世上只有唯一神。但克苏鲁来了。凡人无法触及神祗的名讳,所以我自称为——Gaia(盖娅)睡睡觉,建建什么银色暮光密教团。没事让手下传播下无可名状的恐惧。谁又会将如此可爱的我,和那恐怖的大眼睛联系在一起?成为神的日子真是无聊,找点事情来做吧!仅仅是披着克苏鲁的皮,因为写不出克苏鲁神话恐怖的氛围,所以实际是想写出本很轻松的小说。主角是糅杂了克苏鲁与克苏恩等其他的东西的无性者,外貌是可爱的(?)孩子。背景是奇幻与蒸汽朋克(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