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1500000011

第11章 “粉丝”互动(1)

一动不动的“粉丝”转发就是敷衍

总有一些商家在开业之初或者活动之中会做这样一件事情——点50个赞然后转发朋友圈就可以到店领取礼品。有些人开始看到那么多的人都在点赞,那么多的人都在转发,于是乎冒出来一个想法——微信营销其实很简单,点赞给点小礼品。然后这些人都会点赞转发,一个几十元的礼品能够让几百个人参与进来,一个人的广告成本都不足1元钱,值啊!于是就这么做下去,结果热闹归热闹,就是看不到对于自己品牌有什么实质的帮助。

我要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事实,经过数据调查显示,那些分享数量较高的文章,其真实阅读量并不高,也就是说文章分享次数与实际阅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见过太多太多的老板非常关注微信,他们对于微信价值的关心体现在关注每篇文章的被分享数,包括很多媒体公司都认为只要文章被分享的次数多那么文章就写得很好,同时更是主观臆断地以为这种状态下传播效果最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主观臆断,让很多公司会出现微信专员、社交网络编辑等新兴职位,这些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绞尽脑汁地让自己的文章被分享,不惜下点诅咒给点礼品。

不过你想过没有,有可能一篇好的文章被成千上万的人阅读过,但却没有与之匹配的高分享次数,并且一篇被分享上万次的文章,也有可能没有人去真正阅读它的实际内容,更不要说你植入其中的营销创意。

转发量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分享量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文章点击量,但点击量并不等于阅读量,对于微信营销而言是阅读量至上的。

为什么转发、点击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想到微信是在什么样的载体上,微信文章的分享是基于手机上发生的,人们在手机上并不会像读书看报那样对每一篇文章精细阅读。同时,你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人们转发的往往都是那种“看一眼标题就明白内容”的文章,这种文章大多数甚至不需要点击阅读全文,只是看了一个标题和前面的第一段文章就已经获得了这篇文章80%的信息,人们不会完整地阅读下去,而你设置有营销的部分却通常都是在他们不看的那20%。

通常来说,只阅读了文章25%内容的人更愿意去分享转发,一家叫Buzzfeed的公司调查表示,那些在手机上阅读时间不超过2分钟,在电脑上阅读时间3分半左右的文章最容易被分享。

你还沉浸在自己觉得很不错的高分享、高转发里,不觉得有一些可笑吗?

剖析:人们为什么喜欢点赞

在我们用点赞、转发等形式来评估微信效果的时候,我们不妨追溯源头,来剖析一下“点赞”这个行为模式,微信绝对不是第一个兴起点赞的平台,很多平台我们都赞过,从博客、微博、QQ、人人网等,大家点赞都已经玩得有点腻歪了,但是为什么点赞会在微信里面成为一个时尚的行为,并且很多商家固执地认为在这种点赞里面能够找寻到很大的商机。

微信点赞最为厉害的一点就是,能够激活你沉睡的朋友。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点赞会怎么样?也许你微信里的朋友很可能就像QQ、人人网、手机通讯录里面的好友一样,大多数都在沉睡着,然后你们会慢慢互相都把对方剔除了好友的范围。

正是担心用户的凋零、死亡,所以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平台都在翻着花样,微博、QQ都在自己的版本更新中暗藏了很多设计人员对于用户心理的揣摩。一个点赞有可能唤起很久没联系的朋友一个沟通的开始,所以很多人将QQ、电话本上面长时间没交流的朋友都转移到了微信上,轻轻地一个点赞有可能就重拾了友谊。

我们来说一下,点赞者有哪几种心理:

(1)商业传播的新方式

我之前也说过,朋友圈里面有很多“求点赞”的消息,大多数商家的营销方式就是积累多少个赞然后就获得相应奖励,抽奖、礼品、代金券等,然后让你关注某某商家的微信平台,这种形式不管我认为好不好,现在都是一个主流,甚至可以说是火爆,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傻子都能模仿的小技术,这种东西根本就算不得营销,没有品牌特性,没有竞品差异化,没有技术壁垒,连楼下卖烤红薯的大妈都能复制。

对于这种营销,哪怕积攒了一个亿的赞,我不知道能够证明些什么?营销的真实性是很关键的,我们做很多东西并不是为了让老板看着好看的,落不到实处的就算不得营销。

如果说发起者来集赞还有些目的的话,那些执著于帮别人点赞的朋友们,还是颇具奉献精神的,发起者获得了礼品,点赞者也看着像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君子,可以说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营销是失败了,但是从微信的角度来说,这些人都在扩大着微信的影响力。

(2)维护最珍贵的朋友资源

在微信朋友圈内交集着我们的各种人际关系:亲人、恋人、同事、同学、客户、潜在客户、陌生人……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每天的精力非常有限,我们不能够和朋友圈里面的每个人都保持着比较高密度状态的联络,但是这些朋友资源是你想放弃,或者说是你能放弃的吗?有些人是我们的亲人、恋人,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而另外一些职场上的人脉、潜在客户也是我们很在乎的,对于这些人,我们每天去聊天的话,自己很累同时人家也觉得很烦,这时候在对方发状态时候我们点赞,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对他的关注,随之表达出来的心理语言是“我在乎你,我关心你”。点赞也比发评论更加便捷,在不知道怎么形容的时候点个赞还是很不错的,对于那些潜在客户来说,一个点赞很轻松,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也与对方当前在你心理上的比重相符,而且你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会让别人有反感,所以那些关注你的人,一直会对你点赞。

(3)存在的一种证明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性格比较内向一些,在日常社交关系之中比较倾向于被动,渴望互动但是又羞于互动,不怎么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看到心仪的人的QQ签名都不会留言进行评论,但是点赞就不一样了,无声地点赞是他们对于人际交往互动的一种渴望和主动。我个人觉得一个比较内向的人频频对你点赞,那么这个人一定对你特别特别地在乎,这就是他的表达方式。

(4)互联网上最大的从众群体

首先,我先来表述一下什么是从众,从众效应就是指人们常受多数人影响而追随大众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身边的例子很多,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当一条消息点赞数量比较多的时候,你最多的一种可能就是不去思考直接点赞,这个时候坦白来讲,点赞数量对于你的影响远远要胜于内容本身对你的影响,实际上很多时候大家点赞并非是对这条微信内容,而是对人。

归根结底,点赞并没有人们形容得那么无聊和阴暗,也并非对于营销没有半点帮助,不过我更加鼓励大家在点赞的同时能够更加善于去直接沟通,赞是一种美好的祝福,赞美别人也是一种很优秀的品格,不过一个赞并不能传递人类之间那么多种多样的关系,心声向话语的转变才是更为美好的。

其实点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而点赞,也发掘点赞背后对营销的一些影响。

来跟手机企业学学“粉丝”营销

我们运营微信为的是什么?真的是那些看着很爽的转发和关注量吗?想要“僵尸粉”,去淘宝上100元钱能买几千个,何必那么费力。

企业真正运营微信的意义在于抓住了你目标群体的人性弱点,并同时能够满足潜在“粉丝”的目标需求,让他们有期待地进入了自己的会员部落,你需要有自己成型的“粉丝”运作体系,一旦真正运作起来,你就能够看到谁的真“粉丝”最多。

锤子手机绝对是2014年互联网营销的一次大事件,它的暴热又一次证明了“粉丝”模式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屡试不爽。我相信大家对于手机“粉丝”的狂热并不陌生。在中国“果粉”“米粉”等各种手机品牌的“粉丝”层出不穷,用户“粉丝化”以及用户“微信化”成为了手机行业的必经之路,如果作为一家手机企业,如果没点微博、微信“粉丝”的话,那显然已经与市场脱轨了,至少这个企业所出产的每一款手机都成为不了当季的最热门手机。

尽管那些“粉丝”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本质都是一样的,他们是死忠的用户,他们或崇拜某款产品,如小米手机;或崇拜某个公司,如三星;或崇拜某个人,如乔布斯。他们要求的很少,只希望能够拿到新的产品,并且乐于做企业新品实验的“小白鼠”,并且自发地维护这个企业的利益和口碑,而且还愿意介绍自己的朋友加入这个“粉丝”群体。你们想想,有谁把微信“粉丝”做到过这个地步吗?那么你所谓的“粉丝”到底是什么?用来好看的吗?

关注你的并不是你的“粉丝”,也许你通过一些转发点赞诱导他进来关注你,但是你要想你给了他们什么?他们在你这里是否真的和其他人有一些区别?

在手机领域里,一旦被打上“果粉”“米粉”之类的标签之后,这些“粉丝”是引以为豪的,并且乐于标签化自己。甚至一些骨灰级“粉丝”会像宗教崇拜一样的狂热和极端,我个人就认识很多“果粉”,他们看不上任何其他品牌的手机,而且一直在追随着苹果更新换代,从苹果4一直追到苹果6,而且笔记本、ipad等其他电子产品也都是能用苹果的绝对不用其他品牌。

做企业的人都是乐于看到“粉丝”群体出现的,哪怕是在自己企业的对立面,至少大家能够看到很多单纯崇拜的顾客,这个市场是火热的,只不过自身的营销和产品还没有能够实现对他们的吸引。

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粉丝”的效应(注意!我在这里说的“粉丝”绝对不是很多人帮你点赞然后找你要小礼品的那种“粉丝”),无非是这样几个原因:

(1)重复消费

能够被称为“粉丝”的人一定是你的忠实客户,他们会盲目追随地一直购买你的产品,有些企业自己都很清楚自己的产品不值那样的定价,但是“粉丝”认可,并且会购买。就拿小米来说,开始只是小米手机,到了后来就是移动电源、路由器、机顶盒、电视、平板电脑等一系列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之间还产生互相关联,让你更加欲罢不能。

(2)圈层营销

每一个真正的“粉丝”都是你的推销员,那些品牌的忠实“粉丝”会自发地去宣传他所钟爱的产品。这是不可抗拒甚至不可理喻的,本人在上学的时候就一直向同学推荐某某牌的篮球鞋以及希望大家和自己一样喜欢某某明星,那个体育用品厂家和那位明星甚至都不知道我是谁。任何企业多么完美的KPI考评推动都无法让推销员像“粉丝”一样的推销产品,而且你要明白的是,他推销的是一个圈层。“粉丝”群体不断地复制不断地壮大,尤其是在移动互联营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会发现到了后期,你的“粉丝”数量远远高出你的预估。

(3)舆情公关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不会被负面新闻所困扰,这个是我们所杜绝不了的,不过我们需要那种死忠的“粉丝”,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企业说话,这一点来说“果粉”做得是很到位的,低端粉会跟别人骂战,高端粉还会写出各种技术分析帖,如果你有了这么死忠的“粉丝”,你还需要舆情公关吗?你要记住,“粉丝”才是你手中最有战斗力、性价比最高的水军,前提是你给他们好的服务和产品,别拿他们当成傻子就好。

既然“粉丝”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讨论一下如何吸引“粉丝”。首先,你一定要有差异化,有自己的特性,并且你要有效地去进行引导。你千万不要认为“粉丝”是自然而然就形成的,大多数拥有“粉丝”的企业都是去给自己精准定位的。

为了形成自己的“粉丝”群体,企业会给自己也给“粉丝”打上一个标签,比如说果粉肯定是时尚、科技、高端,很多做传媒文化的人都会买苹果,很多做网络之类的人会试试小米、魅族之类的。这就是一种产品的定位,我知道很多公司都会找专门的策划机构来提供一些“粉丝”运营,其中包括定位、概念、持续性等,同时再加上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个类似宗教的“粉丝群”就诞生了。

这种“造粉”运动我们身边经历不少,小米的运作最为经典,很多IT男甚至以“米粉”为骄傲。其他的华为、魅族、OPPO等手机也在“造粉”,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有明星才能够吸引“粉丝”,单单靠产品是不够的。

“粉丝”最早是谁做出来的?当然是娱乐圈,娱乐圈“造星”和“造粉”一样出色,在快女、中国好声音上面随便来两句的都开始有自己“粉丝”的称号了,你说他们是不是很速度?

你要针对你的受众来创造出他们认可的明星,比如萌系少女喜欢日本漫画COS、90后爱看芒果台和于妈、IT男喜欢乔布斯……你把“造星”和“造粉”当成营销任务中的重要一环,深度地剖析和触动人性的弱点,这才是“粉丝”不断壮大的秘诀。

罗永浩和雷军,他们用“粉丝”作出多大的文章

锤子手机的发布会可以说是IT圈子里面早已翘首以盼了,发布会给人带来了惊喜,也有一些期待过头的人有些失落。看到锤子手机的发布会,大家有没有感觉似曾相识?雷军当时也是这样给人一场有精彩又遗憾的手机发布会。

同类推荐
  • 做最好的产品经理

    做最好的产品经理

    只有同时扮演好技术人员、市场人员、销售人员、培训师、谈判专家等多种角色,在产品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产品经理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做到使客户满意,才能成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做最好的产品经理》正是基于“打造最好的产品经理”这一理念,从产品经理要扮演的各个角色入手,以5大岗位职责、9张工具表单、26个典型案例及26个经验提醒来全方位讲解各项具体工作中的管理方法和实操技巧。本书将为广大产品经理提供迅速提升产品开发、管理和推广能力的重要借鉴。
  • 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本书选取了餐饮、IT、汽车、零售等当前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内的20家领先企业,回顾其品牌创建历史,提炼其品牌核心,再现其与竞争对手之间品牌竞争的实战对抗,从而总结出促使其从默默无闻到声名显赫的品牌营销关键策略。
  • 营销造势Ⅱ:公关策划的策略、技巧、案例

    营销造势Ⅱ:公关策划的策略、技巧、案例

    本书内容分三部分:谋术篇 营销技术与市场趋势,谋略篇 攻关策略与造势思路,谋势篇 营销造势实战攻略。
  • 销售读心术

    销售读心术

    《销售读心术》内容简介:销售从了解客户的心理开始,优秀的销售员就像心理学家一样,具有高超的读心术,能够透过客户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判断出客户的性格、需求以及心理变化。《销售读心术》旨在教授销售员察颜观色、听话听音的读心技巧,从而帮助销售员有效地把握客户心理,化解客户抗拒,提高销售业绩。
  • 七星·企业·奇迹

    七星·企业·奇迹

    本书内容包括:全领域创新突围——宁波慈星公司案例分析、铸就人才原动力——银亿集团案例分析、虚拟经营的控制力——宁波神化案例分析等。
热门推荐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故乡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故乡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哈喽我的公子

    哈喽我的公子

    只因相同的名字,她贸然追求错的人,只因一次偶然的相遇,她感觉到他的心跳,认定他就是她在人海苦苦找寻的人。突然一天她愤怒地看着面前的女生:“你是在向我宣战么?我是不不会让你有机可趁的!”谁料对方突然扬起一抹纯洁微笑:“我会竭尽全力,争取我的幸福!……”然而当她看到那把锋利的匕首刺进去她柔弱较小的身体……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完全输了!“伯父,您是让我离开他对吗?”她扬起一抹苦笑淡淡的说着……
  • 执节

    执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服务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服务广告传播效果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诠释服务广告内容与效果的理论著作,由三个相互联系并呈递进关系的主题构成,分别解答了如下问题:“如何推进服务广告研究?”“服务广告的内容有什么规律”“这些内容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如何产生这些效果?”本书以信息不完全状态下戏服双方的博弈关系为基础,提出了在服务广告研究中将服务营销范式和一般广告研究范式进行整合的有效路径。
  • 末世之养气诀

    末世之养气诀

    未知原因导致了末日的降临,桑榆在末日不久后失踪。当她再一次醒来,时间已经走到了星际时代。本以为末日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实却狠狠给了她一掌,失踪的亲人,莫名的敌人,这些事情背后都和末日都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底末日的真相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终结它?
  •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成也习惯,败也习惯,习惯大于天。很多事情,我们做一次也许不习惯,但是只要反复去做,终究会成为我们的习惯。很多成功的人,从小就拥有好习惯,所以说这些习惯成为了他的品质,促进了他的成功。《卓越青少年成才励志馆: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是一本讲述好习惯的书,拥有无数关于习惯的小故事,《卓越青少年成才励志馆: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从学习、做人、生活、品行等各个方面讲述了拥有一个好习惯对我们的人生多么重要。   
  • 我只是我自己

    我只是我自己

    逝去的青春飘散在点点时间的流动之中回首往事你是否还记得被你飘散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的那些星星点点如果你还记得我,别忘记当初我们之间的约定?如果不是那么现实,我又何必会这样?那一年,我是你的谁?那一年后,你是否还记得我的笑容?爱过不后悔,友情会欺骗,真的假的,残酷,卑微,幽默,腼腆,胆小,你还是那个你,而我却早已离去。。如果你喜欢这本小说,欢迎加入企鹅群:20738132
  • 源头

    源头

    我来到这里,我将不断成长,因为我想回家!
  • 墓影红颜

    墓影红颜

    地底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让一代又一代人锲而不舍的去挖掘,由一扇古老的青铜门引发的光怪陆离的事件究竟以什么作为终结。一道倩影,穿梭在墓与墓之间,探索着这片大地之中最为神秘的东西,寻找着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寻找的秘密,这个世界真的如同表面那样平静吗?墓影红颜,将带你走进全新的世界。
  • 涉难

    涉难

    一场神秘的实验,带给他人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