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1400000062

第62章 【引录二】潘汉年在洣江(2)

这时我正在绘图室一位青年工人的帮助下(所谓帮助,就是用他的名义把书借来)通读二十四史(场部有一个职工图书室,不仅有新书,也有一些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旧书)。读史增强了我对历史的责任感和信心。我深信,把无罪者当作罪人的悲剧总有一天要结束。但是,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体早已被折磨得虚弱不堪,颈椎病、腰劳损、气管炎……我还能不能活到那一天呢?

“你还年轻。”当晚躺在监房的黑暗中,这句轻轻的、平淡无奇的话仍然萦绕在我的耳际和心头。在我听来,它蕴藏着关怀和鼓励。“你还年轻。”这就是说,你还应该有坚持下去的力量,你还可以看到该倒的倒下去,该站的站起来。

不错,我还年轻,我不怕,我得坚持下去。

一九七六年,黑夜终于开始破晓。劳改队高高的围墙,也遮不住破晓的曙色。这年十一月间,我又交出了重新写过的一份申诉书,申诉书的最后一句是:

我要求的并不是怜悯,我要求的不过是(而且仅仅是)公正。

渐渐绘图室里的紧张气氛也有所缓和,谈话的内容多起来了。就业人员先是摘了帽子,接着又转成了工人。工人师傅和几位干部,对我的态度也不同了一些。关于潘汉年和董慧的情况,我又陆续地听到了许多。

潘汉年是一九七五年七月从北京送来洣江茶场的,董慧比他早两月到来,他们原来并没有关在一块。听说,老夫妻在见面的时候,都流了泪。

他们夫妇俩带来的东西很多。董慧的身份据说“不是犯人”,带来了电视机。潘汉年则带有很多书,还有一副钓鱼竿,大概他在原来被“优待”的地方是可以钓鱼的。至于是一些什么书,我确实想打听打听,可是看到的人弄不清楚,只说“有好多鲁迅的书”。(顺便说一句,干部和工人也是被告诫了的,不允许和潘氏夫妇接触。)

他们夫妇俩同住在由浴室改成的小平房里,被允许在茶场范围内“自由活动”。初来的头一年,潘汉年总是每天五点多钟就起床打太极拳,接着就打扫屋子周围的卫生。到木工间买柴火,到邮电所取报纸,都是这一年里的事情。可是,贾谊所谓“居此寿不得长”的这块卑湿之地,对老人的健康太不适宜了。尽管他恬静、安详,尽管他天天打太极拳,尽管他已经等到了“四人帮”的完蛋,到一九七六年冬天,潘汉年就开始生病,出来行动的时候也少了。

大约是一九七六年底一九七七年初的一个大晴天,我被叫到场部去“搞宣传”,有意从潘汉年夫妇的住房前经过,看见潘汉年穿着棉衣,戴着冬帽,坐在屋外晒太阳。他的面孔向着一大片菜园,替场部干部种菜的犯人正在菜园里劳动,我只看到他的背部。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一九七七年二月,听说潘汉年病重,在场部医院治疗。场部医院的医疗水平,大概等于长沙市的街道卫生院吧。三月间,又听说上头叫把潘汉年送到长沙去抢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反正人是用汽车送走了。送走的消息我是事后才知道的,接着就听到了他的死讯。据说,他的病是肝癌,送到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去时,用的名字是化名。

老实说,潘汉年的死并没有使我特别悲哀,我的情感早已钝化和麻木了。那么些年,死人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我曾亲眼看见一个犯人用菜刀把自己颈项拉开一个大口子,还用手从口子里往外拉气管(或者是食管)。我还曾亲眼看到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婆,因为“为刘少奇翻案”而被判处死刑,当场枪毙示众。用一根裤带或绳索悬梁自尽的尸首,少说也目睹过三五回。像这样“寿终正寝”,而且被送到“大医院”去抢救,要算是绝无仅有的了。我只有一种烦躁的感觉,为什么“四人帮”已经倒台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还做得这么迟缓。我当然无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得到承认还得经过那么复杂、那么曲折的斗争,真是“高贵者最愚蠢”啊!

潘汉年死后,董慧也因高血压住进了场部医院。关于她,听到的新闻也有一些,大都是当作笑话讲的。比如说,买了个鸡不会杀,不会脱毛,不会开膛剖肚。她没有小孩,就买了个毛长长的哈巴狗玩具,连住医院也要带着放在床头。茶场为了“照顾”她,轮流派一些干部家属去帮她料理生活,由她从每月一百元生活费里拿出几十元作为这些家属的报酬,她却连自己的手表被一位家属换走了也不知道……

我是在原判刑期还差一年的一九七九年三月十六日离开第三劳动改造管教队即洣江茶场的,董慧在我离开之前二十来天死于茶场医院,病名是高血压。

我一次也没有在近处见到过董慧,没有和她讲过一句话。

(一九九二年十月《书前书后》初版)

钟叔河诉说潘汉年最后的日子

阿丙 晓梅

我国著名出版家钟叔河曾“有幸”与潘汉年一起关在湖南茶陵洣江茶场(劳改农场)。中央电视台播放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潘汉年》,却不料他并未一集接一集地追看。“我看了前面一两集,出来的人物有蒋介石、汪精卫,我觉得人物被漫画化了。将政治、历史人物浅层次地图解,这就不可信了。”钟先生说他的“文学时代”早已过去,所以他一般不看文学作品,只看历史资料。他把电视剧《潘汉年》归入到他不喜欢看的“文学作品类”。他更愿意选择原始、客观的历史事实,凭自己的头脑去得出结论。

钟先生曾在《潘汉年在洣江》一文中,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严谨态度,写了潘汉年跟他讲过的仅有的两句话:一是“相信人民”,二是“你还年轻”。文章用的是平实沉郁的笔调,但灰色的“文革”加“劳改”岁月和对潘汉年的敬仰之情却在行文间凸现。钟先生回忆起他所了解的潘汉年在洣江茶场度过的最后岁月——

一九七五年七月,潘汉年和他的爱人董慧被从北京某关押处送来茶场。他们带来了一卡车书、钓鱼竿和电视机;他们一个月有两百元生活费,可以买鱼和蛋吃,抽的是好的香烟。一九七六年冬季以前,潘汉年的身体还比较好,经常到木工车间捡木块来生火。但湖南这块“寿不得长”的“卑湿”之地,对老人的健康非常不利。尽管等到了“四人帮”完蛋,但一九七六年冬天潘汉年终于病倒,翌年二月病情加重,三月间被送往长沙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用的是化名,诊断是肝癌,不久就死了……“我当时四十五岁,与潘汉年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虽然心中敬仰他,想与他攀谈,但他长期从事革命秘密活动,有地下工作经验,是不可能跟陌生人乱讲话的。他对我说‘相信人民’,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都能讲。但是,我能感受当时的气氛,他心情不好,毛泽东不相信他。毛泽东死后八年——一九八四年,潘汉年才获平反。”

钟先生还提到其文章以外的唯一一个情节,是关于潘汉年的爱人董慧的。董慧的父亲是新加坡富商。董慧在国内读书时与潘汉年相识相爱。潘汉年死后,因为没有子女,董慧更加凄凉。有一次,她哥哥从新加坡回国来看望她。“上级”安排董慧在长沙的湖南宾馆与哥哥见面,并派了几个人假装服务员进行监视。蒙在鼓里的哥哥压根儿不知道妹妹正在受难!潘汉年死后仅两年,董慧就因脑溢血而病故于洣江茶场。

听钟先生诉说过去那个年代发生的真实事件,再看看电视中所见的风流儒雅、气度不凡的“潘汉年”(潘自一九五五年被捕后的镜头一个没有!),两者相距是何等遥远!读钟先生文中所记见潘汉年最后一面之情境,痛惜长久阻塞于心——

“于是我便有意从潘汉年居住的平房前经过,看见他穿着棉衣,戴着冬帽,坐在屋外晒太阳,他的面孔向着一片菜园。替场部干部种菜的犯人正在菜园里劳动。我只看到他的背部。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他。”

(一九九八年二月一日《湖南日报》)

《钟叔河诉说潘汉年最后的日子》读后

维中(黄道奇)

看了《湖南日报》二月一日第三版所载的这篇“诉说”的文章,很是诧异。它介绍钟叔河先生在“文革”中曾“有幸”与潘汉年同志一起关在茶陵洣江茶场,不久前还写过一篇回忆文章,文章我没看过,但这篇“诉说”转述钟叔河的话就确实没有怀念的意思了。简直是说潘汉年不过如此,没有值得怀念的了。

“诉说”转述钟先生对潘汉年同志的“敬仰”很特别,他只“选择原始、客观的历史事实,凭自己的头脑去得出结论”,他对电视剧《潘汉年》看了一二集,就断定这不过是件文学作品,大学者那当然是不屑于看的,说:因为“出来的人物有蒋介石、汪精卫”,觉得“人物被漫画化了,将政治、历史人物浅层次图解,这就不可信了”。这意思不难明白,把蒋介石、汪精卫这些大人物扯到潘汉年这个浅层次人物一起,太不应该,潘汉年哪有资格高攀?不配、不配。

原始、客观的历史究竟怎样?潘汉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与国民党的代表陈立夫等的谈判是事实吧,潘的背后是毛泽东、周恩来,陈的背后是蒋介石,潘与陈的对话,实质上就是毛与蒋的对话,这个“图解”辱没了蒋介石吗?!至于潘汉年与汪精卫的一次直接接触,人们现在谈论起来,心里还很难过。据史料披露,这次不愉快的接触,不是潘汉年高攀汪精卫,而是汪精卫为了一个可耻的政治目的,妄想利用共产党而设置的圈套。然而潘并未就范,相反,以他的机智勇敢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可惜的正是由于在敌人的心脏里的这场搏斗,竟不幸被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个大冤案。人们还在深思这血的教训的时候,而钟先生却在旁讥笑被“漫画化”了,变成了“浅层次的图解”。而电视剧关于堂堂正正的共产党的谈判代表的历史叙述中,本来就扯在一起的蒋介石、汪精卫出现一下都不允许,未免把共产党的谈判代表太轻看了吧。如果钟叔河不知道这些原始、客观的历史事实,那又写什么回忆文章?还装作“名士”派头,搞什么“诉说”,岂不是沽名钓誉吗?我想,简直是的。

钟叔河在洣江茶场所了解的潘汉年,据他说只是看到潘夫妇“从北京某关押处送来茶场,带了一卡车书,钓鱼竿和电视机,一个月有两百元生活费,可买鱼和蛋吃,抽的是好烟”,“穿着棉衣,戴着冬帽,坐在屋外晒太阳”,看别人劳动等等。这对一个犯人唠叨这些是什么用意?是羡慕,还是妒忌?为什么不叙述一下,潘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住所附近的“米筛坪”,电视机运来时已碰坏,钓鱼竿从未用过,钟叔河觉得加上这些就不原始不客观了么?这种说法会把人们的认识引入误区的。难怪“诉说”的作者听了钟叔河的话,“再看电视剧中的潘汉年风流儒雅、气度不凡的形象,两者相距何等遥远”!那么电视太不真实了。大概作者年轻,不懂得特殊任务必须采用特殊的手段才可完成这一简单明白的道理。至于电视剧为什么不表现蒙冤后的形象,这大概是剧作者别有一番深意吧,不必深究。

我很久就想过文艺界应多拍几部以潘汉年同志的英勇机智的事迹为题材的影片,用以教育后人。今日看到成果,虽然仍然悲哀,但仍是高兴的,潘汉年同志是一位为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入死二十多年,建立了种种奇勋伟绩的伟大革命家,却又蒙受了奇冤的历史人物。人们刚喘口气开始怀念,流言蜚语就出现了,我们有责任再还其本来面貌。我们有责任。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日《湘声报》)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6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三

    我在美国读高3》就是以日记的形式细致而真实地描述了这样一位中国高中生在美国留学上高三直至顺利高中毕业前前后后的学习、生活经历。优美而朴实的文字中无不透露出美国的高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高中生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作者和接待家庭一起快乐的生活等等。
  • 苏轼集

    苏轼集

    本书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诗、词、文三部分,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热门推荐
  • 魔使大人驾到

    魔使大人驾到

    超级冤家对头的两位魔法师麦哲修和费凡在学校里斗法,召唤属于自己的魔使,却同时将平凡无辜的高中女生梅莎召唤到了魔法世界,为了争夺这个所谓的“魔使”,两人再度PK,麦哲修发现自己失去了魔力,被费凡嘲笑,麦哲修很受打击。打抱不平的梅莎决定帮助麦哲修恢复魔力,神秘的校长告诉他们,必须完成三个任务才能够恢复麦哲修的魔力,梅莎进尽心尽力的帮助麦哲修,为了他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而费凡为了成全梅莎和麦哲修,牺牲了自己,让女主再度穿越到魔法世界。
  • 公主食肉记:情挑八美男

    公主食肉记:情挑八美男

    一不小心掉进美男坑,一朝穿越倾倒众生。当女王?没兴趣,寻美男?主意不错……墙外风景独好,公主出宫寻宝。踏遍诸国,邂逅芳草,解开谜题,冲破玄关,佳人无处不在,美男争相索爱。八全齐美后宫欢,做女王,哈哈,挺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太坏之萌妃要翻墙

    王爷太坏之萌妃要翻墙

    “哈哈,我终于有了!”一位长相十分清秀的女人站在大街上肆意狂笑,并且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周围路过的人,一脸黑线的望向那名女人面上似乎再说“这女人傻了吧,我决定不认识她了。”路人乙问“我们认识她吗?”路人甲挠了挠头说“我们好像不认识她也。”路人乙轻飘飘的说了句“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走了?”“切!”周围都嗤之以鼻的走开了。然而此时此刻的上官琳心想“我终于有了我最爱的奖金了!”心里正暗自高兴“啊!为什么总是我呀?我的奖金该怎么办呐!555~”可怜的上官琳不小心踩到了一块香蕉皮,华丽丽的晕了过去。等她醒来之时变成了将军之女上官琳琅,且看她如何在古代泡得了美男,打得过白莲花,收的来萌宠,混的风生水起!!!
  • 如若有你:一生何求

    如若有你:一生何求

    16岁的韩晓颖自幼父母双亡,跟在叔叔婶婶身边长大,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沈均诚相识。两人在接触中逐渐生出好感,并产生了一段甜蜜美好的初恋。然而,沈均诚的母亲却百般阻扰,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更使他们的情路变得愈加艰难崎岖。最终,迫于母亲的压力,他踏上了去异国求学的道路,从此与晓颖相隔于人海茫茫……八年后,韩晓颖在公司意外与新总经理沈均诚重逢,昔日的爱意还徜徉在彼此的心里,但此时的沈均诚,不仅身居高位,身旁还有了一位名正言顺的女友。而公司里,有个叫李真的温文儒雅的工程师,也正在向晓颖展开爱情攻势。他们的故事由此又重新揭开了帷幕……
  • 网王穿越之要的只是你

    网王穿越之要的只是你

    重生到武术世家,外公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却不知她已不是她!十三岁,有个自称是“父亲”的日本男子找到了她。到了日本才发现自己竟穿越到了“网球王子”的时空里!摩拳擦掌,嘿嘿,王子们,她来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王源你真的不爱我了吗

    王源你真的不爱我了吗

    故事女主林汐和男主王源是喜欢着对方,可就在一次车祸中男主王源失去记忆,后来林汐曾经最好的闺蜜因为爱执迷不悟,最后自杀身亡,不久之后来了一个和诺诺很像的人,姐妹三人便纷纷离开了,这一切是因为什么?是和诺诺长的很像的人的缘故?最后姐妹三人还会和三小只在一起吗?
  • 风水帝师

    风水帝师

    貔貅白虎两相克,朱雀脆鸣压金蛇。身具风水星宿一派传承的少年相师行走江湖,铁口直断,一卦千金!破风水局,斗江相派,他机智百出;鉴赏古玩,临摹字画,他技艺无双;寻龙点穴,改天换命,他无所不能……
  • 仙云深处有人家

    仙云深处有人家

    曾经,她是看故事的人。现在,她成了故事里的人。漫长的修仙路,从彼此疏离到相互扶持。风平浪静下暗潮涌起,一念之间,物非人也非。如果结局一早便已注定,那这啼笑皆非的过程不如荒度。
  • 德川家光第二部:奇正相生

    德川家光第二部:奇正相生

    德川家族不朽的治世传奇,再度席卷而来。《德川家光》延续了山冈庄八作品一贯的恢弘气势,是集史学、商经、权谋为一身的鸿篇巨制。松下幸之助、中曾根康弘等日本政商界成功人士,无不将德川一族的王者奉为自己一生学习的典范。
  • 枕边尸香

    枕边尸香

    从小我就有个未曾谋面的媳妇,十五岁那年爷爷去世,我给她做了倒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