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1300000045

第45章 朱正先生

作为一个史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通过他的思想的观照,在他饱含感情的笔端,历史交响着,现实奏鸣着。

好久以前就写过他,那是1985年,我是《湖南日报》的记者,他是全国人大代表,看看我如何写他的:

“再不要写我过去那段经历了。那段经历是有点代表性。不过,已经写过几回了。你未必不觉得,再写,我就成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了,动不动就:我家阿毛被狼吃了……”

他飞快地泡上茶,扶了扶眼镜,正正地坐到了我对面,一字一句地解释着。看那平头,看那身架(高约一米七),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他已经五十四岁了。而那最能表现人的眼睛又在眼镜片后并被镜架遮了一半。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只好转了一个话题:“那就谈谈你的今天吧!”

“这还用说?明摆着的。我空前地满足。不,更准确地说,是万万想不到,想不到还能当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还能参加省人大会议。你要晓得,全国人大代表中,普通编辑就我一个。这不是自吹自擂,这是人民给我的最大政治荣誉呀。我应该牢牢地记住这点。当时,我爱人听说收音机里广播了我的名字,还不相信,还写信给我说:‘大概是另外一个朱正吧。’”

“那时,我不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借调北京编《鲁迅全集》第六卷和《译文序跋集》。编完后,又做了《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一卷的责任编辑。书已经在六月十八日,也就是瞿秋白就义五十周年之际,由各地新华书店发行。六月十七日,新华社还专门发了消息。”

这一下,我可是抓住了话题:“谈谈《瞿秋白文集》的编辑情况也行。”他顿时也来了劲。

“这是个过细的工作。”

“如何过细?我作为责任编辑,常常不得不对文集编辑组交来的书稿做一次修改。比如《鞘声》里有一节提到‘洛桑会议上苏俄代表复洛夫斯基之被刺’,原注‘洛桑会议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在瑞士洛桑召开,由协约七国:英、法、意、日、希、罗、南与土耳其签订和约’,一过细,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四日不是洛桑会议召开的日子,而是闭幕的日子。还有,从原文可以看出,苏俄也是洛桑会议参加国,代表都被刺了嘛。但原注仅刊举协约七国与土耳其议和。注文显然和正文矛盾……”

他,一条一条地数来,如何校勘,如何改正,津津有味,简直一发而不可收。那双被那眼镜框架足足遮住一半的眼睛,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

我不得不打断他的话。

“拣主要的算,这样的情况,五六十条是有的。”

他十分有把握。

“你没考虑这样做,可能会得罪一些同志?”

他,无可奈何地笑了一笑:“首先要对读者负责。”

他是很讲究责任感的。看过他的《鲁迅传略》修订本后记的就知道,一九五七年,他被划成“右派”之后,《鲁迅传略》不再重印。这是不幸。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书中有许多错误和缺点,又暗自庆幸它的停印了。他想,倘若这本书,今后还有重印之日,得把它好好改一改。既然自己有时候也不免要议论一下别人著作的短长,自己书中的缺点错误怎么能够不改呢?一九七九年之后,他终于获得了实现这个意愿的机会。二十五岁时写的书,总算在五十岁时修订了。修订本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

只是对不起的是,我在这里又涉及了朱正不愿提及的过去。恭敬还是没有从命,只好有请恕谅了。

就是这样一篇专访,当时审稿的副总编辑竟然拗着不予签发。无奈,只好另寻出路,找到另一位负责同志,签到三版发了个头条(当时的报纸每天四版),并且取了个醒目的标题——《人代会上访朱正》。那位副总编辑看了(他负责签发二版的稿子),心里当然不高兴,但也拿我没办法。好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与朱正是熟识的,而且一同参加工作,在新闻干部班里培训,差别只是他们后来,一个不幸成了右派,一个升为副总编辑。由此看来,有时相识,反倒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是个麻烦。

第二次与朱正打交道,我已经从报社调到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已经编了三年《芙蓉》,是编辑部的副主任,那是1988年。那天,我接到他的电话,说他有个好稿子,就看我敢发不敢发。我说你给我看一看,有什么不敢发的呢?于是,我就跑到他家。那是我第一次到他家。他那时候已经从河东的美术出版社搬到了位于河西望月湖的人民社的宿舍里。他一打开门,吓了我一跳,好大好大的一个客厅(现在去看肯定不大而且还会嫌它太小)。我不由得感叹道: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他说:这算什么呢!等你挨到我的年纪,也就有这样的房子了(事情果然如他所说,现在的我已到了他当年的年纪了,也确实有大房子了)!我问他:东西呢?他神秘地笑了笑,转身走进一间里屋,拿出厚厚一垛稿子,上面改得密密麻麻。我一看稿名,一看作者名,心就怦怦地跳起来。稿名是《庐山会议实录》,作者名是李锐①二字。我说你给我一个晚上,让我拿回去看一看。他说好,要保密。我说好,你放心。第二天,我就告诉他,《芙蓉》杂志决定用,而且马上就发排,一次发一半,分两期登完。不料稿子刚下厂,就接到了一封信。信是当时的出版局局长李冰封②先生写来的。意思是从大局考虑,不要发表这部稿子。原因是《芙蓉》若先发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影响书的正常出版。事情既然是这样,冰封先生又是上级,我的心里再不愿意,也只能够听他的了。此事至今想起来,还是觉得很遗憾。《芙蓉》当时很不错,每期发行六万份,若是发了这稿子,影响一定会更大。此书第一版,即是那一年,由北京的春秋出版社和湖南的教育出版社联合署名推出的,不过却是内部发行,影响自然也就有限。1994年,重新增订后,李锐先生交给了河南人民出版社,这次是公开发行的,反响自然非常大。后来,听说又增订了,依旧是由河南出版的。

① 李锐(1917-),湖南平江人,原中组部副部长,有著作《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等。

② 李冰封(1928-),原名李继槐,笔名严冬,编审,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著有《李冰封散文随笔初集》、续集及《华胥梦醒集》等。

从1985年认识他到1995年创办《书屋》,一眨眼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我,三十出头,转瞬,四十出头了。当时的他,五十多岁,呜呼,六十多岁了。《书屋》问世的第一期就有他的大作支持。我编《书屋》的七个年头共发了他十多万字。而我此刻最想说的,是我主编的最后一期——也就是2001年的第6期的《书屋》上面所采用的他的文章。那是一篇大文章,我记得有五万多字,文章除了主题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副题。我查了查那主题是:《从新闻记者到“旧闻记者”》,副题则是五个字:《浦熙修小传》。如果说他的《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是写了当今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生活和命运,那么,他的这篇文章,这篇五万多字的小传则是通过浦熙修这样一个报人的思想、生活以及她的曲折的命运,来看一代知识分子是如何的满怀理想走向他们苦难的人生。朱正作为一个史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通过他的思想的观照,在他饱含感情的笔端,历史交响着,现实奏鸣着。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得心应手的。还承蒙他看得起,在此小传出书时,嘱我为之作篇序。我也有心试一试,最后还是放弃了。为什么?力不逮。作者写得已很透彻,再说什么都是多余。不过,由于那一试,却试出了另篇文字,这里我也转录一下,再表我对他的谢意:

不知道是为什么,事情真是怪得很,只要我一想朱正就会想起钟叔河,只要一想钟叔河又很自然地想朱正。

两个都是湖南人,两个都曾当“右派”,两个都曾坐过牢,两个都会写文章,两个都会搞出版。

人是不好互比的。这点,当然很明白。

文章也不好互比。这点,当然也明白。

可是,不知为什么,总忍不住在心里,将他们这两个人,比过来又比过去。

比如写文章。

两个人的两支笔真的就像两把剑。

朱正总是铿锵一声,唰地出鞘,招招见血,剑不见血,决不入鞘。

钟叔河呢,则不同。那剑总是寸寸而出,剑气一旦逼住对方,也就悄然入鞘了。

当然,这是我的感觉。别人的如何,就不好说了。

比喻也难说是贴切,所喻也无高下之分。

还是不比的为好。

这里,我先说朱正。

人是改造不了的。我是这样看朱正的。

一九五七年打成“右派”后,生活经历了多少磨难,精神遭受了多少创伤,他可多少改了一点?除了头发变白了,皱纹增多了,那根脊梁的骨子缝里,真是一点也未变的。不然,他就不会写《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以及这一类的书了。

变的,也许只有笔,比以前是更犀利,甚至寒光四射了。

笔的寒光所针对的,主要是那历史迷雾,主要是那思想迷雾,其余,哪怕一点点,也无时间顾及的。

说到写东西,朱正对我说:“要写前人没写的,要写后人要看的。”

我想出书也一样。

我喜欢朱正,喜欢他虽古稀之年,精神还是如此年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敬重朱正。每次阅读他的文章,都能从那字里行间,看到他的良知闪光,听到他的心灵召唤。

能够听从心灵召唤,才有可能无愧时代,才有可能不虚此生。

再说钟叔河。

说起钟叔河,我们就会说——他的《走向世界丛书》,他的周作人,以及他所主编的《凤凰丛书》等许多好书。还有最近新出的,他的著作《念楼学短》,那真是很别致的。还有那句广告词:“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至今想来,依旧温馨。

不知他人如何看,叔河先生在我心里,确是一个智慧之人,更是一个大勇之人。

一出牢门便“走向世界”,胆识缺一,怎么可能?没有准备,也不可能。

他是时刻准备着的。

准备着什么?准备了思想。

有思想的整理国故和无思想的整理国故,路子自然大不相同,景象也是决然不同。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希就是思想吧。”这是他曾对我说的。

“要紧的是自己的眼睛。”这也是他对我说的。

他还说:“易卜生说,全或无,或以为太理想主义了,办不成事。其实,委曲求全是断不能成全的。鱼死网破亦不失为一法也。”

他还说:“伊文思说,世上没有比谬误更强有力的东西。我搞出版十年,深服此言。质之周实君以为如何也。”

叔河先生很多话都曾引起我深思。只可惜我记性差,平时又忙于俗务,听了,想了,事一多,也就丢在脑后了,不曾及时记下来。现在再回想,虽然有感觉,若是想复述,就不可能了。

有些话,他写给我,我想应该收好的。可是,就是这一收,就不知收到哪里去了。

事情总是这样的,总是这样无可奈何。

叔河先生能理解的。

叔河先生能理解,朱正当然也理解,否则,我就不敢写这篇《朱正先生》了。

先生简介

朱正,一九三一年生,湖南长沙人。一九四九年肄业于长沙长郡中学。历任《新湖南报》编辑,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编审,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九五六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五七年被划为右派分子,一九七九年改正,即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直到退休。已出版的著作有:《鲁迅传略》、《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手稿管窥》、《人和书》、《留一点谜语给你猜》、《周氏三兄弟》、《重读鲁迅》、《反右派斗争始末》(即《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的增补本)、《序和跋》、《报人浦熙修》、《辫子、小脚及其他》、《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等。另编注有《鲁迅全集》第六卷、《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一卷、聂绀弩著《散宜生诗》等,编辑有“骆驼丛书”二十余种。

同类推荐
  • 大刀红

    大刀红

    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构成的,分为神农架记事、传闻及野史、当代聊斋进行时构成。作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所听所闻,将以前听到的故事,重新演绎,用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其实,生活就是一个故事,当你理解他,他便会馈赠你。
  • 诸子学略说

    诸子学略说

    本书以《诸子学略说》和《诸子略说》为主,汇集太炎先生论诸子之大部分文字,精心编辑点校而成。太炎先生治学,贯通经、史、子、集,其于先秦之儒、道、墨、法等家学说尤有深入研究,其论诸子之是非得失,每有独到之见解,而又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本书为太炎先生治诸子学之毕生心血,实为先秦诸子思想入门之最佳读物。
  • 徐志摩自选集

    徐志摩自选集

    本书是作者唯一自编自选小说集,包含十一篇小说。中华书局1930年4月初版发行。本书中还有一些以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为内容的作品,在徐志摩是难得的。
  • 大山里的人生

    大山里的人生

    本书从作者浩繁的著述中,选取有关人生的纪实和思考的部分散文,以展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在凤凰的石板路上,在湘西的大山深处,在都市的街头巷口留下的深深足迹;展示一个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而成为作家、学者,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旅途上的奋斗与挣扎,辛酸与欢乐,失败与成功;展示一个普普通通的灵魂的苏醒与叛逆、磨炼与裂变……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热门推荐
  • 欲望高速

    欲望高速

    这是一部亲历式的高速公路题材小说,深度揭示高速公路建设“前腐后继”交易内幕,尖锐拷问人性良知与道德底线。他,代理公安局长,升迁在即,诱惑和陷阱却纷至沓来——职场和黑恶势力的双重倾轧,潜规则和权钱色的重重包围,黑白勾结欲置他的政治生命于死地……一身正气,如履薄冰,考察能否顺利过关?她,天姿国色,物欲里漂泊,情海中沉浮,“背叛”爱人,也被爱人“背叛”。虽香消玉殒,但情债难了……他,某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贪钱不择手段,贪色不择肥瘦,贪赌不择大小,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
  • 河边叙述者

    河边叙述者

    散文集《河边叙述者》分为“河水汹涌”、“降落与升起”、“散文地理”、“重涉前尘”四辑,收入了作者近十年来创作的有关河流的系列作品。作者探求散文语言的叙述可能和表现力的独特方式,其语气的直接和语言的确切,表现出喜欢与时代挂钩,创造了一种简洁、冷峻、控制、平静的散文叙述风格,并形成了特有的理解人与物,和进入散文这一文体的方式。
  • 末日幽影

    末日幽影

    陈轲没想到末日来临前自己居然会点背到被陨石砸到,但是这颗陨石的奇异能量却和他电脑中的一款游戏融合成了一个无良的系统,不过还好陈轲的职业是个刺客,跑路隐身就好!丧尸群中容我七进七出先!
  • 师父别来无恙

    师父别来无恙

    她,大安王朝赫赫有名的克夫公主;他,神秘莫测的世外高人。她喊他一声师父,原想着可以破掉克夫的命运,没想到各种奇怪的事情接踵而来——离奇死去的驸马、南疆蛊师的追杀,还有神秘的玉人传说……就连向来不好的桃花运也开始转变,先是当朝的肱骨之臣,再是清心寡欲的师父。随着真相一一浮出水面,事情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 社会和谐视角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

    社会和谐视角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

    本书主要分为九章,以社会和谐构建为目标,对社会和谐的基本理念、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理论研究,对社会和谐的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并设计出地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此为依据,对实践中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运行状况进行考察分析。
  • 战帝系列(十四)

    战帝系列(十四)

    战传说、爻意都对冥皇的直截了当有些意外,想到殒惊天的冤死,战传说心头一股怒气腾然升起,他沉声喝道:“你身为冥皇,非但不体恤民情,造福苍生,反而无端逼害忠良,殒城主赤血丹心,为何要将他逼上绝路……
  • 九宫

    九宫

    一场惊天动地的浩劫不为人知的秘密牵扯着多少人的性命江湖不过过眼云烟一次偶然的相遇是命定还是人为制造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矢志不渝的爱情又该如何波折曲离结局能否圆满九宫出世行星转移前尘过往推翻历史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危机一次次悲欢离合的离别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看九位奇男女子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属于他/她们的幸福是否能如人愿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让我们一起见证他/她们的爱情叹朱颜留不知知己红颜江山又有何用..问苍天何处才是停歇天上一天地下万年终究是残念....《九宫出世》将会带你一同前往...将会带你领略他/她们口中所说的...江湖
  • 南庄的困惑

    南庄的困惑

    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一个叫做南庄的山野村庄,人们延续着几千年的农耕生活,故事在三个家庭之间展开。作者通过对人性伦理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存境遇的深切解读,给我们描绘出一幅逼真的中国农村世俗生活图景,再现了中国人的百年困惑。
  •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组织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方法、途径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 都是拖鞋惹的祸

    都是拖鞋惹的祸

    因为临时抱佛脚、不得不把自己的账号交给弟弟打理、考试结束后、发现自己的账号·······谁来告诉她、这突然出现的老公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