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1100000013

第13章 鲁迅的不看章太炎与胡适的不看雷震(5)

在当时,蒋介石若不再连任,那“副总统”陈诚(辞修)便是继任者。胡适也认为,蒋介石应该把“总统”的座椅让给陈诚。蒋介石三度连任,毫无合法性,所以胡适坚决主张陈诚接任,并要求与蒋二人商谈此事。胡适是想在与蒋介石的二人密谈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晓之以政治大义,动之以国家利害,让蒋介石交出最高权位。但蒋介石是一心要把这“总统”当到死的。蒋拒绝了胡适单独谈话的请求,并在日记里痛斥胡适的“无耻”“不自知”“不自量”。在蒋介石看来,所谓“政治大义”,所谓“国家利害”,都不过是胡适打出的幌子,真实的动机,是要一手操纵台湾政治而已。一些与胡适交情不错的政要名流,虽然不知道蒋介石在日记里如此辱骂胡适,但从蒋介石公开的态度中,也看出胡适若再讲下去,蒋介石会克制不住,而胡适与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关系将彻底破裂,这是许多人不愿看到的,于是纷纷来劝胡适立即沉默,胡适也终于听从了友人们的意见,不再说话。

到了1960年10月,又发生了雷震案。前面说过,雷震案发生后,胡适是公开表示过异议的,在与蒋介石的私人谈话中也明确表示过自己对逮捕雷震的不理解,希望蒋介石能改变事态。雷震案复判时,胡适也做过努力,希望初判的十年刑期能有所减少。胡适还与一些人联名上书蒋介石,请求蒋以“总统”身份特赦雷震。但这一切都是徒劳。胡适的心,“拔凉拔凉”的。聂华苓在《雷震与胡适》中说,雷震案复判结果出来的那天,胡适在书房里独自玩骨牌,可见胡适的心凉到何种程度。据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1961年7月26日,胡适在雷震六十五岁生日纪念册上题写了这样的话:“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桂源铺绝句,我最爱读,今写给儆寰老弟,祝他六十五岁生日。”其实,胡适自己的生命,也只有半年多了。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主持欢迎“中研院”第五届新院士的酒会上致辞时,一杯在手,猝然倒地。一条清溪,未能流到“山脚尽”,未能流到“出前村”,便被万山吞没了。

在猝然倒地前,胡适一直没有到监狱探望过“儆寰老弟”。他当然知道自己应该去。而之所以没有去,我想,还是不愿与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关系彻底破裂。“总统选举”事件和雷震案,使得胡适与蒋介石集团的关系已经是“命悬一线”,蒋介石对雷震恨之入骨。在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正常”的情况下,胡适做出些令蒋介石不快的举动,也无大碍,也不会对二人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在二人关系已经濒临破裂的时候,再做出令蒋介石十分不快的事,就会有不同寻常的后果。对胡适的批判、攻击、谩骂,非但没有停歇,倒有愈演愈烈之势。胡适当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健康状况也明显恶化,不然不会死得那么早,那么突然。胡适已经不是流寓海外的民间人士,而是蒋介石亲自任命的“中央研究院院长”。一些人在盼着胡适去看雷震,许多人在看着胡适是否去看雷震,还有人担心胡适果真去看雷震。这些人,心态是各各不同的。既然胡适是否亲自到监狱看望雷震成为岛上的一个政治悬念,胡适果然去了,那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政治事件。蒋介石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事件发生。胡适果然到监狱看望、安慰、鼓励雷震,就不免令蒋介石和他的“政府”难堪。而胡适的处境会雪上加霜。胡适的举动再出格,也不会有牢狱之灾、杀身之祸。蒋介石对胡适再痛恨,也不敢像对待雷震那样对待胡适。果如此,美国的反应就会让他吃不消。但是,给胡适施加有形无形的压力,让胡适的处境更艰难些,却是能够做到的。人通常是势利的。过去,朝野人士俱对胡适十分尊敬,原因之一,是胡适颇受蒋介石和整个官方的礼遇。而一旦蒋介石和国民党官方对胡适不那么礼遇了,许多人对胡适的尊敬也就会跟着打折扣,就是办个事,也会烦难些。胡适老矣,已逾古稀,已经下了在台湾终老的决心。也只有在台湾,胡适父亲的年谱和日记才能印行,自己的那几部大书才能完成。难道又一次仓皇去国?难道以古稀之年再度流寓海外?难道让那些工作计划都成为泡影?去探望雷震,很可能就成为那“最后一根稻草”。胡适没有在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上加上这根稻草,我觉得,是应该令我们同情的。

我想,鲁迅没有到龙泉寺去看望章太炎,胡适没有到监狱去看望雷震,都是不应苛责的。聂华苓女士因为曾与雷震同办《自由中国》,所以对胡适的不去看望雷震十分不满,情绪可以理解,由此生出的对胡适的评价,却是值得商榷的。例如,聂华苓说:“真正的胡适关在他自己的心牢里。直到1962年2月24日,他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欢迎新院士酒会结束后,突然倒地,他才从那心牢里解脱了。”这就不够公允。在胡适与蒋介石和国民党长达三十年的接触中,胡适固然有过多次妥协,固然有时也表现出传统文人的局限,但始终没有沦为蒋介石的御用工具,这在现代中国,已经很了不起了。

章太炎在龙泉寺绝食,也让袁世凯惊恐,真的饿死,很有些麻烦。于是,袁世凯着人派来了医生。《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中说:“当事惧余饿死,复令医工来者,得移东城钱粮胡同……时弟子多为大学教员,数来讨论。”章太炎大约于6月16日停止绝食,当天即从龙泉寺搬到了钱粮胡同。在6月26日致夫人汤国梨的家信中,章太炎说:“当道疑忌亦渐解释,惟尚难豁然耳。”章太炎感觉,搬到钱粮胡同后,袁世凯对他的疑忌渐渐消除了,只是还不能彻底放心。章太炎的感觉未必很准确,袁世凯疑忌的“解释”程度,恐怕不像他自以为的那么大。但他的处境比在龙泉寺时要好些,袁世凯对他有些放心了,也是事实。

鲁迅1914年8月22日日记:“午后许季巿来,同到钱粮胡同谒章师。”这时,章太炎移居钱粮胡同已两个多月。这时以弟子身份来探望老师,应该不会让袁世凯及其鹰犬太在意,所以鲁迅来了。这是章太炎被监视囚禁以来,鲁迅第一次去看望,其间章太炎又经历了绝食,所以鲁迅特别用了一个“谒”字。这一“谒”字,透露了鲁迅对章太炎骂袁壮举的敬仰,也让我们感到他对章太炎的挂念和急于见到的心情。这一天,在章太炎寓所从下午“坐至傍晚归”,说明谈得很投机。鲁迅1915年6月17日日记:“下午许季巿来,并持来章师书一幅。”这天章太炎为鲁迅手书条幅一幅。可见,章太炎并不以绝食期间鲁迅未去探望为意,或者说,对于鲁迅未去龙泉寺,章太炎是理解的。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章太炎成了守旧派,鲁迅与他也没有了来往。鲁迅1933年6月18日致曹聚仁信中说:“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太炎先生曾教我小学,后来因为我主张白话,不敢再去见他了,后来他主张投壶,心窃非之,但当国民党要没收他的几间破屋,我实不能向当局作媚态。以后如相见,仍当执礼甚恭。”①虽然在文化观念上有了严重分歧,但鲁迅对章太炎的敬意并未稍减。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于苏州,其时鲁迅也病得很重,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体力稍恢复后的10月9日,鲁迅写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强调章太炎晚年的参与投壶、接受馈赠,不过是“白圭之玷”,强调“战斗的文章”,乃是章太炎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写了这篇悼念文章,鲁迅意犹未尽,又于17日开始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没有写完便又病倒,于19日晨辞世。

①见《鲁迅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405页。

章太炎比鲁迅早去世几个月,才让我们知道鲁迅至死都对章太炎满怀敬意。如果胡适晚死几年,会怎样对待狱中的雷震呢?看看他怎样对待陈独秀就知道了。陈独秀一生五入牢狱,四次都发生在与胡适相识后,而每一次,胡适都积极参与了营救。最后一次,陈独秀是以中共首领的身份被捕的,在政治立场上,胡适早与陈独秀分道扬镳,但胡适仍然尽最大努力,争取陈独秀得到“合法审判”。1937年8月,陈独秀提前出狱,胡适起了关键性作用。如果胡适多活几年,而又与蒋介石的关系有所缓和,他会积极争取雷震的提前出狱吗?他会为雷震的减刑而呼吁、而奔走吗?——我想,应该会的。

2013年8月18日初稿

2014年3月9日改定

同类推荐
  •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使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普及、推广和深化,笔者结合几年来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教学实践,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题目,进行了综合整理阐述,尽量使之理性化、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力求有可操作性。
  • 凤凰涅槃:唐山

    凤凰涅槃:唐山

    唐山,一座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英雄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她-因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东接出入东北隘口、西联京津重地,而成为联接华北、东北的咽喉地和走廊;她,因四季温和、地貌多样、土质肥沃、物产富集,而被称为“京东宝地”;她因人文奇葩而绽放异彩,评剧、皮影、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铁肩担道义”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穷棒子”精神、“当代愚公”精神、唐山抗震精神,与“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共同熔铸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 寒冰访罗明

    寒冰访罗明

    本书作者以对话的方式记述了罗明先生一家与中国、与北京大学的情缘,更是通过两国领导人的一些交往细节的回忆和当时国际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一部活生生的当代中罗关系史。
  • 人民史观论

    人民史观论

    人民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完善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要靠人民去发展。《人民史观论》是从历史篇及现实篇等三方面论述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
  •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本书是由两位欧洲当代著名汉学家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汉学系廉亚明博士(Dr.Ralph Kauz)和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葡萄鬼博士 (Dr.Rodrich Ptak)撰写的关于元明时代中国与波斯湾口主要国家之一伊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史的专著。作者以中国元、明两朝记载中国与“西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关系的第一手文献,尤其是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西方历代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对这段重要的国际关系史进行了精辟的考证和诠释。
热门推荐
  • 司马天下

    司马天下

    古代中国改朝换代的根本性内幕、情由,也许可以被浓缩到晋朝这一百多年里。从公元260年司马昭弑杀魏主“受禅”,到420年刘裕逼东晋恭帝“禅位”,从曹魏到两晋,从司马到刘宋,160年的弑篡轮回,折射了封建中国2000余年的踽踽蚁行。王族与皇族、奸佞与贤良、权谋与血腥、诡异与清朗,司马家族统御天下的历史遗痕及其文化逻辑,被这部精彩纷呈的小说生动可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 孚远县乡土志

    孚远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启乾

    启乾

    原本是山村中的普通少年陈文,唯一的亲人母亲却在他十二岁时失踪,巧合下得到一丝母亲的消息,靠着村里老先生教给自己的传自冥界的术法,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修真道路。朗朗乾坤,悠悠岁月,天道恢弘。爱恨情仇,生死轮回,究竟是天地不仁,还是众生愚昧?一念花开,道启乾坤……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妃之所以妖娆

    妃之所以妖娆

    她,绯妖娆,16岁便稳坐黑帮第一把交椅,却因为一个离奇的夜晚来到了一个架空的世界,成为了一位君王的“冷妃”,一朝受宠,权倾朝野,宫中盛宠三年不倒,尔虞我诈,步步为营,却又在极尽风光之时消失于高墙之中,离宫之后她又将情归何处?他,是冷血无情的帝王,原以为终生无爱,却因为一次皇家盛宴钟情与她,三年之后突然失去了她的消息,他又将何去何从?他,亦是高高在上骄傲不可一世的一国之君,却愿为她放下身段,倾其所有,万千宠爱,但是她依旧选择了离开……等待他们的究竟是怎样的结局?
  • 1号通缉令

    1号通缉令

    陈玉福先生辛勤创作、寒暑不辍,在其二十七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了五百万字的作品。中国作家网、搜狐、新浪及《南京日报》、《贵阳晚报》、《兰州晨报》等五十余家海内外报刊连载过他的作品,反响强烈。他写故事曲折跌宕,时有妙笔,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塑造人物善于从侧面取势,大处着眼,细微处着墨,各色人物跃然纸上,历历如在眼前。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脍炙人口,让人爱不释卷。“1号”系列长篇中,有三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破解你在人生旅途中的迷茫,抚慰你在喧嚣世界中的伤痛。每天一句提醒,生活将常常峰回路转,多了一份通达;每天一点智慧,人生将处处得失自如,多了一份坦荡
  • 懒人美丽魔法传授

    懒人美丽魔法传授

    本书共分三章,内容涵盖美发、排毒、美体操、养颜食物、祛斑除痘、去“眼袋”等。
  • 神赐天赋

    神赐天赋

    曾经的富二代卜弃童鞋浑浑噩噩的混吃等死,被狐朋狗友坑,被女友背叛,从人生赢家到撸丝儿,因为差时症,痛苦让他度日如年,举家搬迁回到地球,以前的同学胖子邀他游戏。进入人类第二世界【天地】,此后一段传奇开始了。
  • 废材惊天逆袭:狂凤驭妖

    废材惊天逆袭:狂凤驭妖

    自古以来驭魂者皆是逆天而行打乱轮回的罪魁祸首。传言干这行的总有一天会受烈火焚身之苦,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她,行内人口中的天才驭魂师,唯一一个经受烈火焚身而大难不死之人。虽逃过天降的灾难,却躲不过人为的阴谋。凤离月,天绝大陆第一强国风凛的公主,还在母亲的腹中时便受万人的羡慕。可是出生前不久嘴贱的国师却说她的降生,将会使风凛国福祸双至。出生之日天降暴雪整个帝都冰封三尺,狠心的父亲宁可无福也不要灾祸降临,将她掐死在襁褓之中。当二十一世天才驭魂师的灵魂,遇上风凛国公主的废材之躯,究竟是沦为废材还是强者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