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1000000017

第17章 情绪社交一败涂地(4)

史书中记载了邵雍的一件事:邵雍在家中务农时,一年的收入仅够吃穿,可是他并不以为意。相反,他还将自己的住所题名为“安乐窝”,封自己为“安乐先生”。平时,清晨焚香打坐是他一天必做的功课,晚上有时喝三四杯酒,至三分醉意即止。他每逢高兴时也会做几句诗自我欣赏一番。有时候进城游玩,就乘坐牛车去,自我感觉非常惬意。城里过去相识的士大夫们都能听出他的车铃声,等他的牛车一到,大家就争相出门迎接,连小孩子都高兴地说:“安乐先生到了。”有人更是高呼:“我家先生到了。”一些好客的人趁机挽留他在家里住宿一晚才放他回去。还有些好事的人,索性另盖一所房子给他,让邵雍作为临时住所,且美其名曰“行窝”。这些事例说明了邵雍平时所作所为感人至深,为人处世坦坦荡荡,真可谓不简单。

虚己无我的观念

虚达到极点就是无,普通人只知道以有为用,道家则主张以无为用。

以有为用,是小用,是有限的作用。以无为用,是大用,是无限的作用。大道无形无象,无声无息,实际有无穷的妙用。无达到极至,就可以度化无穷,体现道的作用。人达到虚己无己的境界,能利人利物利世趋于大同。

王弼注解《老子》说:“天地虽大,以无为心。圣人虽大,以虚为主。自私,就没有自我。没有自我则四海没有效仿的,天下没有能到达的。所以老子有‘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的教导。”

一个人越自私,就越不能成全自己。一个人越是伟大,就越不为自己着想。所以老子说:“圣人不存在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他人,他自己也就更充足了;尽力给予他人,他自己反而更丰富。”又说:“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一个人越不为名声,反而能成就他的名声;越不为利益,反而能成就他的利益。抛弃小名能得到大名,抛弃小利能得到大利,这是实践中的真理。

人能虚己、无我,就能与人无争,与世无争,与时无争,与物无争,随遇而安,随境而乐。一贵贱,等祸福,平苦乐,同得失,齐生死。通达天地的至理,通达天地的至情,所以人不可有过高的企望。

与人无争,就能亲近别人;与物无争,就能抚育万物;与名无争,名就自动到来;与利无争,利就聚集而来。祸患的到来,全是争的结果。不争,也就没有灾祸。所以老子说:“只有不争,才能无忧。”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就会得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过只为私利的人,而能得到大利。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所以不争之争,才是最高的竞争策略。庸人愚昧,所以乐与相安;智者自知,却不锋芒毕露。所以老子说:“不正是他不争吗?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和他相争。”这就是虚己无我的作用。

虚己无我的哲学观念,是相反相成的道理。《易经》谈“逆用”,老子谈“反用”,都是以虚己无我为基础。佛家谈“布施”,谈“功德”,也是以虚己无我为基础。

阴来阳去,明去暗来。这个地方失去了,在那个地方必能得到;这个地方遇到损失了,在那个地方必能有所收获。所以说利人就是利己,爱人就是爱己,敬人就是敬己。反之,损人就是损己,害人就是害己,慢人就是慢己。因此,他人占了我的便宜,我可能因为失去、因为吃亏而获得福报;我占了他人的便宜,我可能因为占有、因为获利而遭遇祸殃。这也就是老子说的“因损而益,因益而损”的道理。这就是道家的一种最高明的处世哲学,也可以说是“人取我弃,人弃我取”的处世观念。

有人询问陈希夷(陈抟,五代著名道士)的修身方法,陈希夷说:“便宜事不可再做;便宜处不可再行。”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把便宜让给他人,把吃亏留给自己,这是一流的处世法则。

水满则溢

虚己的能量,在大的方面可以容纳世界,在小的方面可以保全自身。虚戒极、戒盈。极而能虚就会倾斜,盈而能虚就不会满溢。

身处高位而仗势欺人会引来杀身之祸,胡惟庸、石亨就是这样。拥有才能而不谦逊会引来杀身之祸,徐渭就是这样。积财而不散会引来招杀身之祸,沈秀、徐百万就是这样。恃才妄为会引来杀身之祸,林章、陆成秀就是这样。对社会人事妄发议论会引来招杀身之祸,李贽、徐观就是这样。反之,就能免除祸殃。这些人的后果都是不能虚己造成的。鲲鹏歇息六个月后,它振翅高飞,能扶摇直上九万里云霄。做人做事不懂息机,不扑则蹶。所以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贵极则贱,贱极则贵,凡事都是如此。身在局中的人,应保留回旋的余地。伸缩进退自如,是处世的好方法。

能虚己的人,能随时培养自己的机息,处处保留回旋的余地,不仅能全身而退,而且还能培养自己的度量。虚己处世,功不可占尽,名不可事尽,利不可得尽,事不可做尽。如果自己感觉到处处不如人,便要谦下揖让;自己感觉到处处不自足,便要恬退无争。

历史记载:东汉时期,肃宗即位,立母亲马皇后为太后,章帝又打算赐封各位舅父,但马太后不同意。适逢天旱,有人上书说是因为未封外戚的缘故,于是有关部门奏请依照旧制赐封。马太后下诏说:“那些上书建议封外戚的人,都是要向皇帝献媚,以谋求好处罢了。从前,王氏家族一日之内有五人一起封侯,而当时黄雾弥漫,并未听说有天降好雨的反应。外戚富贵过盛,很少不归于倾覆。所以先帝对他的舅父慎重安排,不放在朝廷要位,还说,‘我的儿子不应与先帝的儿子等同。’如今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将马家同阴家相比呢!况且卫尉阴兴,受到天下人的称赞,宫中的使者来到门前,他连鞋都来不及穿,便急忙出迎,如同蘧伯玉一样恭敬有礼;新阳侯阴就,虽然性格刚强,略微莽撞,然而胸有谋略,攻城占地,议论战略战术,朝中无人能与他相比;原鹿侯阴识,为人勇敢忠诚而有信义。这三个人都是天下群臣中的出类拔萃者,难道能比得上吗!马家比阴家差远了。”她坚持不同意赐封。章帝看到马太后的诏书后悲哀叹息,再次请求,太后回答说:“我反复考虑此事,希望能对国家和马氏双方有益,难道只是想博取谦让的名声,而让皇帝蒙受不施恩于外戚的怨恨吗?从前窦太后要封王皇后的哥哥,丞相周亚夫进言,‘高祖有规定,无军功者不得封侯。’如今马家没有为国家立功,怎能与阴家、郭家那些建武中兴时期的皇后家相等呢!我曾观察那些富贵之家,官位爵位重迭,如同一年之中再次结果的树木,它的根基必受损伤。况且人们所以愿封为侯,不过是希望上能以丰足的供物祭祀祖先,下能求得衣食的温饱罢了。如今皇后家的祭祀由太官供给,衣食则享受御府的剩余之物,这难道还不够,而定要拥有一县的封土吗?我已深思熟虑,你不要再有疑问!”这不仅是马太后能居高思倾、居安思危、处己以虚、持而不盈,而且是希望章帝的各位舅父处于“虚而不满”之中,以避免将来遭到大臣的嫉妒而身败名裂的下场。在这段话里,我们能读出马太后公正无私和认识大体的胸怀。

做人恪守虚,就能自全自保;修养虚,就能人德入道;实用虚,就能容人容世。只有虚能转实,实不能转虚。

君子贵在虚己处世。猛禽将要攻击目标,必先敛翅低飞;猛兽将播捉猎物。必先巾贴伏地;圣人将要行动,必先示人以愚钝的形象。食人的虎豹看不到它的牙齿。咬人的狗听不到它的叫声。所以用兵的人以柔克刚,以弱乘强。不仅用兵如此,做人做事亦然。姜太公说:“能宽柔又能冷静地对待自己,能谦恭而礼貌地待人,能刚柔相济地处事,能忍耐又能果断地行动,这四种方略就是先世明君治国昌盛的原因。正义胜过私欲时国家就会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就会使国家衰亡,勤劳谦恭胜过怠惰就会使国家吉祥,怠惰胜过勤劳谦恭就会使国家灭亡。”

才在于内,用在于外;贤在于内,做在于外;有在于内,无在于外。这就是以虚为大实,以无为大有,以不用为大用的道理。人们取实,我独取虚;人们取有,我独取无;人们争上,我独争下;人们争有用,我独争无用。这是道家处世的妙诀。争只能获取小得、小有、小用,不争将会获取大得、大有、大用。

庄子说:“山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因燃烧可照明而自招煎熬。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遭到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招致刀割。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所以我们不要以精神去寻求利益,不要以才能去寻求事业,不要以私心去伤害公理,不要以自己去连累他人,不要以学问去穷究知识,不要以死亡劳累生命。河蚌因体内的珍珠而受到伤害,狐狸因身上的皮毛而受到猎杀。有用世心愿的人,应该隐藏起才能不显示才能,把有用隐藏到无用之中,把自私隐藏到无私之中,就能体会到虚空的妙用。

无可无不可的胸怀

史书上记载了孔子的一件事。孔子有一天看到麒麟孤单地站在路旁寻觅伙伴,他因此感叹天下没有人能理解麒麟的志向和抱负。当时,子贡侍立在孔子身边,听到先生叹气,于是询问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不怨恨上天,不责备别人努力学习以求实现理想,了解我的人难道只有老天爷吗?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玷污自己的身体,伯夷、叔齐不正是这样的人吗?我与他们不同,我无可无不可。”无可无不可,这是孔子之所以名垂千古的地方。

孟子在公孙丑询问伯夷、伊尹、孔子三人有什么不同时回答说:“他们的处世之道不同。不是他认可的君主不服事,不是他认可的人民不使唤;天下太平时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时就抽身而退,伯夷是这样的人。只要是君主都能服事,只要是人民都能使唤,天下太平时做官,天下混乱也同样做官,伊尹是这样的人。能够做官,能够隐退,能够长期做官就长期做官,能够马上离开就马上离开,孔子是这样的人。”孔子的境界不是伯夷、伊尹所能追赶得上的,孔子令人高不可攀之处,就在于他无可无不可。

做人能否做到无可无不可,这要看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宽广,器识是否高远。无可无不可,不是风吹两面倒。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墙头草。历史上有许多领导者总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凡事按照自己的性子来做,以为凭借个人的独特的天赋就能牵着历史命运的鼻子走,这种人到头来终归难逃失败。有时偶尔能成事,但也只是昙花一现。例如二战时期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墨索里尼就是这样的领导者,他们只有“有可有不可”的概念,而没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

在我国历史上,楚霸王项羽是“有可有不可”一类领导者的代表人物,汉高祖刘邦是“无可无不可”一类领导者的代表人物。试想,如果项羽能多听范增的一些谏言,不固执己见,不好大喜功,不刚愎自用,或许霸王别姬的悲剧不会发生,秦以后历史也将重写。

据历史记载,建武五年(公元29年)正月,汉光武帝刘秀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护送马援西归陇右。西州上将军隗嚣一见马援到来,十分欣慰,与之同卧同起,询问刘秀的情况。马援说:“此人才明勇略,决非常人可比;且能开心见诚,无所隐蔽,阔达多大节,似与汉高祖同。至于博览经书,文字口辩,处理政事,前世无比。”隗嚣一见称誉刘秀,心中很不是滋味,思虑找个缝隙,借以诘难马援,便将刘秀与高祖刘邦相提并论,问道:“此人与汉高祖相比,谁人更胜一筹?”马援对先朝开国之君,难免心存忌讳;尤其以子孙比先祖,也不可直言无讳,所以只得笼而统之地答道:“不如也。”但以他的机智和应变天才,还是把彼此优劣映照出来。他接着说:“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指刘秀)好吏士,动止合节度,又不喜欢酒。”马援说刘秀“不如”刘邦,就在于刘邦无可无不可。只有无可无不可,才能显示做事者的胸性浩大广博,才能显示他的日常工作平易宽简。

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之所以成为千古圣君,就是因为他们对待一切事物都是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因此他们能聚合众多圣哲豪贤的智力勇力作为一已之力量,集合众多圣明高深的见解作为一己之见解,这样的领导自然比那些目空一切、忘乎所以的人强过百倍,因而在天下也难以寻找出对手来。

同类推荐
  • 每天懂点幸福心理学

    每天懂点幸福心理学

    是什么让我们幸福?钱、汽车、房子?还是某些虚无缥缈、不可控制的事情?幸福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吗?要维持永恒的幸福是不可能的,我们可能很难改变自己性格、身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相对地改变我们的“幸福观点”。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心理学知识,从影响幸福感的各个因素,如性格、心态、爱情、金钱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上的阐述,详细介绍了许多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并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后介绍了一个经典的幸福心理学定律。相信在阅读本书后,读者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快乐。
  •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为人三会: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一个人的做人方式会在说话和办事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而说话和办事中的细节与态度也能折射出做人的风格。会说话、会办事,你的人格魅力将得到提升,不会说话、不会办事,可能麻烦重重惹人厌。所以说,做人就是办事,办事就是做人,当做人和办事相互交融时,做人中掺入了技巧,办事时透出了境界,再通过恰当的语言让对方感知,生命的意义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深刻、更加丰富,为人也会更加洒脱和自信。《为人三会:会做人、会说话、会办事》以为人做题,以做人、说话、办事做眼,内容古今鉴用,中外融通,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为人这个主题,阐述了现代人立足社会应当掌握的技巧和策略。
  • 教育宗旨

    教育宗旨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获取人生第一本钱:做人成事好心态

    获取人生第一本钱:做人成事好心态

    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心态决定人生、生气不如争气、有自信才能赢、平常心不可少、宽容是一种美德等。
  • 性格正能量

    性格正能量

    本书从积极乐观的性格、理智冷静的性格、稳重随和的性格、处事果断的性格、坚韧顽强的性格、永不言败的性格、左右逢源的性格、以始为终的性格等高效能人士必备的八种性格进行展开,通过经典事例与精彩点评,向读者展现了性格与人生的密切关系。通过本书,相信你将可以发现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并加以对照改进,从而使自己的性格不断得到完善,为自己以后步入成功者的行列打好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琳琅珏

    琳琅珏

    相传苏家祖先原本居于他地,后因经商路上偶遇两棵巨树,根枝交错的拦住行路,苏家先祖命人砍伐,刀锯不能伤其一丝一毫,并且刀斧砍伐的时候会发出玉石相撞的琳琅声。幸得一游僧,说此乃双生树,双生双死,如果得到护佑,必然会有回报。于是苏家祖先在此立石碣,设香堂,常年有人祈福。苏家祖先后逝的当夜,电闪雷鸣,巨树齐齐被雷劈断,在苏家小姐拜祭时发现树下有一异物,挖出一看,是一通体隐隐流淌着光芒的宝玉。于是带回家中进行加工。宝玉一分为二,一半纯黑如墨,一半晶黄如珀,两块玉合二为一,时常发出琳琅之声于是称之为琳琅珏,也叫双生珏。
  • 权谋孽缘:古滇巫后

    权谋孽缘:古滇巫后

    我总被一梦缠绕,梦里两男子执剑相对,刺向对方瞬间被一女子挡住,两柄剑深深刺中女子胸口……阿木彩晴:我一介苦命带煞女,阿爸阿妈阿姆不疼不说从小放养宅院后山自生自灭,国族安定繁荣与我何干!可疼我阿姐宫中莫名死亡让我无力拒绝!只为寻一个真相。灵蛇:天神指你为巫女,命也逃不掉。滇王羌琪力:我心有属,娶你入宫为后不过为国安帮,不曾想总不经意间被你吸引。龙族首领龙轩:数千年你我种下几世孽缘,却总画不圆。一日梦中惊醒,何以命!何以利!何以孽缘!我愿不问世事我行我素。再一日宫廷权谋本冷眼旁观,却总逃不过。某天,权谋纷争暗涌四起!战火消烟!两把利剑生生剥开我心…
  • 日出西边雨

    日出西边雨

    乡村孤儿很励志,可惜运气时好时坏,人生该何去何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雄鸡一伸天下白!好吧,好吧。
  • 十洲幻月

    十洲幻月

    本是名动十洲的剑仙,转世后梦魇缠身,曾死于天劫的他能否在今生修炼出天罡神力,打破天劫,屠神证道?天地不仁,每六百年必出浩劫。魔域凶猛,天劫之日必将发难。记忆渐渐苏醒,实力逐步恢复,今世麟眼肉身的他立誓要打破这不仁之道,重整天纲,逆转昆仑!
  • 特工穿越之超能狂妃

    特工穿越之超能狂妃

    当自己被所信之人推入火海,她笑;当自己变为废物,被人人耻笑,她笑;当自己被逼迫嫁给毫无势力的七皇子,她笑;当所有人把暗算的箭头指向自己,她依然笑......当她显现实力,称霸大陆时,她却淡淡一笑,“早让你们别和我做对了,你们偏不信!”......【第一本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 芙蓉锦

    芙蓉锦

    一部考验你心脏承受虐恋能力的经典之作!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蓦然让我想起张爱玲的那句脍炙人口的佳句“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这句佳话用来形容女子版本的芙蓉锦再合适不过,因为女主角灵魂中徘徊着的两名重要男子,便是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一般,烈焰和静水之间的区别。而这两名男子亦分别给贺兰带来不同的毁灭、热烈和拯救重生的爱。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复仇公主的冷血王子殿下

    复仇公主的冷血王子殿下

    她们四个人有着天使般的容貌,魔鬼般的身材,对亲朋好友十分友好,热情,可是对待其他人十分冷漠。她,长相可爱,清纯,时而善良,友好,时而冷淡,孩子气;她,大方,爱交朋友;她,有着火爆的脾气;她,冷漠无情。面对同样冷淡的四位王子,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修罗女帝:冥王的宠儿

    修罗女帝:冥王的宠儿

    为了复仇她认贼作父,深入虎穴却不曾想这却是敌人的计中计,为了不过是自己身上的传家宝,大战之夜只能落得个玉石俱焚。当猩红的的眼眸睁开,却借尸还魂穿越到了异世凯撒大陆的四大家族之首远近闻名的废物东皇羽身上,不料遭表姐暗害毁尽容貌抛尸荒野。废物?姐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丑女?王者归来,霸气侧漏不屑的说:“姐姐不是一般的人,姐的对象岂非是你这种一般般的人”。不是女主毒舌,只是该吐槽的时候就吐槽,根本就停不下来的节奏。“娘子,三生三世的轮回你还是回到我的身边来了,这次你别想再走”。“啥?娘子?不就是比我厉害一点吗?拽什么啊,还那么霸道,谁谁谁是你娘子了。”
  • 赵后遗事

    赵后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