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28600000019

第19章 上少小婴孺方(4)

小儿夜啼方

龙角丸主小儿五惊夜啼方:

龙角三铢牡蛎九铢一作牡丹黄芩半两蚱蝉二枚牛黄如小豆五枚川大黄九铢

上六味,末之,蜜丸如麻子。蓐裹儿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增减之。《崔氏》名五惊丸。

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芎劳散方:

芎劳白术防己各半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小。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药者,以意斟酌之。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又方:

以妊娠日寸食饮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儿则愈。

又方:

交道中土伏龙肝各一把

上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

又方:

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

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狼屎中骨,烧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

治小儿惊啼方:

取鸡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又方:

酒服乱发灰。

又方:

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

又方:

烧猬皮三寸灰,著乳头饮之。

又方:

车辖脂如小豆许,纳口中及脐中。

千金汤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有人从外来,邪气所逐,令儿得疾,众医不治方:

蜀椒左顾牡蛎各六铢,碎

上二味,以酢浆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一合。

伤寒第五

论一首方三十五首灸法一首

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然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小异,药小冷耳。

治小儿末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十八铢石膏寒水石甘草各半两桂心八铢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治少小伤寒,芍药四物解肌汤方:

芍药黄芩升麻葛根各半两

上四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期岁以上分三服。

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麻黄汤方:

麻黄生姜黄芩各一两甘草石膏芍药各半两杏仁十枚桂心半两

上八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儿若小,以意减之。

治小儿伤寒方:

葛根汁淡竹沥各六合

上二味相合。二三岁儿分三服,百日儿斟酌服之。不宜生,煮服佳。

治小儿时气方:

桃叶三两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若复发,烧雄鼠屎二枚,烧水调服之。

治小儿伤寒,病久不除,瘥后复剧,瘦瘠骨立,五昧子汤方:

五味子十铢甘草当归各十二铢大黄六铼芒消五铢麦门冬黄芩前胡各六铢石膏一两黄连六铢

上十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计大小增减之。

治少小伤寒,莽草汤浴方:

莽草半斤牡蛎四两雷丸三十枚蛇床子一升大黄一两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半。适寒温以浴儿,避眼及阴。

治小儿卒寒热,不佳,不能服药,莽草汤浴方:

莽草丹参桂心各三两菖蒲半斤蛇床子一两雷丸一升

上六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适寒温以浴儿,避目及阴。

治小儿忽寒热,雷丸汤浴方:

雷丸二十枚大黄四两苦参三两黄芩一两丹参二两石膏二两

上六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儿,避目及阴,浴讫,以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复浴。

治少小身热,李叶汤浴方:

李叶无多少,咀,以水煮,去滓,将浴儿良。

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方:

细切柳枝,煮取汁,洗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

青木香汤浴小儿壮热羸瘠方:

青木香四两麻子仁一升虎骨五两白芷三两竹叶一升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儿。

治小儿暴有热,得之二三日,李根汤方:

李根桂心芒硝各十八铢甘草麦门冬各一两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治少小身体壮热,不能服药,十二物寒水石散粉方:

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黄甘草黄芩防风芎劳麻黄根

上各等分,合治下筛,以粉一升、药屑三合相和,复以筛筛之,以粉儿身,日三。

升麻汤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仍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悉主之方:

升麻白薇麻黄萎蕤柴胡甘草各半两黄芩一两朴硝大黄钓藤各六铢

上十味,口父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儿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治小儿肉中久挟宿热,瘦瘠,热进退休作无时,大黄汤方:

大黄甘草芒硝各半两桂心八铢石膏一两大枣五枚

上六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治小儿潮热,蜀漆汤方:

蜀漆甘草知母龙骨牡蛎各半两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岁儿少少温服半合,日再。

治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方:

大黄黄芩甘草芒硝麦门冬各半两石膏一两桂心八铢

上七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期岁以下儿作五服。

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竹叶汤方:竹叶切,五合小麦三合柴胡半两黄芩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人参麦门冬甘草各半两

上八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惙然,脉极洪数,用此方加大黄二两,再服,得下即瘥。

竹叶汤主五六岁儿温壮,腹中急满,息不利,或有微肿,亦主极羸,不下饮食,坚痞,手足逆冷方:

竹叶切,一升小麦半升甘草黄芩栝楼根泽泻茯苓知母白术大黄各二两桂心二铢生姜一两半人参麦门冬半夏各一两当归十八铢

上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小麦、竹叶,取四升,去滓,纳药,煎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方:

大黄一雕黄芩栝楼根甘草各十八铢桂心半两滑石二两牡蛎人参龙骨凝水石白石脂硝石各半两

上十二味,口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服三合,一日一夜令尽,虽吐亦与之。一本加紫石英半两。

调中汤治小儿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则壮热,冷气入胃,变下痢,或欲赤白滞起数去,小腹胀痛,极壮热,气脉洪大,或急数者,服之热便歇,下亦瘥也,但壮热不吐下者,亦主之,方:

葛根黄芩茯苓桔硬芍药白术藁本大黄甘草各六铢

上九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后法: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吃五合未得,更斟酌之。其百日至三百日儿,一如前篇龙胆汤加之。

治小儿寒热进退,啼呼腹痛,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桂心各二两

上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岁以下服二合,以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药、寒水石、黄芩、当归、甘草各半两

治小儿伤寒发黄方:

捣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方:

捣青麦汁服之。

又方:

捣韭根汁,澄清,以滴儿鼻中,如大豆许,即出黄水瘥。

又方:

小豆三七枚瓜蒂十四枚糯米四十粒

上三味,为末,吹鼻中。

治少小有热不汗,二物通汗散方:

雷丸四两粉半斤

上捣,和下筛,以粉儿身。

治少小头汗,二物茯苓粉散方:

茯苓牡蛎各四两

上治下筛,以粉八两,合捣为散,有热辄以粉,汗即自止,

治少小盗汗,三物黄连粉方:

黄连牡蛎贝母各十八铢

上以粉一升,合捣,下筛,以粉身良。

此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犀角饮子方:

犀角十八铢茯神一两麦门冬一两半甘草半两白术六铢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佳。

恒山汤治小儿温疟方:

恒山一两,切小麦三合淡竹叶切,一升

上三昧,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一日至七日儿,一合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儿,一合半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儿,二合为三服;四十日至六十日儿,六合为三服;六十日至百日儿,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儿,一服三合。

又方:

鹿角末,先发时便服一钱匕。

又方:

烧鳖甲灰,以酒服一钱匕,至发时服三匕,并以火灸身。

又方:

烧鸡肶胵中黄皮,末,和乳与服,男雄女雌。

小儿温疟,灸两乳下一指三壮。

同类推荐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
  • 药理学

    药理学

    本书共分六篇,内容包括:药理学总论、神经系统药物、内脏系统药物、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化学治疗药物、其他药物。
  • 察颜观色识健康

    察颜观色识健康

    本书从眼、耳、口、鼻等脸部不同器官,以及皮肤的肤色、身体的预警信号等方面出发,通过察颜观色来检查人体的健康状况,并介绍了一些简单又实用的身体部件诊病法和疾病预兆自查法。
  •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中医护理评估基本内容、中医用药护理、针灸疗法及护理、推拿护理技术、内科常见病证护理、妇科常见病证护理、儿科常见病证护理、外科常见病证护理、五官科常见病证护理。
  •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三代以前,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是巫医一体,而又以巫为主,是巫兼任医,而不是医兼任巫。西周以后医学逐渐从巫医中独立出来,可是独立的医学教育没有出现,医学人才大多来自于民间,但对于医疗相关事务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总体上,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有规矩、有规律、有规范的完整体系。 王燕编著的《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热门推荐
  • 纨绔将神

    纨绔将神

    一个前途无量的天才少将,只因奸人陷害导致家破人亡,最终起死回生附身到一个大纨绔身上,在脱离了数次险恶风暴之后,他惊奇的发现,自己附身的这个纨绔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他,从前是个纨绔,以后,他要开拓将神之路!
  • 毕格大陆

    毕格大陆

    古老典籍的序章:当月神的光芒照耀大地,整个大陆将达到一统。数百万年过去了,毕戈大陆的战争从未间断过,然而,整个大陆却从未达到过大一统,如今的毕戈大陆,盘踞着殷龙帝国、兰斯帝国,卡特帝国三大帝国,朔望宫、地辟门、千幻宗、霜雪岛、焚香谷五大门派……
  • 白帷之恋

    白帷之恋

    我爱他,永远。可是,我知道,直到死,我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我对他的这份爱,只能自己来消化,直到死……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遇到他,那时,我一定会好好把握自己的爱情,不再让他轻易的离开。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大药王

    大药王

    一个小人物炼丹修道挣扎攀升为上位者的草根崛起史,有铿锵热血,也有风花雪月。————————ps:新人读者看书是怕主角武力值不够高,老书虫看书是怕主角智力值不够高。很淫荡地告诉大家,此书的主角两者都不错,偶尔爆发的时候更是变态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谪医惊华:小七,为夫有礼了

    谪医惊华:小七,为夫有礼了

    一场预谋,埋下情种。他本有义,医本无心。她本一介武将之女,却心系于他,夜若辰对待他人温柔如水、耐心细致,对她,冷眼相对,面无表情。她说:“夜若辰,你看看我可好?不要总是无视我。你若是当真讨厌我,我走便是。”夜若辰薄唇微张,无情的话语脱口而出,“你要走,走了便是。”他本以为没了这个碍眼的人,心情会很舒畅。可谁来告诉他,为什么那个人不在后,他总会失神的以为她还在,未从他身边离开。谁来告诉他,为什么看着眼前脏兮兮的女人,本有洁癖的他会觉得她安可七可爱爆棚了?当皇帝一道赐婚圣旨下给安可七时,他狼狈的忘了弄清对象,夜闯闺房,语气嚣张至极,“死女人,你还是本世子的未婚妻,婚约没解,你想嫁与何人?”
  • 虚无冥王

    虚无冥王

    万物皆有生灭,神也难逃一死。试问谁能挣脱命运的束缚,活个天荒地老,永恒不朽?且看一穿越异世的屌丝,如何从逆境中一步步崛起,与诸天神魔争锋,与天地法则抗衡……
  • 独宠逃妻

    独宠逃妻

    亲眼所见相恋七年的男朋友和闺蜜滚在了一起,她备受打击,巧遇男朋友的哥哥,一醉之下,拉着此帅哥狂奔民政局。渣男,贱女要结婚,行,以后见了本姑娘,记得恭恭敬敬的喊声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