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31100000029

第29章 家庭(1)

你的孩子,都不是你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是借你而来,却不是因你而来

尽管他在你的身边,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荫庇他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的灵魂。

因为他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在梦中也不能见的。

你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却不能使他来像你。

因为生命不能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你是弓,你的孩子就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来。

让你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纪伯伦

第一节家庭如何影响人

家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家庭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没有人能估量出来。纵观我们的一生,都没能摆脱家庭曾经的影响。萨提亚只是说: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

米纽秦的一个学生在给大学生讲课的时候,被这样质问,这也是我们对家庭治疗学派有过的质问:

有一次给大学生讲课,遭遇到一个大二男生这样的质问:“老师,你说每个人都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可是我觉得我一点都不像我的父母!”

这个老师先是一愣,然后说:“我20岁的时候,也有你这样的想法。后来我才发现,你觉得不像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你太年轻,还没有机会像他们!”她说,在结婚的十几年中,她一次又一次惊讶地发现,她选择的丈夫,在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很多性格特点上,都与她的爸爸有相似的地方。而她对配偶的态度,又与妈妈很接近。生下女儿后,成为母亲的她,突然发现她与妈妈的相似之处,无论是性格、育儿的理念与方式还是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用词。——而她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像妈妈。

只有在成为别人的伴侣,成为父母的时候,才有机会和他的爸爸妈妈一样。在他成为一个有着多重家庭、社会角色的人的时候,才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父母的影响!

虽然,这时的我们已经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很多年了,但依然无法摆脱父母的影响。

如果你觉得受父母影响不大,仅仅是你不愿意看到。其实你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上,在与人交际上,都与当年的父母一样。你的脾气跟他像极了,你的作风跟他像极了。甚至你做出来的事都跟他那么像,犯着同样的错误,跟曾经的妈妈一样背叛了家庭,或者跟曾经的爸爸一样学会了家庭暴力。

一个妈妈在回忆孩子包书皮的时候说:我忍不住骂了孩子真笨。虽然我极力克制自己的急躁,等待孩子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但是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的是,我小的时候,爸爸坐在桌前,一边骂我笨,一边替我包书皮的情境。越回忆,我的情绪越激动,我终于情不自禁说了出来。我知道,这里面包含的情绪太复杂了,有对自己年幼时遭受批评的委屈、愤怒,有对爸爸当时对我的态度的埋怨,我似乎不是在说孩子,而是在说小时候的我自己。我似乎是借助重复爸爸的形象完成对爸爸的抗议……

每个人最初学习认识世界的老师,都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婴儿还没开始有记忆的时候,他就已经学会了模仿,对父母的模仿是他迅速适应世界的重要方式。父母会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把自己处理事情的模式传承给孩子。

我们都是家庭的翻版,不自觉成了跟父母一样的人,即使我们讨厌那样的人,我们也终究在讨厌中成为了那样的人,我们决定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却又不知不觉成为了那样的人。

三角关系

家庭是一个最基本的三角关系组合:父亲(丈夫)、母亲(妻子)、孩子。在家庭的磨合中,这三者建立了适应彼此的相处模式,形成了最初的基本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里的成员们,相互汲取,相互支撑,也相互牺牲。

在婚姻最初的两人关系里,是两个人的舞台,他们偶尔吵架,偶尔冷战,有人强势,有人委屈,就像一个跷跷板一样,一旦失衡,就会发生倾斜,然后失衡。这也是两个人的关系危险的地方,当失衡的时候缺乏相应的重量来恢复平衡,就随时可能破碎。这时候就需要出现一个第三者,来缓解他们的冲突和焦虑。

于是,出生的这个孩子,就成了最好的武器。当夫妻两人吵完架后,受伤的那一方会把孩子拉进来,通过诉苦等方式要求孩子与他一起对付另一方。这时候的孩子接受了弱者这一方的情绪,并开始同情他或抱怨另一位,参与到父母的关系里来。

只是,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怎么对他,他就怎么接受了。这时候的孩子不过是解决夫妻问题的工具,被拿来与另一半抗衡。三角关系的形成有它最原始的动力,那就是系统的平衡。夫妻关系出现不平衡、不和谐的时候,就会把孩子拉进来,让家庭形成一个平衡的系统。这就是孩子作为第三者的意义,代价却是伤害了孩子的自我分化成长。

三角关系在趋于稳定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结盟。即父母双方都要求孩子与自己结盟来反对另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孩子支持哪一方,另一方都会把结盟看作是一次攻击或背叛。孩子处于一种无法获胜的境地,怎么做都是输。三角关系的起因是父母之间的问题无法解决,孩子作为第三者被卷入而成为父母问题的一部分。

当然,有的时候是夫妻关系本来是个平衡的跷跷板,是个稳定的二人关系,这时候因为孩子的出生却失衡了。夫妻本来关系很好,但是在孩子出生后,夫妻中一方,通常是妻子会主动地把注意力倾向于孩子,这时候丈夫就会感觉到被冷落而陷入失落和焦虑之中,企图和孩子争夺妻子的爱,然后通过和妻子吵架来达到获得关注的目的。或者可能夫妻中有一方感觉到被冷漠对待,他会被动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企图从孩子这里获得一些关注和安慰,让孩子替代另一半的角色,让系统重新平衡起来。

当三角关系失衡后,系统中的人就会以各种行为让系统重新平衡。夫妻中有一方会产生外遇,在外面缓解自己,从而减少自己在家庭中的成分来让三角关系平衡,这时候的外遇其实是功能良性的;或者有一方通过吵架、疏离等方式拉动其他两者重新实现平衡;或者孩子通过症状、叛逆等形式拉动父母让系统实现再度平衡,或者选择离家出走等方式选择退出三角关系,失衡的三角关系破碎。他们这么做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家庭平衡得以维系。

宇宙喜欢平衡和稳定,当三角关系被建立,成员们就会在潜意识里感知到关系的状况并企图通过自己的表现来让三角关系稳定。

基本三角关系既是家庭的堡垒,在得不到一方的爱的时候可以拉动另一方保护自己;又是家庭的战场,所有的伤害都从这里发生。萨提亚在处理家庭及原生家庭问题时,都会以三角关系为基本工作点,帮助案主识别三角关系并去三角化,让案主再度走上自我分化的路。

划清界限:共生与自我分化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基本三角关系最稳定的状态就是每个成员保持好自己的界限,既要融入集体,又要保持自己。虽然把握好这个度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人类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核心:整体感和距离感之间的平衡。

家庭也是如此,既要与家庭成员保持亲密,同时作为个体又充分地分化自己而不至过分卷入他人而失去自我。这是家庭中两种力量的平衡,一旦失衡,就会让三角关系里每个成员都发生变动,形成新的互动模式来重新维系平衡,家庭和人都会出问题。

家庭成员之间界限缺失就会造成卷入,分不清到底是自己还是他人。

比如说父母会把情绪传递给孩子。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产生的情绪移情给孩子,孩子就无法区分这是父母的还是自己的,就会认为是自己表现不好而羞耻。父母会把自己对成功的期待加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只有完成“好好学习”“听话”与“成功”等期待时自己才是好的。

界限缺失尤其易发生在孩子与母亲身上。我们把界限过于缠结的现象叫作共生,就是母亲和孩子同时存在,不可分割,宛如一人。

这样的事例太多见。比如孝顺,孝顺本身是好事,但是过于孝顺听母亲的话,则可能说明还没有完成与母亲的心理断乳,把母亲的意志力带到自己的婚姻中就会带来婆媳冲突严重、不能自己做决定等问题。再比如母亲一直都为孩子做决定,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依赖母亲,并征求她的意见。干露露浴室征婚门事件中,干露露的妈妈拍女儿洗澡的照片并公开为其征婚,导致没人敢娶干露露,于是她成功地以爱的名义实现了控制,把女儿留在了身边。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情结,理性上想让孩子成熟起来,但是潜意识里却不想那么做,因为孩子成熟意味着他不再需要妈妈——这个妈妈将失去价值感。

人们常说“勤快的妈妈会养出懒惰的子女”,也是如此。

共生概念来自弗洛伊德,意指一两个或更多个个体之间的一种强烈的依恋,比如母亲和儿子,他们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对外界做出反应时好像是一体的。整个家庭成为了一个失衡的情绪单位,其家庭成员缺乏界限,不能彼此分离。

界限不仅存在于家庭成员个体之间,也存在于子系统之间。结构式家庭治疗里把家庭大系统划分为几个子体系:夫妻子系统、亲子子系统、手足子系统。在家庭大系统的正常运作下,每个子系统又独立运作,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界限明确。

有人形象地把家庭的界限比作细胞膜,存在于家庭成员和子体系之间,调节着他们之间的亲密程度。细胞膜过厚或过薄都会影响细胞同外界的能量交换,同样,家庭界限的僵化或松散也会妨碍家庭正常的功能运作。

在结构式家庭治疗流派的观点里,这样描述了家庭的界限:

清晰的界限使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既有“我”的独立感,同时又有“我们”的归属感。就是说每个成员既是拥有独立自我的个体,又归属于一个家庭里。它容许子系统的成员在不受到干扰下独立执行其功能,又容许他们与外界进行接触。

僵化的界限则使家庭成员彼此间的人际距离很大,关系显得较为疏离。在僵化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世界是明显相互独立的,两个子系统的成员都不愿意或都不能进入彼此的世界。由于父母与孩子在需要时不能改变或越过子系统的界限,虽然成员的独立性保持了,但彼此的感情交流通常很缺乏。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可能比较独立,但代价是孤独,缺乏忠诚和归属感。

相反,松散的界限由于过于模糊和不明确,因此很容易被其他人侵入,而使家庭成员过分地关心和陷入彼此的生活之中,常常导致相互缠结的困境。在缠结的子系统里,家庭成员虽然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相互支持,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但却是以牺牲每个成员的自我发展为代价的。一个家庭成员无论发生什么事,整个家庭都会产生反应。比如:一个小孩子打喷嚏,整个系统都会动起来:姐姐马上去拿纸巾,母亲赶紧去拿体温计,父亲则在一旁焦虑不安。

在缠结的家庭里,父母很容易接近,孩子过于依附父母,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明确的辈分区别,成人和孩子很容易互换角色,孩子可以表现得像大人一样,对父母的管教不服从。而过度的忠诚和归属感,则可导致家庭成员的独立性不足,因为他们太看重家庭的凝聚力,以至于放弃了自己的自主性。

这时候的孩子完全是父母意志力的牺牲品,被父母控制,不能够做自己。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悲剧: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为了做自己与父母抗争,宁愿不去上学;离家出走,只为证明自己可以做一个决定;迷上网络游戏,只为获得一点价值感。

因为界限决定了家庭子系统的功能,决定了家庭中的联盟和权力,从而决定了家庭的结构,所以了解和掌握家庭界限是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精髓所在。

拿回界限的过程,被鲍温(Bowen)称为自我分化。鲍温认为,我们的内心都会有两股原始力量:一种是“个别化”的力量,促使个体在心理上与家人有所分离;另一种是“亲密性”的力量,促使个体在心理上和家人保持亲密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若是对亲密性的需求太高,会使个体对他人产生较强的情绪依恋或情绪融合,容易导致个体分不清楚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若是对个别化的需求太高,则容易导致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过于疏离或造成不成熟的情绪断绝。

自我分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保持着良好的界限,既有亲密感,又不依附。

这时候我们也要把孩子还给孩子,让他做回他自己;划清楚成员之间的界限,明确好自己的功能。同时,允许子系统独立运作。

在家庭治疗中,我们首先要评估的就是成员的自我分化程度。

把孩子还给孩子:拿回界限界限缺失,不让孩子完成自我分化,家长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这个过程中,父母会做很多事来阻碍孩子的成长。他们常常以爱的名义进行控制,替孩子去生活。

父母常有的缺失界限的爱的行为有:

过度指责与抱怨

你骂过孩子吗?你小时候被骂过吗?父母会对孩子要求很高,这似乎天经地义,但是背后却是孩子不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听从父母的指挥,成为父母生命的延续。

同类推荐
  • 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

    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分8部分,包括:心理创伤概述、创伤与分离、心理创伤理论、儿童早期虐待与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与分离的国内外研究等。
  • 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方面。怎样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如何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本书要介绍的内容。本书上篇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问题,包括家庭中儿童、青年、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的心理特征及健康标准;各种心理困惑及其预防;如何面对及解决性、恋爱、婚姻、家庭、处事、人际关系、职业等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下篇就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进行阐述。本书适合社会广大读者阅读,愿你读后拥有一个好心情。
  • 抑郁的情绪认知:理论与实证

    抑郁的情绪认知:理论与实证

    本书围绕抑郁症认知理论、研究及治疗三条主线,对国内外有关抑郁症和认知方面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共七章,包括概述、抑郁的认知理论述评、抑郁的认知易感性、抑郁症的情绪认知加工偏差、抑郁症的抑制损害和神经机制、复发性抑郁个体的认知损害及抑郁症的认知治疗。
  •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为什么有五种本领还输了——学会克服“贪婪”心理、随手将“金子”丢进海里——学会面对习惯心理、爱找借口的狼——改正“找借口”的错误心理、蚂蚁的追星梦——改正盲目崇拜的错误心理等。
  • 金魔方

    金魔方

    黄金的诱惑是永恒的。它是检验人性、人欲、人格的魔镜、魔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热门推荐
  • 封龙卡

    封龙卡

    被贬下界,为赎罪还是为证道千年前的人遇上千年后的人美丽的小乔,妩媚的貂蝉,还有那楚楚可怜的蔡文姬文明的对碰,善与恶的对立,爱与恨的纠缠仙与魔的恩怨,对与错的矛盾往前一步是万劫不复退后一步是身死道消究竟是天意弄人,还是咎由自取PS:感谢每一位读者,一本有开始就有结束!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来,千叶不怕黑!
  • 霉蛋女侠闯江湖

    霉蛋女侠闯江湖

    她不过是个隐退江湖的无名小辈,却因争执惹上了他的有意报复。沦为时限三月的侍女,还以为时日过后自己就能离开,却不想将心留下。她的暗自爱慕却成了束缚的枷锁,明知道他即将成亲却还是放不下那些回忆。她为他挡剑,他为她试药。无数次的相忘,无数次的相恋,却换来无数次的错过。他的无奈,他的不舍,他的绝情,却始终让她无法放下心中的爱意,当尘埃落尽之时,还能否相濡以沫,携手前行。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本书以大量实例诠释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并从专业心理医生的角度向读者阐述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帮助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走出困境,重建健康美好的心灵家园。
  • 雨诺成殇

    雨诺成殇

    一场大雨街边偶遇温柔的眼眸让我找回自己本以为我们相爱是天注定可世事不如人温柔的背后是一场怎样的阴谋虚幻的爱情会开花结果吗?爱上他是我的宿命若我从未遇见他我想我永远不会明白我活下去的理由所以我不曾后悔。
  • 秀野林禅师语录

    秀野林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富家三国

    富家三国

    一位豪门少爷离家出走,一次偶然的机会玩上了一款游戏。
  • 爱你却心口难开

    爱你却心口难开

    有时候,心里是清清楚楚爱着的,可是嘴上偏偏表现的满不在乎;有时候,心里是的的确确在乎的,可是行为上却硬是潇洒的路过;有时候,达达的马蹄想停下来,想做个爱情的归人,可是,偏偏就又事与愿违的做了分手的过客。有时候,我们不知道爱是怎么了,明明很爱,可是留下的却是一路的伤害,爱在左,却行在右……
  • 君洛召唤师

    君洛召唤师

    一场车祸,一世的魂魄便消散在世间。陌生国度,就连生存的法则都是陌生。学院之内,众人嘲笑,她不置一词。众人笑我,便让他们笑去!何为道?何为强?心中又恨!却是只能隐忍。一句废物,断了所有修炼的门路!奇异的体制!到底是福是祸?“你不是废物!你是废物中的废物!”哼!废物又如何!废物也有废物的修炼方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道进化传

    天道进化传

    当无情的天道有了感情之后,天道还是天道吗?世界又该如何发展呢?看一位现代宅男成为一方小世界之灵之后的进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