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31100000023

第23章 冰山理论(5)

处理感受的感受和处理感受一样,需要的是更深入的体验与观察。

感受的观点

对于这样的感受,你有着怎样的看法。

或许你认为自己生气是不好的,或许你认为自己无助是不该的。你允许自己有情绪吗?你接纳自己的情绪吗?你要求自己用怎样的信念对待自己的情绪?你怎么看待自己有情绪这回事?你觉得应该有哪些感受,不该有哪些感受?

这就是你对情绪的观点,会有些评判,然后有些排斥。如果你对自己的情绪持有负面态度,就会否定,不接纳,然后压抑。

感受的期待

你期待自己有哪些感受,在应对事件的时候?你希望自己可以开心,期待自己可以平静,还是期待自己更坦然?

如果你没有放下对感受的期待去看真实的自己,你就可能停留在“应该”和“知道”的感受里,没有体验到真实。

聆听信息

你的这些感受都在说话,你听到了吗?它们的出现是想告诉你一些信息,感受只是一个信差。他想告诉你你有些东西缺了,你需要一些东西。

只是,你是怎样对待这个信差的呢?

倘若有人来告诉你,你妈妈病危了,需要你赶紧回家。你会怎么做呢?你会打死他,不相信他,不见他,讨厌他告诉你这么难过的消息让你心痛,给他一个教训叫他下次别再来见你?还是会仔细聆听妈妈怎么了,听听还有哪些重要的信息?

你肯定不会选前者,因为你知道信差没有错。让你难过的不是信差,而是事情本身。感受也是如此,感受的出现,是有话要说,你可以别急着否定、打击、排斥、压抑它吗?你可以先听它把话说完,去看看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吗?

决定

当你明白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你需要去决定怎么处理你的情绪,你可以去释放,或者转化。

在有了上面的觉察和聆听后,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决定,放下或者改变自己的观点、期待,用一个新的进行替代,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开阔,让自己能在情绪里完成成长。这时候的情绪就成为了我们成长的一个动力。我们也可以从中觉察自己的渴望后,自己滋养自己,学习着自己满足自己,让自己成长。

也可以让情绪升华。情绪没有好坏,每种情绪都有它的资源,你可以让资源的部分转化为生产力,去创造、去升华。大风出来,可能把我们的屋子掀翻,但我们可以换个位置建屋子,然后在原来的位置建风力发电站。我们可以利用情绪的资源,生气的时候就把它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去把事情做好证明给自己看。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释放情绪:你可以通过向对方一致性表达来释放情绪。当你对某人因某事而产生了情绪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他:“你让我感到……;因为我觉得……;是这样吗?”同时找他核对。

你可以通过向好友倾诉来释放情绪。倾诉可以释放情绪,这个我们都有过体验。但是倾诉也要有度,不要一次次地说个没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朋友之间尤其是女性朋友之间倾诉过多,不但不能调节情绪反而会产生情绪副作用,甚至可能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等问题的产生。因为倾诉过度的时候,每次倾诉又成了一次强化和催眠。

运动、大声喊叫、发泄室发泄等可以释放情绪,这都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经验。

第四节清空信念系统(观点的转化)

观点与非理性观点

人的生活,是由自己内心所坚定的观点指导的。你采用了怎样的观点,就会做出怎样的行动。以至于你常常成为头脑中想法的奴隶,佛曰“一念即魔,一念即佛”。一个想法的差别,就是从佛到魔的距离。

萨提亚所谈的观点,指的是我们头脑中所想、所坚信的东西及思维。包括:对事物的观点、信念、规条、标签、定义、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观点是人所掌控的,人们使用经验发展出自己对于事物的观点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生活。但是当这个观点不能够流通、阻碍了原来该有的快乐的时候,当我们死抱着某种观念不放的时候,信念就会控制我们。当我们变成信念的奴隶的时候,这个观点很可能就成为了非理性观点了。

非理性观点最大的误区就在于我们常把它当成律令和事实。我们从小学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就应该这样,只有这样做才能活得好。于是我们采用了这样的观点来生活,并且感受到了安全,有所得到。但是当我们长大后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后,我们旧有的观点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于是会出现各种冲突和烦恼,却不愿意看见并修通原来的观点。并且我们难以接受他人违背自己的观点,当他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不按照自己的规条生活的时候,自己就难以接受,自己就会发展出一系列应对方式来应对观点的差异。

常见的非理性的观点有两种:绝对化和贴标签。

常见的非理性观点及转化

1.绝对化:我们怎么把观点变成了规条

绝对化是指认知者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人对事都怀有认为其必定怎样或必定不怎么样的信念,极易走极端。这种信念经常与“必须”“应该”“只能”“只有……才……”等词联系在一起。

常见的绝对化的观点:

人必须/只能/应该努力工作。人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够赚到钱;人只有赚到钱,才能活得体面。人应该勤俭节约。人应该守时,不能让他人等待。人应该诚实,不应该虚伪、做作、阿谀奉承。人一定要善良。人一定要有道德、有素质。人一定要讲理。人一定要诚实。人不能被欺负、不能软弱。人不能惹别人生气、不能随意无理取闹。人应该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随便拒绝,拒绝会让他人受伤。女生不应该主动。人不应该低头。人应该公平、公正。没做错不应该道歉。我必须优秀。我必须听从领导安排。人要有志气,不能低头。为了集体、家庭、大局,个人应该牺牲自己的需求。人在外面应该谦虚应该多请教。在新环境一定要多做多付出,不要怕吃亏。经济上一定要独立,一定要有财务权。人一定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读书就可以出人头地和改变命运。

在外面一定不要与上司、老板冲突,应该老实听话,不要得罪人。

应该勤奋努力用汗水才能换来财富。

这些都是我们经验里的绝对化的观点,成为了规条。很多人会觉得“人就应该这样呀”“大多数人都这样啊”,其实不是的。非理性观点常常以绝对的道德律令伪装,那是我们难以觉察的规条。“我必须考研,因为所有人都在考研”“虽然我很累了,但我必须努力工作,成为有钱人”,如此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当我们并不能识别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会认同社会强行加给我们的标准,我们也会机械地认同这种标准,造成“虚假的自我”,限制了人的自由。跟社会大的规范一致是好的,但是当我们把自己的生活交给流行的价值标准作为唯一的评判,我们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在自己感受很差,难以承受,承担着太多情绪的时候依然要坚持那些标准,这时候个人的内在力量就会被耗尽。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回迷失的本真自我,做回自己的主人,选择性地创造自己。

规条活起来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很优秀的品质。但是一旦绝对化成为了律令,就会对生活造成阻碍。有的人持有“我必须干净”或“我是一个整洁的人”的规条的时候,就会强迫自己每天整理房间,进行洗刷。要干净本身无可厚非,甚至是件好事。但是当每天下班很累、周末想休息的时候,因为看不惯屋子的凌乱强迫自己收拾整理,当明知没有必要还必须去做的时候,当边做边否定自己的时候规条就已经在控制人了。

当你有这些绝对化的观点的时候,你就容易:

强迫自己。要求自己必须遵守,即使在不想执行的时候也会强制自己执行。例如当你劳累不想工作的时候,你有“人必须努力工作”的规条,就容易强迫自己,而不顾生活中其他的领域。当你有“人不能浪费”的规条,你会在吃饱的时候强迫自己吃下剩饭而伤害自己的胃。当你对一些事情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也会强迫自己做好,如果你有一个“坚持”的规条或者一个“我必须要优秀”的规条。

挫败、自我否定、糟糕至极。当人们有个规条却不能实现的时候,就开始了自我否定的旅途。先使用概括化的策略否定自己,然后进入糟糕至极的模式。概括化是指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即做不到规条所要求的就对自己全盘否定,觉得前途无望等,结果陷入消极情绪之中,觉得一切都糟糕极了。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我违反了“我必须第一,必须优秀”的规条,违反了“我不能被欺负”的规条等。

强迫他人、和他人产生分歧。自己遵守这些规条并不够,我们会把这些当成事实,然后强迫他人向我们一样遵守。比如我们坚持“守时”的规条的时候,就会要求他人也这么做。当我们坚持“诚实”的规条的时候,就会受不了他人对我们的欺骗。结果就是当他人没有遵循我们的规条的时候,自己会很受伤,或者很生气,觉得别人有问题,与他人产生分歧,继而引发出关于“道不同,不足为谋”的感慨。很多家长会把自己这些无意识的规条强加给孩子,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要求他们必须那么做。比如“不许生气”“必须勤奋”等。

看不惯。看不惯的本质就是他人违反了自己的规条,他人没有像自己一样生活。你看不惯别人的虚伪和两面三刀,那是你用了“应该真实、坦诚”的规条。看不惯的规条还有:

你的价值观不如我的好。

对别人和自己的差别视而不见。

自以为无所不知,坚持着唯一的通用的真理。

滥用过往习得的经验。

墨守成规,不愿意改变。

拒绝考虑其他可能性,不愿意进行新的尝试。

转化绝对化的规条

1.列举

首先,你需要觉察并列举出你有的规条。在你的经验中,你学会了哪些做人的原则?有哪些是你认为人应该做的?必须做的?检查你在做事情、待人接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这样的词汇:“人应该”“人一定”“人必须”“人永远不可以”“我的原则是”,如果有些是你认为重要但允许自己违反的,是你可以控制的,那则是你的价值而不是规条。价值会给你带来正向的资源,是你的工具。而规条则控制你的生活,是不能轻易违反的,是你必须遵守的。

现在,尽可能多地列举你的规条,至少10条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我们看起来是品质的东西,有时候也会成为规条。有些特质应该是我们积极发扬的,是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都有利的,但一旦刻板成为了规条,就会带来伤害,当自己做不到或别人做不到的时候,自己就会生气、看不惯、伤心、有挫败感等,这时候这些特质就已经在伤害我们和他人。

2.挖掘规条的好处及代价

每个规条后面都有一个好处和代价。对它的坚守,给过你很多好处和便利,让你安全、熟悉,让你得到了很多。同时,为了它你也做出了很多的牺牲。那些,是什么?把好处和代价都挖掘并列举出来,可以促进规条转化。例如:

A.

规条: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一定不能乱花钱,一定要节约。

好处:生活朴素和节约,不乱花钱,不乱买奢侈品,在外吃饭,买东西比较节约。

代价:事事都以金钱和成本来衡量,焦点全放在钱上,缺少了对物品和东西的享受,有时候甚至会遗忘掉购买物品所能带来的乐趣和满足,还会压抑自己内在真正的需求。即使花了钱,但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人成为钱的奴隶。

B.

规条:财富应该勤奋努力、用汗水换来。

好处:我很勤奋,辛苦地赚钱,通过操劳的、拼命的、流血流汗、勤奋的努力赚到了钱,并有了一定的积蓄,生活有了一些安全感。

代价:对赚钱的乐趣缺乏认识,没有去享受这个赚钱的乐趣,不懂得轻松愉快地赚钱,更不懂得通过思考、经商等方式赚钱,对待其他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和选择都关闭大门。赚钱的思路很单一和僵化,把赚钱看成严肃认真的事,缺乏轻松快乐的心情,弄得自己心理压力大,很累。

3.在“应该”中寻找例外情况

“应该”和“永远”的规条,阻止了生命能量的流动,是僵化的、闭塞的、不人性的。当我们让这些规条流动起来的时候,成为弹性的价值的时候,就包含了爱,曾经的阻碍会成为我们宝贵的资源。转化的方式就是我允许自己做不到,根据情境而决定。我欣赏我在执行这个价值,也允许例外发生,并不为例外而难过。这里的转化可以参考我们前面冰山里观点的转化。

你可以这样转化:

规条1: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凡事需要亲躬亲行)

转化成:在精力及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我可以自己的事自己办,有时我自己的事不自己办,在以下的情况下(至少列举三个):

①当我在做领导,需要培养下属动手能力时。

②当我太累了,需要休息时。

③当我发现我做其他事情可以贡献更大价值时,我自己的事可以委托他人来做。

规条2:财富应该勤奋努力,用汗水换来。

转化成:我能够用勤奋和汗水换来财富,有时我不用汗水赢取财富,我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并快乐获得财富,在以下的情况下(至少列举三个):

①我可以用资源来换取财富。

②我可以用信息和经验的交换来赚取财富。

③我可以用关系来赢取财富。

2.扣帽子:我们是如何给他人贴标签的

当人们喜欢或受不了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贴标签: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他是一个自私的人,他非常懒惰、自以为是。我们也喜欢给事情贴标签:这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同类推荐
  • 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相约在微博)

    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紧随时代潮流,采用互联网微博经典形式,展开对阿德勒超越自卑的探讨。《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从六大方面19个点,并附以通俗易懂的社会案例,将如何走出自卑的建议呈阅纸上。书中采用了阿德勒的经典名言,加以适当的解析,文章的最后更有广大网友对生活的见解之语,使读者对人生的概念以及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人生心理学

    人生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模式的心理认知;健康情绪的心理调适;家庭亲情的心理呵护;恋爱情感的心理自制;友谊情感的心理感知等。
  • 每天读点心理学

    每天读点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决定着行为,人心难测,我们想要让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必须了解、掌握他的心理,擅攻人心。这就需要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恰当地运用。
  • 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的故事

    说起心理学,它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初民便对梦境和死后生活有所猜测。他们以为,有一种像空气一样的灵气通过呼吸出入人体。做梦就是这种灵气出壳外游,死亡时它不再返回人体。进入文明社会后,欧洲的古代人把这种灵气称之为灵魂。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古希腊哲学家把心理看作是灵魂的功能。近代欧洲的哲学家继承发展前人的思想,把灵魂称为心灵,并和知识的起源问题一起讨论。到了19世纪中期,形成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心灵或意识的经验心理学思想。
  • 鬼谷子:我不是教你玩阴的

    鬼谷子:我不是教你玩阴的

    本书从不同的方面阐述鬼谷子在做人做事方面的思想,尤其是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辩诡之策、揣摩心理之术和长赢之道。
热门推荐
  • 泪丶只为你

    泪丶只为你

    这是我的第一篇穿越文,不知道发到这里会不会有人看到。因为是新手发文,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指点啦!我承认有些地方盗了《心的彼岸》的情节,但仔细看起来也是不同的。如果不完结的话,可以pia我~~转自于工藤新一吧------龙月月月著
  • 盗龙佩之诡城毒蛊

    盗龙佩之诡城毒蛊

    百年以前,江湖奇人陆瞎子奉命寻找神秘的天纹玉佩。他寻觅一生而不得,郁郁而终。两名弟子狼三、董正也就此分道扬镳。百年以后,狼三的突然造访打破了古董店老板董阳的平静生活。扑朔迷离的前尘往事让董阳陷入一个又一个阴谋之中。为寻真相,他只得跟随众人前往神秘的西南大雨林和羌塘无人区。层层迷雾,重重危机。消失的古城,惑人的地宫。天纹玉佩的寻觅之旅再次开启……
  • 读故事 学做人

    读故事 学做人

    做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成为我们每个人毕生努力经营的事业。本书从古代先哲中吸取做人精髓,阐释了做人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掌控好人际关系、要培养良好心态、要常常自省、要慎言语、要诚信、要有自己做人的个性等。这些做人道理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生动小故事向您娓娓道来。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时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苏联那些事

    苏联那些事

    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在短暂的69年中有过太多的血与泪、伤与痛,有过太多的辉煌也成就,有过太多的死亡和绝望。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他到底怎样从一个落后的帝国转变成一个唯一能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又是怎样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我们对苏联的了解还极限于历史书上星星点点的介绍,真正的苏联又是怎样的?通过本书,你讲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一起了解苏联那些震惊世界事件和不为人知的秘密,一起来吧!
  •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配套产业链升级问题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配套产业链升级问题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已经从最初的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到资本的全球化,进而到人力和技术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要素资源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 讲故事的人

    讲故事的人

    2004年,一家濒临破产的电影公司,一位穿越而来的悲催少年,他们的相遇,便缔造了一个奇迹般的电影神话。
  • 类证治裁

    类证治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手苏味菜

    快手苏味菜

    苏味菜,中国四大名菜之一,简称苏菜。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淮安、徐州、海州六种地方菜组成。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本书精选了冰糖扒蹄、带子盐水虾、豆腐烧板栗、虎皮青椒、金葱牛方、藕粉圆子等好吃的苏菜。有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详解,简单易学,是您学习烹饪美味苏菜的有力助手,还犹豫什么,翻开此书为您的家庭食谱中增添几道美味的菜肴吧!
  • 三域大陆

    三域大陆

    一个粗心的天神把一个空间神器丢掉导致创世神的倒霉事件,同样也倒在地球蚂蚁的脚下,但地球的科学院院长却在创世神的前面嚣张的说道“谁敢惹我的创世神,我就把他打成马蜂窝。”
  • TFBOYs

    TFBOYs

    年少时的夕阳,美得像他们一样。他们唱着歌手牵手行走,以为能走到远方。男神不再是梦,因为她们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