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30600000002

第2章 释迦牟尼(2)

招收弟子

第一次说法以后,以陈如为首的5人成了佛的弟子。接着是迦尸城富家子耶舍入教。他又带了54人入教,此时已有比丘60人。跟着是苦行仙人迦叶兄弟三个入教,三人原都是婆罗门。三迦叶有弟子500人,都受了正法。500这个数目不可靠,这样整齐的数目是后来捏造出来的。在王舍城竹林,又收舍利弗、大目犍连为弟子。后来成了如来佛的大弟子,二人也都是婆罗门。总之是弟子越受越多。僧伽形成了。而且诸大弟子各有所长,比如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优波离持律第一,罗睺罗持戒第一,大迦叶弟子头陀第一名,但据估算,终释迦牟尼之世,弟子也不过500人。

从社会地位来看,他确实收了一些低级种姓的人,比如大弟子优波离就出身剃头匠,弟子中还有淫女、强盗、杀人犯、商人、猎人,但出身婆罗门的更多。释迦牟尼禁止奴隶入教。在佛典的律藏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规定。比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三说:“从今已往,汝等苾刍不应与奴出家。若有求者,当可问之:‘汝是奴不?’若与奴出家,得越法罪。”

释迦牟尼与国王结交

在招收弟子的同时,他到王舍城见到瓶沙王,佛故意问弟子迦叶为什么不再事火而出家为僧。迦叶说:“事火修咒术,离解脱受生,受生为苦本,故舍更求安。我本谓苦行,祠祀设大会,为最第一胜,而更违正道。是故今舍弃,更求胜寂灭,离生老病死,无尽清凉处。”(《佛所行赞》)“寂灭”就是涅盘。事火无法求得涅盘,所以他舍弃了事火。瓶沙王一听,成为佛友,护法大王。

瓶沙王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弑父自立,这是一件惊人的事情。佛教虽然是一个出世的宗教,中国有人骂它是“无父无君”,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它也非常关心社会上的伦常道德,对于孝顺父母更是特别强调,它把“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看作是罪大恶极。这种意见屡屡见于佛教律中,无须具引。但是释迦牟尼对于阿阇世弑父自立这一件事却“宽大处理”。阿阇世后来后悔了,向佛坦白自己的罪行,佛竟加以安慰。佛经多次讲到这一件事,我只举两个例子。其一:“佛重告使言:‘语阿阇世王:杀父恶逆之罪,用向如来改悔故,在地狱中,当受世间五百日罪,便当得脱’。”其二:“佛告诸比丘言:‘此阿阇世王,过罪损减,已拔重咎。若阿阇世王不杀父者,即当于此坐上得法眼净’。”从这一件事情中可以看出,释迦牟尼争取国王,用心良苦。此外,他同迦尸国王波斯匿、拔蹉国王优填、王都人民之主恶生、南海之主优陀延等国主都有交谊。

联络商人

释迦牟尼同商人似乎有特殊的关系与联系。他成佛后不久就接受两个商人奉献的食品。见了瓶沙王以后,又认识了大长者(大商人)给孤独。给孤独在萨罗王都舍卫国布金满园买下了只林精舍,赠给释迦牟尼。他成了佛教的居士。当时在摩揭陀国,在萨罗国,商人都是腰缠万贯,在社会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摩揭陀王室也参与贸易活动,大概双方互相利用,共同发展,因而才结成了密切关系。如来佛在几十年传教活动中,到过许多国家,走的路也都是当时主要的商道。在涅盘前游行时也走的是商道。同商人的接触一定会是很多的。居士中间阔人富人占多数。

在弗哩逝(Vrji)首都鞞舍离,释迦牟尼结识了淫女庵摩罗。她很有钱,在社会上很有地位,在朝廷上广通声气。她请佛吃饭,并送给佛一座花园。

她服务的对象绝大部分可能也是富商大贾。

涅盘

释迦牟尼29岁出家,35岁成佛后,游行传教,长达45年。东至瞻波,西到摩偷罗,初步组成了一个僧伽。据佛经记载,僧伽里面后来还接受尼姑。这是违反释迦牟尼的想法的,他瞧不起妇女,认为收妇女做尼姑,会缩短佛教的寿命,只因抚养他的姨母苦苦哀求才不得已而破此例。释迦牟尼允许他姨母出家,但很有感慨地说:“若不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佛之正法往世千岁。今听出家,则减五百年。”

最后他从王舍城出发,做长途游行,来到了拘尸那揭罗的双树间,在这里逝世(灭度或涅盘)。火化后,许多国王来抢分舍利。

五、教义

释迦牟尼时代,正是印度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风起云涌,百家争鸣,莫衷一是。从各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一个转折点。当时在思想界有两大对抗的潮流:一是婆罗门,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这是保守派。一派是沙门,反对婆罗门那一套,是革新派。释迦牟尼属于沙门系统,属于革新派。恩格斯说,他的学说中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有人说,他的主要敌人不是婆罗门,而是外道六师,这看法很有见地。他究竟宣传了些什么学说,今天还无法证实,只能根据现存的佛经加以概括的论述。

有人主张,释迦牟尼在涅盘前不久,对自己的学说做了一个撮要,这就是: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所有佛教宗派,包括大乘在内,都无异说。这似乎就是释迦牟尼自己归纳的基本教义。这说法有没有根据呢?应该说是有的。《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说:

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证,成最正觉,谓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

汝等宜当于此法中,和同敬顺,勿生讼诤”

但是这种根据是靠不住的。这所谓“三十七品”在佛典中已经成为一个刻板的老一套。不管什么地方,一提到佛的教义,就是这一套。例子太多,无法引用。看来这是佛教和尚长期形成的一套说法。释迦牟尼在生前不可能对自己的学说做这样系统的阐述,这样的系统化显然是后人做的。

估计如来佛的根本教义,不会出他在成佛时思考过的一些问题之外,后来他在第一次说法时又讲到过,这就是四圣谛和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已经讲过,四圣谛是指苦、集、灭、道。意思就是说,人世无常,一切皆苦,造成苦的原因就是烦恼及业,必须从烦恼及业中解脱出来,达到涅盘境界。达到涅盘的道路就是所谓八正道。

原始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可能就是这些,后来逐渐发展、深化、系统化,越说越玄,越说越烦琐,以至达到“佛学号称难治”的程度。

六、说法方式

根据晚于释迦牟尼的佛经的记载,他说法很有一些特点,他善于用比喻,而且比喻很多出于农牧。这些记载不一定完全可靠,可能有一部分是出于和尚代代相传的回忆,至少可以反映早期佛教徒的情况,这种例证比比皆是。我现在从汉译佛经中选出几个例子来:

犹如耕田薄地之中,下种虽多,收实甚小。

譬如农夫,宿有二业:一田业高燥肥沃,二田业下湿瘠薄。

若好田苗,其守田者心不放逸,栏牛不食,设复入田,尽驱令出。

过去世时,摩揭提国有牧牛人,不愚不痴者,有方便慧。

若复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能拥护其牛,终不失时,有所饶益。

如田家子,善治其地,除去秽恶,以好谷子着良田中,于中获子,无有限量。亦如彼田家子,不修治地,亦不除去秽恶而下谷子,所收盖不足言。

这些比喻的例子都说明释迦牟尼本人和他早期的信徒是同劳动大众有密切的联系的。他们了解人民的生活,用人民的一些喜闻乐见的、从他们生活中选取来的比喻来阐述比较难懂的佛教教义。佛教发展之所以能这样迅速,影响之所以这样大,与这种说法方式可能有些关系。此外释迦牟尼不承认梵文的神圣性,主张和尚使用自己的方言来宣传教义。

七、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释迦牟尼主张改革,但有很大局限性。他想革新,但又不彻底。比如他反对婆罗门所竭力主张的祭祀,他反对种姓制度。他曾打比喻说:在入海以前,长江大河各有自己的名字,一流入大海,就混同起来,表示佛教僧伽内部没有种姓之别。但不彻底,他好像只想为刹帝利向婆罗门争首席地位。

过去六佛没有一个出身吠舍、首陀罗,可以为证。

在他一生中,他都同当时很有力量的商人有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他也关心农民,主要是吠舍。他反对杀牲(牛),这有利于农业,而农业又主要是吠舍的职业。婆罗门当农民的在《本生经》中也可以找到。另一方面又结交国王,国王奴隶主反对奴隶逃跑,他就禁止奴隶入教,这可以说是迎合国王。在这里,他提供了一个在他以后的中外佛教徒(别的宗教徒也差不多)都遵循的榜样。《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记载高僧道安的话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同淫女也打交道,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不少的世故,表现出圆熟的交际手段。总之,释迦牟尼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有不少矛盾的人物。但他之所以成功,佛教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宗教,一方面说明它满足了一部分人民的宗教需要,同时同他这个教主有一套手段,也是分不开的。

1981年9月

参考书

(1)马鸣菩萨造、北凉昙无谶译《佛所行赞》。

(2)Hermann Oldenberg,Buddha,1923,Stuttgart und Berlin.

(3)Etienne Lamotte,Histoire du Bouddhisme Inden,Louvain-la-Neuve,1976.

(4)A.K.Warder,Indian Buddhism,Delhi.Varanasi.Patna,1980.

同类推荐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是作者从事校长工作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人生体悟,包括励志演讲、学习思考、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共建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具体到一所学校,初中三年的学校教育虽然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却马虎不得。需要注意的是,过程里面虽然有主有次,但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果说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你仅仅选择了重要的,可能在你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回头弥补丢掉的东西,就像柏拉图走过整个麦田也没有摘到象征爱情的最大、最饱满的麦穗一样。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热门推荐
  • 升级兑换系统

    升级兑换系统

    夜晚偶遇萝莉,结果穿越来到异世界,拥有了系统的主角,将会在异世界发生什么故事?一切都在升级兑换系统!
  • 离婚,要戒!

    离婚,要戒!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梁璐这一生都在等待程楠的爱。直到签下离婚协议书的那一刻,梁璐都还固执的以为自己是程楠的良人。可是后来千帆过尽,她才明白,曾经他那达达的马蹄只是美丽的错误,他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把妹大师

    把妹大师

    面对喜欢的人不敢表白,可以通过一些小事锻炼胆量:吃薯条多要一包番茄酱,去KTV多唱一首歌,找老板多要一半工资…等胆子大了,表白也就是小事一桩啦!
  • 帝后传说

    帝后传说

    她本是顶级杀手,却意外穿成弃妇哑妃!公主?王妃?这,并不是她所求!她逃出皇室给予的牢笼,一把火烧了居住处所;洗净“名义夫君”给予的污蔑;与将军府二公子合作,打开行商之路的关卡;一个声名狼藉的哑女一步步走向权利与盛名的顶端,她明知前路难行,却绝不回头!
  • 再见,汜水街

    再见,汜水街

    路小野一直都在。我怎么会忽视了他这么久?在每一个时光的拐角,他都在等着我。从我开始准备狠狠地抛弃汜水街的一切开始,他大概就知道我会后悔。后悔将一起成长伙伴的友情撕碎在世俗面前;后悔遗失了没有隐私的每一个年少时的脉络;后悔共享了秘密却无法再前行的倔强和任性。汜水街,给了我逃离一切的理由,也给了我面对一切的勇气。 路小野,是唯一知道我如此深爱着汜水街的人。所以,他宠溺地一直陪伴着我,当让我穿梭回到过去的时光隧道
  • 青春少女校园忆

    青春少女校园忆

    四个快乐的少女,一所神秘的贵族学院,她们将展开一场神奇的冒险,这将是她们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
  • 神医华佗秘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神医华佗秘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从上百种古医典籍中撷取了华佗的一些秘方,记载了华佗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科、鼻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急救科、解毒科、治奇症法等领域的1100余种,对祖国医学和指导中医临床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方例。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佛说四谛经

    佛说四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空间食族

    空间食族

    地球大学生时琛在兼职送快递时被一个从天而降的花盆砸倒,从而得到了空间食族留下来的本命种子,为了符合本命种子融合的条件,时琛华丽丽的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