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30100000037

第37章 冲突发生在南线(1)

四到南昌,百感交集

雨刷发出单调的沙沙声,在车窗上刮着扇形,均匀地刷着讨厌的雨水和细微的尘埃。司机猛打方向盘,“美国造”拐弯时差点滑出去。

“慢点!”陈赓吼了一声。

司机打着方向盘,拐到路中心。别的车辆在蒙着水汽的车窗两旁擦过,追逐着,奔驰而去,在落满树叶的黑油油的路面上急促地喷出一团团烟雾。点了灯的商店和旅馆,使陈赓突然感到窒息和昏沉。

副司令员郭天民打了个哈欠,用拳头捶捶张开的嘴,抹着挤出的泪,说:“大雨天,出来干什么!”

“你陪我转转嘛。”陈赓也传染上一个哈欠,“昨晚你搅得我一夜没睡!”

“你别走不动赖屁眼子透风!大概是想老婆了吧?”

“别提了,你在外屋鼾声如雷,老鼠在里屋横行无忌,我连服了两次安眠药都不管用,早晨起来又便血如注,哎,苦——啊!”陈赓故意拖了一句京剧腔。

“抱歉抱歉。”郭天民愉快地一笑,又兴致勃勃起来,“我陪你到景德镇转转,听说老蒋在那儿定做了一对大花瓶,有一人多高呢,准备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没想到罗斯福患脑溢血死了。蒋介石还没来得及取,就被咱们得了。”

“就在城里转转吧,等好天再说。”

汽车驰过百花洲,在南昌图书馆门口停下。图书馆坐落在一条绿树成荫的不太宽的街道上,马路两旁有许多仓库和一排排破旧不堪的营业所。他们走进宽敞的、空寂无人的前厅。这儿特别宁静,甚至听不到落在石头路面上的雨点声,处处可以感到古老陈设的气息和恬静的惬意。一个胖脸上堆着谦恭表情的馆员迎着他们走过来,彬彬有礼地请他们到休息室入座。

“30年代这儿叫科学仪器馆。”陈赓介绍着,“蒋介石就在这儿审过我。我大骂了他一通,几乎使他无法下台。今非昔比啊,昨为阶下囚、亡命客,今为座上宾。我这是第四次到南昌了。”

“八一南昌起义你也在这儿吧?”郭天民突然神秘地挨近陈赓,贴着耳朵问,“你真的骂过……林总?”

陈赓倒在软靠椅里,伸直两腿,盯着墙壁上一幅新挂上去的油画《南昌起义》,久久不语。

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南昌起义后,指挥部在向潮汕撤退。陈赓奉命带领全营掩护。钱大钧的部队已近在眼前了。他们在掩体后面匍匐前进,突然一跃而起,呐喊着冲锋。陈赓瞄准一个军官,屏住呼吸,放了一枪,可是那个家伙却继续前进,好像什么事也不曾发生。同时他听到了手榴弹的炸裂声、急促的步枪射击声和短促的仿佛是上气不接下气的机枪扫射声……他用一种人们被逼到了穷途末路时的目光,迅速地向两边扫了一眼:他的同志,那些亲密的、同生共死的同志,已经跃出了掩体,准备决一死战。他纵身一跃就跳出了掩体,端起一支步枪,龇牙咧嘴,呐喊着往前冲。他那怒冲冲的目光盯住了最近的一个国民党军,觉得整支枪的分量都集中到刺刀尖上去了……一个熟悉的瘦小的背影突然朝旁边一闪,陈赓挥动着枪朝他招呼:“林排长,你往哪儿走?”

林彪刚喊了一声“陈营长!”一颗手榴弹在附近爆炸,距离是那么近,脚下的土地都在震动。林彪的脸抽搐了一下,他的喊声走了调:“我们连长牺牲了,撤吧!”陈赓厉声命令他:“没有总部的命令不许撤退。我叫你代理连长往上冲!”

“陈营长,不行!我们人太少!”林彪一面揉搓着跌痛的膝盖,一面抱愧地为自己辩解。

“你再说我就枪毙你!”

这声音惊得林彪跳了起来,身体差一点翻倒。他手扶着墙,看了看周围的人,尖声嘶喊着:“冲啊!”

……

“战场上,情况紧急,急了眼,谁不骂两句。”陈赓似乎在对郭天民解释。越解释,他自己越感到喉咙口堵住和憋气。“我不是说他不会打仗,也不是说他贪生怕死……有些事情,嗐!不说它了。长征中又闹了一次矛盾,金沙江好像是我抢了他的功。我向主席、恩来公开表示过,我不愿在他手下工作,可一到陕北偏偏又叫我当他军团的师长,哎,世界太小……”

“是啊,想不到咱们第四兵团打到两广,又要归四野管了。他远在郑州,怎么指挥?”郭天民是个直肠子,长征中也挨过张国焘的整,和陈赓非常知心。他深深吸了一口烟,低垂着双目。

“个人之间的不愉快咱们不谈了。”陈赓用手帕擦眼镜,转了个话题,“咱们兵团的老底子是鄂豫皖红四方面军,而四野的老底子主要是中央苏区,应该称他们老大哥。”

“对,就让部队称呼四野老大哥。”

“你我都得谦虚点,让林彪放手指挥我们,别有顾虑。”

“你放心。只是我脾气暴,你及时提醒我。”

“回去吧。”

“走。”

雨点变稀疏了,他们走出图书馆前厅,一股过堂风飘来雨衣雨伞的潮气。

他们刚要上车,一个穿雨衣的人一把拉住陈赓的胳膊,高兴地说:“我可找到你了!”

“陈正人!”陈赓也兴奋地抓住对方的手,连忙向郭天民介绍,“他是黄埔一期的,我的老同学,南昌市军管会主任。这是我们四兵团的郭副司令。”

“久仰久仰。陈赓,你不像话!我组织人迎军、劳军,你怎么把人都给我打发走了?给你们准备的地方也不住……”

陈赓笑笑说:“我们是路过的部队,任务完成后就该走了。这里是四野的防区,为了扩大我军的影响,应该让南昌市民欢迎四野的部队入城,慰劳他们。”

“那我请请你们俩。”

“下次吧,我还有急事要办。”

林彪的“超越指挥”

5月26日,军委命令:四兵团归四野指挥,参加对白崇禧之作战;五兵团三十八军归四兵团指挥。

“既然军委已经做了这样的决定,”陈赓接到命令,马上与郭天民商量,“我们协同四野主力作战,一定要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不挑选任务,拣重担子挑。”郭天民点点头。

不久,林彪派来了他的联络副官。这是个年纪不算很轻的军官,手里拿着一个绿皮夹子。他走到陈赓面前,晃了晃瘦削的脸,转了转浓眉下的眼睛,打开夹子,请陈赓看林彪的指示。

指示大意是要求今后野司要联络到师,四野称此为“超越指挥”。并要回电。

陈赓像是听到一个可怕的字眼:超越指挥。他移开视线,呆呆地望着窗外雨水滴答的柳丝,半晌没说话。他明白,只有对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才能进行超越两级的指挥。在一般情况下,谁搞超级指挥?更不要说超越两级了,不然要军长干什么?

当戴其萼根据四野的要求,为沟通各军、各师与四野电台的联络,草拟了一份长电请陈赓签发时,他掏出钢笔,把沟通各师电台联络一段勾去,改为:“各师执行特殊派遣任务时,随时沟通联络。我们各师电台少,不宜都沟通联络。”

戴其萼不明底细,说道:“我们也不能这么寒碜,通到师有什么关系?”

陈赓不高兴地说了一句:“你不要管。”

郑州。林彪指挥所。

这是一幢老式的小楼房。联络副官走进办公室,只见四周墙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地图,林彪穿着一身黄色的布军衣,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地图。没有人大声说话。

“一路上辛苦了吧?你坐下。”林彪在招呼联络副官坐下以后,转身从墙上取下一个布袋子,倒出一盘子炒黄豆,指指说,“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吃点豆子吧。”联络副官象征性地吃了颗豆子,开始汇报陈赓兵团的情况。说明陈赓接到命令后的明朗态度和部队的情绪。

林彪仔细倾听他的汇报。等他说完,问起几件事情,联络副官一一作答。

“关于超越指挥呢?”

“陈赓表示接受,他说有电报给你,让我不必再问。”

林彪阴沉地抿着嘴,沉思起来。似乎没有流露出丝毫不安的情绪,更没有显出激动的神情。他捏起几粒熟黄豆,放进嘴里,嚼得咯咯响。

“回电我已收到,不很明确。这是我在辽沈作战总结得很好的两点:一曰越级指挥,二曰超越指挥……”林彪把黄豆咽下去,他和精力充沛、意志刚强、喜怒溢于言表的陈赓不同。他的主意和他踱着的方步一样,不知他什么时候转弯,并且步履蹒跚,嗓音有气无力。他从电报夹里抽出陈赓兵团的回电。电报纸上用红蓝铅笔画了许多道道。这是林彪的习惯,喜欢用红蓝铅笔把书刊、文件、电报画了又画,批了又批。在阜新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材料上一个重要地方,想用红蓝铅笔画出来。手伸到袋子里摸摸,没有红蓝铅笔;拉开抽屉,还是没有,气得他大发雷霆。当天,随从人员买了两打红蓝铅笔存放起来。削尖了,在林彪的衣袋里放一支,大衣口袋里放一支,桌子上放一支,抽屉里放一支……行军时收起来,一到宿营地就摆出来。

林彪要联络副官从一个笔记本上扯下两张纸,拿起笔来,记录他所说的话。

“先写个标题。”林彪稍稍提高了声音,严肃地说,“新的百团大战。”

联络副官吃了一惊:这么大的题目啊!

林彪沉思了一下,两道黑眉低垂,缓缓地说:“为切断白崇禧的退路并将其主力部队一举歼灭在湖南,拟在长沙衡阳地区发起新的百团大战。电令四兵团于7月中旬渡赣江经宜春地区进入湖南醴陵、衡阳、株洲一线,与白崇禧主力决战!命四兵团的三个军为第一梯队,十八军作为兵团的第二梯队。邓华的十五兵团作为四兵团右翼往下插,沿浙赣线,与四兵团南北齐头并进!”

战役命令下达时,陈赓正在南京开会,由郭天民召集各军长开作战会议研究。电报在几位军长的手上递来递去,可是谁也不发言。情况明显地摆在面前,实施林彪的计划,往西北方向运动,只能侧击白崇禧的尾巴。时值盛暑,部队因暑热纷纷减员,如果再打疲劳战,对下一步围歼白崇禧部队则将力不从心。军长们都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劳而无功。当然,林彪是四野的最高指挥员,军令如山,怎好明说?军长们把电报递还郭天民,又把烟递来递去,抽得满屋云山雾罩,就是不表态。

郭天民是个爽快人,更不愿这样闷坐着,干脆宣布散会:“司令员很快就回来,由他决定吧!各军长回去后,先做好行动前的准备工作。”

陈赓一返回后司驻地斗门姚,就打电话给郭天民,表示这个仗不能打,不同意去湖南,建议迂回广东,要他正式向林彪提出意见。林彪回电不同意更改计划。

他又去南昌同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会晤。他问邓华:“你们对那个打法怎么看?”

邓华哀叹道:“现在我们的部队实际上不能作战,非战斗减员特别多。每天几千人几千人的生病,拉肚子、打摆子、发高烧比比皆是。”

“你们为什么不报告呢?”

“林总这个人你还不了解?他决定了的事情,别人提意见也没用。”

7月20日。陈赓由南昌回到兵团前指驻地樟树镇,正式向中央军委发报陈述个人意见:据长江北同白崇禧部队作战所知,白狡诈凶险,正面作战不宜歼其主力。必须取大迂回、大包围方式,而此次侧击行动,根本不是迂回,构不成对敌之包围。我部人马逾万,稍有动作,极易被敌发觉。而一旦发觉,敌即火速退缩两广,于下仗极为不利。又:时值盛暑,北方兵多,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甚多,故建议:充分利用我兵团之有利态势,继续向南推进,搞大迂回,占广州,堵截敌向广东之逃路。同时也表示,部队正在待命,准备随时执行四野的作战计划……

电报主送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并报林彪及刘、邓。

电报发走了。陈赓真想脱了上衣,光着上身,出去走走,却又忍住了。他穿着军装,顺着道路,到了赣江岸,站在丘陵上遥望着对岸,看了老半天。接着,他在教堂后面的山冈漫步,他乘坐的汽车尾随着他。通讯科长戴其萼陪着他。

陈赓看见教堂,忽然想起什么,问戴其萼:“哎,你不是小时候上过耶稣教会的高小吗,耶稣教的规矩你懂不懂?”

“《主祷文》我还能背下来,《赞美诗》也还记得一些。”

“国民党造谣说我们共产党毁灭宗教,杀信教的,你去,去宣传宣传。”

“可是我已经是共产党员了,再去搞这一套,是不是有些不像话?”

“你怕什么?是叫你去宣传党的宗教政策,不是去宣传宗教教义。我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也学过他们一些行话,你就利用过去所熟悉的东西去接近教会的牧师们,去吧!”

“司令员,你呢?”

“我再回去查查电报。”

当时林彪从老楼里偶然翻出一本哲学辞典,如获至宝。他不仅用红蓝铅笔在一些地方批画,而且用剪刀把他认为有用的地方剪了下来。随从招呼他吃饭,他来到饭桌旁,一边吃饭,一边继续看剪下来的哲学条目,并对其他领导说:“列宁不是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嘛?毛主席不是告诉我们,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嘛!一般人认为我军主力南下,长途跋涉,敌人以逸待劳,未必可胜。不!临近溃灭的白崇禧,战斗力已不复当年。根据我们的力量,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湖广!不停地追击敌人,敌人的弱点必将充分暴露,我们就能把它一口一口吃掉!那才算真正懂得了辩证法!当然,在追击的同时,一定要拿出一小部分力量来包围迂回敌人,没有这一面,被击溃的敌人就可能跑掉,就不能保证全部歼灭敌人。不注意这一面,也不算真正懂得了辩证法。”

陈赓的电报到了。林彪的脸,刚才还显示他的充沛精力,一下子变得黯然失色——嘴唇就像没有牙齿一般陷了下去,双眼无神。但是,他一开始说话,脸又变了样,显得既有信心,又有力量:“立即回电陈赓,我决心已下,不能更改,立即执行!”

同类推荐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本书出版于李鸿章去世六年前(即1895年),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到签订《马关条约》近五十年的仕途生涯,是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也是关于李鸿章甚至晚清历史的珍贵参考文献。它的特点在于,史料的钩沉多于观点的陈述,作者试图通过大量的原始信息来还原一位功过参半、充满矛盾的李鸿章。他是成功镇压太平天国之乱的功臣,也是对战俘施以残忍极刑的凶手;一方面,他是思想开明的洋务运动领袖,兴矿业、建铁路、办学堂、推崇西医,另一方面,他又至死忠守于中国的封建君臣等级制度;他手腕强硬,处事狠绝,但在手下将才阵亡时,却不禁扼腕叹息、悲恸不已……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陇上翘楚:人物卷

    陇上翘楚:人物卷

    雄奇绵长、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多民族风情,构成甘肃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辽远广阔时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东西方文化交会的通衢大道、多元一体的民族大融汇之域、祖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苍茫中透出厚重,在古朴中显现灵动,联系着中华文明之根、氤氲着中华民族之魂。也许正因为如此,甘肃又是一个略带神秘色彩,让世人渴望了解的地方。为了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示甘肃的地理风貌、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陈自仁编著的《陇上翘楚/人文甘肃》,《陇上翘楚/人文甘肃》从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人物中,挑选了五十多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对他们的一生,分别做了细腻而生动的描述。
  • 两面王吴三桂

    两面王吴三桂

    事实上,吴三桂驾驭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是有高人几筹的本领。在权谋、勇略、交人、用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他很高的纵横捭阉艺术。这一切都成为时代人研究的重点。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枭雄品质,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发挥。
  • 屠基达自传

    屠基达自传

    《屠基达自传》汇集了大量由屠基达本人亲自撰写的珍贵文稿,其中包括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精彩,情感真挚动人。从叙述的内容中,我们不但可以认识屠基达,认识中国的一位歼击机设计师,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曲折、不断前进的发展历程。 这对我们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上古之战

    我的世界之上古之战

    使世界和平的龙浩天(详情请见"我的世界之星宿‘’),无意间解开了自己前世的英雄之谜......
  • 恋上校草老公的吻

    恋上校草老公的吻

    —沙杉,有点可爱有点迷糊有点傻气有点善良。平生最讨厌的事就是假装淑女。单蓝律——沙杉第一个小男。他是老师眼中的天之娇子,女生眼里的白马王子。他的心里只装着一个女孩。迟宫裂——一个和沙杉从小指腹为婚的家伙。对他的形容只有五个字:一笑百媚生。美的可人的外表,冷冷勾起的嘴角,都有雪的白。不过这位尊贵少爷私底下却拽得要命。仇辰——一个喜欢掠夺的花花男孩。据说是某一财阀会长的宝贝孙子,众星捧月般地宠着,而且交往的女生都是校花级别的。偏偏对沙杉就是情有独钟,。韩允儿——素有“韩公主”美称。能歌善舞,才艺一流韩诺儿——韩允儿的妹妹,外表柔弱可人,恬静羞涩,楚楚动人。骨子里却反叛得很。
  • 妖道横行

    妖道横行

    一个三年前上海最强势的地下皇帝,无意这中身体和一个失去魂魄的上古妖兽的肉体结合在一起,之后的后果......
  • 都市执法者

    都市执法者

    代表正义的执法会,行事随心所欲的黑暗联盟,西方的异能者公会,国家安全部第十七局……这个世界,拥有着正义,这个世界,拥有着爱情,这个世界,是属于王一的舞台。
  • 万界道尊

    万界道尊

    少年楚岳得众圣殿传承,修万古不灭经,自创大道印记,在逆境中崛起,一人一刀,斩尽天骄!
  • 俗家剑仙

    俗家剑仙

    明月高悬,剑倚树下。小黄书~(≧▽≦)/~:“哟嚯,初次见面,我大名灵药图谱,小名草书,爱称小黄书,能文能武,能盾能乳。我能和你生小宝宝吗?”断剑Ψ:“嗡!”小黄书o(∩_∩)o:“哦哦哦,知道了。”欧阳:“当时断剑究竟说了啥?”小黄书╮(╯3╰)╭:“哦哦哦?知道了?”欧阳:“滚!”一把剑,一本书,还有一个人与一群妖兽一起作怪!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红尘客栈之往生篇

    红尘客栈之往生篇

    每个人都有斩不断的红尘往事,仙、魔、妖、人、鬼,都走在一条苍凉的不归路上。不过据说世间有一间神奇的红尘客栈,客栈中有一位神秘的老板娘,她会给所有人一杯了红尘,这杯酒能够真的了结一切宿命轮回,不过,喝下这杯酒前,你愿不愿意最后讲一遍你的故事?
  • 门第书香

    门第书香

    金陵程家,历代书香世家。金陵章家,商界大鳄。程家大女儿程书香因儿时曾受心灵伤害,紧缩心扉无嫁人心意,冥冥中却遇上了在情场阅人无数、在商场心狠手辣的章家公子章舒杨;程家大儿子程琴香离婚后独自带儿子生活,本无意再娶,却遭到了章家小女儿章舒桦的热烈追求;程家领养的小女儿程画香,勇闯虎穴、探寻家族秘密,却被“老虎”盯上,几经坎坷,终与程棋香成为眷属。当下一代的姻缘在上演,没想到,上一代的情感纠葛也渐渐开始暴露......斗转星移,落叶成殇,当繁华殆尽,一切都化作一缕青烟,在秦淮河上空慢慢散去。留下的,唯有真情,唯有爱。【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