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9700000051

第51章 胡乔木对十二大精神的宣传(1)

1982年9月10日,中共十二大举行全体大会,选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210人当选,胡乔木是其中之一。在随后举行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胡乔木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一年,胡乔木已经70岁了。十二大后,他虽然退出了书记处,但中央照旧通知他出席书记处的所有会议,继续负责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他也一如既往,以“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拼命工作,“为幸福为明天,要追逐到天边!”

十二大闭幕以后,胡乔木来不及喘息,真个是又忙碌地去追逐明天了。他除了参加政治局会议,还参加每星期一和星期四书记处的例会,同时修改宪法的工作又紧迫地提上了日程。预定10月1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修改宪法问题。彭真和他,责无旁贷,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主角。而传达、宣传十二大精神又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在这方面,胡乔木真是竭尽全力。

一、论述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践

在1982年8月2日十一届七中全会的一次小组会上讨论十二大报告稿时,胡乔木就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践作了一次发言。有人写信给“耀邦同志并中央书记处”,建议公开发表。信中说:“我感到乔木同志的发言,言简意深,有骨有肉,很能解决共产主义必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粉碎‘四人帮’以来,确实有一股极坏之风,有些青年人否定共产主义,甚至有些老干部也说共产主义前途未卜,直到现在还有人坚持那种错误认识,好似真理已在他们手中。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乔木同志的发言,正是驳斥那种谬论的有力武器。”《人民日报》也请求发表。胡乔木表示“待十二大报告后略加修改作为宣传报告的文章发表”。此后,胡乔木对发言时有些说得不够清楚的问题,有些没有说到的、必须解释的方面,特别是关于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坚持现行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补充和删改。十二大后,9月24日,《人民日报》以《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践》为题刊登了出来。

其实,在十二大报告起草过程中,胡乔木于7月1日下午到北京师范学院看望该校讲师李燕杰时,已经就这个问题结合青年的思想工作讲过一番话了。胡乔木说:应当给青年多讲共产主义。有些青年感到共产主义很“渺茫”,说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共产主义思想。其实,共产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产物,在世界上已存在一百三十五年,在中国也存在六十一二年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思想的胜利。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怎么能有红军?怎么能有人民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怎么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今天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事业?现实生活中各条战线上许多积极分子的光辉思想都是共产主义思想。所以认为共产主义很渺茫的想法完全是误解,我们就是要消除许多群众中的这种误解。作为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每前进一步就是向共产主义接近一步。我们的党从共产主义小组发展成为十亿人民大国的有近四千万党员的执政党,这就是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增强广大青年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经过起草十二大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论述,胡乔木8月2日在十一届七中全会小组会上的发言,十二大以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践”这个命题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全面、系统和深刻了。

胡乔木指出,共产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将来要实现的一种社会制度,一方面是指关于为什么要和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社会制度的思想(通常也称为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为实现这种思想而进行的实践,即共产主义运动。思想和实践或运动是不可分的。实践和实践的目的,即共产主义运动和这个运动的目的——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是不能完全分开的。“自有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共产主义一直在实践中前进,并且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胜利。由此可见,那些认为共产主义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以及与此相关的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空想’一类思想,是完全错误的。”

胡乔木进一步阐明,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干的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包括从有共产党到共产主义最后实现的整个历史过程。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共产党人所做的工作,进行的斗争,不仅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也都是共产主义的实践,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胡乔木又指出,必须划清终极目标与当前任务的界限。他说:“共产党在今天的任务,当然决不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是继续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对于这个界限必须完全划清,不允许有任何混淆。”他用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从事共产主义运动活动时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国际社会主义经验说明,“共产主义运动并不等于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后者只是前者的终极目标。但是共产党人领导的任何性质的斗争,都是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因而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步骤”。胡乔木还用中国现代革命的历史——从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到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说明,这是人类历史上共产主义思想的最伟大的实践之一。我们党从事的全部革命运动,一直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践,是向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的前进。中国共产党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上,都已经证明共产主义运动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对共产主义抱有坚强的信心。为什么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越来越坚定?因为实践证明,我们所做的一切正确的工作推动了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合乎人民的利益而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且正在一步一步接近未来的共产主义理想。

胡乔木还着重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实践与坚持现行政策的关系。他说:“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实践,决不是说我们现在又要刮什么‘共产风’,不让发展集体所有制以至个体所有制。不让彻底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我们现在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生产关系和它们的各项‘上层建筑’,我们决不允许采取任何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所允许的主观主义的、空想主义的和冒险主义的政策,如果那样做,那就只能破坏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是破坏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从而必然招致失败。”但同时胡乔木又明确指出:“同样必须弄清楚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切就忘记了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就忘记了只有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才能指导我们建设好社会主义。我们决不能放松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尤其不能忘记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天职就是为共产主义终极目标而奋斗终身,是全心全意地为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献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永远保持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精神、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胡乔木又联系当前现实情况,强调在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践问题上统一认识的必要性。他说:所有的党员在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精神、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这个根本问题上丝毫都不能含糊。如果有一点含糊,我们就会在群众里造成思想混乱,就会在群众里歪曲我们党的形象,削弱我们党的威信。要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单靠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是不够的,主要要靠共产主义思想。许多英勇牺牲的人,在工作岗位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人,他们怀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具有共产主义精神。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只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第一步,离开了共产主义思想就没有社会主义。

胡乔木进而又把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实践,同解决党风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十二大以后即将开展的整党,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来。指出:“十二大报告提出要整党,这就必须要靠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我们就没有力量说服党里面那些一味‘按劳分配’甚至‘多酬少劳’的人;对那些严重违法乱纪的人,也就不好说你们背叛了共产主义,你们不配做共产党员。”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我们共产党员不是将来才为共产主义奋斗,过去就早已为共产主义奋斗了,何况现在!自有共产党起,我们就是靠共产主义思想同各种敌人作斗争的,但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以前,还不能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正在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因此就必须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之下,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胡乔木这篇发言不单是对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论述,也是回顾自身革命历程和工作态度的总结。在8月2日发言中,他动情地说:“我们在座的同志成天从早忙到晚究竟为了什么?假如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房子,那么我们的党和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早就完了。我们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不但为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而且首先是为我们现在干的共产主义事业。”

同类推荐
  • 贝多芬

    贝多芬

    本书主要以贝多芬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主要内容包括:童年时代、拜师学艺、勇敢生活、追求上进、敢于创新、战胜苦痛、晚年生活等。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本书是在坐着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全书通过对南宋初年三位名相李纲、吕颐浩和赵鼎的探讨,主要介绍名宰相的为政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措施,论述了李纲、吕颐浩和赵鼎在南宋建国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可供南宋历史研究者参考。
  • 那一世的风情

    那一世的风情

    本书记述了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四位民国才子的爱情故事和生平事迹。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秋殇夜依

    秋殇夜依

    莫过于绝望的事,无非就是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步一步,步步为营,且看吃货女如何打倒姨娘,踢出贱女,杠上皇帝,保一家在这不平国家安定生活。——“你注定跟皇室的人纠缠不清。”他说。“你凭什么...”“就凭你爱上了我。”她只想保全一家,安安静静的,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他若能护我一家平安,嫁给他也无妨。反正他,似乎,爱惨了她。
  • 锦衣记

    锦衣记

    唐末天地大变,蛮族降世,宋太祖皇帝挽狂澜于既倒,建立大宋,身为大宋卫国公主的赵妙元却意外来到现代,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好吧,这是一个现代锦衣卫守护女神的荆棘之路,一部温情的小故事
  • 皓洁如雪

    皓洁如雪

    少女一夕变魔惊慌失措,身世之谜魂牵梦萦波折不断,毅然踏上寻梦的路途,她又将面临着什么呢?路途多舛,状况百出,男主们的陪伴是否能每次都让女主化险为夷?少女芳心更要许向何处?是跨越千年的等待?还是温柔温暖的陪伴?欲知详情请给点支持哈……
  • 狂情霸爱:老公放过我

    狂情霸爱:老公放过我

    “等你长大,我就吃了你!”八岁的秦天昊威胁着九岁的童心,将她逼得小脸通红,又急又气。“童心,我喜欢你。”十九岁的童心双手抵着秦天昊,害羞的不知所措。“童心,我爱你。”“天昊,爱有很多种爱,亲情,也是一种爱。”秦天昊将童心往床上一丢,坏坏说道:“宝贝,我爱你的方式比较特别……”事后,他甚至还引导她,“童心,我希望以后你也用我爱你的方式爱我!”童心小拳头握得“咯吱”响,一气之下直接离家出走;再见时,她手里牵着个小男孩,挺着七个月的大孕肚,指着秦天昊教孩子:“乖,叫舅舅!”
  • 上班路上的心理学

    上班路上的心理学

    生活在这个资源、信息极其丰富的社会,身在职场的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巨大的压力。从求职到升职,从初入职场中的心理调整到职场老手的心理治疗,从揣摩老板心理到把握客户心理再到同事交往心理,从识人之术到交际中的心理效应,从自我情绪调整到职业创伤修复,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本书都一一为你解读,并且提供应对之道。帮你关爱呵护心灵,塑造完整自我,享受快乐职场、成功职场。
  • 傻王爷的第九十九次出逃妃

    傻王爷的第九十九次出逃妃

    世人都说幽明王爷是个傻子,可她却在第一次见面就看出他腹黑的本质。正当她准备远离这个男人时,她却莫名的成了他的王妃,不甘心做笼中之鸟的她开始了出逃。第一次,正当她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就此逃之夭夭时,他低沉醇厚的声音在她背后响起“爱妃,想去哪。本王陪你可好?”第二次正当她准备跨出后门门槛时,他如幽灵一般的声音在她背后悄然响起“爱妃,这只脚要是出去了就不用要了。”第三次,正当她乔装出门时,碰巧遇到他,他抓小鸡一般把她夹在腋窝下…第四次,第五次…一次又一次的出逃都没能成功。直到第99次,她终于逃出他的魔掌,却发现,自己的心留在了那个男人那,永远也拿不回来
  • 宿骨无生

    宿骨无生

    陵步用两百年时间才等到妹妹转世成为苏子欢,一念间,善恶抉择后,终因痴念用飞灰烟灭的代价去改变她的命运,只为她能躲过28岁死劫。苏子欢在陵步暗中指引下走进万恩寺,当真相摆在眼前时,本应回到第六世,却意外回到第一世,累世的记忆一并封存,重来的七世还会有原来的际遇吗?与修仙的小草又有怎样的过去,是否可以如愿打败诅咒她的那个人,每一世身上的木槿花图腾又是怎么回事?真爱永远不死,即使他以离开人间。----怀玉小宝文笔略拙,敬请友友们进言。
  • 海神之源

    海神之源

    恶魔出世,海神封印,他不屈于命运,出身低微,但微笑面对人生,一次意外出门打渔,得到海神传承,从此一飞冲天,志与天空试比高。
  • 红楼丫鬟启示录:看红楼 思职场

    红楼丫鬟启示录:看红楼 思职场

    红楼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不光有宝黛动人的爱情,红楼里的职场智慧也让人们津津乐道。除了凤姐的爽利、探春的明达、宝钗的稳重,红楼里那些丫头们也有着她们别样的魅力。也许她们的形象不那么光辉、各有着自己小心思,她们挣扎在大观园这个复杂的小社会中,谁不是命如纸薄?又是谁心比天高?她们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又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本书从职场的角度解析红楼、从红楼的角度讲解职场。就让我们聊一聊她们鲜活而又有趣的职场人生吧。
  • 隐形的女人

    隐形的女人

    孙频用五个故事来解读人。这些故事里的人有母亲是妓女的特困大学生,有为了救父亲用毒蛇杀死哥哥的女孩,有为了一点尊严甘愿活成娼妓的女大学生,有为了上学而在月夜追债的祖孙两代人,有在月光下全身绑满胶带试图从高压线上越狱的犯人。他们可能卑贱、琐碎、世俗、失败、黯淡,生活与被生活,他们的一生中可能始终不会有人真正在乎过他们,但他们终究会在最黯淡的生活中选择一点尊严,选择一种有光泽、温度、暖意的美。他们带着身心的痂痕希望得到的慰藉也不过是世俗的逼仄与悲哀,但他们已经是一种活着的符号,带着生活的悲怆与隐疾,带着强悍的倔强的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