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9600000051

第51章 逻辑篇:撼人心魄无穷尽(7)

中国呢?不但现在已有新的人、新的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余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都必然会向前发展。虽然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屡次遭受挫折,使中国不能积蓄更大的力量用于今日的抗战——这是非常可痛惜的历史的教训,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自己摧残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础上,加上广大的努力,必能逐渐前进,加强抗战的力量。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种努力的总方向……中国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在今天,虽然存在着许多困难条件,规定了抗战是艰难的战争,例如敌人之强,我们之弱,敌人的困难还刚开始,我们的进步还很不够,如此等等,然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只需加上主观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而争取胜利。这些有利条件,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可和今天比拟,这就是抗战必不会和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同归失败的理由。

毛泽东运用辩证分析方法,既有对历史的考察,也注重对现实的认识,从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变化的角度,深入分析中日双方的国情和社会状况,说明今天的日本已非过去的日本,今天的中国亦非旧日的中国。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有利条件在不断增长。中国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屡遭失败,但是这与抗日战争的胜负,没有必然联系。恰恰在这一点上,“亡国论”者却“抛弃不顾”,犯了论据与论点相脱节的逻辑错误。这样,就掐住了“亡国论”者的观点的“死穴”。

请看毛泽东在《唯心史观的破产》一文中体现的反驳论证的艺术。

此文写于1949年9月16日,是毛泽东针对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写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为新华社所写的着名评论之一。毛泽东针对艾奇逊胡诌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歪曲中国革命发生原因的荒唐论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不仅给美国政府的发言人艾奇逊当头一击,而且对于那些抱着和艾奇逊相同或者有某些相同的观点的人们,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毛泽东用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指出:艾奇逊胡诌的中国近代史是什么呢?他首先试图从中国的经济状况和思想状况去说明中国革命的发生。在这里,他讲了很多的神话。

看来,艾奇逊诋毁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主要在经济状况和思想状况两个方面。

在完成了这个过度段之后,毛泽东端出了艾奇逊从经济角度说明中国革命的原因的那些“神话”: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国民党在法典里写上了许多土地改革法令,想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法令有的失败了,有的被忽视。国民政府之所以有今天的窘况,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没有使中国有足够的东西吃。中共宣传的内容,一大部分是他们决心解决土地问题的诺言。

在不明事理的一些中国人看来,艾奇逊的这番话似乎有点道理。你看,当时的中国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土地不堪重负,人民没有饭吃,所以发生革命。实际上,这种想法正中艾奇逊的下怀。他竭力兜售的反动论点,概括而言就是:中国发生革命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口太多,饭太少。

艾奇逊的论点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货色,严重违背历史事实。

毛泽东怎能容忍艾奇逊之流大放厥词。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给予了有力的驳斥。毛泽东义正词严地指出: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么?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么?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美国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弗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王朝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多过人口很远的。蒙古土地那么广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奇逊的道理是不能设想会发生革命的,但是却早已发生了。

赏读这段文字,真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用一句俗话说:真够解气的!

中国人口众多,是举世公认的事实,然而这与发生革命的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为此,毛泽东抓住艾奇逊论点的荒谬性紧紧不放。首先连用四个设问句,所提问题涉及古今中外包括美国在内的革命运动的原因,气势咄咄逼人,陡然间提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力;然后用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说明发生革命的原因,绝非人口过剩,而在于反动统治阶级对于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事实胜于雄辩,毛泽东以客观史实为根据,笔锋犀利,直戳艾奇逊论点的要害,他的那些荒诞的奇谈怪论已经不堪一击。

为了彻底揭穿艾奇逊的嘴脸,毛泽东继续向艾奇逊论点的深层开掘。毛泽东写道:按照艾奇逊的说法,中国是毫无出路的……艾奇逊在这里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这个希望他没有说出来,确被许多美国新闻记者经常地透露了出来,这就是所谓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只有靠美国的面粉,即是说变为美国的殖民地,才有出路。

原来,艾奇逊之所以诬称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因此发生革命,其论点的深层内涵,还包藏着希望把中国变为美国殖民地的险恶祸心。艾奇逊,不愧是美帝国主义的代言人。

艾奇逊解释中国发生革命的第二个原因是,西方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即“西方的影响”输入了中国,“这些新思想发生了重要作用,激起了骚动和不安。”毛泽东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分析了艾奇逊论点的混淆是非和唯心主义错误,并顺势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毛泽东的观点鲜明而突出:不是什么西方思想的输入引起了中国革命,而是由于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所谓“西方的影响”的论点,在毛泽东的严厉批驳下,也没有了立足之地。论据的虚假和荒谬,是艾奇逊们论证方式错谬的直接原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在义正词严的驳斥中,毛泽东也经常不失时机地施展其幽默艺术。文中“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一句,真是神来之笔,具有很强的幽默感和绝妙的讽刺意味。它不仅讽刺了艾奇逊的无知,也为通篇即将展开的对论点的批驳起到了巧妙的铺垫和过渡作用,而且无情地鞭挞了艾奇逊之流不顾客观事实,满嘴胡言乱语,睁眼说瞎话的丑恶嘴脸,增加了反驳的力量。

四、间接反驳,效果神奇

毛泽东的反驳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或者正话反说,或者归谬引申。他采用间接反驳方式,使文章显得更加曲折多姿,生动引人。

毛泽东反驳论据的方式出神入化,效果神奇。他在《评战犯求和》一文的最后,运用归谬法,对蒋介石发动“京沪决战”的痴心妄想,展开了有理有利有据的批驳,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给蒋介石的论据以致命的一击,读来令人拍手称快。

当时,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已朝不保夕。然而,蒋介石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他甚至还在梦想发动一场“京沪决战”,以便再作垂死挣扎。他在“新年致词”中吹嘘说,他在军事、政治、经济无论哪一方面的力量,都要“超过共产党几倍乃至几十倍”,因此,京沪决战有“决胜的把握”。

毛泽东不仅十分了解蒋介石的为人,而且对蒋介石的军事实力也了如指掌。他明明知道蒋介石是在玩“打肿脸充胖子”的愚蠢把戏,也清楚这是蒋介石政府的垂死哀鸣,却没有直接正面展开反驳,而是以幽默中含有些许轻蔑的笔法,在不易察觉中开始了反驳。

毛泽东诙谐地写道:哎呀呀,这么大的力量怎样会不叫人们吓得要死呢?

然后,他顺着蒋介石的逻辑继续写道:姑且把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力量放在一边不去说它们,单就“军事力量”一方面来说,人民解放军现在有三百多万人,“超过”这个数目一倍就是六百多万人,十倍就是三千多万人,“几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作二十倍吧,就有六千多万人,无怪乎蒋总统要说“有决胜的把握”了。为什么求和呢?完全不是不能打,拿六千多万人压下去,世界上还有什么共产党或者什么别的党可以侥幸存在的呢?当然一概成了粉末。由此可见,求和决不是为了别的,完全是“为民请命”。

毛泽东的这段文字,就是采用归谬法反驳蒋介石的荒谬论调。我们看得出,针对蒋介石不着边际的吹牛行为,毛泽东非常讲究反驳的艺术性。

首先,他摆出了假定承认蒋介石论点的正确性的姿态,而且态度是实事求是的,完全符合蒋介石原话的意思,没有任何偷换概念或偷换命题的做法,这叫做“欲擒先纵”。

其次,他在蒋介石原话的基础上进行的推论完全合乎逻辑,完全按照蒋介石给出的数据推论,没有故意歪曲蒋介石的逻辑形式。这就不会授人以口实。

最后,毛泽东在上述假定的前提下,在合乎逻辑的推论中,进一步拓展了思维空间,目的是要“放大”和强化蒋介石的论点,使读者更加容易地看出其荒谬性,从而击败蒋介石的论调。

我们注意到,毛泽东放弃了政治上、经济上的比较,专门挑军事实力的区别来说明问题。因为要把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力量对比说得简洁明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要颇费笔墨。而进行军事实力的对比,要浅显明了,容易得多。他“放大”蒋介石论点的荒谬性的方法是,不在“倍数”上兜圈子,而是在“人数”做文章:既然你蒋介石声称自己的力量超过共产党几倍乃至几十倍,好吧,我就顺着你的说法作合乎逻辑的推论。人民解放军现在有三百多万人,超过解放军兵力的一倍就是六百多万人,超过十倍就是三千多万人,超过二十倍,就是六千多万人。

天哪,六千多万军队呀!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曾经养过这么多的军队?这个数字别说普通人听着会感到蒋介石的牛皮吹得过了头,恐怕连蒋介石自己都难以置信。这纯粹是蒋介石创造的地地道道的天方夜谈!简直荒谬到了极点。事实怎样呢?经过几次大的战役,国民党反动派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那么,蒋介石凭借根本不存在的军事力量,何以取得京沪决战的胜利呢?只有天知道!

毛泽东如此这般的一番归谬推理,真可谓神来之笔,极具说服力,使蒋介石论据的虚伪性和荒谬性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京沪决战”的神话已经不攻自破了。

毛泽东运用归谬法进行反驳,比直接反驳更加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加上他那泼辣的语言,犀利的笔锋,使得文章愈发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冷嘲热讽中显示了揭露和反驳的艺术效果。

古语言:“文以载道”。无论立论文章还是驳论文章,都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主张的文章体裁。实际上,作为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文章大家的毛泽东,他留给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逻辑严密、无懈可击的整体。他的文章论证形式多样,说理充分有力,反驳技巧娴熟,结构严谨和谐。他娴熟巧妙地施展了高超的写作艺术,运用立论与驳论的各种表现手法阐述主张,借助撼人心魄的逻辑力量强化自己的思想主张,从而产生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论证效果。他那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论辩方式,不仅把浩瀚富博的思想内容表达得清晰透彻、易于理解,而且喷发着一种撼人心魄、不可抵御的逻辑力量,强烈地吸引和感染着读者,以至一步一步地征服读者,俘虏读者。今天,我们在赞叹毛泽东文章中显现的逻辑力量的同时,还可以从毛泽东文章运用逻辑知识的做法中得到很多启迪。

同类推荐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该书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成果,以宏观历史为出发点,摈弃了单纯的学科观念,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形成。目的在于以学校为平台,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理性与人性的教师群体和校园文化共同体。该书角度鲜明,史论结合,有学科特点和通识特点,可作为历史教学研究的参考书和历史观认识的读本,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与中学学科的研究。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八卦掌传奇

    八卦掌传奇

    董海川少年嗜武成癖,青年浪迹天涯,在九华山拜碧霞道长为师,并与吕飞燕结下不解之缘。这个吕飞燕是飞剑斩雍正的侠女吕四娘的后代,反清的壮志使这个年轻貌美、武艺高强的侠女与董海川一见钟情,心有灵犀一点通。十四年后董海川下山,历尽磨难。后来太平天国垂危,天王洪秀全泪请董海川进京刺杀咸丰皇帝。董海川为了反清大业,毅然斩断与吕飞燕的姻缘,慨然受命,阉割进京,栖身王府,寻机接近咸丰皇帝,以求谋杀。董海川自阉后先后在四爷府、肃王府任护卫总管,在圆明园皇会比武中,力挫群雄,冠绝一时。恰恰此时,太平天国失败,洪秀全自尽。董海川壮志难酬,抑郁而终。吕飞燕在万念俱灰之中凄然遁入峨眉山削发为尼。
  • 大宋神捕

    大宋神捕

    靖康年间,金人攻陷汴梁,二帝“北狩”,九殿下赵构即位为帝,狼狈南逃,泥马渡江,令大宋正朔得以残存。飞天泥马遽然袭驾,一场兵变骤然而至。明教、袄教和景教动作频繁,北边金兵如狼,大宋江山风雨飘摇。时任杭州推官万俟血,受帝命追查飞马袭驾一案,他步步为营,剥茧抽丝,却被卷入通天阴谋中。金匮天书,惊天谶语,牵扯出一段神鬼莫测的恩怨情仇。群魔乱舞,尔虞我诈,谁将主宰大宋江山命脉?
  • 总裁的蛊师保镖

    总裁的蛊师保镖

    “TT集团是最大的企业集团,包括26个下属公司,员工总数19.6万人,进入美国《财富》杂志2014年世界500强前五十,2014年TT集团营业额约196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我市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除此之外,幂晶手机集团、冰莹手机集团、黑杉风投基金,都是我市纳税前列的企业,在此,我代表东海市感谢这些优秀企业的贡献!”“下面请这些集团的总裁上台,市长将会亲自颁奖……”记者发布会上,一名官员激动地道,但此时,一名叼着香烟的男子闯了进来。“喂,你是谁?”“对不起,我是这些集团总裁的未婚夫!”
  • 酒醉生人梦死

    酒醉生人梦死

    人生八苦,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一种奇怪的酒叫醉生梦死引起一系列的虐心故事,
  • 古希腊罗马神话

    古希腊罗马神话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与英雄传说的总汇,散见在《荷马史诗》、赫希俄德的《神谱》以及古典时期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等著作中,真正读懂西方的入门课和必修课;人类对最完美自我的期待;王蒙推荐: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招惹了大灰狼,逃不掉

    招惹了大灰狼,逃不掉

    第一次见面,宁汐瑶不小心招惹了邪夜这个大恶魔。第二次见面,宁汐瑶面对和男友分手,小三挑衅。直接帅气的给了俩渣渣一巴掌,挑眉道:“姐就是霸气,不服来战呀!”邪夜以王者风范登场,宁汐瑶想跑,不料被逮。邪夜邪魅一笑:“想跑?这辈子都被想跑了!”宁汐瑶煞煞一笑:“别以为姐怕你!”他,邪氏集团的总裁邪夜,腹黑又邪气,冷漠不可一世。她,幼稚无害的宁汐瑶,暴力搞笑,霸气外泄。大灰狼吃小傻瓜的游戏,可怜的小傻瓜又被大灰狼抓回去哩。
  • 绝色丹药师:鬼王妖妃

    绝色丹药师:鬼王妖妃

    她,慕如月,华夏医学世家传人,因被仇敌所害,一朝穿越成神武大陆慕家那被人殴打致死的废柴小姐。金銮殿上,一纸婚配,她微笑接旨,转身嫁给紫月国最有名的鬼王爷。世人皆知这鬼王痴傻呆愣,样貌似鬼,又有谁人知他才是最腹黑的那个?众人皆笑废柴配傻子乃是绝配,岂知她竟是那旷古绝后的绝世天才?慕如月望着面前这俊美如神般的男人,咬牙切齿:“夜无尘,你居然敢骗我,你现在哪像是个傻子?”鬼王一笑,宠溺的拥她入怀:“在你身边,我甘愿当一个任你使唤的傻子。”-------(看不到文内容或者显示完结的亲,不妨重新搜一下文,有的时候会出一点问题,重新搜一下应该就可以了)
  • 明伦汇编家范典姊妹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姊妹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纸浮生梦江湖

    一纸浮生梦江湖

    一梦醒来,风起稻香,她从来不属于这里,也,属于这里,至于她是谁,对她来说,在不在意,也无妨了。
  • 守护甜心之紫蝶血梦

    守护甜心之紫蝶血梦

    神秘少年,黑色,暗夜之黑,蓝色长发随风飘动,他拥有一双冰蓝色的眼眸,冰之蓝色,极浅极淡的蓝色,隐隐散发着一层幽幽的光芒,极致蛊惑,月光淡淡的洒在他的脸上,或深或浅的勾勒出他完美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