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9100000029

第29章 尤太忠:战将的风骨(1)

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笔者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初次见到尤太忠将军的情景:尤太忠将军站在会客厅里,就像一尊铁塔屹立着,一身深黑色的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脚蹬一双过时了的黑色白底布鞋,虽然未着戎装,却依然威风凛凛、杀气逼人。

他的身后是这间会客厅里唯一的一件摆设:一只巨大的玳瑁标本,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颌勾曲,背面的角质板呈瓦状排列,淡黄色和褐色相间的花纹,四肢为鳍足状,就像四块椭圆形的乒乓球板。玳瑁是海龟类的一种,凶猛无比,南海渔民喜欢把它制成标本摆在家中镇妖避邪。

尤太忠将军大步走来,笔者立正向他敬礼,和他握手。近距离地望着将军,立即感到他脸上有一股威严,一股令人不寒而栗、望而生畏的威严。尤其是那张天生的“将军脸”——如同京剧中的武生脸谱。这种敬畏之情一直没有解除,虽然以后笔者多次与他接触,几近成为忘年交。

和尤太忠将军来往多了,笔者慢慢地胆子也大了些,但曾经有几次笔者扎扎实实地尝到了他威严的厉害。

一次是笔者到北京访问陈锡联将军回广州后。陈锡联是尤太忠的老上级,笔者到北京代表尤太忠向他问候,他也很高兴地托笔者向尤太忠问好。在将军的会客室里,笔者把录音机拿出来,把陈锡联的问候放给他听。将军把录音机贴在耳朵上认真地听着听着,突然脸色“晴转多云”,放下录音机指着笔者说:“你对陈司令说,杜义德到我这里坐了三个小时。哪有三个小时?顶多两个小时。”他说:“杜义德来时已经快十点了,走时我们还没有吃午饭呢。瞎胡说!”

将军当时一脸的不高兴,幸亏将军夫人王雪晨及时出来打了圆场。

另一次是笔者采访尤太忠将军结束后,把我写王近山将军的文章《猛将王近山》给他看。这篇稿子主要是根据尤太忠将军提供的材料写成的,登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出版的《世界军事》上。《世界军事》是才创刊不久的一本纯军事刊物,为了扩大影响,笔者带了六期送给尤太忠将军。刚开始将军很认真地看了《猛将王近山》。看完后,他又把其他几本拿出来翻了翻,脸上又一次“转晴为阴”。因《世界军事》封面上都是外国军人,将军扫了一眼,一脸的不高兴:“怎么都是外国鬼子啊?乱弹琴!”

尤太忠将军将几本杂志往书桌上一丢,连招呼也不打,转身就走。

王近山复出

1992年11月16日下午,尤太忠将军在他的书房愉快地接受了笔者的第一次采访。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中间隔着一张橙黄色的书桌,左边是一张简陋的铁架床,床边是一排摆满了军事书籍的书架。这种愉快的感觉是笔者从他脸的下半部分读出来的,他的眉头仍然拧得紧紧的,而他的两片嘴唇微微张开,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他的笑容不是在眼睛而是在嘴巴上显露的。

那天笔者采访的话题是王近山。尤太忠将军刚从北京参加中共十四大会议回来。那个首次破除党的领袖终身制的会议,决定了中央军委的重大人事变动,也是将军心情格外好的原因之一。

随着电视剧《亮剑》的热播,王近山的名字也开始响亮起来了。而在十多年前,王近山将军是个被人遗忘在某个角落的名字,就是对认识他的人而言,这也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采访尤太忠将军之前,笔者曾向许多熟悉王近山将军的老人了解情况,他们大多是吞吞吐吐,不愿多谈,以一个“唉——”声长叹应对;有的一提到“王近山”的名字立即兴奋起来:“他能打啊!”接着一个“但是……”

就不愿谈了;有的甚至警觉地问:“写谁不行,为什么要写一个犯了错误的人?”

尤太忠将军的态度则完全不同。

他听说笔者要写王近山,一反过去不参加社会活动、不接受采访的惯例,热情地接受了笔者的采访(这一年里笔者曾多次联系采访,均被他一口回绝)。他不但接受了,而且破例把笔者安排在他的书房里与他单独谈。据将军夫人王雪晨后来告诉我,尤太忠一般都在宽大的会客厅接待来访者,很少在书房里接待客人。

笔者清楚地记得,他谈王近山打仗时兴致勃勃,充满了由衷的敬意;谈王近山遭受的挫折时心情沉重,充满了深深的惋惜情感;谈到他新中国成立后和“文革”中的境遇时,有一种欲拔刀相助而难酬其愿的悲怆气概。

在1992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代战将——回忆王近山》一书中,有尤太忠将军写的一篇文章。尤太忠写道:“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就与王近山同志在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一起战斗。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同在八路军129师。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同志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为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后来又任3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和政委,我们都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我们从王近山这位老首长、老上级身上学到了许多革命斗争经验。我们一直深深地怀念他。”

曾经在战争岁月所向披靡、战功赫赫的王近山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不顾领导和战友的劝阻,执意与结发夫人离婚。他的个人目的达到了,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撤销公安部副部长职务,行政级别降为副军职,并由中将衔降为大校衔,下放到河南某农场任副场长。

那一天,尤太忠将军向笔者讲了许多王近山将军打仗的故事。后来,笔者根据这些素材写出人物素描《“疯子”王近山》,发表在1993年《世界军事》第3期上,发表时标题变为“猛将王近山”,应该说,这是第一篇公开为王近山正名的文章。

从尤太忠谈话的表情和语气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位“老上级”十分敬重,这种敬重并没有因为王近山将军的落难而发生丝毫变化。岁月动乱,人事沉浮,没有使尤太忠将军放弃对一个人的真正情感。

1969年7月,王近山复出,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的复出,当时在军界上层是一件轰动的新闻,议论纷纭,莫衷一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王近山的复出是当时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向毛泽东建议的。其实,时任27军军长的尤太忠将军是促使王近山将军复出的主要推手。

这是尤太忠将军不经意谈到的一件内幕。尤太忠将军虽然是一员战将,但又有独特的政治嗅觉。王近山被处分后,他始终关心着这位老领导。

尤太忠将军在1969年4月九大召开期间与许世友散步。

尤太忠说:“王近山的问题处理得太重了。一个老红军当个农场场长,叫人家怎么过啊?”

许世友:“那就叫他回来!”

尤太忠:“许司令,王近山这一级干部回来,要中央同意啊!”

许世友:“你有什么办法?”

尤太忠:“我有什么办法?”

许世友:“你没有办法,我有什么办法?”

尤太忠:“许司令,现在不是要准备打仗吗?”

许世友:“哦。”

正是尤太忠将军对许世友的提醒,带来了王近山将军复出的重要转机。

闻鼙鼓而思良将。在九大的一次会议上,许世友主动向毛泽东主席建议:“现在我们要准备打仗,王近山很能打,处理太重了,能不能让他出来带兵?”毛泽东问:“王近山我知道,你们哪个军区要啊?”许世友立即说:“我们要!”尤太忠将军说,这样又把另一位犯了错误的老中将周志坚也一起解放了。

1969年7月某日深夜1时,南京火车站,一对身穿褪色破军装的夫妇从郑州开来的硬座车厢里走出。男的一只手拎着一只旧旅行袋,女的用手拉着个三岁的小孩子,手上还拎着两个网兜,里面装着玉米、山芋、地瓜等杂粮。他们就是王近山一家。王近山夫妇一下火车,便对眼前的情景愣住了:三位军职干部早已站在月台上躬身迎候。他们是27军军长尤太忠、60军军长吴仕宏、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次日,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中山陵八号摆了两桌丰盛的宴席,为王近山一家接风洗尘。

那是一幅令人酸楚而又令人感动的画面。我在《猛将王近山》一稿中写的这一段,就是尤太忠将军亲口对我说的。可以肯定地说,这是王近山将军永生难忘的一幕。而当尤太忠将军向我叙述这件事时,却是那么自然,那么平常。他说:那天我到南京开会,住AB大楼(南京军区第一招待所)。晚饭后散步,遇到军区司令部的管理局长,他原来是我们27军的干部。

我问他:“干啥?”

他说:“许司令指示接一个老首长。”

我问:“老首长叫什么?”

他说:“叫王近山。”

我马上就对他说:“几点钟到?我也去接。”

他说:“从郑州开到南京的火车,1点钟到。军长太晚了吧,明天你还要开会。”

我说:“你别管,我去接。”

尤太忠将军告诉我,当时他很兴奋,立即给几位王近山的老部下打了电话,问他们去不去接站,但态度都不明朗,有的说你去我就去,有的问去接站好不好?尤太忠怒道,“你们不敢去,我自个儿去!”

对尤太忠将军来说,为老领导复出提建议,老领导复出后去接站,这都是一位老部下应该做的事,是一个人无须考虑无须犹豫的正常行为。他说,老领导落难时不敢说话,落难的老领导到你家门口不出迎,那还是不是人?

尤太忠将军接着说:“到了半夜,吴仕宏来了,肖永银也来了,我们三个一起去火车站接。看到老首长这个情况,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指着他带的那些农产品说:‘你带这些干啥?’他说:‘自己种的,你们城里人吃不到啊!’”

回到AB大楼,尤太忠将军立即叫管理局长炒了几个菜,给王近山夫妇吃。

尤太忠和夫人王雪晨一直陪伴在左右。

我曾多次参加将军们的聚会,老将军们在一起的话题并不是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而是与我们普通人一样,是“生老病死”“吃喝玩乐”;是“某某人如何了”“某某人应该如何,而不应该如何”“某某人做得在理,而某某人太不像话”

等。他们评判事物的准绳不一定是政治,而更多是出于人情和良知。

“一个跟党出生入死的老红军这样处理是太重了,‘文化大革命’冲击老干部就更不应该了。”尤太忠将军讲到这里,我清楚地看到他脸上显出沉痛的表情,眉宇中间的两条竖纹陷得更深,那条肉瘤更突出了。

那半个连队留在了草地

笔者第二次采访尤太忠将军是1996年4月13日上午。三年多不见,将军得了一场大病,老了很多,脸上肌肉明显松弛了,神情有点疲惫。已过阳春的天气开始转暖,但他还穿着深绿色毛料军制服,风纪扣仍然扣得严严实实,头上戴着一顶蓝色的鸭舌帽。这次采访,笔者才清楚地看到,将军为什么始终拧着眉头——原来那是两道明显的竖纹,深深竖纹间是一长条略微凸起的肌肉。正是这展不开的眉头,生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京剧武生相的效果。

“首长,想请你谈谈长征……”那时笔者在广州军区战士报社任副社长,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我们决定为尤太忠将军做一个专访。

“长征啊,不是走路就是打仗。”忆昔抚今,将军说,“你现在叫我走,也走不了。这几个月就是在门口站一站。那时年轻啊!”

长征刚开始,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9团5连指导员尤太忠还是个17岁的小青年。在刚踏上那第一蓬荒草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自己面对的将是戎马一生中最惨痛的记忆——待他领着那些战士走出草地,只剩下了一半人,还有一半长眠在草地上。是齐齐整整的一半呀!

下面摘录的是笔者采访笔记本中关于这次谈话的记录。这种隔着时间山峦和记忆烟云的回忆,不可能达到清晰和精确,但笔者不想对它进行加工整理或增删修改,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感受长征原生态的经历和情感。而且,尤太忠将军的河南口音使我的记录肯定有不少错误,特别是人名地名,有待于知情者校正。

“我们四方面军是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走到中间又返回去了,在四川南下,那时说,打下成都吃大米。这是两过。第三次又返回来,北上陕甘。我们走了三次啊,困难得很啊。过草地有的走一二十天,有的走半个月,有的走个把月,红军到了陕北好多人开了小差,回去了,不干了。太艰苦了。”

60年了,那一个个战友的容颜,还鲜活地在将军眼前晃动。

“我当指导员时,第一个连长是唐镇国,第二个连长是邓世松。邓世松在草地上挨了藏民的冷枪,死了。藏民打枪准得很。用的是猎枪,打得身上到处都是子弹,都是小子弹头。我当营教导员时,营长叫陈坤昌,打天水铺牺牲了。可惜了,小个子,打仗勇敢得很。本来我们两个在一起走,他说到前面去看一下,就被打死了。那个人不牺牲,现在是很优秀的人。我们团长是孙传章,以后的团长是王采会,再以后是徐子文,可惜了,都牺牲了,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干部啊。

“出了草地后,师长蔡宏如,在打天水铺牺牲了。那一仗打得苦啊,279团团长高原亭负伤了,政委牺牲了,主任负伤了,274团团长也牺牲了。就是271团没有伤亡,它是预备队,伤亡最大的是我们279团。几个红军老团,打仗是很强的啊!

同类推荐
  • 历史的结构

    历史的结构

    《历史的结构》由章笑力所著,主张历史进化论的历史观,不过,与上述这些历史进化论的历史观不同,它认为历史是波浪式前进的,从一个均衡期或者说间歇期、常态期,经过危机期或者说剧变期、突变期、变态期,向另一个均衡期前进。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历史仅仅只做循环运动,而是会通过革命来使自身从均衡到均衡的循环中向前发展。也可以这么说,历史在常态和变态的交替中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当一个社会变态引发革命,历史就会进入新的高一级的常态。
  • 那时汉朝(伍)

    那时汉朝(伍)

    第五部从汉宣帝打压黄霸写起,到西汉长命王太后驾崩止。汉朝在经历了昭宣之治的辉煌后,从汉元帝刘奭起,开始走向没落。汉元帝天性软弱,无法控制汉朝高官政治上的拉帮结派与尔虞我诈,终于敲响了西汉王朝走向崩溃的丧钟。汉成帝刘骜,好酒纵欲,被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挟持捆绑;更可怕的是,他放任外戚不断壮大势力,等于将皇权推到了危险的悬崖……
  • 秋凉野史

    秋凉野史

    春风不暖寒门郎秋凉却染鬓头霜但凭心坚不自弃花开虽晚必芬芳他是一个卑微的皇子,也是一位雄伟的君王;这是一段艰难的砥砺,更是一曲荡然的衷肠。他说:“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勉力为此者,将以昭后世位卑志高之人,虽夙愿不易,亦不应轻言弃之者也。”你若也是怀才不遇、位卑志高之人,那就请沏一壶清茶,且与我一起去看他的故事。言辞荒诞,故号野史;提笔于秋,故曰秋凉。【文中几首小诗为笔者原创,鄙陋之处,亟祈谅宥。】
  • 绝世征途

    绝世征途

    程咬金说:“大哥,让俺老牛去把他的头砍下来当球踢。”秦琼说:“贤弟,切莫冲动,我们当先礼后兵。”徐茂公说:“看我使计赚他出来,一起围了他。”尉迟恭哼哼道:“俺一个人就能将他生擒活捉,俺两个老婆就是这么来的。”。。。。。。猪脚撇撇嘴道:“兄弟,你想要哪种死法?”
  • 紫金战旗

    紫金战旗

    这是讲述一个男人穿越以后的故事...方天羽无意中醒来穿越成了将军的儿子,就知道什么都变了,不过既然来了,自有缘分在,且看这异世之境有何蹊跷……
热门推荐
  • 倾世宠妃:因缘劫

    倾世宠妃:因缘劫

    她是天界掌管百花的仙子,他是掌管天下六界的天帝。他们从小一同长大,青梅竹马,约定今生。可是,因为阴谋他忘记了关于她的一切。她是河边弃女却生的一副绝世容貌,他只是人间将军,却掌管皇帝的生杀大权。一次偶然的英雄救美,为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娇俏的农家女,过着物质贫穷却精神富足的生活。他是百年药宗的继承人,因为某人错点鸳鸯谱的误会,让他们结识。缘起缘灭,她的姻缘到底该何去何从,是霸道桀骜的他,是俊美傲娇的他,还是温润美好的他?
  • 误惹肥婆弃后

    误惹肥婆弃后

    她洛水馨,原本是拥有亿万家产的豪门千金,却被信任的老公背叛,被小三凌虐。她是夕家遗落的私生女,生活贫苦,连唯一依靠的母亲也被人气死!重回豪门,受人白眼,百般欺凌。冷漠无情的豪门,尔虞我诈的商场,且看无依无靠的豪门四小姐,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本书是一份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促进孩子们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它借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阐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学,告诉孩子们许许多多做人与处世的哲理,从而启迪孩子们的人生智慧,激励孩子们奋发上进。
  • 黑曼陀罗之复仇

    黑曼陀罗之复仇

    想知道自己看咯。。。。。。。。。。。。。。。。。。。。。。。。。。。。。
  • 拘魂纪

    拘魂纪

    人有三魂,死后天魂归天,地魂归地,命魂虽徘徊于墓地之间却终是散去。实力强大的人其命魂也强横,能长久留存在天地之间,甚至直到下一次轮回到来,天、地二魂和其重新聚首。此类人便是所谓的转生,天生携带前世的记忆,经验和能力远胜于常人。轮光四转,七魄合一,此时命魂便能脱体而出,遇天雷击不散,入水火不能侵,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然而,如何才能让轮光四转,七魄合一?
  • 总裁追妻:搞定抠门助理

    总裁追妻:搞定抠门助理

    他是商界不可一世的传奇神话,她是能抠则抠,能贪则贪的屌丝助理。当腹黑大灰狼遇上屌丝小白兔,也忍无可忍:“路迟迟,最近人流医院在打折,你要不要考虑跟我怀一个?”某屌丝震惊:“可是……我们不熟。”总裁大人忍无可忍:“一起睡过,你敢说不熟?”
  • 血坠

    血坠

    天才伍刑被废,寻死时误服了太上老君留下的炼丹失败品,竟获得阴阳五行七道灵根,可以吞噬兽魂来获得灵兽的能力!境界暴涨、手段百变,伍刑力压八方俊杰!然而在他风头正劲时,他得知自己所处的“黄元大陆”即将毁灭,面临天道大劫,伍刑能否到达传说中的境界,逆天而行,逍遥天外?
  • 世界航空风云(天下龙文百家科普论坛)

    世界航空风云(天下龙文百家科普论坛)

    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佐以图片及相关的诸多航空知识链接,力图还原世界航空发展的简史。以准确的史料、全景式的描绘,向读者生动地讲述了人类在蓝天的召唤下是如何走过从飞天梦想、发明热气球、飞艇直到发明飞机的苦苦探索历程,以及飞机发明百多年以来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经典的机型、传奇的飞机设计师、惨烈的空战、甚至飞机制造商间滴血未见却杀气腾腾的商战,都为读者一一呈现在眼前。
  • 世界科学博览4

    世界科学博览4

    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力图全方位诠释科学领域的种种现象,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科学世界,更加立体、真实地感受奇妙的科学之旅,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