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8900000058

第58章 在北京大学(1966~1977)(20)

在延庆新华营

这一次我在四十楼待的时间不算很长,大概是半个冬天,一个夏天,半个秋天。在这期间有一件大事,就是八三四一部队的进驻。只派不多的军官和士兵,也算是来“支左”吧。这是一支有悠久革命传统的部队。因此,他们的到来引起了绝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的北大师生员工的极大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拨乱反正,整理好北大这个烂摊子。在全校派性严重,一团乱糟糟的情况下,似乎出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生机。

不知道是出于哪一级的决定,北大绝大多数的教职员工,在“支左”部队的率领下,到远离北京的江西鲤鱼洲去接受改造。此地天气炎热,血吸虫遍地皆是。这个部队的一个头子说,这叫做“热处理”。实际上是对知识分子的又一次迫害。我有自知之明,像我这样的“人”(?)当然在“热处理”之列。我做好了充分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准备发配到鄱阳湖去。可是,我不知道最初他们是出于什么考虑,让我留在北京,同印地语、泰语的学生到京郊长城以外的延庆新华营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没有来得及表露感激之情就发现,原来对我是“另有任用”。

根据什么人的指示,大批判不能空对空,需要有人做“活靶子”,这样批起来才能有生气,有声势,效果才能最好。现在我就是这样一个“活靶子”。我忽然想到,在新疆时我曾看到郊游时汽车上总载着一只活羊。到了山明水秀的目的地,游玩够了,就拿出刀子,把羊杀掉,做成羊肉抓饭,吃饱了回家。我在新华营,在菜窖里搬菜。曾拉出来,被批斗过一次。我知道,我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

1970年旧历元旦,我奉召回京。

完全解放

上一节的标题是“半解放”,这一节是“完全解放”。我这样写都是毫无根据的。这两个词儿都不是科学的或法律的用语,其间界限也不分明。这都让法学家或哲学家去探索吧。

仍然谈我的情况。回校以后,我有一股振奋的情绪。就在这一阵振奋中,我们都住进了三十五楼。似乎是根据一种新精神,也许是一种新规定,每个系的办公室都设在学生宿舍中,大概是想接近学生,以利于学生的“上(大学)、管(理大学)、改(造大学)”吧。上、管、改的精义就是把老师、老知识分子置于学生的管理和改造之下,提倡初年级的学生编高年级的教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十五楼共有四层。三四层住女生,一二层住男生。在二层中腾出若干间屋子,是系的党政办公室。这一些办公室与我无干。我被分配在一楼进口处左边的朝外有大玻璃窗子的极小的一间房子里,这里就是本楼的门房。

我的差使就是当门房,第一个任务是看守门户,第二个任务是传呼电话,第三个任务是收发信件和报纸。第一个任务又难又不难。领导嘱咐我说:不要让闲杂人员进入楼内。本系的教职员都是“老同志”了,我都认识。高年级学生也认个八九不离十。新学生则并不清楚。我知道谁是闲杂人员呢?既然不认识,我无能为力,索性一概不管,听之任之。这不是又难又不难吗?

第二个任务,也是又难又不难。不难在于有电话我就接,没有电话我就闲坐着。难在什么地方呢?据我统计,似乎女生的电话特别多,要我每次传呼都爬上三四楼,这倒是很好的许多专家都介绍过的“爬楼运动”;无奈我一天爬上10次20次,是任何体育锻炼专家也难以做到的。我爬了几次,觉得不行,就改为到门外楼下向上高呼。这办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住在朝北房间里的女同学就不大容易听到,也颇引起一点儿麻烦。我的能力如此,有麻烦就让它有麻烦吧。

至于第三个任务,那是非常容易的。来了报纸,我就上楼送到办公室。

来了信,我就收下,放在玻璃窗外的窗台上,让接信者自己挑取。

就在完成这三项任务的情况下,日子像流水似的过去。我每天八点从13公寓走到35楼,12点回家;下午两点再去,六点回家,每天十足八个小时,步行十几里路。这是很好的体育锻炼。我无忧无虑,身体健康。忘记了从什么时候起,又恢复了我的原工资。吃饭再也不用发愁了。此时,我既无教学工作,也没有科研任务。没有哪一个人敢给我写信,没有哪个人敢来拜访我。外来的干扰一点儿都没有,我真是十分欣赏这种“不可接触者”(印度的贱民)的生活,其乐也陶陶。

翻译《罗摩衍那》

但是,我是一个舞笔弄墨惯了的人,这种不动脑筋其乐陶陶的日子,我过不惯。当个门房,除了有电话有信件时外,也无事可干。一个人孤独地呆坐在大玻璃窗子内,瞪眼瞅着出出进进的人,久了也觉得无聊。“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我想到了古人这两句话。我何不也找点儿“无益之事”来干一干呢?世上“无益之事”多得很。有的是在我处境中没有法子干的,比如打麻将等等。我习惯于舞笔弄墨久矣。想来想去,还是出不了这个圈子。

在这个环境中,写文章倒是可以,但是无奈丝毫也没有写文章的心情。最后我想到翻译。这一件事倒是可行的。我不想翻译原文短而容易的;因为看来门房这个职业可能成为“铁饭碗”,短时间是摆脱不掉的,原文长而又难的最好,这样可以避免经常要考虑挑选原文的麻烦。即使不会是一劳永逸,也可能一劳久逸。怎么能说翻译是“无益之事”呢?因为我想到,像我这种人的译品永远也不会有出版社肯出版的。翻译了而又不能出版,难道能说是有益吗?就根据我这一些考虑,最后我决定了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这一部史诗够长的了,精校本还有约二万颂,每颂译为四行(有一些颂更长),至少有八万多诗行。够我几年忙活的了。

我还真有点儿运气。我抱着有一搭无一搭的心情,向东语系图书室的管理员提出了请求,请他通过国际书店向印度去订购梵文精校本《罗摩衍那》。大家都知道,订购外国书本来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可我万万没有想到,过了不到两个月,八大本精装的梵文原着居然摆在我的眼前了。我真觉得这几本大书熠熠生光。这算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几年中我最大的喜事。我那早已干涸了的心灵,似乎又充满了绿色的生命。我那早已失掉了的笑容,此时又浮现在我脸上。

可是我当时的任务是看门,当门房。我哪里敢公然把原书拿到我的门房里去呢?我当时还是“分子”——不知道是什么“分子”——我头上还戴着“帽子”——也不知是些什么“帽子”——反正沉甸甸的,我能感觉得到。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我终于想出来了一个“妥善”的办法。《罗摩衍那》原文是诗体,我坚持要把它译成诗,不是古体诗,但也不完全是白话诗。我一向认为诗必须有韵,我也要押韵。但也不是旧韵,而是今天口语的韵。归纳起来,我的译诗可以称之为“押韵的顺口溜。”就是“顺口溜”吧,有时候想找一个恰当的韵脚,也是不容易的。我于是就用晚上在家的时间,仔细阅读原文,把梵文诗句译成白话散文。第二天早晨,在到三十五楼去上班的路上,在上班以后看门、传呼电话、收发信件的间隙中,把散文改成诗,改成押韵而每句字数基本相同的诗。我往往把散文译文潦潦草草地写在纸片上,揣在口袋里。闲坐无事,就拿了出来,推敲,琢磨。我眼瞪虚空,心悬诗中。决不会有任何人——除非他是神仙——知道我是在干什么。自谓乐在其中,不知身在门房,头戴重冠了。偶一抬头向门外张望一眼——门两旁的海棠花正在怒放,其他的花也在盛开,姹紫嫣红,好一派大好春光。

一个小插曲

春光虽好,我自己的境遇却并没有多少改进。我安心当门房,“躲进门房成一统”,然而事实上却是办不到的。仍然有意想不到的干扰。

有一天,我正在向门外张望,忽然看到在门外专门供贴大字报之用临时搭起的席棚上贴出了很多张用黄纸写成的大字报,下面有几十位东语系教员签的名,有的教员还在江西鲤鱼洲没有回来。内容是批判“五一六”分子的。这样的批判一点儿也不新奇,我原来想不去管它。但是为好奇心所驱使,我走出了我那“成一统”的窄狭的门房,到门外去看了看大字报。我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张大字报竟是对我来的:我成了“五一六”的嫌疑分子。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艾森豪维尔传

    艾森豪维尔传

    本书描述了各领域名人的生平轶事、成功轨迹,包括了罗丹、利玛窦、马可·波罗、罗斯福、毕加索、达·芬奇、安徒生、萨特、叶卡特琳娜二世等共计八十九为各国家各领域的著名人物。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热门推荐
  • 被遗弃的小鱼

    被遗弃的小鱼

    本书是作者20多年来创作并发表的中、短篇小说精选而成,大量作品被转载并获奖,深受读者喜爱。此次出版精选了一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章,内容涉及摇滚、网恋、婚姻、成长、打工、佛学院生活等等。使读者能在阅读中收获诸多的人生感悟和难得的审美享受。
  • 最萌身高差

    最萌身高差

    你们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和偶像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看到他/她卸下明星光环后的样子,你还会爱他/她吗?也许他/她不再是那个屏幕上温柔的绅士/淑女,而是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小脾气的普通人;也许他/她不再是灯光下耀眼的start,而是和我们一样饱受外界摧残而面目全非的平常人。那个时候你还会爱他/她吗?还有勇气接受他/她吗?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所以我的主人公也有他们的选择,你们愿意陪着萧霖和陈萧走过这段心路历程吗?
  • 符生天地

    符生天地

    杨恒,一个猥琐宅男,深深暗恋着大学的校友李红,但他没想到他的追求却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追杀,无奈之下杨恒只得逃入深山,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上古符祖的传承,且看符道传人如何玩转都市,成为史上最牛符修
  •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杰

    三杰

    年轻的帝王很难相信有朝一日自己会被世人冠以“三杰”之名。在他的印象中,那些被称为“三杰”的前辈们要么是法力无边的法师,要么是无敌的战士,象征着提艾拉大陆最强大的力量,绝不会是自己这样的人,这个名号总是关乎着荣誉、血腥、战斗之类的东西,然而自己还是接过了“三杰”的衣钵。也许世人认为,追求力量的时代已经过去,正如那个真正应该获得“三杰”名号的传奇男子所说的:“现在,所有恩怨,一笔勾销。”
  • 骑士光辉

    骑士光辉

    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光辉。身为骑士,我们要为了和平战斗。。。
  • 余木的奋斗

    余木的奋斗

    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和成长史,在书中你会知道做人、做生意的难处,更会知道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需要付出的是那么多的汗水啊!
  • 不老情天

    不老情天

    万物皆灵,群雄逐天。究竟谁可掌乾坤,又是谁可指天下?可悲,可悲,一切皆为天地局。————————————天命之子,命不比一介凡俗,爱恨情仇难自主,此生只为一人天。可叹,可叹,情到深时难自主。
  • 温柔总裁的怀抱

    温柔总裁的怀抱

    这是一部关于豪门总裁和平凡的贫家女之间的故事,当年在美院的相遇,两人坠入爱河,后来因为男主的父母反对,女主只能离开。七年之后,两人再次相逢,由最初的误会和隔阂,终于冰释前嫌,本以为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同样是出生豪门的千金诗静也爱着男主凌风,女主冰雪的爱情之路十分坎坷,男二的出现让女主冰雪稍感安慰,可是冰雪真的会是幸运的灰姑娘吗?他们之间到底又发生了什么呢?
  • 大药商

    大药商

    北有国医同仁堂,南有西药信宜大药房。鲍国安因参加游行被学校开除,步入上海十里洋行,混迹于洋人、买办间,从小小推销员做起,闯荡出自己的天地。信宜药厂,这个上海滩上响当当的民族西药品牌,与国运同进退,与民族共兴衰。国事家事,情孽姻缘,战乱之中,演绎了一代“大药商”的曲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