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8900000054

第54章 在北京大学(1966~1977)(16)

(八)连续批斗

被囚禁在牛棚里,每天在监改人员或每天到这里要人的工人押解下到什么地方去劳动。我一下子就想到农村中合作化或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队长每天向农民分配耕牛的情景。我们现在同牛的差别不大。牛只是任人牵走,不会说话,不会思想;而我们也是任人牵走,会说话而一声不敢吭而已。

但是劳动并不是我们现在唯一的生活内容,换句话说,并不是唯一的“改造”手段。我们不总是说“劳动改造”吗?我一直到现在,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极为难得的实践,我却仍然认为,这种“劳动改造”只能改造“犯人”的身体,而不能改造思想,改造灵魂。它只能让“犯人”身上起包,让平滑的皮肤上流血,长疤;却不能让“犯人”灵魂中不怒气冲冲。劳动不行怎么办呢?济之以批斗。在劳动改造以前,是批斗单轨制。劳动改造以后,则与批斗并行,成了双轨制。批斗我在上面已经谈到,它也只能用更猛烈,更残酷的手段把“犯人”的身体来改造,与劳改伯仲之间而已。

但是劳改与批斗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如果让我辈“罪犯”选择的话,我们都宁愿选取前者。可惜我们选择的权利一点儿都没有。因此,我们虽然身居劳改大院,仍然必须随时做好两手准备。即使我们已经被分配好跟着工人到什么地方去干活了,心里也并不踏实。说不定什么时候,也说不定哪一个单位,由于某一个原因——其中并不排除消遣取乐的原因——要批斗我们“罪犯”中的某一个人了。戴红袖章的公社红卫兵立即奉命来“黑帮大院”中押人,照例是雄赳赳气昂昂地,找到大院的“办公厅”。由负责人批准批斗。过了或长或短的时间,被批斗者回来了。无人不是垂头丧气,头发像乱草一般。间或也有人被打得鼻青脸肿。

至于有多少人这样被押出去批斗,我没有法子统计。反正每天都有。

我自己在大院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要犯”。我作为一个原井冈山的“勤务员”,反对了那一位“老佛爷”,这就罪在不赦。从大院中被押出去批斗的机会也就特别多。我每天早饭之后,都在提心吊胆,怕被留下,不让出去劳动。我此时简直是如坐针毡,度秒如年,在牢房里,坐立不安。想到“棚友”们此时正在某处干活,自由自在,简直如天上人。等待着自己的却是一场说不定是什么样的风暴。押解我的红卫兵一走进大院,监改人员就把我叫到对着劳改大院门口的一座苇席搭成的屏风似的东西前面——屏风上有许多字,我现在记不清是什么了——低头弯腰,听候训示:“季羡林!好好地去接受批斗!”好像临行时父母嘱咐孩子:“乖乖的不要淘气!”在这期间,我被押去批斗的地方很多,详细情形我不讲了。每次反正都是“行礼如仪”。先是震天的“打倒”的口号,接着是胡说八道,胡诌八扯的所谓批斗发言。紧张的时候,也挨上两个耳光。最后又在“打倒”声中一声断喝:“把季羡林押下去!”完了,礼仪结束了。我回到大院,等于回到自己家里,大概也是垂头丧气,头发像乱草一般。

(九)1968年6月18日大批斗

我在上面谈到过北京大学“文化大革命”的历史。1966年6月18日,第一次斗“鬼”。因为我当时还不是“鬼”,没有资格上“斗鬼台”,只是躺在家中,听到遥远处闹声喧天而已。1967年6月18日,此时这个日期已经被规定为“纪念日”,又大规模地斗了一次“鬼”。因为我仍然没能争取到“鬼”的资格,幸免于难。

到了1968年6月18日,我已经被打成了“鬼”,并已在黑帮大院中住了一个多月。今年我有资格了,可以被当“鬼”来斗了。但是,这也是一个沉重的灾难,是好久没有过的了。一大早,本院的牢头禁子们就忙碌上了。

也不知道是根据什么原则来进行“优化组合”。并不是每一个“棚友”都能得到这个一年一度极为难得的机会。在列队出发的时候,我发现只有少数人参加。东语系的“代表”只有两个人:我和那一位老教授。押解我们的人,不是本院的监改人员,而是东语系派来的一位管电化教育的姓张的老工作人员。由此也许可以推断,这次“斗鬼”的出席人员是由各系所单位确定的。

这一位姓张的老同事,见了我们,不但不像其他同等地位人员那样,先“妈的!”“混蛋”骂上一通,而且甚至和颜悦色。我简直有点毛骨悚然,非常不习惯。我们这一伙“罪犯”,至少是我,早已觉得自己不是人了。一旦被人当人来看待,反而觉得“反常”。这位姓张的老同事使我终生难忘。

但是,那些“斗鬼者”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这些人是谁,我不知道。

我不敢抬头,不但路旁的人我看不清,也不敢看。连走什么道路也看不清。

只是影影绰绰地被押出黑帮大院,看到眼前的路是走过临湖轩和俄文楼,沿斜坡走上去的。当时现在的大图书馆还根本没有,只有一条路通向燕南园和哲学楼。我们大概就是顺着这一条林阴马路,被押解到哲学楼一带地方。

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也不清楚是用什么方式,批斗了一番之后,就押解回“府”。我没有记得坐很久的喷气式,也不记得有人针对我作什么批斗发言。

我的印象是,混乱一团。我只听到人声鼎沸,间以“打倒”之声。也许是各个系、所单位分头批斗的。我自己好像梦中的游魂,稀里糊涂地低头弯腰,向前走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只感觉到,不但前后有人,而且左右也有人,好像连上下都有人,弥天盖地,到处都是人。我能够看到的却只有鞋和裤子。在“打道回府”的路上,我感觉到周围的人似乎更多了,人声也更嘈杂了,砖头瓦块打到身上的更多了。我现在已经麻木,拳头打在身上,也没有多少感觉。回到黑帮大院以后,脱下衬衣,才发现自己背上画上了一个大王八,衣襟被捆了起来,绑上了一根带叶的柳条。根据我的考证,这大概就算是狗尾巴吧。平常像阎罗王殿一样的黑帮大院,现在却显得异常宁静、清爽,简直有点可爱了。

痛定思痛,我回忆了一下今天大批斗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热闹而又隆重呢?小小的批斗,天天都有,到处都有。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越是看惯的东西,就越不能引起兴趣。那些小批斗已经是“司空见惯浑无事”了。今天的大批斗却是一年才一次的大典,所以就轰动燕园了。

(十)棚中花絮

这里的所谓“花絮”,同平常报纸上所见到的大异其趣。因为我一时想不出更恰当的名称,所以姑且先借用一下。我的“花絮”指的是同棚难友们的一些比较特殊的遭遇,以及一些琐琐碎碎的事情,都是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虽是小事,却小中见大,颇能从中窥探出牛棚生活的一些特点。又由于大家都能了解的原因,我把人名一律隐去。知情者一看就知道是谁,用不着学者们再写作《(牛棚杂忆)索隐》这样的书。

1.图书馆学系一教授

这位教授作过北京图书馆的馆长,是国内外知名的图书馆学家和敦煌学家。我们早就相识,也算是老朋友了。这样的人在“十年浩劫”中难以幸免,是意料中事。我不清楚加在他头上的是些什么莫须有的罪名。他被批斗的情况,我也不清楚。不知道是怎样一来,我们竟在牛棚中相会了。反正我们现在早已都变成了哑巴,谁也不同谁说话。幸而我还没有变成瞎子,我还能用眼睛观察。

在牛棚里,我辈“罪犯”每天都要写思想汇报。有一天,在着名的晚间训话时,完全出我意料,这位老教授被叫出队外,一记清脆响亮的耳光声在他脸上响起,接着就是拳打脚踢,一直把他打倒在地,跪在那里。原来是他竟用粗糙的手纸来写思想汇报,递到牢头禁子手中。在当时那种阴森森的环境中,我一点儿开心的事情都没有。这样一件事却真大大地让我开心了一通。我不知道,这位教授是出于一时糊涂,手边没有别的纸,只有使用手纸呢?还是他吃了豹子心老虎胆,有意嘲弄这一帮趾高气扬、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牢头禁子?如果是后者的话,他简直是视这一般手操生杀大权的丑类如草芥。可以载入在旧社会流行的笔记中去了。我替他捏一把汗,又暗暗地佩服。他是牛棚中的英雄,为我们这一批阶下囚出了一口气。

2.法律系一教授

这位教授是一个老革命干部,在抗日战争以前就参加了革命。他的生平我不清楚。他初调到北大来时,曾专门找我,请我翻译印度古代着名的法典《摩奴法论》。从那时起,我们就算是认识了。以后在校内外开会,经常会面。他为人随和、善良,具有一个老干部应有的优秀品质。我们很谈得来。谁又能料得到,在“十年浩劫”中,我们竟有了“同棚之谊”。

在黑帮大院里,除非非常必要时,黑帮们之间是从来不互相说话的。

在院子里遇到熟人,也是各走各的路,各低各的头,连眼皮都不抬一抬。我同这位教授之间的情况,也并不例外。

有一天,是一个礼拜天,下午被牢头禁子批准回家的“罪犯”,各个按照批准回棚的时间先后回来了。我正在牢房里坐着,忽然看到这一位老教授,在一个牢头禁子的押解下,手中举着一个写着他自己名字的牌子,走遍所有的一间间的牢房,一进门就高声说:“我叫某某某,今天回来超过了批准的时间,奉命检讨,请罪!”别的人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却是毛骨悚然,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3.东语系一个女教员

她是东语系教蒙古语的教员。为人耿直,里表如一,不会虚伪。“文化大革命”一起,不知道是什么人告密,说她是国民党三青团的骨干分子。这完全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根本缺乏可靠的材料,也根本没有旁证。大概是因为她对北大那一位女野心家不够尊敬,莫须有的“罪名”浸浸乎大有变成“罪行”之势。当我同东语系那一位老教授被勒令劳动的时候,最初只有我们两个人,在学校东门外的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拣地上的砖头石块,有一个工人看管着我们。有一天,忽然这一位女教员也去了。我有点儿困惑不解。我问她,是不是系革委会命令她去的?她回答说:“不是。”“既然不是,你为什么自己来呢?”“人家说我有罪,我就有了有罪的感觉。因此自动自愿地来参加劳动改造了。”她这种逻辑真是匪夷所思。“其愚不可及也。”这是我心中的一闪念。我对于这种类似耶稣教所谓“原罪”的想法,觉得十分奇怪,十分不理解。由此完全可以看出她这个人的为人。但是,在我当时的处境中,自己是专政的对象,“只准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动。”我敢说什么呢?

如此过了一些时候。等我们被押解到太平庄去劳动的时候,“罪犯”队伍里没有她。这是理所当然的。焉知祸不单行,古有明训。等我们从太平庄回来自建牛棚自己进驻以后,最初也没有看到她。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我自己心里想。但是,忽然有一天,已经是傍晚时分,从黑帮大院门外连推带搡地推进一个新的“棚友”来,我低头斜眼一看:正是那一位女教员。我这一惊可真不小。我原以为她已经平安过了关。用不着再自投罗网,“鱼目混珠”了。现在,“胡为乎来哉!”她怎么到这阎王殿来了呢?这次看样子绝不是自动自愿的,而是被押解了来的。尽管我心里胡思乱想,然而却一言不发,视而不见。

有一个牢头禁子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华。”

“哪一个‘华’呀?”

“中华民国的‘华’。”

这一下子可了不得了!一个“反革命罪犯”竟敢在威严神圣的、代表“聂”记北大革委会权威的劳改大院中,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为“中华民国”张目,是可忍,孰不可忍!简直是胆大包天,狂妄至极!非严惩不可!

她立即被戴上了“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拳足交加,打倒在地。不知道是哪一个有天才的牢头禁子,忽然异想天开,把她带到一棵树下。这棵树长得有点奇特:有一枝从主干上长出来的枝干,是歪着长的。她被命令站在这个枝干下面,最初头顶碰到树干。牢头禁子下令:“向前一步走!”

她遵令向前走了一步。此时她的头必须向后仰。又下了一个口令:“向前一步走!”

此时树干越来越低,不但头必须向后仰,连身子也必须仰了。但是,又来了一个口令:“向前一步走!”

此时树干已极低。她没有练过马戏,腰仰着弯不下去。这时口令停了。

她就仰着身子,向后弯着站在那里。这个姿势她连一分钟也保持不了。在浑身大汗淋漓之余,软瘫在地上。结果如何,用不着我讲了。我觉得,牢头禁子把折磨人的手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这一位女教员却是苦矣。

一夜折磨的情况,我不清楚。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看到她面部浮肿,两只眼睛下面全是青的。

4.生物系党总支书记

我在北大搞了几十年的行政工作,校内会很多。因此,我早就认识这一位总支书记。我们可以算是老朋友了。

同类推荐
  •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霍华德·休斯(名人传记丛书)

    霍华德·休斯(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孤儿接掌了父亲的产业,并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出色的电影人、飞行家、企业家、航空设计师及慈善家。他热爱飞行事业,以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湛的驾驶技术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史上的记录;他具有远见卓识的头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科研中心,他发展的通讯设备曾随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他是天才的事业家,也是古怪的亿万富豪,失去事业之后,他遁迹荒漠,至死未曾露面。本书讲述了霍华德?休斯为梦想而执著奋斗的人生经历,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来品评这位天才传奇而具争议的一生。
  •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历来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则相对很少,作者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撰写了这部《塞万提斯评传》,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打破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基万提斯研究的零星状态,以其内客的系统性、丰富性、翔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此书无论对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还是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最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
  • 帝王主沉浮

    帝王主沉浮

    本书介绍了26位皇帝的帝王术,重现了君王的宿命人生,在字里行间找寻着他们往日的雄风和智慧。
热门推荐
  • 摩诃止观义例科

    摩诃止观义例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那特别的蓝颜

    我那特别的蓝颜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收藏。谢谢了~有人说不要让你女朋友有蓝颜,蓝着蓝着你就绿了。也不要让你男朋友有红颜,红着红着你就黄了。但世界上没那么多绝对的事情,就好像有人相信男女之间有纯友谊,有人却不相信。我们可以像情侣一样亲密,我们可以像情侣一样吵架。但是我们清楚对方在心目中的定义,我们是互相的知己。一段友谊总能让人成长不少,这就是友谊的魔力吧。他能让你不顾一切的为对方付出,有困难他绝对是第一个赶到的。很庆幸,我有一位特别的蓝颜,跟他在一起我体验了人生百味,他让我成长了许多。当韩俊熙告诉我那个埋藏在他心底秘密的时,我就下定决心我会帮他守住秘密,我会一直守护他。
  • 启宋

    启宋

    八百多年前,在魔族与妖族联军进攻下,帝国数百万大军一败千里,随即处于内忧外患的大周帝国再也无力支撑对整个帝国的掌控,一代帝国就此轰然倒塌。首代逐日大帝应运而生,一手创建逐日帝国,八百多年过去,曾经强盛一时的帝国也开始千仓百孔。《启宋》故事就是从逐日帝国末期开始的,且看一个少年是如何在复杂的旅程上,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且看一名统领是如何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于十面埋伏中救危解难;且看一代巨擘是如何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游戏人间中获取无上荣耀!
  • 小飞破明

    小飞破明

    现代愤青张飞,神志意外剥离,其精神感知逆时空飞行,意外传递给了万历末年一少年身上。稚气单纯的的梦想,敢爱敢恨的情怀……小飞糊里糊涂的开始了他在异世的潇洒人生。
  • 宇宙征服者

    宇宙征服者

    李默成功打破了《帝国征服者》的地狱难度,却无意间绑定了一个和游戏一样的系统,作为一个征服者,李默表示自己的恶趣味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本书绝对没有兽×、皮鞭、蜡烛、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东西,看看作者的笔名就知道了,作者菌绝对是一个纯洁滴银!
  • 总裁爱而不得

    总裁爱而不得

    新婚之夜。他云淡风清的对她笑着,眼中的眸色深不可测,他的拇指摩挲着她的唇形:“你的爱情值多少钱,开个价,我买。”“欧涵宇,你要报复我一辈子是吗?就为了那个女人?”她看他,眼中带着从未有过倔强。“我从未爱过你,一点都没有?”她望着他笑出了眼泪。这段感情,她埋葬了她的爱情,她的青春,她的自由,却输给了另一个女人。*他是S市女人都爱的一个男人,绅士,男人魅力让女人痴迷。他给了她一个世纪的豪门婚礼,却在她面前肆无忌惮的爱着另一个女人。让她整夜独守空房,他对她的折磨,一直在持续,他恨她,恨到了骨子里。他对她的恨有多深,爱也随之深入了他的骨髓,他不知。“你越痛苦,我会越快乐!”这句话一直在2年里陪着于蔷薇渡过了每一个冰冷的夜晚。“于蔷薇,你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还是我欧涵宇的老婆。恨吗?想离婚?这才2年就熬不住了吗?当初你对她下手的时候可曾有心软一下?”爱不起,得不到,却从未承认自己爱过,他爱她,她离开。*3年后。“欧总,您好!我是一帆传媒的于蔷薇,以后还请欧总多多关照。”她向他伸出白皙的芊芊玉手,她笑脸如花,他沉默不语。他痴望她的眸光,带着从未有过的眷恋,握着她的手,不想在松开,怕她会消失不见。他的座驾出现在她的公司楼下,她视而不见,离开。他搬住到她家隔壁,第二天,他隔壁搬进了新房客,他甚至不知她何时离开?饭局上,她应约前来,淡淡笑意,一句话,让他疼了3年的心再次疼的撕心裂肺。“欧总,怎么?这才3年,这就熬不住了吗?当初你对我下手的时候可曾有心软一下?恨吗?”喜欢的亲们,戳戳下面的框框,【加入书架吧!】新浪微博:欧雅馨儿推荐雅馨旧文《盛宠独爱,首席总裁一往情深》http://novel.hongxiu.com/a/823243/
  • 射雕时代

    射雕时代

    《射雕时代》讲述了他自以为是当代射雕英雄,行骗的对象是黑社会老大、贪官和暴发户。老四海的骗术出神人化,他曾卖掉海南的烂尾楼、阿波丸上的北京人头盖骨,并把指南针当做全球定位系统公然出售。更绝的是他借联合国环保官员的手,骗走了破坏青海湖环境的大老板的心爱至宝,捎带着把青海湖的环境也治理了……
  •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善用人脉就是抓紧钱脉

    善用人脉就是抓紧钱脉

    智慧之人时时处处经营人脉,成功的事桩桩件件依靠人脉。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荣誉、成功之路的门票,只有拥有了这张门票,你的专业技能方可发挥作用。人脉就像银行存款一样,存入越多,时间越长,获取的利息就越多。借助人脉的力量就能开启自己的财富人生。
  • 生死瞬间

    生死瞬间

    早晨起来,石开就觉得老天一点不讲情面,如此“重大决战”,还不作美些?真是的,干吗大学考试每年都非得放在这又热又燥的几天?不行不行,管这些做啥,别影响了考前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