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2100000017

第17章 北京皮影戏

第一节老北京的驴皮影

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北京皮影戏,自金代传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北京的古老剧种。相传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

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和北郊农村,然后入城。皮影戏的黄金时代是在清初,当时的皮影戏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由于王公贵族偏嗜,各王府中均有影戏箱,致使皮影戏逐步兴盛起来,并流传到外地。康熙时期,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嘉庆初年(1796年~1800年)白莲教起事,并妄称以纸人纸马涂以人血即活,指挥驱使,兵源不绝。御史上秦称,影戏班拥有纸人纸马,诬影戏艺人为“悬灯匪”。于是下令搜捕,演员四散奔逃。其中著名艺人路广才逃回昌平躲避,饿死于山中。

1821年道光皇帝即位,白莲教案趋于平静,北京城内的影戏逐渐恢复。不久,河北滦州影进京,其唱腔新颖,表演生动,受到北京观众的欢迎。因其东来,又落户于东四牌楼一带,故称“东派”,与西派并立。两派的区别在于:凡在西城或外城西部的影班属西派;设在东城或外城东部的影班属东派。由兰州经涿州而传入北京的,称涿州影,即西派影。由滦州或关外传入北京的,则是东派影戏,称滦州影。在演出节目时,西派是按师傅口传心授的内容演唱,没有文字剧本。东派演出时,则照本演唱,因此,易于流传后世。在唱腔上,西派大致与弋腔相近,由于流传地广,易受地方剧种影响。东派的唱腔则有自己的独立的影调。在演唱方法上,略有不同,西派在演唱时,是自然发音,不捏嗓。东派演唱时,旦角多用捏嗓,发音声细清脆。在影人制做上,西派多用牛皮,雕工较细,尺寸较大,不涂油。东派制作用驴皮,雕工较粗,影人尺寸较小,上桐油。在表演影人上,西派的表演动作粗犷简单,而东派影人的动作细腻灵巧。此外班社供奉的戏祖不同,过去西派影班供奉的是观音大士,东派影班则供奉孔子。

说到北京皮影东派,不得不提代表人物李脱尘(1880年~1939年)。他生于河北玉田县,曾是基督教的传教士。自幼在故乡受到滦州影戏的熏陶,对皮影戏极为爱好。后来辞去传教职务,辅助其父李昆的“庆民升班”,致力影戏表演和研究。他家藏影戏秘本百余种,多为外面难得一见的,如《三贤传》等本。同时还编了许多新影戏,如《庚子变乱记》、《大卫战胜克利亚》等戏。以影戏形式演出外国故事,也是他的创举。李脱尘在演出之余,四十年中,遍游华北各地,考察滦州影戏的状况,并编写了《滦州影戏小史》,对滦州影戏的始源、流传及艺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考证。首次提出滦州影戏创始人为明代的黄素志这一论点,为以后对滦州影戏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北京皮影戏西派代表是路家班。路家原籍东北,满族入关时他们“随龙进京”而由此定居。开始路广才跟随一位王姓皮影老艺人搭班学艺,继承了古老的皮影传统剧目与表演。后来自己招兵买马组建班子,其子路德成,继承父业,成立了“祥顺影戏班”,在北京各处公开演出,深受观众爱戴。路德成之子路福元更是酷爱皮影艺术,他不但较好地继承了先辈的艺术成就,而且有所发展。德成去世后福元在北京西四牌楼颁赏胡同又组建了“福顺影戏班”。这个戏班专应“大宅门儿”的堂会。路福元之子路宗有,从小受父辈的艺术熏陶,且天资聪慧,十多岁便参加其父的“福顺班”演出皮影,后由于各种原因自行组班,取名“德顺影戏班”,与其父领导的“福顺影戏班”分庭抗礼,展开了激烈的艺术竞争。他与京剧界人士往来甚密,遂将京剧唱腔吸收到影调中,别开生面。京剧名宿梅兰芳、尚小云常邀其至家中演出,经常听他演唱《樊金定骂城》、《六月雪》、《祭塔》、《琵琶缘》等影戏,对其演唱十分欣赏。此外,京剧演员刘鸿声学艺期间,曾到德顺皮影社参加幕后伴唱(后台叫“钻筒子”),使北京皮影能演出京剧剧目,如《二进宫》等,形成独特的风格。与外界的交流促进了皮影艺术的长足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唱腔方面,德顺班广泛汲取了京剧、昆曲乃至大鼓等方面的艺术营养,集百家之长于一身,遂被人誉作“路派皮影”。路宗有由于演唱别具特色,还曾被邀灌制过唱片《夜宿花亭》,这在皮影艺术界也是极为罕见的事。

路宗有生五子,均从事皮影艺术,其中贡献最为卓著的当推三子路景达与四子路景平。路景达不仅擅长皮影演出,尤其擅长皮影雕刻。他刻制的影人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堪称鬼斧神工。北京皮影能延续至今,与路家班代代薪火相传不无关系。

第二节北京皮影戏的特点

北京皮影早年间大多用驴皮做。驴皮的韧性好,白净,雕刻起来不夹刀子,也容易上色。但现在的皮影人,大部分都是用牛皮来制作的。皮影造型设计突出了人物的情感和神态的塑造,注重人物着装在影人关节处连接的统一和衣饰冠戴的合理性。路景达创造性地将京剧脸谱融入皮影造型中,更多地借鉴了京剧戏装的造型图案。他的皮影造型典雅,色彩亮丽。

雕刻艺人首先得把皮影图样描摹到皮子上,然后在皮子下面垫上一块蜡版,用一把直刀按照皮子上画出的图样一刀一刀地雕刻。北京皮影以线刻见长,讲究的是刻线,就像画工笔画那样,只不过画画是用笔,皮影是用刀子“画”。雕刻完成的皮影人经过着色、上漆、装订、安杆等步骤,一件皮影人就做好了。

东派滦州影戏脱胎于高腔,前四五十年还用高腔白口,不过没有尖团字。旦角全用时装,做影戏人时就以当时的“头纂”为主。所以一看影戏人就知道是什么时期的产物。像乾隆、嘉庆时梳“元宝纂”,道光、咸丰时梳“瓢岔儿纂”,同治时梳“平三套”,光绪初年梳“卧龙船”,以后改“苏州撅”,再改“圆纂”,再改“十三盘”,再改“搭拉苏”,再改“桃儿式”,现在剪发改“飞机式”。

北京皮影戏的声腔吸收了昆曲、京剧、曲艺等地方剧、曲种的声腔、曲调,一段唱段中巧妙地融进多种声腔曲调,形成了北京皮影特有的声腔艺术特点。

影戏以“耍”为主,在纸帐下通过活动表现剧中情节。手法灵敏的能使皮人动作逼真。唱腔白口也十分讲究,影戏开场先念坐场诗两句或四句。戏的内容和角色的情绪分别选用八种腔调:“七字文”,不论多少句都是每句七个字,用平韵叫“正”,用仄韵叫“反”,反七字没有过板,拍节紧凑;“三赶七”,也有反正,格式是俩三字、俩四字、俩五字、俩六字、俩七字算为一式;“五字句”,也有反正,是不论多少句都是每句五字;“大金边”,格式是俩五字、俩三字、俩四字、单七字、俩三字;“小金边”,是俩五字、单七字。“六字头”,俩三字、单七字;“三字经”,完全是三字一句;“十字句”,完全是十字一句。

北京皮影戏的剧目主要是八大部:历史故事四大部为:《英烈春秋》、《背解红罗》、《四大名山》、《香莲帕》。神话故事四大部为:《白蛇传》、《混元盒》《西游记》、《小开山》。此外还有多部小戏。

解放后,北京皮影戏有所发发展,新排了一些剧目。1955年起,在天桥演出剧目有:《打口袋》、《大过会》、《金钱豹》、《哪叱闹海》、《无底洞》、《芭蕉扇》等。1964年排演现代戏《飞夺泸定桥》、《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

现在在北京要看正宗的北京皮影戏,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北京皮影戏的主要传承者——北京皮影剧团虽然进行了很多发掘和整理工作,但资金和精力都有限制。和其他地区皮影戏一样,北京皮影戏也陷入了急需保护的境地。

同类推荐
  • 中外化学故事

    中外化学故事

    在化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无数精彩的故事。其中有的歌颂了化学家的智慧和英雄事迹,有的讲述了化学元素的巨大潜能,也有的赞扬了化学发明与发现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吴伟丽编著的《中外化学故事》撷取了多个化学故事,给读者介绍了,大量的化学常识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故事内容新颖,文字生动有趣,有助于青少年朋友解开许多化学谜团,开阔视野,打开智慧之门。《中外化学故事》是一本学习化学知识的经典读物。
  • 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开阔眼界的唐诗故事

    开阔眼界的唐诗故事

    中国人的思乡、忆旧、惜别、怀古、咏春、登临、言志直到悼亡,几乎都早在唐诗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范式与心理范式。唐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成果,很多时候,当我们仰望星空,也许我们就在演绎一个唐诗的故事。
  •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

    本书是品牌作文书“金笔尖作文工具书”最新品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校名师搜罗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精选具有示范作用的满分作文100多篇加以编辑而成。全书体例精当,包括“中考回放”、“满分作文”、“点评”三部分;内容新鲜丰富,可以窥见最新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可以借鉴各地优秀作文的写法;点评部分尤其精当,切中要点,不仅指出该篇作文的满分原因,且对可进一步提高之处给予了准确剖析。本书是一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可以作为全国各地初中师生备战中考作文的最佳参考辅导书。
  • 实用文书写作

    实用文书写作

    实用文书是从属于文章学中的一个写作分支,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写作文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实用文书写作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以其独特的实用功能,对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它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公允评价和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这不仅影响到它自身的发展,也妨碍了它文章功能和社会意义的充分发挥。
热门推荐
  •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中国诗歌有三千多年历史,唐诗为诗歌之高峰,许多唐诗至今仍盛传不衰,脍炙人口。唐诗选本众多,至今最流行者乃蘅塘退士所编之《唐诗三百首》,其后无论如何翻新重选,均无出其右者。
  • 用制度管人

    用制度管人

    本书正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聚焦在企业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制度和文案,详细论述了企业管理中普遍涉及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工具化,并提供了具体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执行方法或流程、实用工具表格,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可在实践的层面上提高企业效率。当然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对于我们提供的制度范本、流程、实用表格,读者可以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适当修改或者重新设计,使之更适用于自己的企业。同一个企业随着技术的创新,产品的更新,制度也需要创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读者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已经形成的制度,以期达到高效管理、高效工作的目的。
  • 高贵王爷的穿越王妃

    高贵王爷的穿越王妃

    她穿越千年,与他相遇。在这条穿越千年相爱的道路上,注定不会平凡。他们从陌生人到相知,相恋,相爱最后终于走到了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他们可以幸福,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吗???【PS本文以虐为主,男女主角最后不一定会在一起,不喜虐文的亲,请绕道哦。】
  • 欲仙临

    欲仙临

    前世的她是第一杀手,惨遭背叛。刚开始的她,不敢相信这一切竟如此玄幻。后来,对于她来说,重要的只是他,那个风华绝代的他。众人只知她配不上他,可后来,她同样风光无限,却依旧是废物。百姓敬她为神女,种种危险之下,她毫不犹豫,聪明果断的判断出一切利益。在她的心理,自己决定了的事,哪怕是神,也不能阻挡。神挡杀神,魔挡弑魔。
  • 月老难当:刁萌小月老

    月老难当:刁萌小月老

    我是天上的月老,掌管人间姻缘。门当户对是我为男女牵红线的准则。经我牵线成为夫妻的有情人,数也数不清,这是我莫大的骄傲。我本以为能得到人间所有人的尊重。谁知道人间的痴男怨女竟……竟合起来将我告上天庭。玉帝大怒,说我不识人间疾苦,整天乱点鸳鸯谱。一道圣旨将我贬下凡间。我只好乖乖的滚下凡间……经历半世情劫,回到天庭,玉帝问我所感所悟,我满怀激动说出了自己的所悟,玉帝听了又下了一道圣旨。我不由的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 月樱漫舞

    月樱漫舞

    她,舞樱,一个本该活泼可爱的女孩,却被命运无情的捉弄,悲其一生;他,颢月,一个本该天真烂漫的男孩,却意外失忆,被命运无情玩弄,苦其一生;他,星烙,一个自小被抛弃的私生子,为报复,牺牲一切,被命运无情嘲弄,悔其一生;她,花裳,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无辜的被命运拉入,一次又一次的残忍对待,惨其一生。===========================她,如樱般,美好而神秘,其实是被诅咒的,她背负着悲惨的命运,却留给世间最美好的祝愿;他,如月般,天真烂漫。月与樱怎样才能随风漫天飞舞,又怎样才会是“天真烂漫的神秘”?面对如此命运,究竟是该顺从还是反抗?
  • 洪荒未世

    洪荒未世

    赵星苏醒之后,身边的一切发生了巨变,人类进入未世时代,洪荒降临,远古凶兽横行,怪异的虫子到处猎食,整个世界陷入恐慌和崩溃之中。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个世界谁才是最强的狩猎者?赵星从深坑中爬起来,发现身体出现变化,不但能控制虫子,而且还能读书虫子的记忆,获得特殊的变强方法,于是,一段传奇由此开始。
  • 山海经校注

    山海经校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声传

    秋声传

    故事发生在西晋太康年间。西晋王朝推行九品中正制,导致政权被门阀士族所垄断,朝廷中党派斗争激烈,官僚贪污腐败,整个社会金钱至上,士族子弟不学无术,却坐享其成,许多下层有识之士心忧天下,却报国无门,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周边鲜卑、匈奴等游牧部落时常出没边境,烧杀掳掠,企图入主中原,民族矛盾不断升级。一片升平盛世的表象下潜伏着种种危机,而王室与士族仍处在醉生梦死之中……作品将武侠、侦探、战争、反腐、古典诗词等多项元素融为一体。形式上回归传统;内容上颠覆俗套;情节上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是这个玄幻盛行的时代里,为数不多的武侠作品之一。
  • 童话怎会不美好

    童话怎会不美好

    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这就是童话?童话怎会不美好?以此纪念那一段时光,恍若同桌还在身边耳语,诉说着她暗恋的辛酸,恍若年级里还残留着闺蜜和某男生的绯闻,恍若我所追寻的他,还停留在我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