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1400000006

第6章 人生礼仪(3)

古代贵族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的加笄仪式。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这里的订婚是指完成了古代婚礼中的“六礼”之一的“纳征”礼,一般在15岁举行,如果一直迟迟待嫁,《礼记·曲礼》曰:“其未许嫁,二十而嫁”,即延至20岁行笄礼。或者说,最迟到了20岁,不论有没有许嫁,都要行笄礼以正式确认其成年。例如清代前期安溪“女子将嫁之前,择吉行笄礼。母为主,诸母之有德者为梳发、戴冠,加簪(笄),着嫁时服。祝词大约以孝顺宜家为勖,乃字”。笄礼的仪节,文献记载不多,成书于唐代的《通典·女笄》只有寥寥数语:“笄女礼犹冠男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宋代,一些学者为了推行儒家文化,构思设计了士庶女子的笄礼,司马光的《书仪》以及《朱子家礼》均对笄礼仪式进行了记载,让我们仍可以感知到笄礼昔日的辉煌。

(二)笄礼仪式

首先,前期3日戒宾,选择亲姻妇女之贤而有礼者为正宾,并以笺纸书写请辞,于行礼前3日派人送达。辞如冠礼(某有子某,若某之某亲有子某,将加冠於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行礼前一日,再次恭请正宾,派人以书致辞:“来日某将加冠於子某,若某亲某子某之首。吾子将涖之,敢宿。某上某人。”主要是提醒正宾一定参加,以示重视。正宾收到请辞后即用“某敢不夙兴,某上某人”作答。但这里,子作女,冠作笄,吾子作某亲或某封。妇人自称,于己之尊长,则曰儿,卑幼则以属于夫。尊长则曰新妇,卑幼则曰老妇,非亲戚而往来者各以其党为称。

行礼的当日,陈设设盥洗、帨巾於厅,如祠堂的布置。以帟幕(帷幄)围成房于厅东北。如果厅无两阶,则画出阶形。对于笄礼所用服饰如背子、冠笄、履、栉、掠,用桌子陈设于东房中东部,以北为上首。酒注、盏盘亦以桌子陈于冠服北面。冠笄以一盘盛之,用帕蒙上,以桌子陈于西阶下。一位执事守在旁边,布席于阼阶上之西,面向南。准备就绪后,所有参加者按要求和秩序入场,主妇及以下,着盛服就位。主妇在阼阶下,稍偏东的地方,面向西。子弟亲戚童仆在其后面,排成行,面向西,以北为上。从子弟亲戚习礼者中选一人为傧,站在大门外,面向西。将笄者着采衣短褂衫,梳双鬟童式头,在东房中,面向南等待笄礼的开始。宾至,主妇迎入升堂。但与冠礼不同的是,笄礼不用赞者,主妇升自阼阶。

当身着盛服正宾至大门外,面向东。傧者入,通报主妇,主妇出门,面向西,向正宾行再拜之礼。然后主宾一揖入门,揖让到阶下,再揖让一次,登阶。主妇由阼阶,先登阶,在阼阶上偏东的地方站立,面向西。正宾由西阶后登阶,在西阶上偏西的地方站立,面向东。摈者在东序布筵席,稍偏北,面向西。将笄者出房,面向南。正宾为将笄者加冠笄,适房,服背子,与冠礼同,但祝用始加之辞,不能则省。

正宾向将笄者行揖礼。将笄者出房立于席右,面向席。正宾揖将笄者,即席跪。合紒,施掠。宾下阶,主妇也下阶,宾盥洗,主妇揖宾,登阶复位。执事者以冠笄盘进,宾下一级台阶,接过冠笄,执之,正容,到将笄者前,向将笄者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然后跪,加之,兴,复位,揖笄者。笄者到东房中,脱去衫子,换上褙子,出房,正容,南向。

笄礼中三加的服饰,分别含有不同的意蕴。初加,有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款式象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再加,有发簪、曲裾深衣;三加,即第三次行礼后穿的衣服,有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可以戴饰品了,要有佩绶等饰物。三加的服饰蕴含着女孩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三次加礼后,摈者在堂中间偏西处设醮席,面向南。宾揖笄者,笄者就席右,面向南。正宾取酒到席前,面向北念祝辞曰:“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笄者向正宾再拜,直身,面向南,接酒盏。宾复位,面向东答拜。笄者跪祭酒,直身,就席末,跪,饮酒,兴。面向南,再拜。宾向东,答拜。

最后是给笄者取字。宾从西阶下阶,面向东。主妇从阼阶下阶,面向西。笄者从西阶下阶,立偏东处,面向南。宾字笄者,致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女。”(或仲叔季)。笄者对曰:“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宾也可以另外作祝辞。主妇以酒馔礼宾。以币(帛)酬谢,拜谢,币多少随宜。至此,笄礼完成。

女子行笄礼时要改变幼时发式,把头发绾成一个髻,用一块叫纚的黑布把发髻包住,然后再用笄插定发髻,还要在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以后,基本上是深居宫室,不与外人接触,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绳解下,因为她结婚成妇,已不需要这一标志。凡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有待遇,甚至连去世后的丧事都可以按成人的规格来办理。这也是《春秋公羊传》所说的“女子许嫁,笄而字,死则以成人之丧治之,此周制也。”

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宫室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领。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很显然,笄礼是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下对女子所进行的婚前准备和婚前教育,是对女性人生责任的提醒,也是对其角色的确认。笄礼的方式突出了女性特有的柔美,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精心地梳成秀美的发髻,郑重地簪一发笄……这一过程体现了女性的柔美,暗示了女子将与男子以不同的方式支撑这个世界。日本、韩国现仍有集体的冠礼和笄礼。在我国,随着汉服的复兴,已废弃的冠礼和笄礼又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第三节寿礼

我国古代有所谓“五福”,即福、禄、寿、喜、财五种人生理想。《尚书·洪苑》说:“五福,一日寿,二日福,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更是把寿摆在第一位,还阐述了寿与其他几福的密切联系,比如古人解释考终命为“皆生姣好以至老也”,说明考终命与寿有一定的关系。在人的一生当中,寿是至关重要的,寿诞礼也就极为隆重和繁盛。

一、寿礼渊源

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有了生日的概念。《易·纬·乾凿度》:“帝乙则汤,殷家质,以生日为名,顺天性也”,意为殷人质朴,以孩子生日的干支为孩子命名,反映了先民的太阳崇拜,但不见得有庆贺生日的活动。商周时期的上层社会出现了“献酒上寿”原始形态的祝寿活动。《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再有《诗经·小雅·天保》记载:“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上述诗句表明,商周时在一些欢乐、喜庆的场合,有位低者举起酒杯向位高者祝寿,祝愿他们寿运永继、长生不老的礼俗。这种“献酒上寿”不一定在生日进行,而是一种特定涵义的祝酒、娱乐或带有政治目的活动;“寿”最早也并不是用于向长辈祝寿,而是指向人进酒或赠物,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奉卮酒为寿”和《刺客列传》中的“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真正意义上的祝寿礼俗从南北朝开始,“寿”逐渐定性为给长辈祝寿,且相延成俗,影响至今。唐代“圣寿节”的出现是祝寿礼俗的高峰。唐玄宗将自己生日的8月5日作为“圣寿节”,全国放假3天,盛况空前,开了全国为皇帝庆寿的先例。元明清三代,每逢帝王诞辰均有隆重的朝贺仪式。清代皇帝庆贺生日要数康熙的六十寿庆最为隆重,赴宴者高达2800人,且赏赐有加。慈禧甲午战争期间动用海军军费举办六十大寿,遭千古唾骂,成为帝王祝寿的绝响。帝王的诞辰庆贺典礼,对古代祝寿礼仪活动的丰富、定型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人生礼仪之中,唯有寿诞礼可以周而复始、一年一次,其他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寿礼也叫“过生日”,“做寿”、“祝寿”、“贺寿”等名称。但是寿礼又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人幼时庆贺诞生的仪式不叫寿礼,而称为“过生日”,人们认为小孩子、年轻人做寿是不妥的,要折寿的。寿礼一般在40岁以后才开始举行,但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不能“做寿”,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古时的寿,100岁为上寿,80岁为中寿,60岁为下寿。男为椿寿,女称萱寿。在源远流长的寿诞文化中,对男女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寿诞日有一些专门的称谓:悬弧之辰,指男子生日;悬诞之辰,指女子生日。

二、寿礼仪规

1、寄帖发函

当决定为某人做寿时,由其子女、亲属出面发请贴。

2、寿礼礼物

接到邀请后,被邀请者准备贺寿礼。最常见的祝寿礼物有寿糕、寿烛、寿面、寿桃、寿联、寿幛、五瑞图、“寿”字吉祥物等,也有送鸡鸭鱼肉的。寿礼上用红纸剪成“寿”或“福”字粘上,寓意长寿幸福。

3、布置寿堂

一般人做寿、过生日,规模较小,一餐家宴,吃长寿面。豪门大户要设立寿堂,寿堂南墙上挂有红绸,上书“寿”字,也可用百寿图代替,两旁挂寿联,上悬寿幛,其他寿联可挂在其余墙壁上。寿堂地上铺设红地毯,寿堂正面的墙壁之下摆一张方桌,上面摆放祝寿用的寿桃、寿面及鲜花、水果等。方桌上还要摆放寿烛,而寿堂的两边则摆放客人坐的椅子。

4、开宴贺寿

把寿星请到上屋席位,其他按辈份落坐。宴席除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外,必有长寿面。大家向寿星敬酒,因“酒”、“久”谐音,象征寿星长命百岁。饭后由寿星切寿宴中的蛋糕,划第一刀,然后切开分食,第一块献给寿星。

5、献祝寿辞

祝寿辞,是指在寿典上向寿星所献之辞,故也叫寿文。其内容一般是对寿者的经历、业绩、品德进行叙述和赞颂,表示良好的祝福。

6、行礼及回礼

古代祝寿的行礼仪式主要是:同辈抱拳打躬,晚辈鞠躬,儿孙辈行跪拜礼;祝寿活动结束后,主家要适当给客人回礼。

三、贺寿礼辞

伴随着祝寿礼的产生,诞生了一种在寿诞礼上使用的专门文体,即寿诞礼辞,包括祝寿柬贴、祝寿锦幛、祝寿诗词、祝寿楹联等。

(一)祝寿柬贴

寿柬是专门用来邀请亲友前来参加自己长辈寿辰的请贴,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不由寿星自己具名。寿柬的格式与写法除了按请贴的要求外,还有一些固定的用语,如父亲称“家严”,母亲称“家慈”,男子生日称“悬弧”,女子生日称“设蜕”等。寿柬款式有横排和竖排两种。

(二)祝寿锦幛

寿幛,也叫礼幛。一般用绸布题字,多在整幅的红绸缎上,剪贴喜纸。有用红纸的主轴,称“寿轴”;也有外装玻璃框的,称“寿屏”。

寿幛有直式与横式之分,不论直式与横式,皆采用长方形。寿幛的撰写,应考虑到寿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因素,用语多为赞颂性或祝福性的话。寿幛用字简短,有1个字的,如“寿”字;有4个字的,如“寿比南山”等,通常以4个字为多。寿幛题辞为四字的,在4字当中,有一定的平仄声规律。大概是以平声开始,必以仄声收尾;仄声开始,必以平声收尾。这就是所谓的“平起仄收,仄起平收”。

(三)祝寿诗词

祝寿时,所做的诗词,叫寿诗、寿词。大体分为自寿和寿人两种。给自己生辰时所写的文章叫自寿,为别人寿诞所写的叫寿人。自寿的诗词,或写在青少年,或写在中年,或写在晚年,由于身世、阅历和感受各不相同,所抒发的情感亦各有千秋。为他人祝寿的诗词,大体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家属亲人所写的寿诗和生日词;一是在社会交往中为他人祝贺所写的寿词。

(四)祝寿楹联

祝寿楹联,简称寿联。撰拟寿联时,必须分清对象,确立主旨,选用恰当的词句,保证流畅,使人看了能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寿联多用文言文,并且多用成语、典故、专名。

做寿庆,过寿诞,是人们表达良好愿望的一种祝福,也是一种尊老敬老的好风俗。在我国古代民间装饰艺术中,有很多表现寿字的作品,如“八仙祝寿”、“麻姑献寿”、“松龄鹤寿”、“五福捧寿”等,表达了儿女对父母老人的敬意和孝心,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人对仙寿长生的追求,并构成了我国古代传统寿诞礼俗的丰富画卷。

第四节婚姻礼仪

婚姻,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而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婚礼是人成年礼之后的重要礼仪,也是家族关系延展的重要标志。《礼记·昏义》说:“昏礼者,礼之本也。”婚姻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和宗族成员的要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同类推荐
  • 文化艺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文化艺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课外体育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指南(有趣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指南》从不同角度入手,介绍了体育健身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体育健身常识、锻炼项目选择、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量的掌握等,还有一些急救常识和防护措施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青少年以一定的指导。作者谢芾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与课外从事的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提升所学知识的印象。
  • 小学生必读名家:狐兔入井

    小学生必读名家:狐兔入井

    《小学生必读名家:狐兔入井》是茅盾的儿童文学作品选集,收录了他的《驴大哥》《金龟》《飞行鞋》《怪花园》《风雪云》《十二个月》等24篇作品。从体裁上看,这些作品可分为童话和故事两类,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童话、历史故事,外国的寓言、童话和民间故事,多是根据原材料改写而成。茅盾善于根据少年儿童的欣赏趣味和阅读能力,对原材料进行甄选和处理,从中把真正对少年儿童有意义的内容发掘出来。流畅的白话语言,风趣隽永的小故事,使得文章气息清新,色彩浪漫,独具风格。
  •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著名诗人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建筑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建筑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历史知识。进而扩大视野,培养其审美能力。本文分10个章节,共介绍了35处著名建筑。
热门推荐
  • 盛归

    盛归

    刘府三小姐,摇身一变骤然成了林府的表小姐。一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六年前的那场变故,她与他都在寻觅缘由。来,我实在很累,借你肩膀靠一靠。寄人篱下,一路艰辛......谋的,不过是繁盛归来的那一天。
  •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 极限刺杀

    极限刺杀

    我叫李时针,好吧,我知道名字很逗比,可我真的跟那个写医术的家伙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高中生,可是你们能不能不要这样,杀手?刺客?跟我有毛关系?好吧,不得不承认,最后我还是屈服了,死亡或者反抗,这特么一点也不难选择,真的。
  • 修真之任逍遥

    修真之任逍遥

    我是谁?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牛的不服从管理的人!我不做管理者因为是懒,我不服从管理是因为我强大。我不飞升仙界是因为地球是我的家,我不成仙因为我是人。
  • 穿越之神厨王妃

    穿越之神厨王妃

    女厨子一朝穿越,霸上风流王爷,只想吃他的、喝他的,用厨师的专业绑住他的胃,而他还真就被这么一个女人完全栓住了!他在扑倒与被扑倒之间徘徊,到底是被她扑倒吃干抹净,还是反扑把她“拆骨入腹”?
  • 上古世纪之斗战

    上古世纪之斗战

    两千年前,两块大陆的所有种族曾在光辉的原大陆共同生活。然而渡过由神与英雄们掀起的战乱年代后,迁徙到新大陆安居的人们渐渐遗忘了原大陆的辉煌。承载着原大陆记忆的碎片散布世界各地,若是追寻着这些记忆回到故乡,或许将会揭开战争的秘密与众神的真相。
  • 七界御龙

    七界御龙

    离奇的雨,意外的事故,使得林青云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附身到一个与他同名的孤儿身上,从此开始了他的崛起之路。
  • 花样学霸

    花样学霸

    本文主要讲了学霸们在脱离父母管制下的一个月的生活。在他们的自主生活中,家长会留下一笔“经费”。在耗费体力和智力的独立生活中,小学霸们,又能撑过几天呢?
  • 妖孽王爷:腹黑废材小姐

    妖孽王爷:腹黑废材小姐

    她,一朝穿越,魂附废材五小姐,是巧合?是阴谋?是身世?废材?没关系,萌宠在手天下我有。“萌白,起床打架了。”——————他,异世王爷,众人仰望的存在,神秘而又危险却独宠她一人,黏她黏她还是黏她。她怎么发现这王爷和传说中的神秘不一样。某爷瞪了眼洛倾言身边的萌物不要脸道“言儿,它抢我位置。”洛倾言满脸黑线“咱能要点脸不。”君墨城挑眉“不要脸,就要你。”她腹黑无良,他妖孽霸道。天生姻缘,一世的纠葛。
  • 娶夫:娘子请温柔

    娶夫:娘子请温柔

    二十一世纪性子孤僻的女杀手,穿越到了一个男多女少,可以白吃,不用负责,并且美男多多的彪悍的世界。美好的社会制度,值得赞扬的分享精神。不用负责的幸福,夜夜笙歌的绝对美妙……哇咔咔,老娘艳福不浅嘛!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