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1300000020

第20章 二人转著名艺人与转坛趣闻(1)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二人转艺术深深地扎根于东北大地,并产生了无数的从艺者。除了清代、民国时期的著名艺人外,近现代又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工作者,诸如:徐小楼、于守和、胡景岐、王悦恒、蔡兴林、梁德双、苏凤林、来清、张敬忠、朱玉臣、秀林、林文田、安志斌、秦志平、李海、李春明、韩子平、孙文学、傅昌发、张金来、高英杰、董孝芳、陈殿栋、吕兴有、李少先、王素珍、苏文秀、关长荣、张志霞、白凤兰、雷秀珍、王笑梅、于莲、郑淑云、李小霞、郑桂云、李静、朱和平、董玮、王艳春、杨宏伟、陈树新、杨金华、黄晓娟、周春燕、李雷、董宝贵、尹为民、董连海、佟长江、徐振武、岳春生、阎光明、丁少良、白玉民、李丽颖、石桂琴、张建华、阎学晶、魏武才、何小影、孙晓丽、赵晓波等。这些艺人继承了前辈的高超艺术,巩固创新,成为近现代二人转舞台的中坚力量。

新中国成立前后,是二人转的继承和发扬阶段,艺人们承前启后,为二人转的现代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一批艺人中的李青山、王尚仁、李庆云、杨福生、刘士德、阎永福、王悦恒、栾继承、程喜凤、谷柏林也被尊为二人转的十大宗师。

二人转的表演幽默诙谐,艺人们又拥有各种高超的技艺。同时,二人转的产生和发展,分别经历着中国的不同发展时期,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有关的趣闻和轶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第一节 二人转著名艺人

一、一代宗师李青山

李青山,著名二人转表演艺人,1904年生于中国东北的吉林省舒兰县,1978年去世。幼年家境贫寒,11岁开始给地主放猪,15岁拜老艺人张相臣为师学唱二人转,在吉林各地走乡串屯,靠卖唱乞讨为生。

18岁成名,30岁以前唱上装,30岁以后唱下装。先后取艺名为“大金镶玉”、“大机器”。东北沦陷时期,李青山在关大桥演出,有个聂警尉派人送来个纸条,叫李青山去他亲戚家的那个屯子演二人转。恰好干沟子有人也来找李青山,于是李青山就把聂警尉的人打发走了。等李青山和刘士德到干沟子安顿下来,聂警尉的人也追了过来,还打了李青山一伙的艺人。

聂警尉知道李青山的大名,不好明着难为他,就叫李青山当场为他演出。于是到外边大场院里打场子,李青山和刘士德用艺人行话嘀咕几句就上场说起口来。李青山说:“上场来多多少少说上几句。说金值金,说银值银,也别说你唱得好,也别说我唱得不济。南里走,北里去,四海为家,全靠父老兄弟。昨天咱在关大桥,今天来到干沟子。屯子外打下处,冷风潮气。夜间来了老总,惹人家不愿意。打了咱们几下子,肉皮子挺疼,骨头没咋的!唱好唱赖,咱还是比试比试!”

刘士德说:“咱们比啥呢?”李青山道:“咱们也说一段反正话,我说正的你说反的。”接着二人便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下去:“红花”,“花红”;“白花”,“花白”;“一万”,“万一”;“九条”,“条九”;……“老鞑子”,“鞑老子”。这时刘士德说:“我不跟你唱了!”李青山问怎么了,刘士德说:“还没张嘴呢,你就打老子!”

说到这里,观众禁不住哄笑起来,聂警尉明知挨了骂,也只好跟着笑。

1948年,李青山参加土改队和担架队,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教师,在艺术上坚持推陈出新,重视改革,培养了不少有成就的演员。1958年他担任吉林省戏曲学校教师,并被聘为吉林省吉剧团的艺术顾问,对于吉剧的创建也作出一定贡献。1950年以后,相继在舒兰县文工队、吉林省文工团、长春市文工团、长春市东北地方戏队、吉林省戏曲学校等文艺单位工作。曾被选为长春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

李青山的嗓音清脆响亮,韵味醇厚,演唱风格独特,唱工技巧样样俱佳,尤其擅长即兴编演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说口词,最受听众欢迎。长期流传在东北地区的60多首民歌和200多出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剧目,他都唱得很地道,演得很出色。

代表剧目有《洪月娥做梦》、《摔镜架》、《浔阳楼》、《西厢》、《蓝桥》、《回 杯记》、《赔情》、《二大妈探病》、《大观灯》等,由他口述、王兆一整理的“谈艺”、“小传”、“谈戏”等理论专著,总结了他的艺术经验和经历,被吉林省曲协及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编入《二人转史料》二、三辑中,颇有影响。

二、“蹦蹦皇后”筱兰芝

筱兰芝,原名栾继承,1923年生于沈阳市东陵区祝家屯,1995年因病去世。筱兰芝儿时最愿意看秧歌,14岁那年,屯子里来了一个秧歌队,他看着看着,凑到跟前摸起家什竟然敲出点儿来。后来,他就跟着秧歌队走了,由这屯到那屯,等秧歌队散了,他又跟着领头的学唱蹦蹦戏,从此便走上了学艺的道路。

在跟随艺人闯荡江湖中,筱兰芝饱经风霜,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演唱基础。他20岁即在沈阳成名,人称“蹦蹦皇后”。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的演唱技巧更加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表演手段不断得以充实,逐渐形成人所共知的艺术风格。

筱兰芝一生追求二人转艺术的“美”。他每演完一场,常说“又美了一回”。他从不用脏口怪相取悦于人,而是靠精湛的真功夫,把人们认为俗的艺术搞成俗的精品。

在旧社会,二人转艺人地位卑微,被视为社会上的下九流。筱兰芝不这么看,他说艺人的形象要靠自己树立,艺德才是根本。筱兰芝最反对艺人说脏口,认为满口脏话的艺人一钱不值。有一次,他同师傅在通化一个叫马莲土墩子的地方唱二人转,警察非让他唱个“粉段子”,他坚持不唱,说唱“粉段子”的是下九流。警察打他,他也不唱,最后把他打得鼻青脸肿。

1955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在看了筱兰芝表演的二人转《西厢记》后称赞他说:“我演红娘,台上需要那么多人陪伴;你演《西厢记》,台上就你们两个人!”据著名二人转研究专家、辽宁省省曲艺家协会顾问耿瑛介绍,解放后,筱兰芝在抚顺欢乐园献艺。新编历史题材《王娇鸾》就是他唱红的,流传于东北三省。

“文革”期间,筱兰芝身陷囹圄,却念念不忘二人转。那时,常有菜农接他去郊区,在生产队的大菜窖里为大家唱二人转。“文革”结束后,筱兰芝重登舞台,除演出外,又培养了一批二人转新秀,使他的绝技得以传承。新中国成立后,二人转剧本的书写方式才都由“丑、旦”改为“男、女”了。旦角改丑角,也叫上装改下装,行话叫“解开罗裙带”。有人上装改了下装之后出了名,关东名丑、筱兰芝的搭档“程傻子”就是其中之一。其实他们以前唱上装时的名字都很好听,为了适应演丑角的要求,才改成这样的名字的。而一辈子没“解开罗裙带”的,在东北三省,只有筱兰芝一个人。

三、从乞丐走向大师的程喜发

程喜发,出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1965年去世,辽宁省辽中县人。著名二人转艺人。旦、丑双绝。

程喜发出身极为贫寒,从他记事的时候起,生母即因病去世,他跟着父亲和继母生活。父亲是一个给别人扛活的力工,因劳累过度,不久也去世了,程喜发只好跟着继母给人家放猪谋生。孤苦无依的程喜发不愿在家受气,只好加入到乞丐的行列。

乞丐帮里住满了各种各样靠卖唱卖艺要饭吃的人,打呱打板儿的、打沙拉鸡的、打哈拉巴的、打高粱杆子的、打烟袋锅子的、唱二人转的等。程喜发就是在这里学会了打竹板和唱小调。年轻的程喜发靠着这点学来的卖唱技艺,一边要饭一边卖艺到了黑龙江省海伦县。15岁时,程喜发在海伦遇上了二人转艺人杨德山,并拜其为师。

二人转传统的教授方式是“口传心授”的方式。程喜发不认识字,这种学戏方式对于他十分艰难。师父教了戏词儿,他害怕忘了,就躺在土炕上,眼睛瞪着屋子的顶棚,心里默默念叨着刚刚死记硬背住的戏词儿。每天晚上,师父杨德山上台演出的时候,他就坐在台下的角落里看身段和手势。等戏演完了,人群散尽以后,他就偷偷跑到月亮地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样学个五六成,师父有时间再给他指点。就这样,程喜发随着师傅学会了《燕青卖线》、《华容道》、《阴功报》、《双锁山》等二人转的骨子大戏。不识字的程喜发依靠着死记硬背学会了这么多的戏文,这完全是靠着一种过人的毅力。

程喜发包头时(旦角)艺名“程凤喜”,唱丑时艺名“程傻子”。新中国成立前曾在吉林、辽宁及热河一带演唱,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肚囊宽,会的剧目很多。新中国成立后在抚顺、沈阳一带演出。程喜发会的剧目很多,如《王二姐思夫》、《灞桥挑袍》、《浔阳楼》、《武松打虎》、《杨七郎打擂》、《杨闹红要表》、《包公铡侄》、《白娘子诉功》及小曲《鸳鸯嫁老雕》等。

程喜发能唱近百种曲调,“十三嗨”最精。唱戏时注意解意,领着观众走,有一套艺术表演技巧。改唱丑以后,调和板非常瓷实,“口”、“相”俱佳,和包头配合默契。“蹦蹦皇后”筱兰芝说,他最佩服的艺人是程喜发,程喜发的板头好、肚囊宽。

1951年末,程喜发进入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民间艺术顾问,著有艺术回忆录《六十年来的二人转》。

四、二人转新“掌门人”赵本山

赵本山,1957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著名小品、东北二人转演员。在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享有极高声望,被誉为“小品王”,曾经蝉联10余年春节联欢晚会“最受欢迎作品奖”。创立有本山传媒集团,任董事长。集团业务包括电影、电视剧、刘老根大舞台连锁剧场等。近年来因大力提携新人、热衷慈善事业等义举而赢得广泛好评。

赵本山6岁时就开始跟二叔赵德明(盲人)学艺。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等样样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为突出。苦难的童年成了赵本山一生的财富,为其日后的小品、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岁时,入公社文艺宣传队,又入威远乡业余剧团,后借调西丰县剧团主演二人转。

1982年,辽宁省举办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赵本山在李忠堂与崔凯合作的拉场戏《摔三弦》剧中扮演盲人张志,一举成名,获演出一等奖。当年,赵本山考入铁岭县剧团,担任主演并任业务团长。1986年被调到铁岭市民间艺术团。那时,赵本山与潘长江在沈阳一起演出的拉场戏《大观灯》300余场,场场爆满,轰动东北三省。中国观众今天能享受到赵本山小品艺术,据说应该感谢的是姜昆。1987年,姜昆在辽宁铁岭偶然看到赵本山的一场演出,之后他极力向中央电视台导演推荐赵本山。

赵本山小品最大的语言特色首先是丰富、生动的口语,赵本山从二人转继承了一份重要的艺术遗产,这便是“说口”。他不但能准确掌握传统说口的节奏和韵律,还能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用现代词语以及乡村俚语创造出崭新的说口风格,语言节奏鲜明,十分上口,富有韵味,而且内含一种极富魅力的幽默感。他一张嘴便妙语成珠,最没效果的词儿到了他嘴里也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应,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赵本山对二人转最大的贡献是提倡“绿色二人转”。所谓“绿色二人转”,就是将二人转中低俗、庸俗、恶俗的部分去掉,即净化脏口,将其优秀的一面留下来。只有将二人转净化和提升,走绿色道路,才能走上大舞台,让更多的观众喜欢它。赵本山的这一提议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好评,他所倡导的“绿色二人转”也正风风火火地转遍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节 二人转转坛趣闻

一、二人转艺人的拜师礼

二人转艺人拜师,程序有繁有简。据老艺人程喜发回忆,拜师很不易,师傅先品你三个月。 第一看你嗓音如何; 第二看你机灵与否;第三看你是否够材料,手脚直板板的不行; 第四还要看你的品行,品行是大事,要你三稳——手稳、脚稳、嘴稳。

师傅看你合格,才撒帖子请人。除各班的艺人来贺喜外,不在班上的单牌艺人也来随份子。摆上香堂,也是三炷香两支蜡。上香有说道:大圣佛殿上六十四炷,小圣佛殿上三十二炷。拜的师爷是庄王。拜师时有捧壶的,有入门师。入门师领你大点步子迈过门坎,这算进了祖师爷留下的门坎。然后拜祖认师。代笔师在一尺多长的毛头纸上写上某某几时入江湖门、谁捧壶、谁代笔等。然后吃喝两天。

捧壶要用泥壶,因为壶和江湖的“湖”同音,表示入了江湖。这是入门徒弟,有三灾八难,江湖人庇护你。

收头一个徒弟,叫“开门徒”,这是“头次开山”,三年以后打发徒弟下山,就算满徒。收最末一个徒弟,叫做“关门老兄弟”。还有认“过卖师”(过门师)的。有些唱手是自悟的,唱了很久没拜过师父,不算入江湖门,因此再认个师傅或师哥,这就叫认“过卖师”。也有虽然认过师傅,但还想跟某位老艺人学艺,就认个“干老”,其实明是“干老”,暗是“过卖师”。

同类推荐
  • 名家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名家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通过名家寓言,使读者探寻到真理的原生轨迹,领悟人类开启真理之门的智慧过程。
  • 模拟导游

    模拟导游

    在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中,旅游业以其综合性、关联性和较高的乘数效应,展现了极强的产业优势并积极发挥先导作用。两年来,四川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已恢复到震前水平,成为海内外游客心中美丽而优质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民间大使”,四川导游肩负着传播四川特色文化、展示四川旅游形象的重任,为此,培养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导游人才已成为川内旅游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编写本教材的初衷。
  • 盛开·90后新概念·初梦

    盛开·90后新概念·初梦

    作为盛开的新特色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他们用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中外地理故事

    中外地理故事

    本书呈现在你眼前,会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它不仅生动而翔实地讲述了上面提到的地理奇观,同时还能让你了解一些你从未听过的地理奇闻或找到长久以来困惑你的答案。相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你会对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对基于地理基础上的人类历史和文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身边的秘密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身边的秘密

    有时候,最让人感觉难解的秘密就在我们面前。本书发掘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120个让人迷惑的难题。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未解难题——院子里的生物学、厨房中的化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前沿物理学。本书从《纽约时报》之《350天为什么》专栏摘取日常生活的问题集结成书。在此书中,所有的问题均是由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部分是成人)提出的,他们对我们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热门推荐
  • 玄冥九重天

    玄冥九重天

    转世重生的她,来到异界,创造了一段传奇。在那个以力量至上的地方,一个女子,带着前世的记忆创造辉煌。她在10岁时遇见了他,在18岁时面临抉择,他,替她做了决定。【本文还在完善,我是新手,希望各位多提提意见。】
  • 佛说水沫所漂经

    佛说水沫所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昔日荒城

    昔日荒城

    为了这个江湖,屡屡忽略爱他之人的感受。为了站在他身边,她隐忍寂寞不敢表现出半点怨尤。他和她都曾有旧,他与她身负隐仇。若不是这个江湖波谲云诡,波涛暗涌,他又怎会在倾覆之时向她伸出手,将她拉入温柔的风雨之中。昔日荒城,今朝帝国,且看他,如何号令江湖,统率枭雄。【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赤凤青龙传

    赤凤青龙传

    赤凤青龙乃是女娲修天补日时,投于凡间的一把鸳鸯剑,以求万物和谐共处,得此剑着便可号令天下,一统江湖,后经过历代战乱,流散到江湖之中,至此赤凤青龙分割异地,天下大乱。赤凤青龙,腾舞在空,我要称王,四海朝拜,若非剑主,空有机缘。(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苏少瑾重生了,还是个三无少女。没钱,没相貌,没身材。身体较小还易推倒?“娘子,我们还没圆房?”“.......”相公高中状元,居然弃了她这糟糠?(QQ群号:366709504)敲门砖书中任意名字一纸休书就想将她踢下堂?苏少瑾表示怒了。“相公,你说我是嫁给王爷好?还是相爷好?”“....想都别想....!”
  • 网游之两只猿猴鸣翠柳

    网游之两只猿猴鸣翠柳

    一个是擅长攻克程序漏洞,并利用所学在网游世界混的风生水起的大学生;一个是专门研究网络安全,实在无聊便委身朋友游戏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的技术男。两个程序猿的猿粪,一场猿猴与猿猴的爱情。幸福是什么?安沁:“你为什么从来没说过你爱我?”闵昊:“我爱你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还需要说?”
  • 极品匪妃

    极品匪妃

    在二十一世纪的她,是个典型的乖乖恋家宅女,不幸遇上所谓的空难,幸运的是撞入时空之门,被带入一个历史上从未提到的架空时代。可她不像众多小说里的女主那么好运,只是灵魂穿越什么的,还有什么富家小姐当当。她穿到的地方是个山洞,还被人捡回山寨里,可谓是一平如洗啊!所以她决定翻身农民把歌唱,在这异次元的世界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这一路闯荡中她将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 最强狂少

    最强狂少

    放牛的小牛郎偷看女人,不仅抱得美人归,还留下了纪念日。养猪的刘文兵偷看女兵,不仅被打断一条腿,差点留下忌日。同样都是禽兽,玩的都是牲口,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论偷衣服的必要性。
  • 淡定的人生才幸福

    淡定的人生才幸福

    本书从人生、态度、工作、心灵等方面入手,探究淡定的奥秘,寻找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淡定的方法。
  • 缠上魔帝:至尊神祭祀

    缠上魔帝:至尊神祭祀

    一朝穿越,沦为世人公认的废材,珍珠蒙尘,苏醒之时,霞光乍现,就算自己是废物,也能虐得连你妈都不认识,更何况自己还不是废物。霸气无边的功法,威慑四方!狂拽霸炫酷的本命魔兽,凌虐天下!一身诡异的体质,脑海自动创造的功法,无不碾压一切天才!本想带着身边的朋友,穿梭在各个地界,但是,有谁来告诉自己,为什么自己身边的人不是花痴女,就是暴力狂,不是暴力狂,就是神经病,不是神经病,就是呆头鹅,外加附带一枚心理极度扭曲的人。说好大杀四方,打架抢劫的,求速度!作者QQ:2424386867敲门砖:随意写什么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