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0600000002

第2章 东北秧歌(1)

1、何谓“东北秧歌”?

东北大秧歌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民间娱乐活动,来源于生产劳动之中。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目前所说的东北秧歌包括了地秧歌、高跷秧歌和二人转。

2、东北秧歌的渊源

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3、东北秧歌的发展

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由流放到塞北的徒囚中艺人文士,将内地的戏曲歌舞带到东北,东北就已经有了“上元日”(正月十五)办秧歌的习俗。表演的男子扮成参军、妇女等角色,边舞边歌、通宵达旦。到了清末民国年间,扭大秧歌已经是遍布东北各地。到乾嘉时期,这种歌舞活动与东北人民的热情浪漫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稳、梗、翘风格的秧歌舞,特别是渐渐成型的秧歌音乐,那锣、鼓、镲、唢呐等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令人过耳不忘。

4、风格独特的东北秧歌

东北大秧歌的风格,以火爆、热烈、欢快、奔放著称。民间称秧歌扭得好叫“扭得浪”,即不但舞姿要优美,而且腰胯摆得幅度要大,节奏感要强,表情要有感染力,总之是不能平淡而要夸张,才符合关东豪爽热情的民风。此外,秧歌的“走阵”(行进表演队形)也要活泼新鲜。除通常的圆场外,还可以走出“二龙吐须”、“太极八卦”等许多花样,时快时慢,边走边变。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5、东北秧歌的艺术特色

(1)东北秧歌的角色及作用

①秧歌头:整个秧歌队伍中负责指挥调度和整体协调的核心人物。

秧歌头只有一人,位置处于队伍第一位,高跷高度也是全队最高的一人,大概在1.1米~1.3米之间。指挥时面向队伍,领舞时负责控制秧歌的节奏和秧歌调的快慢轻缓。可以说,整个秧歌队的表现完全操控在秧歌头手中。

②公子:秧歌队舞动环节的重要人物。

公子共有4人,高跷高度仅次于秧歌头,大概在1米~1.1米之间,两两一队跟在秧歌头后面。其舞动效果与秧歌头齐平,大气随意,是全队中最耐看也是最为宏观的一种。

最主要的是,公子还有一点主要绝技。这点决定了秧歌头与公子的特殊地位,因为他们五人要完成其他人完成不了或者是看似完成不了的动作。家乡话称之为打别。

③花角:花角并非京剧中的花脸等角色。这里所言的花,是指女花容的意思。花角多由女性承担,即使有男性,也必须是不那么魁梧的,要求腰枝纤细肩膀低垂为好。

花角中分头花和普花。

头花为4~8人,分两队尾随于两队公子身后。着装为古代小姐的模样,满身绫罗绸缎,各种配饰,头顶有假发,装有头饰。右手持扇,左手持手绢。舞动要求必须上身平直,不许晃动,脚步移动范围不能过大,舞动扇子与手绢时胳膊幅度不能过大,要有古代小姐的矜持劲儿。必须有任由前面公子折腾,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

后面跟随大概20名左右的普通花角。

(2)东北秧歌的服装特色

秧歌头的服装与公子相同,另外装备有哨儿和指挥旗。指挥旗共有两面,红绿各一面,分持于两手。依靠哨音和旗语指挥乐队的秧歌调变化、队伍队形变化和各种角色的穿插登场以及表现形式。

公子的服装是古代公子哥的服装。长衫是不能系的。右手持扇,舞动时右手以碗为中心使手腕顺时针方向转动扇子,将其尽量舞成一个圆环,速度快时就像右手舞动一团各种颜色的大花。左手拎着长衫的衣襟,一屈一伸,背后看上去像是一只蝴蝶时而张开肘而合上翅膀一样。

6、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

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有三种:大鼓秧歌、小鼓秧歌、地秧歌。

(1)大鼓秧歌

大鼓秧歌在三种形式中流传最广,尤其以辽南地区的营口、海城及盖县等地更为盛行,主要通过使用的道具来与小鼓秧歌区分。

(2)小鼓秧歌

小鼓秧歌分“天津高跷”和“小鼓高跷”两种。表演者脚踩1尺6寸左右的木制跷腿,因为两者都以腰鼓和手锣伴奏,所以统称小鼓秧歌。

(3)地秧歌

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表演的秧歌,地秧歌又叫“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沈阳、抚顺一带。

打别的主要动作要领是:四位公子在得到秧歌头的三声急促哨声命令之后,尾随秧歌头快速向前奔跑,脱离秧歌队伍,奔至队伍其他人围成的一个空场中间,奔跑距离大概在十米左右。然后,在秧歌头举起左手红旗的时候,齐齐左腿高跷立地,右腿向后平伸与地面平行,之后以左腿高跷为圆心,身体旋转180~270度(270度的旋转据传我的家乡只有三人能完成),旋转之后右腿高跷落地,双脚呈剪刀状交叉,人半蹲,右手舞扇,左右抓着衣襟像蝴蝶一样不住舞动,双腿交叉着边舞边转,转至180度时直身归队。

更有技艺高超者舞动完毕后会有个起身翻空动作,就是身体向着反方向突然翻起,旋转180度直身。据传这个名为小翻身的动作已经极少有人完成。

第一节辽宁秧歌

辽宁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一)、老辈秧歌

1、老辈秧歌的历史脉络

“老辈秧歌”是流传于燕山东麓长城脚下绥中县的地秧歌。当绥中地区的地秧歌普遍踩上高跷,形成“高跷秧歌”后,当地就将这种代代相传的地秧歌,冠以“老辈”二字,称其为“老辈秧歌”。

据老艺人说,这种秧歌起源于民间传说《宝龙山救驾》:宋朝奸臣沈恒威骗皇帝到宝龙山上香,图谋不轨,忠良曹克让闻讯,带全家假扮跑秧歌,混进宝龙山救驾。因此,“老辈秧歌”中才有辈分不同的各种角色。当地表演者都能说出自己是扮的曹军中的哪一位。据查《宝龙山》(也叫《大过会》)是唐山皮影戏《五锋会》中的一折,为明末河北乐亭人齐二黑父女合编的一部影卷。影卷中有多处跑秧歌、跑旱船、耍中幡、逗狮子等场面,说明河北乐亭一带,明代已有秧歌。并且,据查,是老辈秧歌艺人逃荒时带到小滦州的。滦州即今之河北滦县(包括乐亭县)。小滦州相当于乾隆、嘉庆年间迁到王家店,至今约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2、沉稳而又热烈的“老辈秧歌”

“老辈秧歌“虽以腰鼓、手锣为主要表演道具,但它并没有激烈、多变的舞蹈动作,而是以变换各种队形为主。腰鼓、手锣的击打声与大鼓、唢呐交相辉映,形成了热烈和谐的气氛,其风格特点既古朴沉稳又火爆热烈。

3、老辈秧歌的角色

老辈秧歌的男角挎腰鼓,称“鼓头”,女角持手锣(堂锣),称“包头”。一般秧歌队有16个角,多则20、24、36个角不等,但必须成双成对。除此之外,还有领队的“耍公子”,插科打诨的“丑公子”和“彩婆”。老辈秧歌的组织者叫作“会首”。

4、老辈秧歌与民间习俗的交相辉映

(1)秧歌与特殊的“拜糕”习俗

当地有一种“拜糕”的特殊风俗,春节期间如遇上结婚办喜事的,秧歌队便要到新房“拜糕”。所谓“拜糕”,即办喜事人家用十余斤白面,蒸两个大糕,上面做出龙凤呈祥的花样,涂以彩色,供于新房内。秧歌队中的耍公子、大鼓头、大包头、二鼓头、二包头进入房中,耍公子先唱《拜糕词》:“一到宝府抬头观,观见苍龙彩凤在上边,龙凤呈祥白头偕老,富贵荣华万万年。”唱毕,众人向贴在北面墙上的“”字磕头。这之后主人家拿出钱和糕点赏给秧歌队。据说为办喜事人家“拜糕”,会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吉祥。

(2)秧歌与“拜山神”的习俗

老辈秧歌出会前,必须到村东北山神庙前祭祀山神。秧歌队分两列来到庙前,耍公子领众人跪地向山神叩头,并唱《拜神歌》:“一上庙台把头磕,山神五道保佑着,保佑保佑多保佑,保佑年年太平歌。”除拜山神庙外,还要拜财神庙。为了保佑健康,经过药店门前时,还要“拜药房”。

(二)、抚顺满族地秧歌

1、抚顺地秧歌的历史脉络

(1)抚顺地秧歌的渊源

抚顺满族地秧歌主要分两种:一种源于河北,是河北移民时传入的地秧歌;另一方面源自满族传统民间舞蹈,由于长期的民族融合,经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满族地秧歌,又称“太平秧歌”,俗称“鞑子秧歌”。这种秧歌年代久远,民族性、民间性及地域特色都极为浓厚的民间舞蹈形式,自清代以来一直在抚顺地区流传,深得群众喜爱。

(2)抚顺地秧歌的历史印记

抚顺地秧歌与满族先世的民间舞蹈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据史书记载,唐代已有名为“踏锤”的舞蹈,明代有被称为“莽式”的歌舞,它们对抚顺地秧歌的形成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抚顺市是满族的故乡、清王朝的发祥地。清王朝统一全国后,东北地区较为安定,满族民间在原有民间舞蹈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从表演形式到角色、装扮、舞蹈动作都独具特色的满族秧歌。

2、抚顺地秧歌的艺术特色

据专家考证,满族秧歌中的人物及其装扮,不仅是满族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反映八旗制度、兵民合一的艺术体现。

(1)抚顺地秧歌的代表性角色

抚顺地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旗装打扮的“鞑子官”和仅穿皮袄、斜挎串铃及各种生活和狩猎器具的“克里吐”(俗称“外鞑子”)。

(2)抚顺地秧歌原生态的表演动作

其表演动作多源自跃马、射箭、战斗之类满族原始状态的生产生活,也有的系模仿鹰、虎、熊等动作,其中多有传统舞蹈的元素。秧歌动作中的蹲、跺、盘、摆、颤等姿态丰富、刚劲豪放,具有鲜明的渔猎生活和八旗战斗生活的特色。

(3)抚顺地秧歌独特的伴奏乐

其伴奏音乐借用了满族萨满跳神的打击乐形式,有“老三点”、“七棒”、“快鼓点”等演奏方式,与汉族秧歌有较大区别。

(三)、辽阳地秧歌

1、辽阳地秧歌的主要角色

主要人物有克力吐、丑公子、拉鱼等。

2、辽阳地秧歌古朴的表演形式

辽阳地秧歌的形式较为古朴,以变化各种不同的花场为主,表演者一般为64人,根据跑场变换队形需要多可过百,最少32人。跑场叫“排阵”、“摆阵”,分为“斗子阵”与“排子阵”,前者如“四面斗”、“八面斗”、“穿心斗”等。后者如“鱼龙阵”、“八封兜底阵”、“葫芦套盘肠阵”等。“斗子阵”无特殊要求,但“排子阵”则有摆阵、进阵、卸阵等套路,表演讲求气势和整体变化,有古代战阵的遗风,与山东鼓子秧歌有近似之处。

(四)、辽南高跷秧歌

1、辽南高跷秧歌的历史脉络

(1)辽南高跷秧歌的分布

东北盛行高跷,并以“辽南高跷”最负盛名,其形式完整,表演规范,主要流传于辽宁南部辽阳、鞍山、营口三市所属各县(市)以及沈阳市苏家屯区、大连市瓦房店北部、盘锦市的大洼县等地。无论是在旧时的年节、迎神赛会还是今天的喜庆节日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民谣中说“喇叭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的蹦高”,反映了它的活跃状态。

(2)前辽南高跷时期——“戏出高跷”的形成

“辽南秧歌”是地秧歌与高跷相结合的产物。秧歌于明清之际即已传入东北,踩高跷则是辽南民俗。清初,大批移民进入辽宁,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也相继传入,河北、山东一带的“锣鼓高跷”也随之而来。因为高跷足踏跷棍,高于地面,起到活动舞台作用,便于观众观赏而受到当地百姓的青睐。于是,地秧歌艺人纷纷学习高跷,上跷表演秧歌,使地秧歌逐渐转变为高跷秧歌。喇叭戏、二人转及歌舞演唱原是地秧歌中的小场,地秧歌上跷后,这些小场也自然被带进了高跷秧歌。与地秧歌上跷的同时,地秧歌的唢呐伴奏也带到了高跷伴奏中。此外,河北梆子、秦腔、山西梆子、皮黄、昆曲等戏班在前往奉天(沈阳)演出时,经过牛庄,大多作停留演出,“海城高跷秧歌”便从这些剧种的剧目、音乐(特别是锣鼓经)、表演、服饰、扮相等方面,借鉴吸收、充实丰富了自身,这就逐渐形成了“戏出高跷”。该高跷形式的出现为“辽南高跷”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这个时期可以称为“前辽南高跷时期”。

同类推荐
  •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雾都孤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 八十天环游地球(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八十天环游地球(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

    本书阐述了大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锻炼身体,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
  • 醒悟于中国古代的禅诗中

    醒悟于中国古代的禅诗中

    《醒悟于中国古代的禅诗中》由邓秀珍所著,本书精选中国古代的禅诗,作者中,有佛门中僧尼,有世俗中官民。作品中,有五七言律绝,也有古风歌行。诗言志,诗缘情,换言之,诗是心境的外化。禅诗,则是禅者心境的外化,乃以诗美传达禅悦。禅是难以言说的。但又不是完全不能言说。表达禅可以言说的语言形式,莫过于诗。诗的含蓄。诗的非逻辑反理性思维,使禅的表达成为可能。
热门推荐
  • 奔跑吧虚皇:痴后驾到

    奔跑吧虚皇:痴后驾到

    她破空而来,无奈留下沧海遗珠,他神形俱灭,只为圆她一世夙愿。血脉传承,宿命轮回……卡卡!她只是来打个酱油的,杀,杀杀那个人的锐气就走,什么什么?打酱油也要排队!不行!时间有限,我要插队……唉,天帝冥王不靠谱,妖圣魔君瞎捣乱,谁来教她打酱油?薇安:“我愿为你洞穿五界!教教我吧!”某男:“我只愿你常伴床侧。”薇安:“我愿为你慷慨就义!教教我吧!”某男:“我只愿你慷慨脱衣。”补充一句:某男是个大混蛋!
  • 农女皇后爱翻墙

    农女皇后爱翻墙

    颜明月觉得自己大概是蠢死的。当重新回到还未回到侯府的时间,望着家徒四壁,慈爱的养父母,懵懂的弟弟,她微微一笑。谁爱当那世家女谁当去,她只愿今生和家人亲亲密密,再也不入那侯府。做酱油,制香皂,平叛乱。农女一遭倾天下。本不想和皇家扯上关系,偏偏又被某个男人缠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混元太极境

    混元太极境

    来历神秘的重生客,未毁的西方大陆,不周山因何而倒,封神之后,洪荒又该如何,当混沌魔神来临,谁又关心是否会有的西游……
  • 我的灵异实录

    我的灵异实录

    我是穷吊一个,裸辞在家,一分钱也没有。好友猴子给了我一百块让我去买刮刮乐,结果中了几千块大奖!没想到第二天钱里面竟然有一张变成了冥币!从此,我的生活彻底变了样!我的天……我快要吓尿了!这尼玛谁跟我开玩笑的呢吧?
  • 斜魔歪道

    斜魔歪道

    充满着爱与正义的邪恶,感受着魔与歪道的另类侠义柔情,在这个未知的异界,当诗词歌赋已成为一种文化,另类的天地人神鬼,魔与妖,道与法……当秘密的魔宗传人入世修行,光荣的成为秦府草包二少的一名跟班书童,教少爷泡妞,带少爷一起坑蒙拐骗,闲时偷偷小姐,忙时杀杀人。小书童,大智慧,逛遍异世任我行
  • 对联大全

    对联大全

    本书将历代对联分门别类,包括节日时令对联、喜庆祝贺对联、哀挽对联、名胜古迹对联、行业对联、趣巧对联等。
  • TFboys之爱情对对碰

    TFboys之爱情对对碰

    他们,是当今最红的歌手TFboys,却遇到实力超凡的对手Feizai,当敌人变成朋友时,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逆江山.蒹葭

    逆江山.蒹葭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这样的一个人。他比春花灿烂比夏阳暖,待他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感激岁月所有的不公和残忍,你会忘却前尘往事的所有冰冷,你会知道,这一生如此多舛,不过是为了要遇见这样的一个人。两对cp,第一对是冷艳帝王vs身世悲惨的小姑娘,皇城卷。她为复仇顶替异母妹妹入宫服侍君王,本以为余生只有冰冷和孤独,却被君王温暖一世。北周皇帝艳华倾九州,一剑挽山河。他对她说,朕这辈子,只要你长平久安。第二对是桃花腹黑美人丞相vs美人龙,南楚卷。苏倾容:蒹葭,为留住你,我自废他江山,逆他乾坤,灭他气数。倘若有来生,我定等你再踏烟波月色而来。这辈子只写妖孽男……
  • 恋一人

    恋一人

    爱上一个大叔后,幸福?还是不幸?我能坚持自己的爱,大叔你能么?我除了相信你还能怎么样!
  • 魔掌天下

    魔掌天下

    陈钟穿越后遭歹人陷害,被关进了门派中十进九不出寒水牢,凭着现代人的聪慧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他竟是生生寻得了那一丝生机,更是得了逆天功法,从此修炼路上一马平川,揽尽美色,横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