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0300000006

第6章 唐五代瓷器(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邢窑瓷器的主要特征是“白如雪”。但从出土的瓷片看,釉色有白、青、黑和褐黄等多种。白釉又有粗细之分,以粗者居多,细者占少数。这说明陆羽《茶经》中所描写的仅仅是邢窑瓷器中的精品,并不是邢窑瓷器的全貌。邢窑的精细白瓷,选用优质瓷土烧成,胎质坚实细腻,胎色洁白如雪,釉质莹润,有的薄如蛋壳,透明性能极佳,当是还原焰烧成。一般器物纯白光亮,有些则白中微微泛青。器形有盘、碗、杯、托子、瓶、壶、罐和注子等。碗有多种形式,最多的为浅形敞口碗,碗身呈45度角斜出,口缘外部凸起一周,底坦平,底中心凹入,施釉,形如玉璧。内丘城关地区白瓷窑烧制的玉璧形底碗与临城祁村窑同类的精致白瓷制品相同,并在碗底中心往往刻划有一个“盈”字。此外,还有敛口碗,分深浅两种。圈足较玉璧形底为窄,也有平底者。又有碗口八出者,口缘作八瓣形,里外凸起凹入四直线。圈足呈四瓣海棠形。托子为盘形,托口微高出盘面,矮圈足。临城祁村窑还出土1件皮囊壶,残高约16厘米,上部扁形,中间有提梁,流口残失,壶下部饱满,平底,左右两侧有线纹凸起,形如皮囊缝合痕,壶前后两面有划花三角形纹饰。注子为喇叭形口,球形腹,一面有短流,一面有曲柄,平底。罐为圆唇口,颈极短,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平底。从上述这些精细白瓷来看,形容它的釉色“白如雪”并不过誉。

粗白瓷亦以各式碗为多,此外有注子、长方形小枕等。粗碗均敷化妆土,大碗多为平底,小碗多为玉璧形底,外部一般施釉不到底,采用叠烧法,碗与碗之间垫以三角形支具,碗心多残留有支具烧痕。枕为长方形小枕,装饰以褐色斑点,有的装饰以篦点纹。注子器身稍高且瘦,平底。黑釉器物有平底浅碗、唇口小罐、花口钵、双系罐等,胎体与釉均较厚。褐色釉有敞口大碗,釉厚处呈黑色。

邢窑瓷器素以色白见称,历来不见邢窑器有附加装饰的记述。但是在邢窑遗址范围内却发现了一些用模印、划花和点彩等多种装饰技法的白瓷标本,增进了对邢窑白瓷的了解。

唐代后期,邢窑由于制瓷原料等方面的原因,渐趋衰落。河北曲阳定窑受邢窑的影响继之而起,成为北方著名的白瓷窑。除邢窑与定窑外,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平定窑与浑源窑等,也都以烧白瓷为主。正因为有众多的白瓷窑的出现与发展,在北方才形成了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系统。

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白瓷的发明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自商朝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邢窑的白瓷产品精美、产量巨大,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外国的物质生活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二巩县窑

古代北方瓷窑。在今河南巩县白冶河两岸,故名。1957年经调查的有小黄冶、铁匠炉村、白河乡三处窑址。从已发现的窑址,可知始烧于隋代,烧青瓷;唐代有较大发展,以白瓷为主。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有“开元中河南贡白瓷”记载,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有巩县窑白瓷,证实此窑贡白瓷。

唐代初期巩县窑开始烧制白瓷,到唐盛期烧制也达到全盛,主要生产白瓷、黑釉和三彩器。唐末,逐渐衰退。五代时期,巩县窑继续烧造,保持了优良的传统,创造了完全实用的精美作品。

巩县窑窑具有匣钵、模具、各种支烧工具等。匣钵形式与南北各窑的匣钵形状相同。精细白瓷碗、盘均用匣钵装烧,因此釉色比较纯净;也有不用匣钵直接在窑内叠烧的,留有支烧痕。模具有骆驼头范、小马范、佛龛范、奔狮范、小儿骑狗范、菩萨范、贴花范、团花范、炉足范、狮头范、宝相花范等。支烧工具一面平坦,一面凸起三长条形,支烧时三长条向下支于碗心上,是撇口碗的支烧工具。另有三角形支烧三彩器的工具。垫饼多为扁圆形,为烧小型器物时支用。

巩县窑烧的白瓷器物有碗、盘、壶、瓶、罐、枕等,以碗、盘皿为主,尤以碗类最多。碗分深浅两类:浅形碗有敞口、侈口、花瓣口之分,敞口碗唇沿器壁厚重,足为玉璧形;侈口碗薄口沿,往下渐加厚,足为玉璧形与宽圈足;花口碗器壁较薄与侈口碗相似,口沿做成四花瓣形,缺口处凸起楞线四条,玉璧形足或宽圈足,盘的口沿作四花瓣形,缺口处凸起楞线四条,窄圈足。另一种深碗直口、平底。罐以双系罐为多,系的鼻纽模压成型是其一大特点。还有一种罐口外卷,短颈,丰肩,平底。

黑釉器形有碗、盘、瓶、壶等。瓶的胎体较白,平底轮旋规整,修坯精细,为唐代北方其他窑口所不及。壶的形制一般较小,扁圆形腹,壶口外卷,平底,短流;与流相对的一侧安有双带形曲柄,其上端为一圆柄形装饰,柄的空隙很小,仅能容纳一食指,与短流相协调。器形虽小却给人以纯朴厚重感。碗以平底大碗为多,浅式,胎体厚重,撇口,腹下部丰满,为唐代所流行。有碗里施白釉,外施黑釉,也有的里外施黑釉。盘为浅式,胎体厚重,下有圈足,施釉与碗大致相同,唯口沿不施釉,露胎。

巩县窑陶瓷以素面为主,也有浮雕堆塑、刻线、绞胎、弦纹、席纹、绳纹、莲瓣纹等。其表现题材多为花卉和动物,大部分较写实,也有利用多种动物的某种形象组合到一起的动物造型,另外,受到佛教的影响,宝相花、莲花图案也比较流行。白瓷中还有一种装饰形式别具一格,即利用极概括的动物形象做成罐的系钮,达到实用与审美并重的效果。

第三节其他瓷器

唐五代时期,除了主流的“南青北白”之外,还有其他釉色的瓷器,如黄釉、黑釉和花釉等等,上一节提到的部分瓷窑如巩县窑等其实也生产其他釉色的瓷器,在相应章节里也作了介绍。本节主要介绍黄釉和黑釉瓷器。

一寿州窑的黄釉瓷器

寿州窑是唐代七大瓷窑之一,陆羽《茶经》记载“(寿州)瓷黄色紫”,将寿州窑列为第五位。寿州窑以中原文化为主,兼含南北方文化,并具有地方特色。

1960年以后经多次调查发现,窑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的管家嘴、余家沟、上窑镇医院住院部、外窑村、马家岗、泉山、三座窑以及凤阳县武店区的临泉寺、上刘庄、大刘庄等。窑址分布地跨古寿、濠两州,东西长约80公里,主要集中在高塘湖、窑河沿岸,寿州窑从南朝经隋至唐末,延续约350年。

早期寿州窑产品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到了唐代,由青釉改为黄釉形成了唐代寿州窑的时代风格。唐代寿州窑虽然以烧黄釉为主,但是到了唐代中晚期也兼烧黑釉和少量绛红釉。寿州窑陶瓷器为高温石灰釉,含氧化钙量比较高,着色剂为氧化铁,由于烧造采用还原、氧化和先还原后氧化等不同气氛,使釉色形成青、黄、黑与绛红四种。

早期青釉色不纯净,是由于釉层的薄厚不均,烧造技术的不稳定,窑膛气温不均匀,形成产品釉色的不均,青釉的色调呈现为青灰、青黄和青褐等。到了隋代由于烧造技术的提高,窑温控制适中,釉色就比较匀净,呈青色。淮南市博物馆藏有隋代管家嘴窑址出土的为数众多的青瓷片标本可以作为佐证。

唐代寿州窑改烧黄釉瓷后,技术上有所创新。盛期产品有碗、盘、杯、钵、注子、枕、玩具等。器多数平底,有的底心微凹。碗、盏一类器足的边棱用刀削去。注子有多角形短流,枕为小长方形,都具有典型唐代风格。产品装在匣钵中入窑烧造,从而避免了窑中高温烟火对胎釉的直接熏染,使釉色纯净光亮,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寿州窑是较早使用匣钵的窑口之一。在马家岗、余家沟发现唐代圆形窑炉,窑壁用砖砌或用窑棒砌成,直径约3米,匣钵上下叠置,匣钵相互之间留有8厘米左右的火路。匣内装一件或数件,皆仰烧。早期使用的窑具有圆形多足支托,隋初以后,多用三、四岔支托,支钉支捧三角支托等。普通产品直接入窑叠烧,受到窑中高温烟火的熏染和冲击后,造成釉与胎的色泽不匀净。釉色呈现出黄、蜡黄、鳝鱼黄、黄绿、黄褐等不同几种,往往在器物转角积釉较厚的部位,呈现翠青色的窑变釉。

寿州窑在唐代中晚期,用还原焰烧成了黑釉和绛红釉。寿州窑的黑釉产品有些烧造得十分成功。淮南市博物馆收藏的寿州窑黑釉瓷注、黑釉盂口胆式瓷瓶及黑釉瓷枕等,不仅造型美观凝重端庄,而且釉色纯净均匀,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为一、二级藏品。黑釉盂口胆式瓷瓶还是首次发现的寿州窑新品种,堪称寿州窑黑釉瓷器的代表之作。

二黑釉瓷器

铜川窑唐代的许多窑口都生产黑釉瓷,其中可以陕西的黄堡镇铜川窑为代表。

陕西的黄堡镇铜川窑,宋代时是为耀州窑所在地。唐代以烧制黑瓷与白瓷为主,兼烧青瓷。黑瓷的造型多种多样,有碗、盘、盒、灯、盆、壶、盖罐等。

碗有两种式样:一种五花瓣口圈足碗,胎骨薄,色灰质细,釉色黑而光亮;另一种为唇口平底碗,胎质粗,釉色不甚光亮。盒有3种造型:有的为扁圆形,盖与底的高度相等,平底;有的盒较高,盖面隆起如馒头状,盒底高于盒盖,有圈足与平足之分。壶为喇叭口,腹长圆形,流很短,双带形柄,平底。双系瓶式灯座,盘形口,短颈,长圆形腹,盘口与肩部连以双带形系,盘口内凸起3个乳钉状物,似为放灯盏而设。灯油储存于座内,用时方便,既能系绳提吊,又能手执安放,设计巧妙,实用美观,为铜川窑独有的器物。三足带盖罐的造型别致,罐直口,腹部上下有弦纹两道,中间四面各有一条凹入的直线,使腹部呈瓜棱形,底部坦平,下承以三小足,盖为子母口,盖顶有钮。

另外,1972年黄堡镇曾出土了1件黑瓷塔式罐,造型近似唐三彩陶器,但又不尽相同。罐椭圆腹,下部模印堆贴叶纹一周。下承以多边形底座,座上镂雕佛像人物及花卉。罐盖为七级宝塔形,盖顶塑一小猴,形象生动,器形端正,尤其可贵,是唐代北方黑瓷的一件杰出作品。从胎质、釉色特征看,应为铜川窑的产品。

淄博窑山东淄博窑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磁村,从窑址规模之大来看,它的黑瓷产量比河南、陕西多。但器形比较单调,以碗为最多,瓶、壶、罐、炉较少。器皿均为平底,有的底部中心微凹入。这种作法遗存着隋代风格。淄博窑的黑瓷除具有平底的特征之外,釉质晶莹滋润、色黑如漆是它的特色。器物的底部一般比同时代瓷窑产品为厚,甚至有的厚达2厘米以上,占器高的三分之一还多,给人以稳重之感。

三花釉瓷器

花釉瓷器是一种底釉上洒刷花斑釉装饰而成的瓷器,即唐代文献中记载的“花瓷”。“花瓷”之名,来源于唐人南卓《羯鼓录》中的“鲁山花瓷”一语,多出土于河南地区,由于烧制工艺与宋代钧窑的窑变釉差不多,故一度把它称之为“唐钧”。

20世纪60年代,故宫博物院根据《羯鼓录》中“鲁山花瓷”的记载,对河南鲁山古代窑址进行了调查,未发现“花瓷”标本。后在调查河南郏县黄道窑时,却发现了“花瓷”标本,国外把这类瓷器称之为黄道窑。70年代,对鲁山进行了第2次调查,在鲁山段店窑址中采集到了“花瓷”壶、罐之类的残片,同时还找到了“花瓷”腰鼓残片多件,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腰鼓在胎色、薄厚、凸起弦纹及斑点装饰等方面均完全相同,仅在釉色上稍有差异,从而了解了《羯鼓录》中“鲁山花瓷”的准确含义。70年代以后,河南的内乡、禹县的上白峪及山西交城等处又发现了4处烧“花瓷”的窑址。这些窑烧制的“花瓷”,就釉色及斑点特色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黑色或黑褐色釉为底釉,上施以月白色或灰白色彩斑,器物有腰鼓和壶、罐。另一类以黑色、月白或钧蓝釉为底釉,上饰以天蓝色细条纹彩斑,器物有壶、罐等。前者在河南鲁山段店、禹县上白峪二处均发现有腰鼓标本,其釉色、斑点及形制等基本一致。山西交城发现的腰鼓残片,与河南的两窑略有不同,形体较小,胎也较薄,彩斑的作法也不尽相同。后者在河南郏县黄道和内乡二窑均有出土,以壶、罐为多,形制上大体相同,未发现有腰鼓残片。

建国以来,河南郑州、泌阳、郏县、三门峡市等地的唐墓中都出土过不少花瓷,其时代皆在唐代中期,与《羯鼓录》成书的时代相吻合。河南禹县是宋代钧窑的故乡,钧瓷的出现当与“花瓷”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花釉瓷器的出现是唐代北方陶瓷生产上的又一重大成就。其艺术特色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的斑点。这种釉上彩斑点是用与底色不同的釉料随意洒刷上的,有的作有规则的排列,有的纹样不定形,烧成后自然流淌、变幻多端。由于都装饰在深色釉上,便于衬托出另一种色彩斑块,显得格外醒目。花釉瓷器常见的器形有各种形式的大小罐、双系壶、花口或葫芦式瓶、四足小盘、腰鼓等,其中以壶、罐为多。罐类多双系,以黑釉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者居多,黄褐釉饰以月白色斑点者较少。壶多双系,一面为短流,一面为曲柄,平底,壶体饱满,轮廓线圆润,也以黑釉上饰以天蓝色斑点者居多。还有一种花口执壶,壶口呈三瓣形,细颈,硕腹,口与腹连以曲柄,平底。这类执壶除花釉外也有白釉的,在三彩陶器中尤为多见。腰鼓较罕见,鼓形为两头大,中腰纤细,鼓身凸起线纹装饰,整器为黑色釉,饰以月白色大斑点,气势庄重,为唐代花釉瓷器中的代表作品。

唐代花釉瓷器的烧制技术比较复杂,因为不同的釉料在高温下会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在冷却时同样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因此,一种釉料覆盖在另一种釉料上,必须要求两者之间热胀冷缩的系数一致,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同时,在洒刷花斑釉时,还要注意到底釉的干湿度是否适宜,否则也会造成局部釉层卷缩。花釉瓷器的烧制成功,说明唐代制瓷艺人已掌握了调配釉料和复杂的施釉技术,为宋代钧瓷的出现及花釉制品的烧制,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同类推荐
  • 三字经品读

    三字经品读

    我们编辑的这套《国学小书院》包括《论语心得》、《三字经品读》、《千字文解读》、《幼学琼林解析》、《千家诗赏析》、《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元曲鉴赏》、《孙子兵法释译》和《三十六计释译》等10册内容。本套丛书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青少年学习国学,掌握国学,热爱国学,直至将其发扬光大,辉耀千古。它是青少年学习国学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语用学教程

    语用学教程

    语用学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由西方学者们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本书是在1996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研究生开设“语用学”课讲稿的基础上修订、整理而成的。本书除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之外,还可以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哲学系、社会学系、心理学系等系研究生的教材,以及所有对提高自身言语交际能力感兴趣的人们的有益的参考书。
  • 指导青少年自然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指导青少年自然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心灵有约(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心灵有约(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不管有多忙,不管离家有多远,不管在你身边的是不是可以诉说哀肠的知心朋友,你都需要和自己的心经常有个约会。听听它是不是过得开心,听听它想要什么,在乎什么。失去别的东西,可以凭一颗强大的内心去找回来,可是失去了心的灵性,那么一切也就没了光彩。闲来读读散文,和心灵来一个细致温柔的约会。
  •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本书介绍了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司的特征、功能及类型,现代公司的组建,现代公司的产权制度,现代公司人事管理,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跨国经营管理等。
热门推荐
  • 极品混混在异界

    极品混混在异界

    一个混混,在一次群殴中误入异界,从此踏上了一条崎岖坎坷的缔造之路!男儿本色,见神杀神,见魔除魔,大小通吃,在另一片神奇的土地上,混混缔造出一个强大的帝国!人生博弈,大小通吃!神秘离奇的画卷徐徐展开。
  • 友人说

    友人说

    争取每天更新,文字都是灵感的累积。希望深夜留下的那些情绪,你们可以看得懂
  •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

    不忍细看的五代十国史

    五代十国时期,在政治上,权位之争超乎寻常,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在文化方面,五代十国时期大不如唐朝,尤其是北方几乎处于停滞或倒退。十多个政权互相攻讦,又互为从属,还有时不时南下搅局的辽国。各方势力为了抢地盘、争名头,打着各种旗号相互角逐、厮杀、攻伐,各路江湖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后人重温这段历史,可谓精彩纷呈,但生逢其时的百姓却叫苦不迭。粗看,五代十国是一部短暂的分裂史、混乱史;细看,它却又是一部部创业史、奋斗史……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背后,展露的却是雄韬伟略,留下的是一段段传奇佳话,印证的历史变迁与局限。
  •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下)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下)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唔知桥边红药

    唔知桥边红药

    一觉醒来成相府4小姐,却是落得爹不疼娘不管的地步,没人帮就靠自己。自生自强。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你若作死,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一个穿越者的再成长,两世尘世,别跟我斗。以脱离相府自由自在为目标,手把手教你玩转新世界。
  • 谁借浮生乱了红尘

    谁借浮生乱了红尘

    幸福是什么?所谓幸福就是,心甘情愿义无反顾去做想做的事。想要自己幸福,就要牺牲对方,满足自己。反之,想要给对方幸福,就要牺牲自己,满足对方。这个世界本就不存在公平。上帝赋予你什么的时候,一定会相应的拿走另一些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全其美并不现实。
  • 原谅我会爱你永远

    原谅我会爱你永远

    进入了圣灵高中,和一个冷男同座?!还有比这更糟的?竟然。。真有。。刚放学就看见个脑残要跳楼。没办法,谁让自己是天使呢,救吧。救出个美少年来?还居然是自己学校董事长的儿子!……寒假过完,回到学院,可是,绯闻来了?自己的前男友也来了?还带着未婚妻。前男友来了是不是又使她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为什么他要背叛?……………………最终决定——离开这个令她伤心的城市。
  •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思想道德修养课组的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以帮助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出发点,以专题的方式集中讲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官难免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主要问题。它避免了同类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重复、互相裹挟的弊病,比较精练而全面地体现了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出现于21世纪初的带有新鲜气息的一本适合大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教材。
  • 骑士风云录之南十字军远征(下)

    骑士风云录之南十字军远征(下)

    大陆历五百九十六年,在帝国宰相夫利斯的谋略和青龙、铁甲骑士团等帝国军主力的猛攻之下,索菲亚王国军遭遇到全面的溃败,就连国王诺兰德夫六世也丢掉了性命。从王都逃出的两个少年——索菲亚的王太子阿斯尔和利奥特大公爵之子莱恩斯,成为索菲亚复国的最后希望……
  • 英雄修仙记

    英雄修仙记

    穿越到英雄无敌世界是来修仙?英雄无敌世界搞啥修仙!英雄、军队、战争、美女不就行啦!吃饭能吃出个食神,治病能治出个医仙,连睡个觉都有可能成为睡神!军神觉醒,争霸异界,带兵打仗修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