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9400000049

第49章 近代教育制度变迁与模式转换(3)

现代大学制度是关于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是以大学的学术性本质为根据的、确定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则体系。其实质上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即如何促进大学的高度社会化,形成大学与社会的有效互动机制;如何解决好大学自身发展逻辑与服务社会目的的冲突问题。在长期的大学发展进程中,人们对此形成了一种共识:大学是社会的学术与文化组织,要尊重和维护大学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使大学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行,并始终把大学作为社会的学术组织加以建设和管理。由此,坚持和弘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者治校便成为现代大学制度核心理念。在近代中国大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蔡元培以其在北大的改革实践,融会应用了这一理念,建立了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意义上的北京大学与蔡元培这个名字已紧紧联在一起,蔡元培对旧北大的改造,在中国近代大学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为现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型大学之开端,而北京大学之制度与精神,实是借镜西方大学的。”“中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之改革北京大学就是以德国大学为模式的。

在20世纪初时,德国的确成为世界大学的耶路撒冷。”蔡元培本人亦坦承:“惟二十年中校制之沿革,乃颇与德国大学相类。”北大的前身是创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虽历经民国数年,仍存在严重的封建官僚习气和腐败作风,与真正的现代大学相去甚远。1916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胡仁源辞职,马叙伦等建议蔡元培为最合适人选。当时蔡元培正旅居法国,且有不少友人反对,但他仍毅然上任。蔡元培明确表示:“在弟观察,吾人苟切实从教育着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而在国外所经营之教育,又似不及在国内之切实。……昔普鲁士受拿破仑蹂躏时,大学教授菲希脱为数次爱国之演说,改良大学教育,卒有以救普之亡。而德意志统一之盛业(普之胜法,辞归功于小学校教员,然所以有此等小学校教员者,高等教育之力也),亦发端于此。”正是抱着这种信念,蔡元培在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蔡元培上任伊始,即对全校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其首要一条就是“抱定宗旨”。他认为,要根除北大腐败的根源,关键在于破除读书做官的功利主义知识观和教育观,革除科举遗风,改变视学校为官僚养成所之陈腐观念。

他强调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此后,在他主持校政期间,每每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对此,许多当时的北大学生感触良深。冯友兰曾回忆道:“蔡先生在为文科换了新学长之后,又陆续聘请了全国在学术上有贡献的知名学者,到北大开课,担任教师。学生们觉得学校的学术空气日新月异,也逐渐认识到大学是研究和传授学术的地方。在大学中唯一的价值标准是学术,谁在学术上有贡献,谁就受到尊敬。混资格准备做官的思想逐渐没有了,新的学风树立起来了。” 第二,大学之大,在于有大师也。蔡元培赴任后,即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师延聘。他强调:“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因此,大学应以是否具备真才实学为第一标准,广泛吸纳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当时北大的教师阵容中,新与旧,西学与国学,国人与洋人济济一堂,人才荟萃,各领风骚,真可谓极一时之选。“教授中曾有旧文化保存的顽固派,如复辟派的辜鸿铭任英文教授,新帝制派的刘师培任经学教授。同时有提倡白话、主张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如胡适、陈独秀等。李煜瀛则是最早介绍互助论者,他与吴稚晖是中国最早介绍无政府主义的。蔡先生本人也是提倡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又如李大钊则是最早介绍共产主义的。”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北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氛围的形成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第三,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倡导民主治校。为实现大学自治理念,蔡元培在北大成立了评议会和教授会,依靠真正有学问、懂教育的专家学者管理学校。作为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的评议会,由校长、各科学长和教授代表组成,其职能是讨论议决“各学科之设立及废止、讲座之种类、大学内部规则、关于学生风纪事项、审查大学院生成绩及请授学位者之合格与否、教育总长及校长咨询事件、凡关于高等教育事项,得以本会意见,建议于教育总长”评议会以一年为任期,可连选连任,为充分体现民主,评议会章程还规定“非有过半人数以上列席,不得议决事件。”实行教授治校,大大改善了学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和办事作风,尤为重要的是使大学作为研究学问的场所而不是官僚养成所这一本质属性得以真正落实和体现。

第四,进行学科调整和课程重组。蔡元培接纳了德国大学以研究为重,追求纯粹学理的传统。在北大学科调整时,十分注重文理二科的扩充和加强,主张取法德国成例,以治学者为大学,治术者为高等专门学校,在区分二者性质的同时,试图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主,即以治学为主的德国式研究型大学。1917年暑期后,北大文科增设了史学门,理科增设了地质学门。1918年,文、理、法三科都成立了研究所。1919年,改门为系,共设14个系。1920年,又增设了各类研究机构。这样,北大的文、理两科不仅规模扩充,而且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尽管在办学体制上,蔡元培主张学、术分立,但在研究学问上则强调文理沟通。他借鉴德、美做法,于1919年在北大实行了选科制和学分制,改以往的全部必修课为一半必修、一半选修,学生不仅可选本系课程,也可选修外系课程,为文理沟通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综上所述,北大改革的方方面面均体现了蔡元培的大学思想,而这些思想的形成又离不开他对欧美大学理念、制度尤其是德国大学模式的吸纳和借鉴。

可以说这些思想赖以生成的核心价值观与所谓的“洪堡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主张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而这也正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髓所在。

四、东大改革与美国大学模式的借鉴

美国大学模式最初是从其宗主国英国移植而来。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开始转而以德国为师,将德国大学先进的思想和制度导入新大陆,从传统的教学型大学向学术型、研究型大学转变,同时结合自己的国情,朝着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迈进。模仿与创新的结合,在短短数十年间即结出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大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大学模式。这种新大学模式充满生机和活力,其适应范围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增强,继德国大学之后,美国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圣地。

如前所述,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全面学习美国高潮的到来。学制中关于大学的条款明显表现出以美国大学为范本建设中国大学的倾向。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大学模式从日、德范式转向美国范式,这一历程基本上延续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学习借鉴美国大学模式的过程中,留美学生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自美国提出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于资助留学后,大批留学生赴美,他们进入美国各级各类大学学习深造,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对美国及其大学教育的认同度,而且也为中国大学借鉴美国模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机会。尤其是其中专攻教育者,他们不仅亲历了美国大学的洗礼和熏陶,而且直接学习研究美国的教育理论和制度,包括其大学制度和理念。这些人回国后,不少担任了当时的大学校长乃至教育部长,在推动、促进中国大学移植、借鉴美国大学模式中发挥了任何其他群体无法比拟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崛起的、由留美学教育归来的郭秉文主持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就是其中的代表。

郭秉文1908年赴美留学,于191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1914年以《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一文获哥伦比亚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在美国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赴美学教育的留学生中首次获得博士学位者。郭秉文学成归国时,适逢南高师刚刚创建,校长江谦即聘他为学校教务主任,直接参与学校筹建,后因江谦生病,郭秉文代理校长主持校务2年,1919年9月被正式任命为校长。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在原南高师相关学科归并、扩充的基础上成立,由郭秉文兼任校长。至1923年秋,二校实行合并,郭秉文主持东大校务至1925年。在这10年期间,郭秉文努力学习借鉴美国大学理念及办学模式,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大学的发展道路,使南高师和东大成为当时与北大遥相呼应的著名学府。

郭秉文的大学教育思想、办学方针、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都鲜明地反映了美国新教育理念和大学模式的影响,体现着对传统教育进行批判、继承、扬弃中融合中西的尝试。他认为大学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可用人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国民。因此,大学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设置学科,注重实验和践行,注重学生独立思想和应用能力的养成,从这些思想中可明显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生活为学校教育之本源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郭秉文的办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所主张的“四个平衡上”:一是认为大学应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设置多种学科,通才与专才平衡,学理与应用互补,“使通才不至于空疏,专才不至于狭隘”;二是人文与科学平衡,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重,两者相互交叉渗透,以收相辅相成之效,同时主张东西文明沟通融合,使大学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基地,发展近代科学的重镇;三是师资与设备平衡,教师是办好一所大学的核心和灵魂,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亦是必需的支撑和保证;四是国内与国际的平衡,即一所大学不仅应成为国内的教学、科研中心,而且还应是国际文化学术交流中心,以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郭秉文在南高师和东大的办学实践中,对美国大学模式的移植和借鉴,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董事会。美国大学管理体制的特点之一,即建立董事会作为学校的决策咨询机构。东大筹备伊始便着手此事。据当时报刊记载:“兹闻筹备处以欧美各大学为求社会之赞助起见,往往设立董事会协助校务进行。……

此次所举诸董事或为耆德硕学,或为教育名家,或为实业巨子,于社会事业均极热心。东南大学得此助力,其发达之速可预卜矣。”1924年制订的《国立东南大学校董会简章》明确了其组织、资格、职权、名额及任期等。校董会的职权为:决定学校大政方针;审核学校预算决算;推选校长于教育当局;决定学校科系之增加、废止或变更;保管私人所捐之财产;议决学校其他之重要事项。

可见,校董会在东大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中的地位至高且重,这与美国大学校董会的职能是基本一致的。

第二,大量延聘留美学生。早在南高师筹建之初,郭秉文即延揽了一批留学欧美的专家学者,继执掌校政后,更是不遗余力引进学有所长的留学生,使每个学科均拥有国内领先的学术带头人。据1923年1月《国立东南大学教职员一览》统计,仅教育学科教师中,留美归来的就有郭秉文、朱斌魁、孟宪承、徐则陵、陆志伟、陈鹤琴、陶行知、廖世承、郑宗海等。真可谓名师荟萃,“皆一时英秀”。以留美学生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不仅为郭秉文创建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而且也为美国大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在南高师和东大的实践提供了十分适宜的环境和土壤。

第三,办综合性大学。自郭秉文执掌南高师后,便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发展实际,对系科设置进行了调整充实。1920年,他将原来的2部6科扩大为8系8科,使南高师的科系设置事实上突破了单一师范的界限,初具综合性大学的雏形。东大成立后,学科扩展为文理、教育、农、工、商五科约20余系,成为当时为数很少的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不仅主张多系科设置,而且已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渗透的思想,如东大文理科除统有国文、英文、哲学、数学、物理等系外,还以农科之生物系、教育科之心理系,兼属该科。此外,从学校体制看,东大“寓师范于大学”的做法,也体现了郭秉文借鉴美国综合性大学培养师资的办学模式。

1919年,南高师教务会议通过了“改良课程案”,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

东大时期课程体系更趋科学合理,突出了灵活性和弹性,如实行主辅系列等。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陶行知任南高师教务主任时,率先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将教学过程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授受转为学生主体、双向交流,体现了教的法子须依学的法子,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新教育理念。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 酷短信之搞笑专家

    酷短信之搞笑专家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本书是继《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之后,又一本研讨课堂教学秩序的书稿。在这一本书中编者们探讨课堂教学内涵性的一些东西,着手研讨教师素养的提高,内容包括:赢在课堂对话——塑造“我的”亲和力;赢在课堂管理——提高“我的”执行力;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赢在课堂整合——抓好“我的”细节力等。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热门推荐
  • 重题

    重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权谋残卷

    权谋残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唯剑惊鸿

    唯剑惊鸿

    腰悬三尺剑,脚踏万重山。路遇不平事,一剑证肝胆。谁言匹夫勇,敢为天下先。高歌御风去,清白在人间!我心唯剑,行侠天下!
  • Wild Wales

    Wild W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之剩下的暗恋

    TF之剩下的暗恋

    从韩国回来的Gettin,girls回到中国,与TFBOYS相遇,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她为什么要哭……我难道是真的喜欢上了她吗……
  • 生活M次方程

    生活M次方程

    截止今天我们同居度过了868天,剩余的49天让我眷恋不舍,继生活N次方程后,这是我第二次抒写我工作与生活,生活对于吃货来说,就像是面前摆着,酸甜苦辣,口味偏重的爱吃辣,口味清淡的偶尔有点酸。什么叫做死党,就是气势汹汹怒吼完后,心感愧疚悄悄上聚美给我淘个手链窝在拳头“给你个东西”。站在三米远愤怒的骂“不带眼睛(眼镜),看你,你就是一团黄色翔(一坨大便)”。死党就是,吵得脸红脖子粗后,依旧背地里对你好的人。在这一年,我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好多人都离开了我
  • Tom Swift & his Electric Runabout

    Tom Swift & his Electric Runabou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狼王梦

    狼王梦

    《狼王梦》实质上是一个梦想追寻的故事。作品以日曲卡雪山山麓为背景,讲述了为实现狼子当上狼王的梦想,母狼紫岚忍痛割爱,不惜以牺牲母爱的代价来训练狼子的成长。不幸的是,狼子们却在残酷的狼群竞争中先后死于非命。最后,为着狼王梦想的延续,为保护刚出生的狼孙,绝望中的紫岚在与老雕的搏斗中孤独地死去。《狼王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最令人震撼的代表作,是让无数人动容的动物小说经典。而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小说更具吸引力,是因为它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虚伪的表象,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远离女人

    远离女人

    对于那些心怀大志,想要有所作为的男人来说,一定要睁开一双慧眼,善于识别你身边的女人,远离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女人。当然,对于那些有益于你、真心为你、永远爱你的女人,你也要善于读懂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关心她、爱护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和谐家庭、和谐集体、和谐团队。通过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大量生动鲜活的故事,对女人的内心世界和言行举止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挖掘,为男人们总结出了诸多最实用、最有效的识别和“对付”女人的技巧。希望本书的出版发行能帮助男人们正确认识女人、对待女人,更好地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 玄寂

    玄寂

    天地玄黄,寂灭苍生。与天斗,与寂灭斗......重生万年后,意外结成了黑丹。渐渐演变着自己的功法。变态的越阶挑战,让修真界大鳄都不得不退让三分,然而此人的心,却并不在这修真界之中,而是那遥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