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9400000035

第35章 启蒙思想家与实学教育思潮(2)

三、王夫之对教育思想的总结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虽然从事教育实践的时间不长,也没有教育方面的专著,但在其思想和理论体系中,蕴含了教育理论上许多卓越的见解。他对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和清理,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终结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

性与习、知与行、动与静、学与思、教与学、师与生等关系,是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王夫之从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出发,对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1.性与习

从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开始,人性问题便成为古代教育家讨论的中心,并由此出发论教育的作用。如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朱熹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王守仁的致良知等,他们的共同点是把人性看成是先天固有而不变的,将教育的作用理解为发展固有的性,或改造先天的性,或恢复本来的性。

王夫之则认为人性不是“一受成型”的,而是后天“日生日成”,从而提出“性与习成”的观点。他说人出生时性并未定型,以后随着生活和学习的变化而变化,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受教、不断完成性的过程,因此教育的作用既不是发瞑也不是变性,而是“继善成性”。可见,他十分重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这一思想虽古人早已有之,但王夫之的创见在于把环境和教育看成是成性的条件,指明人性的善恶不是先天就有,是后天形成的。他克服了前人把性与习割裂开来的片面性,进一步论证了教育在人性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知与行

孔子很重视言行的一致,以后在知行问题上分为两种观点:一是知先行后说,如《中庸》将学习过程总结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在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时强调此为“为学之序”;二是知行合一说,以王守仁的思想最有代表性。

王夫之认为这两种知行观都是片面的,知先行后说是“汲汲于先知以废行”,把学者困疲于知见之中;知行合一说是“销行以归知”,“以知为行”,两者的共同点均为排斥行。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理由是:就知和行而言是各有效用,且相互为用,所以由知而行,由行而知,互相促进,不断深化,能使认识“日进于高明而不穷”;其次在于行是知的基础,认识从行来,依赖于行,“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更为重要的是行乃检验知的标准,“可以得知之效也”,并且知的目的也是为了实践。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揭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对中国传统的教育过程论——由知到行的观点进行了改造,强调行的重要性,并将此运用到教学之中,提出教者应要求学生注重实践,即“教必著行”。

3.动与静

主静作为教学原则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由来已久,先秦的思孟学派倡导存养省察可谓开了主静之端,理学家更是将主静的观点发展到极端。程朱理学提出“主敬”的为学之方,就是要随时做到正其心、诚其意、存养收敛,其实就如同佛门修行一样,静坐的功夫到了,便能除却物欲而显现“天理”。陆王学派更同禅宗一样,提出学以“明其心”,把静坐得道的内心修养,当作为学的根本途径。

王夫之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动而不生于静,并且这个动的过程是无始无终、永不止息的。因此,他反对主敬(即主静)的为学之方,主张一个人的修身关键在于动,“动者,道之枢,德之牖也”,唯有动才能变化日新,才能“继善成性”,唯有顺应动的规律,才能自强不息,才能最终取得成就。

4.学与思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学思结合的思想,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后的教育家也都十分重视学与思的问题,虽然他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王夫之则对学和思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论述:“学则不恃己之聪明,而一唯先觉之是效;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他认为学习必须虚心,才能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思考则不能墨守古人的陈迹,不为古人的思想禁锢自己的头脑,要进行独立思考,唯有把虚心学习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王夫之并指出学和思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为功”。他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更深刻地论述了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

王夫之还以他关于学思结合的见解对“格物,致知”和学、问、思、辨的学习过程进行新的阐述。他说:大抵格物之功,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所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他明确指出人在“格物”阶段以学、问为主,在“致知”阶段以理性的思辨活动为主,学、问所得的感性知识是思辨所依循的基础,两者关系密切,相互补充。王夫之对“格物,致知”所作的唯物主义的解释,把传统的学思结合和学、问、思、辨的过程从经验领域提高到理论的概括。

5.教与学

作为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王夫之认为教与学是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制约关系,学不能脱离教,教又须以为学之道为依据。基于这一认识,他在论述教学问题时,坚持古代“以学论教”的传统,对前人提倡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和循序渐进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王夫之对因材施教的表述是“因人才之不齐,而教之多术”。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有素质的不同(“质有不齐”),有智愚的差别(“敏钝之差”),有志向的高低(“志量不齐”),还有德行的区别和学问的深浅,教师必须深入了解,“知其心”,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接受能力,做到“各如其量”,顺应不同的气质和特点,做到长善救失。他的结论是“教非一也,理一也,从人者异耳”,即因人而异施教的道理只有一个,但具体教法却是各样,只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

王夫之对循序渐进的表述是“施之有序”。他所说的“序”包括客观的“事理之序”和主观的“为学之序”。他认为教者的“智”在于处理好“为学之序”的主观认识顺序和“事理之序”的客观顺序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前,朱熹曾谈到读书的顺序,王守仁谈到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王夫之则进一步从客观事物之序和认识能力之序来论教学的循序渐进,指明应顺应人的认识规律和客观规律。

王夫之对启发诱导的表述是“因机启发”。他认为教师的“启发亦有时机”,必须等学生“自怀愤恨以不宁”的状态予以启发,必须待学生有“若知若不知之机”予以开导,否则必然是言多益少,或者多言无益。

6.师与生

在师生关系上,王夫之主张“师弟子者以道相交”,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道义的结合,这和“天地君亲师”的传统提法不同。由此,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双方均应对自己严格要求。王夫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恒教事、知自明和正躬行,即教师既要孜孜不倦于教事,又须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他说“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并且“欲明人者先自明”。王夫之对学生的要求是自勉和自得,所谓自勉指严格要求自己,所谓自得指要有“自修之心”。他说:“学者不自勉,而欲教者之俯从,终其身于不知不能而已矣”。他还说:“有自修之心则来学,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强往教之,则虽教无益。”

◆学习重点: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市民阶层的形成,思想和文化领域所出现的实学教育思潮在批判理学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别开生面的教育主张,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本章选取倡导实学教育思想的三位重要人物为代表,其中黄宗羲最特别之处是提出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民主教育思想;颜元一生从事教育,形成了以“实”字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即“实才实德”的教育目标,“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和“主动”、“习行”的教育方法;王夫之虽没有倾注很大的精力在教育上,但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中提出自己“崇实黜虚”的思想观点。学习本章内容,首先要将实学教育思潮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其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教育转化的舆论先兆有什么特征;其次在分别掌握黄宗羲、颜元、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实学教育思潮的基本教育主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相关文献:

1.李国钧:《颜元教育思想简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白莉民:《西学东渐与明清之际教育思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金林祥:《教育家黄宗羲新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上海书店出版业2004年版。

5.李志军:《西学东渐与明清实学》,巴蜀书社2004年版。

6.陈山榜:《颜元评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卓金秀、李新华:《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教育观》,《史学月刊》1995年第5期。

8.张嘉沧:《王廷相教育思想述论》,《河南师大学报》1983年第1期。

9.程方平:《王廷相教育思想散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3期。

10.韦齐发:《黄宗羲教育思想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3期。

11.金林祥:《黄宗羲教育活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89年第4期。

12.金林祥:《试论黄宗羲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教育评论》1989年第6期。

13.陈增辉:《黄宗羲教育思想试评》,《孔子研究》1995年第2期。

14.高时良:《王夫之教学思想的辩证法》,《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第8期。

15.周德昌:《王夫之教育思想论略》,《教育论丛》1988年第3期。

16.陈伙平:《王夫之的人性论和教育观浅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1期。

17.范兆琪:《王夫之的教师观浅探》,《教育评论》1991年第1期。

18.周慧杰:《王夫之教育思想述论》,《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3期。

19.朱汉民:《王夫之“性教一致”的德育观探讨》,《教育评论》1994年第2期。

20.姜国柱:《颜元教育思想述评》,《教育研究》1983年第6期。

21.纪山:《孔子、颜元教育思想比较》,《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22.何朴、张静娴:《颜元论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1期。

23.曙梅:《颜元的教育思想》,《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3期。

24.杨白云:《颜元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区别》,《教育评论》1993年第6期。

25.储朝晖:《颜元对书院理念的变革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2期。

26.高谦民:《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现代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27.王炳照、周慧梅:《关于颜元教育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28.郭丽平、吴洪成:《探寻教育新路的一代教育家——颜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29.方玉芬、余子侠:《论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0.黄明喜:《颜元对宋明理学教育哲学的突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1.袁德润:《颜元教育哲学管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2.高春菊:《颜元教育思想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3.陈淑霞:《颜元教育思想特征浅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4.单玉梅:《颜元人性理论的教育学价值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6期。

35.王建军:《人为万物之灵——颜元的教育追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6.陆克俭、熊贤君:《颜元创新教育思想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7.曲铁华、朱永坤:《试论颜元的教育价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8.熊吕茂:《颜元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9.崔童鹿:《走出象牙塔——颜元重“习行”之实学教育思想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40.李伟波:《浅议颜元的书院教育改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本书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展开阐述,即打造师德魅力、储备专家水平的知识、教研相长、在反思中成长、凸显创新等。全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多鲜活的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保镖王妃腹黑王爷装傻

    保镖王妃腹黑王爷装傻

    有没有那么倒霉呀,只是被撞了一下,因该进的是医院,而不是穿越。其实有个傻子老公一点都不好,在家做保姆的活照顾他,在外做保镖的活保护他,一个人顶2个人,我要拿两个人的工资要不然我不干了。娘子要那么多工资干嘛,我比工资贵多了你应该要我才对,你看我有钱你要什么都有,我有脸带出去有面子,还有力气让你下不了床。你是有钱但是你从来没有给过我,你有脸有用吗老是给我带回来一堆蜜蜂,你有力气我没看出来。娘子我让你看看我有没有力气让你下不了床。结果第2天木紫后悔呀,都怪自己嘴贱,然后还真是让自己下不了床。
  • 都市全能道士

    都市全能道士

    叶峰身负道家传承,被一个老头抓到小岛上,十几年的学徒生涯,会道术,会战斗,会医术,无所不能!回到都市,居然有一个漂亮未婚妻和背后恐怖的黑恶势力在等着他……面对世界级的杀手,完成颠覆国家政权的任务!
  • 迷茫者之瞳

    迷茫者之瞳

    当你以为自己被卷入一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争中时,当你一步步走进别人的故事里时,你才恍然大悟,事情仿佛没有那么简单······
  • 暴走神锋

    暴走神锋

    群号:199125903欢迎大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打架、吃牌、遭受歧视,却连破纪录,震惊世人!被中国足球伤透了心的懵懂少年,在欧陆足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陈胜高喊:“去他的,我只要胜利!”
  • 天降奇缘:霸道王爷冷王妃

    天降奇缘:霸道王爷冷王妃

    一位现代黑道女王,一位执掌三军的一方统帅的南菱睿亲王,一位南菱相府生性懦弱的嫡出二小姐。只因一场千年难遇的时空交错,两军交战,他看着她从天而降当场砸死了敌军统帅,却因解救不及而使得她命丧敌军乱刀之下。也是那天,她因自小与名满天下的睿亲王订有婚约而遭家中姐妹嫉恨,被冠上不贞不洁的罪名含恨而终。千年难遇的时光交错,让某些事情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相府二小姐死而复生,她却已不是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海边的旅人

    海边的旅人

    上古世纪征文参赛短篇,番外东大陆哈里兰与兽灵和解之初。黎明半岛上的一个夜晚,兽灵都云与哈里兰人迪安各自所遇到的事。
  • 疯狂BOSS:逼嫁顽皮恋人

    疯狂BOSS:逼嫁顽皮恋人

    “女人,谁给你的胆子设计我!”他霸道残忍,扬言要杀人灭口。她千方百计的跑路,却根本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你到底想怎么样?”“和我结婚,或者去死,自己选!”她鼓起嘴巴:“我能不能选第三样?”“哦,”他拖长语音,意味深长,“原来你喜欢先……死再婚,你放心吧,我一定不负重任……”……她是他黑夜中唯一能安心睡眠的抱枕,更是梦中难忘的初恋,如今自投罗网……他怎能不抱得美人归?
  • 总论

    总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男大须婚女大嫁

    男大须婚女大嫁

    被渣男无情抛弃,被婆婆绝情对待,看女主如何逆袭重获美满幸福人生。
  • 轮回第七道

    轮回第七道

    第七道轮回,所有灰飞烟灭,化为灰灰的人的归宿。诞生于轮回第七道的血无常,争人族六成气运,与天争,与地斗,应那一线生机。寻秦的完美风流,异界的神魔交锋,仙界的算计争斗,上到东皇太一,妖皇帝俊,十二祖巫,下到人界剑圣柳生剑影,都在我轮回神教,听我号令!问,苍天造业谁人偿?问,苍生蝼蚁怎堪伤?魔祸妖业浮屠恨,因果归身血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