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9400000018

第18章 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3)

二、蒙学的发展及其经验

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儿童时期的教育,《周易》中有“蒙以养正,圣之功也”之说,即主张在人幼小的时候便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培养。奴隶社会把儿童所受教育的阶段称为“小学”,史书上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如“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年十三岁入小学,见小节而践小义”,“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等。封建社会一般将该阶段的教育称为“蒙养”教育,所用教材也称为“蒙养书”,其教育场所统称“蒙学”,但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名称。

1.蒙学的发展概况

封建社会的初期,蒙学均以私学的形式出现。汉代的蒙学机构称“书馆”,据史书记载,有的已具相当规模,如东汉王充就读的书馆就有小僮百人以上。

魏晋南北朝受战乱影响,学校经常处于衰废的状态,该时期许多家庭采取家学的形式教育子孙,当时曾出现一批家诫、家训的作品,其中最典型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之推在家训中主张及早对幼儿进行教育,因为孩童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时机。

在封建社会初期,蒙学读物仅限于识字教材。秦始皇进行文字改革时,李斯、赵高和胡毋敬曾分别编写《苍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作为推广新文字的读本。汉代在民间教授的先生将这三部字书合并,题名《苍颉篇》。同时,武帝时的司马相如、元帝时的史游和成帝时的李长又各自编写了《凡将篇》、《急就篇》和《元尚篇》。但这一时期最为著名、以后流传时间最久的当数南朝梁武帝时周兴嗣编的《千字文》。据唐李绰的《尚书故事》所载,武帝要他在王羲之遗书中拓取一千字编成韵语读物,“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千字文》之所以影响这么久远,是因为其编得十分巧妙,全部用四言韵语,不仅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而且文字不重复。

唐宋以后,蒙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是蒙学设置的数量进一步发展,并且逐步深入到农村。以宋代为例,不仅民间有名为乡校、家塾、私塾、蒙馆、冬学的蒙学机构,官府也开始注重开办蒙学,有在京城宫廷内的贵胄小学,如南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建内小学,置教授二员,选宗子就学”,也有设于地方的庶民小学,如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下令“天下州县并置学,……县置小学”。元代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颁布了一项重要的规定,即下令各地农村设立社学,这是利用农闲时节对农家子弟进行教育的蒙学机构。社学虽初建于元,但大量的推广却自明代始,因而明清两代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蒙学的设置均远胜于前。

蒙学发展的另一表现是出现了分门专写的教材,反映出蒙学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而充实。在唐以前,蒙学教材大多是以识字为主的读物,如前所述的《苍颉篇》、《急就篇》、《千字文》等。唐宋以后,蒙学教材的类型呈现多样化:有偏重伦理道德教育的读物,如《性理字训》、《小儿语》、《续小儿语》、《名贤集》、《增广贤文》等;有偏重于识字的综合读物,最有代表性的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介绍历史知识的读物,如《蒙求》、《十七史蒙求》、《叙古千文》、《小学》等;有解释名物、典故的常识性读物,如《名物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有供幼童讽诵吟咏的诗歌,以《神童诗》、《千家诗》为代表。

唐宋以后,蒙学教育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自唐安史之乱后,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随着统治危机日益严重,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思想控制也愈益加强,理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值得注意的是,理学家比过去的儒家学者更懂得从小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极力提倡蒙学教育,而且亲自参与编写教材,如朱熹编写了有关历代圣贤嘉言善行的《小学》,还制订了规范儿童行为的《童蒙须知》,王守仁则撰写了反映自己蒙学教育主张的《训蒙大意》。正是理学家的身体力行推动了蒙学教育的发展。

其二,唐宋以后,中小地主的数量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地主阶级内部的一个重要阶层,而科举制度的实行又为他们登上统治阶层提供了一条途径,致使学习的愿望比前强烈。同时,唐宋以后农业、工商业日趋发达,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为了应付日用,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由此,要求读书的人的范围比过去扩大,这必然推动了蒙学的发展。

其三,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使蒙学读物从手抄中摆脱出来,为蒙学的发展提供条件。唐代发明雕版印刷,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民间的书坊随之应运而生,而蒙学读物主要是民间书坊印刷。

2.蒙学的教学经验

封建社会的蒙学一般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并盛行体罚,但在实际教学和教育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就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及伦理道德教育几个方面分而述之。

识字教学汉字是方块字,学汉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一个一个地记,在认识一定数量汉字之前,难以整段地阅读文章,可是不阅读,不与语言联系在一起,识字的效果也难以巩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蒙学教学采取集中识字的办法,解决阅读的障碍,具体的做法有两种:一是把一定数量的常用字编成韵语读本,让儿童诵读;二是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逐个识字。

把常用字编成韵语读本,在两千年前就已开始,现存最早的识字读本西汉史游编的《急就篇》就采用这一办法。《急就篇》共2114个字,把当时的常用字按姓氏、衣着、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分类,编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并使每句尽可能表达一定的意义。由于它收入的字能“泛施日用”,又便于诵读记忆,为以后的蒙学读物所仿效,形成传统的识字方法。流传最久的“三、百、千”均属韵语识字读本,其中南宋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采用三言韵语,更加通顺流畅。全篇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开始,随后依次叙述封建纲常、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朝代等,最后以历史上勤奋好学的典故结尾,如“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汉字的造字规律据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归纳,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称六书。此外,汉字除一小部分是单体字外,绝大部分是合体字,而合体字中相当部分是形声字,如秧、评、伦等。古人就利用这个特点,通过具体事物或图画来带动识字。如南宋时曾出现图文对照的识字课本,称《对相识字》,对相即图文对照之意。清人崔学古在《幼训》中把识字方法归为纸上识字、书上识字和辨字法三种。他说:“何谓纸上识字:凡训蒙,勿轻易教书,先截纸骨,方广一寸二分,将所读书中字,楷书纸骨上,纸背再书同音,如‘文’之与‘闻’,‘张’之与‘章’之类,一一识之”。“何谓书上识字?凡教生书,先令本生就书上字逐字挨认,遇不识字用朱笔圈出,又用黑笔写在书头,最为易记。”至于辨字法,是要区别“声同而笔画边旁不同”、“字同而用之不同”、“声近而用舌用齿又不同”等。

写字教学古人很重书法,并且起初识字和写字是密切相关的,如《苍颉篇》、《急就篇》既是识字教材,又是习字教材,《千字文》之所以拓取王羲之的遗文也是此意。因为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均靠手写在竹简、丝帛上,书法就显得特别重要。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发明,识字教材便与习字教材分离。常用的习字本有:“上大人,丘乙已,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

蒙学的写字教学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重视汉字基本笔画的训练。

“上大人……”的习字本流传很久,不仅因它表达的意思符合儒家的正统,还在于字的结构简单,易认易记也易写。这24个字包括了汉字的基本笔画,经反复练习,写其他的字便有了基础。二是习字的次序从有依傍到无依傍,先大后小。古人学字,先写大字,再写小字。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学字不可学小字,“大有三分好,缩小便五分好也”。而学大字先要经过把腕,即由老师把着手教以横、直、勾、点等笔画及转折、轻重方法,之后再独立书写,从描红、描影到临帖。

阅读教学儿童通过读“三、百、千”认识了常用字后,阅读经书仍感困难,原因在于经书中名物、掌故颇多,儿童难以理解;经书的书面语言和日常的口头语言距离很大,儿童难以适应;经书的散文体例与韵语读本差别很大,儿童难以阅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蒙学教学一是通过指导儿童阅读韵语知识读物,以丰富他们的社会历史知识和自然知识;二是通过阅读散文故事,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

当时流行较广的韵语知识读物有《蒙求》、《名物蒙求》、《幼学琼林》等。

《蒙求》为唐代李翰所作(一说为五代后晋李瀚所作),广集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编为四言韵语,上下两句成对偶,各讲一个典故,如“匡衡凿壁,孙敬闭户,孙康映雪,车胤取螢”。《名物蒙求》为南宋方逢辰所作,以介绍自然知识为主,也编成四言韵语,通俗易懂,如“高平为原,窈深为谷,山脊为岗,山足为麓”,“小路为径,通道为衢,闹则市井,静则郊墟”。《幼学琼林》为明代程登吉所作,博采自然、社会、历史、伦理各方面的知识典故,字数不拘,但两两成对,如“战胜而围谓之‘凯旋’,战败而走谓之‘奔北’,事遂心曰‘如愿’,事可愧曰‘汗颜’”。

散文故事类的读本较早有宋代胡继宗所编的《书言故事》,以散文的体裁介绍史籍中的历史典故,如对《韩非子》中提到的“守株待兔”这样叙述: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亡,折颈而死。因释耕守株,冀复得兔。元代虞绍所编的《日记故事》也将历史典故演绎成通俗的故事,如对“击瓮出儿”进行这样的解说:司马光幼与群儿戏,一儿墜于水瓮中,群儿惊走,不能救,公取石破其瓮,儿得出。

当然,这些韵语读物、散文故事中有不少是伦理说教的内容,但这种寓理于故事之中,用浅近的韵语表达,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爱大声讽诵,韵语读物的语句整齐,声调和谐,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印象特别深刻。儿童也爱听故事,散文故事虽然不用韵文所写,却能通过生动的情节去引导他们阅读。

作文教学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主要是笔试,因此作文在蒙学中就开始训练。蒙学的作文教学有三点做法值得今人注意。

(1)作文从练“属对”开始。“属对”俗称对对子,是通文理的捷径,宋代以后成为蒙学的必修课。“属对”先从“一字对”教起,要求词的品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如天对地,鸟对兽,升对降。第二步教“二字对”,即用实词、虚词的组合两两相对,如桃红对柳绿,虎背对熊腰。第三步教“三字对”和“四字对”,短句的格式要做到相称,如推窗邀月对出户乘风,水清石见对云散月明。再进一步就是“多字对”,如五字、七字、九字。古人之所以要从“属对”开始做起,因为它首先是进行词汇的训练,懂得词的品性;其次是进行语法的训练,掌握词组的各种结构,如主谓、动宾、偏正、并列等;再次是进行修辞和逻辑的训练。

(2)教师对儿童作文的指导要做到先放后收,即先鼓励他们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基础再要求精炼和严谨。王筠在《教童子法》中对此讲得十分形象:“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咆嗥,不受覊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儿童初学写作,主要的困难是写不出,写不多,在此种情况下必须放,放久后再注重内容安排和文辞简练的问题,做到“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

(3)教师对儿童作文的批改要做到多圈少改,以圈为主,即尽量把儿童作文中好的文句圈出来,不要改得太多,以挫伤儿童的信心和兴趣。清人唐彪在《父师善诱法》中说:“先生于弟子之文,改亦不佳者,宁置之。……盖不可而强改,徒费精神,终不能亲切条畅,学生阅之,反增隔膜之见。惟可改之处,宜细心笔削,令有点铁化金之妙,斯善矣。”

伦理道德教育封建社会注重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教育,这在蒙学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事实上,上述各种教学都渗透着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识字教材、阅读教材中固然包括这方面的内容,即便是习字教材的24个笔画简单的字也含有尊孔、知礼的意思。但较为集中的伦理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

(1)编写浅近的伦理道德读本。此类读本很多,最早要数唐代的《太公家教》,撰者佚名,多用四言,杂述封建道德的规范和待人处世的格言,有的摘自儒家经书,有的来自于成语、谚语,在唐中叶至宋初颇为流行。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的《小儿语》和《续小儿语》在蒙学中流传较广。吕氏父子刻意仿效儿童口吻,用四言、六言和杂用的韵语,讲述封建伦理及立身要务,通俗浅明,使儿童乐闻而易晓,在欢呼嬉笑之间接受义理之学。

同类推荐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修订版)》结合翔实案例,针对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剖析,探究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代表性。全书内容全面,分析具体,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按照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新要求,根据作者20年的社会学概论教学经验,参加国内外同类最新和最成熟的研究成果,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集国内外业内关注的最前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重组。全书共18章(每周1章),每章以核心核念为主导,知识点系统、清晰,构筑线索新颖,信息量大,既适应学生自学,又为课堂教学留下空间,是社会学概论的创新版。本教材既适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也可以用于新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
  • 胡适讲国学

    胡适讲国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大师讲国学文库:胡适讲国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热门推荐
  • 嫡重

    嫡重

    她是将军府最受宠的嫡女,也是京城最有名的骄横之女;他说,我就喜欢你的小脾气;他说,让我执你之手,为你青丝绾到老可好?他说,若他日我能登帝,必废除后宫,只宠你一人!于是她倾尽爱慕之心,赔上家族势力,只为助他达成心愿;不想他坐稳皇位,怀拥庶妹,赐她鸠酒,要她不得好死。今世她重生归来,再不会芳心错付,为人棋子,错失亲情,她定要擦亮眼睛,力挽狂澜,要这渣男功亏一篑,生不如死!
  • 莫言安

    莫言安

    阮京墨总是记得老头子临死前让他行医行善的话,可是虽然他答应了,可真正做起来,又不是那么回事了,总觉得他的行医行善变了些味道……
  • 首席腹黑:总裁超护短

    首席腹黑:总裁超护短

    孤独成为习惯又怎会奢求陪伴,她与哥哥需要的不是财富名利,而是陪伴,当哥哥说破,父亲的明悟会让他们重拾回那个自己吗?冰的出现会打破这一切吗?冰遇上雪的阳光,两人是相守一生还是擦肩而过?是有缘无份还是天作之合?
  • 替嫁萌妃:病娇夫君太勾魂

    替嫁萌妃:病娇夫君太勾魂

    蓝氏集团的准继承人,一朝穿越,成了别人的替嫁新娘。嫁的丈夫好死不死还是个卧病在床的病秧子。病就病吧,只要不打扰老娘赚钱就好。入国都,开商行,弄权朝,吃喝拉撒睡一条龙服务,想方设法的敛财,最终成为一代商业女王。就在她打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时候,一道晴天霹雳从天而降——赐婚。“麻蛋,老娘要当黄金单身妹,不结婚!”蓝灵当机立断,卷起铺盖卷就跑路了。谁知还没跑出城门,身后就多了一条跟屁虫。“娘子,等等为夫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排毒养生

    排毒养生

    这书教我们用最轻松、最简单、最省钱的方法获得健康,我们可以从各种天然资源中找到我们和家人的健康。书中搜集各种排毒疗法。有了它我们可以更快、更容易找到健康的秘诀。 体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所以,排毒便成了我们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这书从饮食、运动、药物、生活及精神排毒六个方面,讲述了生活中有效的排毒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排毒建议和实施方案,并在每章设有排毒疑难问题解答,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书中还及时提醒我们每天坚持写排毒日记,让我们能够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排毒养生的成果。。
  • 蛹之生

    蛹之生

    听小野讲故事,台湾青春的美好时光!有些人,随着青春沉睡历史。有些人,随着岁月刻骨铭心。二十二的小野,凭借《蛹之生》拿下台湾联合报小说奖,这本在他大三时期完成的作品,一举将他推向畅销书作家行列。这本小野的早期作品,以当时大学生的角度,来观察并表达校园、社会里的种种现象。《蛹之生》充满热情与理想,用作者的话来:“这是一本描写那个很蠢却很纯的时代大学生寻找自我和爱情的小说集。如果用更现代的语汇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纯爱、热血、励志。”
  • 锦绣狂妃:战神邪王宠妻

    锦绣狂妃:战神邪王宠妻

    她是身世神秘的王府庶女,王府杀机重重,暗藏天机,她韬光养晦,心如蛇蝎,踏白骨而。他是身体羸弱,却名满天下的战神王爷,行走于黑暗之中伺机而动。原本此生志愿便是拿回被夺走的一切。可突然发现夺她比夺江山更有趣……他一手遮天,不为权倾朝野,只为夺她此生心不移。他阴鸷,她奸诈。他狠毒,她狡猾。他机关算尽,她步步为营。他变态,她狂妄,是天生的良配。这是一对黑心夫妻一统天下背后的血腥杀戮!也是战神王爷不折手段强取豪夺小媳妇,拐回家后掠夺得连骨头渣都不剩的温馨小故事。
  • 盛世帝宠:断袖王爷好诱人

    盛世帝宠:断袖王爷好诱人

    他是云都国的风流王爷,喜好男色,分桃天下。她是水晴国的冷酷女皇,三千男妃,荣宠后宫。“这个男子,本王要了!”他千里迢迢来到水晴国,只为目睹她的尊颜,正巧赶上她将男宠送人的‘盛举’,却被拒之门外!“女皇的原则是,绝不和喜好同为收藏美男的人做朋友,这辈子注定只能是情敌了!”她是组织里的一名密探,在潜进国防情报局偷取资料时,不慎被发现追赶至毒气室。那是一个黑夜,重生的她被数十个黑衣人团团围住,险象迭生。初醒的她无力对抗,最后只得落荒而逃。那一年,她遇见了一个男孩;那一年,她害死了男孩的青梅竹马;那一年,她成为了第一任女皇。而那个男孩,就是眼前的他。五年了,他忘了她的容颜,而她却难忘他的见死不救!
  • 锦衣当朝

    锦衣当朝

    一个小侦探穿越大明,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可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当个兔相公。一个不一样的锦衣子弟,一个不一样的正德皇帝。从刑名入手,步步高升,斗魔教、破迷局、凶鬼案、诅咒案,案案惊心。起于布衣,不输王侯,一把绣春刀,斩开层层迷雾,终有一日,乾坤入袖,锦衣当朝。君臣一体,碧海荡漾,踏破北疆,热血激昂。美人如玉,江山如画,尔虞我诈的朝局,金戈铁马的天下,旌旗猎猎,再造煌煌大明雄风!
  • 古战

    古战

    一个特种兵,在执行任务时不慎失败,想跳河自尽。却穿越到了三国时代,在三国时代开始了他新的生活……拜师关羽,学得一身武艺,获得传承,可以呼风唤雨,可是却命犯桃花,欠下笔笔风流债,他就是帅到爆表,无人可及的诸葛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