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7300000009

第9章 文风(1)

第一节 文风的含义

文风就是文章的作风。

文风作为文章的作风,指的是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表现方式等要素中实际体现出来的作风。这种作风是民族传统、时代风尚和作者立场观点、思维方式和思想作风等等在写作中的综合反映。

一、民族传播的影响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传统。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在语言和文风上都有它的特点。鲁迅说:“法人善于机锋,俄人善于讽刺,英美人善于幽默。”(《准风月谈·“滑稽”例解》)

歌德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于道德。”(《歌德谈话录》)

这种民族的特殊性总会在作者自己的文章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给文风打上鲜明的烙印。

某个时代、某篇文章的作者可以、也应该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作者们成功的写作经验,但他势必不能脱离自己民族传统的轨道。因为文章作为反映生活和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作者写作时总要自觉不自觉地顾及读者的思想、感情、性格、心理、艺术趣味和欣赏习惯等;否则,他的文章就很难得到社会承认为人们所接受。因此,文章的民族性愈鲜明、愈独特,它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也就愈强。

二、时代风尚的影响

文风不但受着民族传统的深刻影响,而且还受到一定时代风尚的影响。任何一个作者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的,他不可能遗世独立,超凡出尘。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文化风尚等,总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影响着当代作家的生活道路、写作倾向和审美意识,从而使文风带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关于这一点,刘勰早就有所阐述,他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朴实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他看来,文章的变化和社会风气互相熏陶,文学的盛衰和时代的变迁相联系。

文风和时代的密切关系是早已被写作实践所证明了的。例如世人称道的“慷慨而多气”的“建安风骨”,正是那个“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所使然。鲁迅对此作了如下分析:

“‘慷慨’就因天下大乱之际,亲戚朋友死于乱者特多,于是为文就不免带着悲凉,激昂和‘慷慨’了。”(《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又如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古文运动”,大力倡导清除六朝骈体文那种晦涩艰深、浮靡绮丽的流弊,提倡“惟陈言之务去”,要求文章必须言之有物,使唐代文坛的风气为之一变,这也就在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和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需要。即使到了当代,文风和时代的关系同样也是如此。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文革”十年动乱,“帮”八股流行,时代的悲剧造成了文坛的悲剧,“假、大、空”,“高、大、全”几乎成了这个时代文风的主要特征。这种恶劣的文风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污染了人们的灵魂,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造成了十分有害的影响。

三、作者立场和思想作风的影响

文风还和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作风等等主观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一个时代的文章整体中显示出来的基本倾向。而这种基本倾向总是由一篇篇具体文章汇合而成的,离开具体文章和具体作者,也就没有文风可言了。特别是那些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文章作者和作品,更是我们在研究文风时要特别注意的。

第二节 文风的特点

由文风的来源可以看到文风的特点:社会性、民族性、历史性和倾向性一、社会性

文风作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带有倾向性的文章风貌和写作风气,并不是一两个人呼风唤雨所能造成的,而是由许许多多人的文章汇集而形成的。虽然某个知名的作家或某篇成功的文章会对整个社会的文风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是终究不可能左右文风总的倾向和趋势。此外,当一种文风形成以后,它又会给众多的作者以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论,作者总会在自己的文章里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顽强地表现时代和社会的状况和风尚。文风一方面既要在作者个人的文章中具体体现出来,同时另一方面又或多或少地影响每个作者的写作,这就使文风具有了社会性。

二、民族性

文风的民族性这个特点是在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和影响下,通过历代作者长期写作实践而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反映本民族的生活题材、思想意识、道德风尚、性格情绪等,这是民族性在文章内容方面的体现。从形式方面来看,民族语言的特点对文章风貌的影响最为重要。如汉民族语言高度的概括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和表现在语言结构上讲究和谐、对称、均衡,并运用排比句式和对偶句式较多,成语典故较多以及句子短而富有变化等等形式,这都是有别于其他民族语言的显著特征,而彰显着其文章的风貌。还有,用汉语写成的文章在体裁、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也都形成了许多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

三、历史性

文风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纵观文风形成的全过程,可以看到它既分阶段性,又有延续性。所谓阶段性,是说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风,它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谓延续性,是说一定时代的文风不仅要受到过去的影响,同样也会对将来的文风发生作用。如六朝文风浮靡,其危害并未随着六朝覆灭而消失,初唐时期依然受着这种不良文风的影响,直到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扫清六朝浮靡之风,树立起清新质朴的文风。晚唐“古文运动”渐趋式微,宋初骈俪之风又起,然后经过欧阳修和苏轼等人不懈努力,力挽颓风,终于又开创了一代新的气象。因此,充分认识文风的历史性特点,对继承发展优良文风和批判清除不良文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倾向性

文风作为一定时代文章风貌的总表现,它受民族、传统、时代、阶级以及众多作者个人因素等等的影响,也必然会体现出某种相应的倾向性。从总体上来看,大致可分为健康优良的文风和颓废腐朽的恶劣文风两种。凡是政通人和、天下安定,文风亦便清新活泼;反之,政治混乱、世风日下,文风亦随之浮靡衰朽。先进的阶级则要求文风体现出昂扬、奋发、积极、乐观的倾向;而没落阶级的腐朽意识则往往导致文风的虚伪、晦涩和消沉、堕落。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代里,不同文风往往同时并存着,此消彼长,斗争激烈,时而这种倾向占上风,时而那种倾向成主流。这种现象和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风尚、道德观念、民众心理、经济状况、文化水准等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三节 文体和风格

文体和风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文体

1.文体是文章的体裁 所谓文体,也就是文章的各种体制样式。文章是人类反映客观事物、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而用书面语言组成的篇章形式,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我国历史悠久,为适应人们交往的各种需要,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文体应运而生并日趋丰富多样。所以,文章写作的繁荣也带来了文体研究的不断创新,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由于思想内容、思维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功用目的、意蕴旨趣的不同,文章可分为不同的体裁。

文体研究是不同文章的体制、样式的特殊规律的概括。当这些规律被我们认识并掌握后,写作时就可以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来进行选材、构思;同时在阅读时也可以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细细考察比较作者所采用的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等是否符合他所选用的文体的要求。比如,我们如果懂得议论文的主要任务是说理议论,所举事例仅是用来阐明观点和道理的一个论据,它不需要、也无必要对事物的形象进行细致的铺叙描写,只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事例讲清楚就行了。又如,应用文的语言宜准确、平实、简明,若大量运用文学笔法,语言华美艳丽、夸张雕饰,就会引出许多问题来。由此可见,明辨文体,以掌握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对于我们写好文章是十分重要的。

2.文体的发展 文章的各种体裁是人类在长期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但这并不等于说文体是凝固不变、世代如此的。文体在形式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它会因时而变,也会因事而变。就以人们比较熟悉的散文为例,古代对散文这种体裁的认识且不去说,即在现代,散文被看作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而同属于文学范畴的一种体裁。起先,举凡杂感、日记、书信、速写、游记、通讯、特写、回忆录、报告文学、科学小品、人物传记等,皆可归在散文的名下。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体裁日趋成熟,显示出明显的独立性;于是逐渐从散文的“母体”中脱胎而去,自立门户,别为一体,如报告文学、通讯、人物传记、长篇回忆录、某些科普作品等。这就显示出文体是在不断发展的。

同时,文体的发展变化又不可能是爆发式的,而是由一点一滴的量变到焕然一新的质变。新文体和旧文体在形式上一般有着继承关系,但究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实在是由于内容表达的需要。当“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分化时,鲁迅心情彷徨而又满怀希望,为了打击敌人,他写下很多杂文,以他为代表创造了现代杂文一体。鲁迅的杂文犀利如匕首,尖锐若投枪;但是杂文是古已有之的东西,就是像鲁迅那样的讽刺杂文,早在唐末陆龟蒙、皮日休、罗隐等人手里就出现过。如果再往前追溯,我们甚至可以把《庄子》书也看成杂文,所以杂文一体也不是鲁迅一人独创的,它源远流长。

一方面文体是发展的,另一方面,文章的各种体制样式又是得到社会承认、约定俗成、不能随意改变的。因此,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应遵循它们各自的特点,有继承,有创新,以免文不得体,贻笑大方。

3.量体裁衣,避免僵化 文章因其特点不同而分为不同的体裁,但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人们对许多文体的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特别是对于那些“同”大“异”小的相近文体,或具有“边缘性”、“两栖性”和“交叉性”的文体,倘若具体说到某一篇文章,有时就很难确断归属。我国当代杂文作家秦牧说:“自然,不管是粗分还是细分都只是大体的一个区别。文学体裁的区分决不像一块木材和一块铁那么容易截然分别。世界上许许多多事物都存在着‘交叉状态’,动物和植物之间有这种情形,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之间有这种情形,文体也有这种情形。”(《散文创作谈》)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除了区分各种文体的界限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外,不同文体间的相互交融、渗透和影响不仅是经常发生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好现象,因为从中可以产生出新的文体来。因此,我们不仅要辨识文体,量体裁衣,按体写作,还要恰当地相互融通借鉴,避免僵化。

二、风格

1.风格是文章的艺术特色 讲到风格,人们便会马上想起法国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德·布封的一句名言:“风格即人。”(《论文章风格的演说》)这句话过于概括,我们可以用一句更为浅显通俗的话来给风格下个定义,即:风格就是文章艺术特色所体现出来的作者本人的艺术个性。

文章的艺术特色是能够感觉得到,概括得出的。它们各不相同,迥然而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朱自清和俞平伯同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的散文的比较中得到证明。他俩在同一时间,同一条画舫上泛游南京秦淮河,但写成文章,风格却全然不同。朱自清在文章中即景言情,通过秦淮烟月的描写,抒发了不能自已的感情;俞平伯却是即景言理,从哲学的角度叙说自己精神上的感受。一个言情,一个言理,当然首先是内容上的区别,同时显示出风格上的区别。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称誉于世,如“(孟)郊寒,(贾)岛瘦”、“韩(愈)潮,苏(轼)海”、“苏(轼)旷,辛(弃疾)豪”等。即以现代散文而论,许多作者别具特色的风格,我们也很容易就能体味到的,如当代一些作家的作品,热烈豪放,似奔腾呼啸的江涛海潮;而冰心、朱自清的作品,却悠扬委婉,似余音袅袅的夜半箫声;杨朔散文的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秦牧散文的浮想联翩,给人启迪。这些不同的艺术特色就构成了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

风格是读者辨识作者的重要依据。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者,即使他的文章不标上自己的名字,读者也能观其文而知其名。因此说,风格具有作家鲜明的个性。例如鲁迅创作的大量杂文,迫于当时险恶的环境不得不经常变换笔名,但是留意的读者依然能判断出这些不同题材、不同笔名的杂文的作者是鲁迅。读者之所以会有这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判断力,正是由于极具个人特色的“鲁迅笔法”所致。

同类推荐
  • 欧洲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欧洲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花季雨季正当时(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花季雨季正当时(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就业与创业指导

    就业与创业指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 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热门推荐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铁血霸王

    铁血霸王

    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一款融入封建历史两千年的大型网游龙魂开启,龙魂世界共分九州大陆,九州之上设有中华历史上九大一统王朝,以及五十三个大小政权国家,除此外,还有众多的游牧民族游猎各地,而游戏也从这里开始。主角夏羽二十一世纪最后一个铁匠,进入到龙魂之后,开始了他波澜起伏的人生,人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他注定了成为九州大陆上一颗璀璨的霸星,争霸万里江山,上演一场霸者无敌的史诗。
  • 古今穿越仙侠虐恋:仙泣

    古今穿越仙侠虐恋:仙泣

    加群:341943865微博:Sunny陌笙开头写的不好表介意,都往下翻翻,好戏在后面,解释一下楔子里的什么的谁,第一句话是之前的时候说的,还是后面接的是女主黑化后,相爱相杀的场面,往后看,保证虐哭你!~感谢阅读,主编:陌笙感谢支持~喜欢一定收藏呦~写的可能不太好,作者文笔不好,还望体谅。
  • 最后的执著

    最后的执著

    摒弃神剧,拒绝意淫,舔舐伤口……孙中山曾回忆说:“特达之士多有以清廷兵败而喜者。往年日清之战,曾亲见有海陬父老,闻旅顺已失、奉天不保,雀跃欢呼。问以其故,则曰,我汉人遭虏朝荼毒二百余年,无由一雪,今日得日本为我大张挞伐,犁其庭扫其穴,老夫死得瞑目矣。”性格懦弱的岳冬,为娶得一代名将左宝贵的女儿左心兰,硬着头皮在刀口上过活。然而,让岳冬彻底改变的,不是战火的洗礼,不是日军的残暴,而是,国人在日本治下的──笑容!“我宁愿我孩子将来没有父亲,也不想他将来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这是岳冬最后的执着,也是这民族最后的执着。(关键词:中日甲午战争、平壤大战、旅顺大屠杀)
  • 逮个毒妃当宠妻

    逮个毒妃当宠妻

    “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头,我可曾遇见过你······”一场莫名其妙的穿越,她成为丞相府人人欺压的京城第一丑女。太子狠绝拒婚,她被当成一种耻辱嫁给了残暴的不举王爷,进门当晚就被当成细作严刑拷打致死。岂料同样的躯壳下竟换了灵魂,身着血红嫁衣的她邪魅一笑:世人欺我辱我,我必加倍还之。宁可我欺天下人,也绝不让天下人欺我。额……那个什么王爷,为什么……她就下个毒,他怎么把解药给销毁了?她去杀个人,他怎么还跟着去放火呢?她去盗件宝贝,他居然把人家整个国库都搬空了!
  • 此情可待

    此情可待

    慕子安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三十层下面黑点似的人影,明明模糊的看不出任何。慕子安却清晰的知道那个进楼的黑点就是月莲溪,他仿佛看到了她穿着水红色的上衣,配着白色七分裤,清爽干练,就像他以为不记得了,很久以前的温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给鬼照张相

    给鬼照张相

    一相一离合,一哭一天地若为鬼相师,心善道为先你们只听过给人照相的摄影师,难道你们就没想过给鬼照相的摄影师吗?而我却是一个专门给鬼照相的摄影师。来给你解密鬼相师经历的故事,你可以怀疑鬼相师的存在,但是不要否定它的存在!
  • 乱天诀

    乱天诀

    游戏天王凌锐,意外穿越到游戏世界,得奇异空间,修炼乱天诀。征战诸天苍穹。
  • 英雄联盟之穿越男主播

    英雄联盟之穿越男主播

    男人就得毫无畏惧,想干嘛就干嘛,想要“妹子”就得要妹子,虽然这些妹子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