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6300000028

第28章 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思考(2)

可以认为,教学,主要同育人有关,主要同文化传承与选择有关,这是办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工作主旋律;研究(也包括开发等),主要同治学有关,主要同文化创新与升华有关,创新是前进不竭的动力,这是办大学的关键任务;交流与传播,开放办学,主要同治学有关,也同育人有关,主要是文化交流,这是办大学的活力来源;储存与服务,主要同服务社会有关,主要是通过育人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通过治学直接为社会提供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这是办大学的生命所在。显然,归根结底,高等学校有两大任务,一是育人,二是治学;当然,这两者均服务于社会。从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自然可以认识到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专业建设,以专业所需的课程组织作为体系,从基础开始,核心是教学,主要服务于育人;而学科建设,以专门领域所需的知识组织作为体系,可以重点突破,核心是研究,主要服务于治学。显然,专业建设必须立足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必须首先服务于专业建设。

归根到底,就是说,“育人”与“治学”,是大学作为教育机构、作为学术机构的两大特征,而这两大特征又统一于“文化”,两者不可分割。

如何深刻地认识与准确地处理育人与治学之间的关系,是“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关键之所在。特别是对重点大学更是如此。但在办大学的实践中,这两者的关系往往被割裂。2006年美国出版了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H.Lewis所写的《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这一专著,旗帜鲜明地对美国本科教育现状提出了深刻的批评,重点是极其尖锐地抨击了哈佛大学的教育,特别是本科的教育。H.Lewis明确指出:什么是哈佛的“卓越”?追求众多学术领域中的第一,用我们现在的话讲,争取众多学科建设中的领先。什么是大学的灵魂?就是教育的宗旨,就是“把年轻人培养成对社会负责的人”。哈佛为了争取众多学术领域中的第一,而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们将H.Lewis的批评与抨击归结为五重五轻:重学术,轻教育;重研究,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生教育;重教授的学术博大精深,轻教授的品德对学生的影响;重市场经济功利对学生的要求,轻学校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培养。以上五重五轻实质上是重近期的“有形”、“有用”,轻长远的“无形”、“无用”。重,完全正确,必须如此。轻,绝对错误,危害深远。当然,这一批评与抨击是激烈的,但并未动摇哈佛大学处于世界一流大学的顶尖地位,然而,这确实指出了研究型大学办学中根本问题之所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情况下,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甚嚣尘上,乃至高等学校中学术道德失范情况日益加剧,以导致上述五重五轻,“五重”中有的并不重,而“五轻”中有的却加倍地轻,这不能不令人极为忧虑,特别值得我国的重点大学一再深思!

其实,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所发表的《宣言》中已明确指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作为学生是高素质的,而进入社会,作为社会公民,这个高素质就表现为对社会的责任感。显然,这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高速发展、科技双刃剑的正负作用日益明显的今天,首要的是对社会负责任。

对社会负责任,为社会服务,这是一个人特别是高级人才首要素质,亦即思想道德素质。这绝非将学术、将才放在次要地位,而是必须深刻认识与准确处理育人与学术、德与才的关系。我国传统文化一贯重视德与才的关系,一贯提倡“德才兼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述得最为精炼:“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特别是对高级人才更为如此。以才作为德的载体,来体现德、来升华德;无才,无载体,以什么来体现、来升华德呢?以德作为才的统帅,来率领才,激活才;无德,无统帅,才既无强大动力推动,更无正确方向引导,势必走入邪路,危害社会;而且,才越高越多,危害社会越严重。今天,我们讲,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可以认为,前者主要是德,后者主要是才;提高这两个素质,就是提高“德才兼备”的素质,就是全面发展。

要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这一根本性问题,其中就要处理好继承、借鉴、创新的关系。继承,就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借鉴,就是开放,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创新,就是在继承和借鉴基础上的新的发展。文化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同样,大学也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中叶,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开始从古典型转向现代型,从宗教性的大学转向世俗性的大学。根据社会学家本.大卫的研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其间依次出现了法、德、美三个世界性的学术中心(也就是高等教育强国),以及英国这个相对稳定的次级中心。而学术中心的每一次转移,总是在借鉴前一个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进行综合创新的结果。这一结果直接为高等教育增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新的特质。本土文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创新的酵母。战败于法国而引发的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催生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同样,由于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使得100多年前的美国大学虽然对德国大学充满了无比崇敬之情,却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100多年前,在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艾略特校长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美国的大学至今仍为从自己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它必须由种子长成,而不能从英国、法国或者德国移植过来美国的大学应该植根于美国的社会和政治传统。美国的学院是独一无二的机构;美国的大学同样具有独创性。”[3]试想,如果美国人一味跪倒在德国大学模式之前,对其顶礼膜拜,那么,美国的高等教育顶多也只是一个二流的复制品,美国也就不可能成为新的高等教育强国。继承、借鉴、综合创新,是建设新的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显然,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也必须遵循这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逻辑。更具体地讲,必须背靠五千多年,坚持“三个面向”。

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其中,作为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解决好高等教育的两个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与模式。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充分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教育理念与传统,大力学习与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经验,在我国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发展,所形成的我国本土化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也可以说,素质教育就是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高等教育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相比,固然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这一根本任务上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高等学校的固有特性与存在基础是“治学”,高等学校的育人这一首要任务与“治学”密切攸关,密不可分,因此,高等学校“育人”的内涵与外延就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系统。

同类推荐
  • 问道新闻

    问道新闻

    王存政著的《问道新闻》是一本新闻作品集,汇编了作者自2006年起至2015年12月这十年间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些会议发言、为报刊的新栏目新专栏而写的开栏语、在会上的讲话、参与采写的新闻稿件,还有部分论文和单位管理方面的文字。全书分为随谈、感言、唠叨、口传、论调、说道共六个大辑,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可以看到作者十年来的变化发展以及行走在“新闻”这条路上的履痕。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下)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下)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热门推荐
  • 兽灵传

    兽灵传

    斩断羁绊,杀出血路,是仇恨还是恩情。是恩怨还是友情。只为伊人!杀伐果断作品不会断更,每天一到三更不定,收藏订阅,票多。我会爆发小宇宙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部作品!
  • 让心行驶它的自由意志

    让心行驶它的自由意志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圣人。《孔子说为人》一书对孔子的精彩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孔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世事的体察和经验加以展示,结合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进行解说,书中对孔子的思想有较为透切的观察,文字之美和思想之深有机结合,内容明白晓畅、妙语连珠、精彩观点随意而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书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警醒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神游天际。
  • 蛇界公主驾到

    蛇界公主驾到

    【已完本,全文免费】她,高贵慧黠的蛇界公主魅灵,因为私访年兽而差点酿成天地浩劫,被贬往人间历劫修行。只有功德圆满后,方可返回蛇界。一个被宠坏了的蛇界公主如何适应平凡?本性敏感多疑的她最终会学会相信别人吗?为了修满功德,她遇上了一群痴情人,也懂得了许多……
  • 山坳上的土楼

    山坳上的土楼

    本书讲述黄家坳土楼村落里,青年黄松为族人再建一座新土楼的故事。小说描述年轻人之间的争斗、匪帮中的火拼、男女恩怨情仇、又穿插描绘了土楼人家独特而迷人的风俗民情,在如诗如画的场景中,展现生生不息、拼搏进取的主题,既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又对人的尊严、诚信等做了生动的阐释。
  • 韶光贱

    韶光贱

    付秀莹,女,河北无极人,1976年生,现居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等多种奖项。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
  • 三千繁华梦

    三千繁华梦

    “想好了吗?”“嗯。”“那么……开始。”
  • 神光

    神光

    在紫云山中,有一处禁地,进入者没有人能从里面活着出来。这一处禁地,叫做紫云禁区。紫云殿普通门人王华,因为一株赤草,被迫闯入紫云禁区,却意外将紫云禁区收于体内,原来这一禁区,竟是一件可怕的通天道器。……
  • 越战妖谈

    越战妖谈

    一段尘封了四十几年的记忆,一封战友独子带来的神秘家书。我再一次的踏上了几十年前的那片土地。早已死去的战友,无法遗忘的记忆,故人留下的嘱托,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一条不归路。遥远的山村是不是真的存在?灵魂的传说是不是都是谣言?时隔了四十年后我带着战友的独子再次踏上了我和他父亲走过的那跳路程,希望再次找到早已经消失在人们记忆里的诡秘山村,找寻当年那天晚上发生的秘密事件。
  • 草样年华:谁的青春不忧伤

    草样年华:谁的青春不忧伤

    一场邂逅,打开了一个孤寂的心扉,是你让我逃离了围城般的寂寞。那场不快的恋爱之后,上天赐你予我,就这样我们邂逅青春的花季,情不知从何起,一往而深。一场苦恋,让我们许下了一场生死不离;无数的劫难,注定了你会让我为你穿上那件女人为之痴迷的嫁衣;想想一晃而逝的日子,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前世恩怨烽火再起,今生的儿女情长,熟知仇恨何止?爱情在你我左右徘徊,生活在激发着我们的志,每一天都在不停的探求,探求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下一秒
  • 第12夜之死亡旅程

    第12夜之死亡旅程

    碰上钟辰轩这种不仅白吃白住还每天神秘兮兮以研究别人心理为乐的家伙,可怜的程启思连休假看张碟,都得看钟辰轩精心挑选的心理悬疑、推理破案电影。汗,还嫌他们自己参与的案件不够刺激吗?无聊到爆的两人决定自驾游。可惜侦探永远没有安宁的假期。暴风雪中两人被围困在山上,临时到一家偏僻的汽车旅馆休息。没想到旅馆内的人竟然一个个离奇死亡,尸体也瞬间消失了。难道这只是程启思与钟辰轩精神紧张导致的一场幻觉?诡异之处是汽车旅馆中发生的一切,都跟他们旅行前所看电影的剧情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