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4900000011

第11章 财税与预算(1)

进入主题之前,先谈一本相关的著作。梁在1910年曾说过要写一本百余万言的《财政原论》:“两年以来,废百业以著成一编,名曰《财政原论》,百余万言,以卷帙太繁,……杀青问世,尚当期数月以后,将撷其要节先刊布之,冀以为浸灌常识之一助焉。”(21:13)他在论《公债政策之先决问题》(1910)的附言里,也说“但限于篇幅,犹苦言未能尽,别于拙著《财政原论》中更详之也”。(21:54)

据《年谱长编》(页296-297)的记载:“是年(1909)先生以意态萧索,生活困窘,专以读书著述为业。三月成《管子传》一书,四月着《财政原论》。……据该书目次,知全书共分五编十八章,先生在例言中自谓‘所论皆归宿于我国,博征过去之历史,详写现在之情形,以示将来之方策。……所拟组织租税系统私案诸种,租税法私案及公债政策论、地方财政论,皆数年来所怀抱,几经研索,呕心而成。自若见施行,可以起宗邦于久衰,拯民生于涂炭’。可见先生年来对于财政学用功之深,怀抱之大,惜全书迄未完成。”

1910年2月梁写信给徐佛苏时,曾提及此书:“若旧稿则惟《财政博议》稿存有三十余万言,但其体裁不适于登报,且弟稍筹得款,便当付印,恐不足以应公之需。”(《年谱长编》,页311)翌年4月14日,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写信给梁说:“《财政原论》既为公数年心血所寄,若能印行,必于国民大有裨益。数日前接到是书目录一册,展阅一过,实为今日救亡拯急之书,既年内可脱稿,鄙意可不必分次出版,全书字数现恐尚难预计,至少总有五十万,就敝处营业情形而论,最好用租赁版权办法,附去本利预算清单暨章程各一纸,伏祈察核。如尊意以为不便,则全然让与,亦无不可,即祈核示价值,以便商办。至欲取回若干部数馈赠朋好,亦乞拟定见示。总之公所委托,苟力所能及,断不敢稍有推诿也。”(《年谱长编》,页334)

对此书既然有过这些明确的讨论,但何以日后却无下文?在梁的“残稿存目”内,也未见此书之存稿目次,这30余万或50万言的稿件下落何处?现在较可知的是,他在1927年发表的《中国改革财政私案》(8:1-59,以下简称《私案》——编注),大概是取材自此稿。

佐证之一是梁在此文末的后记说:“门人徐良得此稿于冷摊中,……顾不能记为何年作。大抵清廷派五大臣赴欧美考察宪政时,有过横滨而问政者,辄拉杂以告之耶?此稿未经印行,他日当录副存之。”(8:59)前述的引文说他在1909年4月著此书分5编18章,所以大致可推论《私案》是1908-1909年之间写的,原本打算作为《财政原论》的部分,但后因此书未能出版,所以1927年才以《私案》的形式刊出一部分。至于此书稿内的18章,是否曾分别另以单篇的形式刊出,则尚难确认。另一项佐证是李国俊《梁启超著述系年》(1986:109)说,《私案》此文“手稿1909年”。所以《私案》(59页,约4万字),大概就是《财政原论》稿(30余万言或50万言)中的一部分。

3.1晚清状况

在论述梁的财政改革之前,先大略解说晚清财政的状况与运作方式。清朝末期的财政衰败众所皆知,尤其是在光绪(1875-1908)和宣统(1909-1911)两朝。宣统期短,是强弩之末,可论之处不多。其实在光绪朝的前20年(1875-1894,即甲午之前),虽然财政已现窘状,但尚能应付。甲午战败赔款2亿两给日本(此时向外国举债3亿多两),之后国力大损,进而外债不断。1900年义和拳之后的庚子赔款更高达4.5亿两,从此中国财政一蹶不振。罗玉东(1932)对光绪朝的财政结构变迁,以及诸多相关问题和补救方策,做了很深入的研究(83页的长文)。他认为光绪朝的财政趋势,可以分成三期:甲午(1894)之前以节流为对策;甲午至庚子(1895-1900)之间的特征是“出入平衡的长期破坏”,开源与节流并重;庚子之后(1900-1909)情况严重,以重敛为补救之方策。梁所批评的财政状况以及他在这方面的建议与作为,基本上是甲午到民初(1894-1917)之间,属于罗玉东所研究的第二、三期,以及梁在民国6年任财政总长的期间。

甲午之后的国家财政窘状,可以从御史熙麟在1899年的奏折中,看出造成困境的主要因素:“甲午以后,每年陡增息债偿款两千余万,……而每年出入相权,实仍亏短至一千数百余万。……伏查近今之大费有三:曰军饷,曰洋务,曰息债。……统此三项已七千余万矣。此外国用经常,则京饷、旗兵饷需及内务府经费,……又各省地方经费,……边防及黄河、运河、海塘各工经费,……统此常经,亦几三千万。”(转引自罗玉东,1932:230)

这项结构性的问题,要用较长期的统计数字才看得更清楚。晚清的国家财政收支,可参阅《光绪会计录》(1896)和《光绪会计表》(1901)内的详细数字(1885-1894),但这两项史料内的项目复杂,需另有专文或专书作详细的分析。这是罗玉东在《中国厘金史》(1936)内整理出来的总支出结构变动(1874-1903);最后一栏以银两表示,其他诸栏内的数字,则是占此金额的百分比数。此表简明易读,只需指出一点:军需在历年的比例都占一半以上;而甲午(1894)之后军费比例的降低,是因为归还外债(与赔款)的比例大升而下拉;也就是说,受到甲午之后赔款与外债比例的大幅上升。

除了财务上的困境,财政系统也相当紊乱。清代延用明制,各省置总督巡抚(督抚),“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权力既大且广。而各省内又设布政使(即藩司),掌管民政与财政。在制度未变质以前,各省民政由朝廷的吏部主管,财政则由户部辖管,督抚居于督率地位无得干预。太平天国后,督抚既是一省最高长官,又有军权在握,各省的布政使司在权力上已无法与督抚对抗,或甚至沦落为督抚的幕僚;各省的财政大权已不在布政使司手中,而在督抚掌中。太平天国时期,布政使司大致只能管到传统的税项(地丁钱粮与杂税),许多新设立的税项,如厘金、劝捐、土药,等等,各自有主管机构,督抚总揽于上;太平军被镇压后,这个形态就确定下来了。

此外,各省练兵的军需,也由督抚主持,朝廷因仰靠各省分摊巨额的外债与赔款,所以更纵容各省督抚;结果是各省的财政逐渐独立化,户部的掌控力衰微。度支部(由户部在1906年9月改制)在1908年底的奏折中,沉痛地指出失控情况:“乃近年各省关涉财政之件,……常有巨款出纳,日久竟不报部,莫可究诘,……并不咨商,径行其奏,……迨阅邸抄,而臣部始知有其事。”(转引自彭雨新,1947:88)

晚清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错综复杂,需要稍加解说。太平天国期间,因各地练兵筹饷之需,而导致各省财政实权逐渐自主化;中央政府无力承担沉重的财政压力,更需仰靠各省筹款解缴,后来因各省推诿,变成中央责成各省分摊诸项财政负担,形成“摊派”的局面,这是咸丰三年(1853)前后的事。财政收入由各省自行运用的部分,称为“存留”;缴交中央的部分,称为“起运”(也称为“解饷”或“解款”),这是沿用明朝的制度。若中央指示某省拨付某些款项,到某邻省或某地做特定用途,称为“协款”(或协饷);所以各省与中央的财政关系,合起来可以用“解款、协款制度”来描述。

这种制度的主旨,是在调剂各省收支的盈亏,统筹分配各地的税收。各省的财政状况分成三类:仅敷(不解不协)、不足(由邻省协济)、有余(协济邻省,余款解京)。在这种制度下,各省的存留额基本上虽有“定数”,但“起运”额则依中央的指示而异,所以各省无法自行量入为出或量出为入,对各年度的岁入也无从预估,甚是烦扰。各省的布政使司,每年要求下属的机构造“草册”呈送,然后核造该省的总册,内分起运、存留、拨用、剩余,送该省督抚复核,然后呈户部。户部在驳查审议后,才奏给朝廷核定各省的财政收支额。这种方式运作已久,但甲午之后财政的危机[详见周育民(2000)的解说],导致有改革中央与各省财政关系之议。1908年5月御史赵炳麟奏议统一财政权,其中有五项原则性的要点,来规范中央与各省的财权关系。(1)各省财政事宜,由各省藩司随报该管督抚,径行报户部,严行考核。(2)财政事件非先行咨部筹商,概不准行。(3)奏销按时造送,有任意逾限以至预算、决算无从准备者,由部参奏。(4)各省官银号无论旧设新设,将开设年月及资本实数,现发出纸票若干,准备金若干等事项,限六个月内列表送部稽核。(5)外债借还归度支部经理,以前各省所借之外债,应于国地税划分之前由该督抚筹还。这项建议经会政务处讨论后,认为度支部未必明了各省的财政状况,所订的划分标准恐窒碍难行,建议俟各省财政清理告一段落后,方宜厘定国家与地方税的项目。以各省在自然资源与产物状况差异之大,各地的税目必然复杂奇零,若硬要全国统一划分出国家税与地方税的精确项目,必有诸多困难之处。以宣统初年的《河南财政说明书》为例,所列应属地方税的有56项,甘肃省更有66项之多,可见各地的分歧复杂状况(“性杂款繁”),以及全国划一上的困难(“万难卒定”)。

再来看财政组织上的变更。光绪末期各省财政逐渐独立化,筹饷练兵之权也逐一地方化,而这两项权力几乎都集中在督抚手中。清廷在军权方面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化,在财政权方面也作了制度上的变革。最上层的改革,是1906年9月把户部改为度支部。主要原因是甲午之后赔款与外债大幅增加,户部一方面在筹款上的压力大增,另一方面是掌管了许多新事务(新创立的银行、造币厂,等等),更重要的是户部本身权威不足,无权稽核各省财政。

再说,朝廷的各项支用不足时(如建造颐和园的经费),就向户部索取;此外,海军与练兵之饷费,大都直接奏行,不经户部拟议;还有,朝廷又另设财政处与税务处,各由王大臣主事。其实财政与税务都是户部体制内的一支业务,现又另立机构,造成相互冲突牵制的状况。为了统合各路的财政业务,户部在1906年改为度支部,把财政处并入;原先依十四行省分司(即依行政区)管辖的制度,现改为依职掌区分为十司:田赋、漕仓、税课、筦榷、通阜、库藏、廉俸、军饷、制用、会计。这十司各自掌管全国的各项财经业务,目的是要把强大的地方财政权收回中央主管化。

从1906年起,各省的财政机构组织都有不同的调整,但仍无统一的体制可循。例如吉林在1907年改省后,把原先的户司改为度支司,其下设税务处,把原先的饷捐局、山海税局、烟酒木税局、粮饷处等都裁撤,并归于税务处。奉天在1905年就设立财政局,山西在1906年改设财政局综管全省财务,陕西在1908年才把原有的善后、厘税、粮务三局并为财务局。四年后(1910),朝廷下令统一各省的财政机构,但效果不佳。

依《各省财政说明书》所示,各地在改并财政机构之后,体系仍然不一,兹举广东与江西为例。广东省在宣统二年(1910),把原有的厘务局、清佃局、税契局、善后局次第裁撤,设财政公所,分内总务、赋税、会计、编制、饷需等五科,下设十五股。江西省在同年裁并税务、赈捐、田赋、税契诸局,成立布政公所,设总务、诠叙、田赋、税务、制用、会计等六科。单从这两省的例子,就可推知其他省的状况如何歧异;其余情况,可参阅彭雨新(1947:104)所列举的各省裁并财政机构状况表。

最后来看清末如何增加税源。各省的内外负担这么沉重,只好在省内自行筹款,增加税源的方法可谓各显神通,除了各种杂税,较重要且具共通性的有四项。

第一,盐税加价。甲午之前各省已有借盐斤加价来筹款之事,但基本上还是要由户部奏准,一律征收,或由各省督抚奏准,由该省单独征收。盐税是历代重要税项,但1908年度支部通令,各省的盐税一半留省支用,一半解部作练兵经费。因为有一半可留省支用,各省常以筹款为借口,税率轻重不一,民情因而苦乐不均。以江西为例,就有六种盐税:淮盐加价(6次合计每斤共16文)、零盐加价(内容不详)、浙盐加价(4文)、粤盐加价(4文)、浙商认缴津贴(每年1万2千两)、粤盐口捐(内容不详)。单是江西一省的盐税就这么繁杂,可见一斑;其余情况另详见彭雨新(1947:93)对广东等十省状况的表列说明。

同类推荐
  • 不懂法律,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法律,就当不好经理

    竞争的压力和市场的发展,不仅要求企业经理要懂得法律,而且要求企业中的各类人士也要懂得法律,只有这样,法律这一武器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另外,企业只有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营造出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挺直腰杆干事业。本书立足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全方位解析了企业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的要点和关键之处,对企业常见的法律问题作了浅显易懂的阐释。着重论述法律策略,其目的是要让读者掌握如何有效防范和系统规避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本书的编写力求语言简练、朴素,简而不繁,各个层次的读者在读后都会有一些收获。相信本书将为您的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成为您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零售经营实务

    零售经营实务

    从百货商店到超级市场,从专卖店到自动售货机,零售业的每一次变化都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随着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零售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全书共分九章论述了零售业的概况、零售战略规划、零售区位选择和店铺设计、零售经营的商品管理、零售销售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商店的经营管理、超级市场的经营与管理等。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本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2004中国经济研究热点、200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三农”问题讨论综述、重化工业化问题讨论综述、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企业家问题讨论综述等。
  •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书内容包括: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规划研究、西部干旱贫困县教育移民调查报告等。
热门推荐
  • 武灵天下

    武灵天下

    带着异世界的吞天武灵,废物少爷绝地逆袭,一跃成为震惊大陆的武学天才!强大的武技信手拈来,强横的敌人踩在脚下。神秘的家族,未知的领域,一切的精彩,尽在武灵天下!
  • 极品王牌雇佣兵

    极品王牌雇佣兵

    一次任务,王牌特种兵苏辉无奈退伍,成为一名雇佣兵神秘的亚马逊、青春的校园、混乱的中东、广袤的南非大草原……一个与以往认知中完全不同的世界开始在苏辉面前展现苏辉不知道的是,一个新的纪元,也因他而提前开启……本故事纯属虚构,勿与现实挂钩
  • 武灵玄破

    武灵玄破

    一笑傲江湖,武灵九天破,谁能踏天际,唯有伊枫子
  • 末世之生存法则

    末世之生存法则

    百态苍生纷扰祟,行尸大地人心脆。人不为己天地灭,世界末日人难测。末世,行尸四起,而且充满着暴力和人性的绝望。生存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活着’。而我们的故事却要从一个小人物讲起,他在这个末日摸索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生存法则,并且他认真的遵循着它。他一次又一次在生存与死亡的边缘挣扎徘徊,但他侥幸活了下来。不得不说他是侥幸活下来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市井小民。这个故事要从那个时候讲起……
  • 鬼剑传奇若水篇

    鬼剑传奇若水篇

    鲁境蒙山之上有座奇峰,直通云霄之癫,名为鬼蛾峰。峰顶之上有一棵赤炎树,传说是当年炎帝在此坐化所成,终年燃烧着赤色火焰。每至夏夜,赤炎树的火光便会吸引来无数的萤蛾,它们成双成对,不远千里到此,竟都是为了双双殉情……每一年,来鬼蛾峰上赴死的蛾子似乎都会比往常多上那么一两对,这一年……也不例外……
  • 诅咒魔尊

    诅咒魔尊

    嫁衣法,徒劳功。修行千年居然是为他做嫁衣。远古强者投下《无望功》附带诅咒特性,坑害苍生。主角前辈老祖修行《无望功》导致血脉受到诅咒,余下一截指骨指引后世主角复活远古强者。且看主角如何扭转规则成就诅咒魔尊。
  • 小的们

    小的们

    本作品集收录作者近几年创作的46篇小小说作品。关注的对象都是些小人物,所以书名谓之“小的们”。
  • 八零后峨眉道长

    八零后峨眉道长

    男子韩真穿越成皇族落魄公子。还是峨眉派掌门。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是偷物。而是偷人。还是名人。吕布,孔子,唐太宗,项羽,貂婵。。。通通跑出来为峨眉派献计献策。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是杀人,而是杀心。不论花和尚,贼道士,魔教,正派,异族。。。通通丧胆大喊,韩真是魔,不是人。峨眉派的萝莉惹不得。收蜀门,踩武当,平少林,踏魔教,灭异族。。。。人界不服,杀到服天界不服,灭到服萝莉纷纷拜倒,神魔纷纷俯首。韩真哈哈大笑:天下是我的
  • 心魔战记

    心魔战记

    一个能够看见别人这生所剩下的生命数值时,他于是便成为了一个恶魔。……“神仙,求求你一定要给我换命!她不能死啊!呜呜……”“谢谢你……”岚恙说:“帮你,只是为了成全我自己。”
  •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阳刚精神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阳刚精神

    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 “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