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4800000025

第25章 全球公民社会与民主(1)

对执政党缺乏信任、反对党丧失生机、“人民”的政党迅速衰败,这些现象无不表明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普遍陷入了危机。不仅如此,在世纪之交,随着作为传统民主试验场的民族国家日益被卷入全球化进程之中,国家主权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世界各地的民众似乎对本国政府的效能日渐失去了信心,而且似乎正在失去对民主的信仰”;与此同时,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因其无法真正独立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而民主地运作,正遭受着来自各方的诟病。鉴于此,许多学者指出,全球性的民主危机正在形成,为此,一种突破传统民主概念的新型民主理论应该被引入并付诸实践。在以赫尔德的“世界主义民主”为代表的全球民主构想中,全球公民社会成为与国家、私营部门相并举的未来民主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而在全球实践中,全球公民社会正通过其多元的诉求和活动推动着民主的发展。可以说,新世纪新民主的希望主要是全球公民社会所带来的,但是,这种希望能否实现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一、全球性的民主危机

卡尔·科恩在《论民主》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指出,自由和平等是民主的两个最重要的目标。自由使民主成为可能,社会成员必须自由地去做自治所要求做的事情——没有限制地发言、写作和集会;参加各种组织和竞选活动,这是日常民主生活的实质性内容;以及只是依据每个人自身的功过公平地竞争职位或晋升。这种信念,即认为人应该自由地管理他们自己的信念,建立在我们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信念之上。这样的观点现已获得了广泛的肯认,民主不仅仅是指多数决定制,更意味着人民的统治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条件。在全球化进程之中,民主又获得了新的理解,著名的民主理论家戴维·赫尔德指出,“民主的含义,尤其是民主自治模式的含义,必须联系着一系列相互交叉的地方性、地区性和全球性结构和过程来进行重新思考。”因此,我们今天谈论民主,所谈论的应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

回顾战后民主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民主主要是一种西方话语,它成熟于西方,从西方逐步扩展到全球。当西方社会普遍进入福利国家时期,民主开始呈现出危机。基恩曾经指出,福利国家对多元异质因素的吸收促进了中立官僚制的发展,但是,在官僚体制下进行的国家对社会的全面干预却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过程:干预本身是对危机的一种应对,在其性质上来说理应是反应性的,这意味着国家机器会有选择地对待某些群体,其行为不可能是无偏向的;但官僚机构制定全面计划的职能却是通过建立在中立这一基础上的精打细算的、用数量表示的、专业化的手段来行使的。因此,“作为这种结构性问题所引起的后果,并且和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政治相比较,‘政治……越来越缩小成管理和(官方)获得喝彩’。”随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福利国家更加拙于处理民主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面对劳动、资本、产品的快速流动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各国普遍“采取有害于社会团结一致,使社会的民主稳定性面临严峻考验的‘削减’政策”。据一项统计表明,经合组织在八九十年代的两个十年中已经增加了它们的收入,但是其中的多数国家也经历了日益增加的收不平等——这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会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因此大多数所得都被最富裕人口获取,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是平均水平的3倍。

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在1979年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到23倍。

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长期以来社会秩序赖以维持的福利妥协遭到了破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西方民主国家显现出来。针对此,哈贝马斯指出,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丧失民主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失去完全的自主性,其控制能力减弱;二是决策过程日益缺乏合法性,“当民主决定的参与者的范围不能覆盖这些决定的涉及者的范围的时候,就总要出现‘赤字’”;三是国家失去了用以充分调控本国经济和刺激其增长的能力,从而难以确保它们的合法性基础。在实践中,民主危机最明显的表现是,大多数西方国家公众对议会政治、政府机构、政治家的信任等均呈下降趋势。就美国而言,民众对联邦政府的信任从20世纪60年代的57%下降到90年代中期的25%。与此相关,西方国家的选举投票率大幅下降,特别是美国的总统选举,投票率从1960年占登记选民的96%下降到2001年的51%;英国的投票率从1992年的78%下降到2001年的59%;经合组织的其他八个成员国的投票率都大大下降。同样,政党政治也面临着衰退。法国、意大利、挪威和美国的党员数量只有20年前的一半,甚至更少。卡尔·博格斯面对美国公共领域的衰退惊呼“政治的终结”,这一话语同样可运用于检视其他发达国家的政治现实。

西方的民主在东欧共产主义垮台后没有欢庆胜利反而深陷困境,这种现象的出现,据弗里茨·沙尔普夫的研究,是因为70年代以来日益增强的经济跨国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再次排除了民族国家的政治在战后几十年间逐步发展起来的‘以民主方式驯化资本主义’的能力。随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分配关系变得越来越有利于资方,而国家的经济政策则失去了借助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方法来保证充分就业的能力。与此同时,商品和劳务市场的国际化——在欧洲尤其是内部市场的形成——引发了各国‘经济基地’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到处都促使政府减轻企业和资本收益的税收负担,并限制对劳动关系和生产过程的社会调控。此外,由于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的税务负担因政治原因也不能任意提高,所以经济基地竞争迫使人们限制社会福利国家的消费开支,并且压缩社会保障体系”,“摆脱了限制的经济所导致的社会问题能够从总体上削弱人们对民主政治的信任”。卡尔·博格斯也写道,“没有什么比公司扩张的过程更能削弱公共领域的基础、抽取政治话语的精华了”。

另外,一些学者指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也是引发西方代议制民主危机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和网络使公众的政治参与渠道获得了极大的拓展,它创造了一种平台,既为公众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方便,也为人们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提供了可能。这使得从前分散的公众能够通过网络迅速地联结起来实现政治参与,如绿色和平运动、大赦国际等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在世纪之交的蓬勃发展都借助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与民主的这种结合催生了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即“电子民主”。电子民主的出现对代议制民主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来在电子民主出现之前的数年中,代议制民主就因为其间接性和精英主义的特征而暴露出一些弊端,而电子民主的特点正在于它的直接性与大众性,因此在电子化的时代,这种弊端就更为突出。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认为,电子民主正在把依赖代表的间接民主转为依靠人们自己的直接民主,如今我们正处于这个转变过程之中。同样,电子民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主体范围,因为选民坐在家中,通过网络即可轻松投票,因此当电脑普及之后,每一位公民都拥有了进行政治参与的可能性。

更为重要的是,电子民主展现了替代传统的、将民主等同于投票这一简单做法的可操作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一直难以突破的民主的“深度”问题。对此,有学者写道,“民主给予公民的不应只是普遍参与投票这样的机会,以投票为中心的民主只是提供了确定输赢的机制,它无法为公民提供基于自己的理由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机会,缺乏在发展共识、塑造舆论、形成妥协方面的机制。深度民主应当是以对话为中心的民主形态。”最后,民主一直以多数决定制为基本形式,该形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处于“多数”之外的少数群体的权利时常受到抑制甚至侵犯。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少数群体的权利意识日益觉醒,而新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又为他们申张权利提供了便利,这促使了各式各样的社会运动的产生,比如同性恋运动、保护儿童权利运动等等。社会运动对权利的吁求不仅要求改变传统民主的形式,也促使更多的人反思民主的本质和价值。总之,围绕着民主的讨论在世纪之交愈发激烈,诸如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生态民主等新概念也为更多的人所关注,相应地,要求以直接的、大众的、商议的民主取代代议制民主的呼声也愈发高涨,传统民主的危机日渐加深。

虽然西方国家的民主危机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显露,到世纪末遭受着实践冲击以及理论批判的双重压力,但这种以政党政治、普选、分权等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代议制民主仍然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效仿。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据塞缪尔·亨廷顿的研究,在1922年至1942年的第一次民主化长波及1843年至1962年的第二次民主短波之后,世界自1974年进入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在“第三波”中,许多威权政权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亨廷顿的书中写道:“在葡萄牙于1974年结束独裁后的15年间,民主政权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30个国家取代了威权政权。在其他国家,发生了威权政权之下的大规模的自由化运动。还有一些国家,促进民主的运动获得了力量和合法性。尽管碰到了抵制和挫折,迈向民主化的运动变成几乎是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而且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到1999年,全世界多党选举体制的国家数量已经达到140个,在2000年,民主政权的数量比1980年翻了一番,从41个增加到82个。

然而,民主化在全球的进程并非总是令人乐观,“大多数旨在实现民主化的努力是支离破碎的,涉及到大大小小的步骤,有前进有后退”。“在90年代后5年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民主国家数量略有下降,这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民主化‘第三波’似乎已经停顿。在已经采取民主化步骤的81个国家中,只有47个国家被认为是完全民主的国家。其他许多国家似乎不见任何转轨的迹象或者跌落到权威主义或冲突之中,就像刚果民主共和国、塞拉利昂或其他国家那样。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中亚尤为常见。在白俄罗斯、喀麦隆、多哥、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地方,一党制国家允许进行选举,但最终只允许有限度地开放政治参与。这些‘有限的’选举的大多数因政治参与有限而蒙受损失。这些国家的公民对政府很少信任并对政治不满,尽管存在着正式的选举,这些国家常常由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或集团支配。”从这个角度来看,民主化的推广又似乎陷入了停顿,许多国家在向民主迈出最初几步后未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民主,有几个国家甚至退回到权威主义政体。有73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42%,仍然没有举行过自由而公正的选举,有106个政府依然对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施加诸多限制。不仅如此,民主的全球化还受到异质文化的抵制甚至反抗,反对西方民主的人认为,“民主”是现代西方人从古希腊词汇中找到的最佳政治术语,全凭着权柄和势力说话,没有稳固的准则,一些国家已经尝试着寻找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主化道路。然而,虽然“民主必须在当地的条件下发端,并服务于当地的条件”,它并不必然与西方式代议制民主相一致,但民主的最低标准在全球的普遍实现也远未达成。

总之,在所谓的民主国家中民主的实现或充分实现仍然需要努力,全球的民主化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不仅如此,当人们用民主的原则来衡量全球性政治事务时也发现,国与国之间、国际组织中同样存在着“民主赤字”或“民主不足”。

同类推荐
  • 国情读本

    国情读本

    本书是《新世纪农村青少年必读》的其中一本。本书主要从伟大祖国国情概况、专题国情两个大的方面讲述国情知识,其中第一编又分为我们的家园、硕果累累的中华文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三大块,第二编分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对金融危机三大部分进行讲述。内容浅显易懂,文图并茂。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读三国

    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读“三国”》文字流畅,内容扎实、准确,剖析客观公允,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从有关毛泽东阅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大量资料中,加以理性思维,写了《毛泽东读“三国”》这部图书。
  • 邓小平外交

    邓小平外交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 政道

    政道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tfboys邂逅最美的你

    tfboys邂逅最美的你

    三个女孩为了她们的偶像tfboys来到了重庆,原本只为默默守护他们,可没料到,她们和他们在同一座学校,还是邻居。爱情的种子已经萌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金刚般若经

    金刚般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和生命拉钩(人生卷)

    和生命拉钩(人生卷)

    本书是多名作者著写的散文集,看似短小的作品引发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多一些思考,揭示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真与善的人性美。或励志,或启迪,把人生中的大道理浅浅讲来,使人们领悟更多,感悟更多,在平凡的生活中永不放弃对美的追求
  • 秦王逸史

    秦王逸史

    秦王李世民是唐代一位著名的开国皇帝。本辑所收《秦王传奇》及《混唐后传》两部历史演义,生动集中地敷演了唐代开国前后的一些传奇故事。
  • 欢喜冤家:家有无良仙妻

    欢喜冤家:家有无良仙妻

    本文目前由四剑客组成:逗比(安诺)+牛逼(苏泌君)+装逼(樱启司)+苦逼(萧青蓝)刚撞上一个不要钱的女人,还没有享受,就被一个古装女子追杀,最后居然还让他修仙。他一字一顿对着绝色的古装女子说着:“绝不修仙。”古装女子执剑指着对着男子,“你想死嘛!”“还是不想。”女子大吼:“那就滚去修仙。”别人都希望修仙,可是为毛自己就是被迫修仙呢?好在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游戏什么的都不用别人继承。转身又哈哈发现晕头转向的樱启司,摸着下巴砸嘴:“樱启司,你不会又因为好的脸蛋,被你的粉丝们的热情给迷晕了吧。”“真贱。”樱启司咬牙切齿的吐出两个字。
  • 恐龙百科

    恐龙百科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神秘的恐龙世界,分为“难以置信的恐龙”、“恐龙时代”、“恐龙探秘”、“寻找恐龙”、“恐龙的趣味问题”等5部分,详细讲解了恐龙的分类、生活的时代、基本情况、化石、关于恐龙的趣味问题等内容。
  • 绝世倾城凤凰涅磐

    绝世倾城凤凰涅磐

    他疼她,疼到令人发指。他爱她,爱到深入骨髓。他宠她,宠到上天入地。她第一眼看到的是他,为了与他共登巅峰,努力变强。火箭一般的修炼速度,众多萌兽相伴,更有各种强大身份。还要加上这倾国倾城的容貌,你让万千少女可怎么活?这也就算了,连你身边的那个男人也这样的妖孽,你是想让那些少女的男朋友和她们双双殉情吗?且看这一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鸳鸯眷侣如何双双联手,共创奇迹!
  • 追道永恒

    追道永恒

    芸芸众生,万事万物皆在道中运行,道为何?众生茫然不知。不知何时,出现了修士,修士逆天而行,其强者逆乱阴阳,得长生,挥手毁天灭地,称宗做祖,更有那先天之灵,生来就有大神通。道本无名无相,不知为何,修士中强者无中生有创出大道,故而万千大道存于世间,大道永恒者止于传说。玄元者,卑微竖子,蝼蚁之身,命运权柄掌握在他人之手,不甘于命运,愿以残躯,修邪典,破命运,追求心中之道,一切只为己身之道成于永恒。
  • 夏娃的花环

    夏娃的花环

    该书是作者马季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所收录的文章曾陆续在高端文学报刊发表,其中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等。是作者十多年散文、随笔写作的结晶,分为:京城文化、品尝生活、边走边读、作家现场、文化视野和社会万象等六个部分。作者本人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创作多年,艺术经验与思想积累丰富厚重,文笔清新、流畅。作品的特点是从细节人手,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富有原创精神与鲜明的文学追求,可读性很强。
  • 重生之超银河

    重生之超银河

    一个少年得神秘老者赠送银河火花及系统,又重生于出乎他意外的火影世界,这个世界会有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