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2600000005

第5章 绪 论(4)

永嘉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早在5000年前,瓯越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并造就了瓯越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桥、古亭、古牌楼等名胜古迹。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古建筑,选址讲究,规划严谨,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较为突出的有岩头、枫林、苍坡、芙蓉、花坦等村,均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楠溪江流域散布着的古村落,给风景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赋予楠溪江丰富的文化内涵。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和灿烂文化。南宋时期,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和“贵义贱利”、“重本轻末”思想,提倡功利之学,注重经世致用,在国内名声显赫,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号称“永嘉四灵”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是南宋中后期中国诗坛的着名流派,诗风浅近平易,简约清淡,开江湖诗派之先声。起于北宋徽宗宣和之后的“永嘉杂剧”,又名南戏,被誉为现代戏剧之滥觞,开辟了中国戏剧史上的新纪元。楠溪江名人履迹,诗文着述丰富。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颜延之、谢灵运等曾为永嘉郡守。南朝陶弘景,唐朝张子容、孟浩然,宋朝陆游、叶适、徐照,明朝王叔果、潘舜臣,清朝朱彝尊、金简庵、朱步墀等也都曾游历过楠溪江,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任永嘉郡守期间,遍游永嘉山水,吟咏不辍,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山水诗,遂使楠溪江成为山水诗的摇篮,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找诗魂的胜地。

永嘉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全县38个乡镇,就有省级扶贫欠发达乡镇13个,市级扶贫欠发达乡镇13个。全县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以位于楠溪江中下游的沙头镇为界,分为明显的城乡两大经济区域。沙头镇以北地区,当地人俗称“山底”,地形以山地为主,经济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番薯为主。沙头镇以南地区,当地人俗称“垟下”,地形以沿江平原和谷地为主,经济以工业为支柱产业。工业产品以服装、皮革、阀门、教玩具等为主。

(二)永嘉县教育发展沿革

永嘉教育源远流长。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就出现郡学,为浙江地方官学之先。随着郡学的创办与发展,继而出现了县学、书院、私塾。北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县令吴君平创建县学。至南宋,书院盛极一时,多数为当地知府、县令、名儒、绅士倡导或捐资创办,一般选择在山水名胜、景物秀丽的地方构筑院舍,也有借用祠堂庙宇改建。书院、私塾的发展,激励着永嘉学子奋发攻读,饱学成英。从宋至清800余年间,有木待问、赵建大、周旋3人中状元,科举成名的进士近700人。明、清有社学、义学,县城书院渐向官办半官办转化,私塾遍布城乡。清末,朝政腐败,一批有识之士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改革科举,兴办学堂,以挽救民族于危亡。永嘉兴办新学勃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县城出现第一所小学堂,随之新式学堂纷纷兴办,但这些学堂学制未定期,课程无标准。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清政府颁发《钦定学堂章程》,为中国规定学制之始。是年,永嘉成立县学堂。翌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学堂设置始有章可循,全县自城镇及乡村,踵起兴办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颁布《壬子学制》,学堂易称学校,开始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和社会民众教育,对旧的私塾进行改造,职业教育也随之发展,全县有小学82所,在校学生4039人。民国20年(1931年),推行义务教育,全县有小学322所。民国29年(1940年),实施国民教育,全县有乡镇中心学校和保国民学校740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先后创办了近200所短期小学、战时小学、流动小学和补习学校。

1949年5月7日,永嘉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设立了文教科,接管了全县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旧教育进行整顿与改造。教师开始由政府统一调配任用,同时根据“维持原状、训练干部、了解情况、稳步改革”的方针,取消了训育制度,废除了党义、公民、童子军等课程。在农村大力提倡群众办学、发展小学,在城镇积极鼓励私人兴学。建立了助学金制度,解决工农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全县教育得到蓬勃的发展。1952年,全县小学由1949年的403所增至559所,学生数由15233人增至18083人,教职工由745人增至889人。1956年,所有私立学校全部转为公办,全县有小学421所,在校学生36309人。私立济时中学改为永嘉县第二初级中学,另创办初级中学8所,全县招收初中新生28个班1400人;永嘉中学增设高中部,招收新生4个班200人。嗣后20年中,永嘉教育事业几经曲折,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学校一度处于混乱状态。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教学秩序恢复正常。1979年,县文教局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撤销区教办和公社贫管会,建立区、公社中心学校,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从党政机关转移到学校中来,加强了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同时从永嘉实际出发调整了高、初中学校布局和招生计划。要求每个公社重点办好一所初中,有条件的扩大初中规模。将小学附设初中班合并到公社初中,集中师资力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985年,县教育局根据中共永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精神,在各区、镇、乡建立教育委员会,同时提倡单位办学,鼓励私人办学。1987年秋,开始在七都、三江、清水埠三个乡镇实施普及初中教育。1988年,县教育局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领域里的各项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989年12月,普及初等教育达标,经省验收确认。2002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全县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07年全县共有幼儿园199所,在园幼儿20021人;小学共183所,在校生68547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8%;普通中学69所,在校生47711人,其中普通初中56所,在校生32712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9.7%;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

(三)S乡及其中小学简介

本书从文化学视角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综观全书,有以下特点:一是选题新颖,富有创意。目前,从文化学角度系统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问题,尚不多见。此书明确提出研究教学改革应当与一定的社会文化问题结合起来,这一观点不仅富有新意,而且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二是论据充足,说理有据。作者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证研究;既有课堂观察,又有问卷调查;既有访谈叙事,又有统计分析;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典型案例。因此,使得全书材料丰富,观点与材料统一。三是结构严谨,表达流畅。

S乡位于永嘉县东北部,系楠溪江上游的一个山区乡。面积94平方千米,境内多高山,最高峰五尖山海拔1401米。辖17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农业人口3194户13757人。S乡系经济欠发达山区乡,经济靠农业收入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乡人民政府驻地S村。

S乡素有耕读传家的文化特征。人们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形成的耕读文化传统,其表征为农耕是家庭家族生存繁衍的根本,读书是家族兴旺发达的保障,是族人进身的阶梯,也是农家子弟从社会底层摆脱出来取仕为官的唯一途径。S乡宋代开始创办私塾,明清时乡里较大的自然村都有私塾,私塾是农家子弟最普遍的读书学习场所。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传统,一度影响了后来的基础教育制度。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耕读小学”成为S乡较为普遍的办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生产队(组)办小学一至二年级,配备一至二名教师,学生半工半读,勤工俭学。这种办学方式缓解了当时农村小学生员超额的压力,满足了农村孩子就近入学的要求。可以说,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落实,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加之农民外出经商,农村学生逐年减少,一些农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一些村小一师一班、二师二班、几个年级并班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小学学生总数不足10人。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率,本着“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提高质量,群众满意”的原则,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S乡遵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开展校网布局调整工作,逐渐撤并了“麻雀学校”,创办寄宿制学校。2007年底,S乡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3所小学,合并成4所小学。目前,S乡有乡级初中1所,乡级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3所。

S乡中学创办于1979年,是S乡一所初级中学,坐落于S乡S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根据上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永嘉县调整了高、初中学校布局和招生计划,要求每个公社重点办好一所初中。S乡中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办的,因学校建制与政制相平行,故当时学校命名为S公社中学。初办时招收初一新生56名。因尚无校舍,暂借S公社中心小学的部分校舍。

安排教师4名,部分学科师资不足,则由S公社中心小学调剂。1980年,在S乡S村东上脚下选定校址,占地约3亩。8月开工建校,翌年3月建成二层平房一幢,师生迁入新校舍上课。师生住宿则借用附近民房,分布四散。那时候学生宿舍里连床都没有,睡觉都是打地铺。校园无围墙,附近居民可自由穿越,鸡鸭牛猪亦时来操场漫步。农民收获时节,操场即成附近农民的晒粮场。初创时,只招收一个班,学制二年,因此全校也只有2个教学班。1981年改为三年学制,学校随之增至3个教学班。此阶段,一方面学校教学质量偏低,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家庭困难,没等初中毕业就进城打工了,因之辍学率很高,第一届三年制学生初一招进时60人,到毕业时只剩16人,辍学率高达73.3%。1984年3月,永嘉县恢复乡、镇建制,学校随之更名为S乡中学。1987年S乡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年9月,全乡所有小学毕业生无需参加初中升学考试直接进入S中学就读,初一开始扩至2个班。为了迎接省“普九”验收,由县政府拨款、乡政府集资,开始扩建校舍。1999年9月,在原旧教学西侧建成一幢四层综合楼,并开设了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原二层平房经过装修,成为师生宿舍。学校筑了围墙、门台,挂了校牌。至此,校园布局总格局形成,教学及生活用房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1989年12月通过省“普九”验收。此阶段学校扩至6个教学班,教职工增至20人,学生数最多时达365人。2000年,永嘉县进行校网调整,毗连S乡的其他二所乡级初中并入S乡中学,学校扩至15个教学班。为了实行寄宿制的需要,县政府拨款,拆掉旧校舍,建成一幢5层的生活楼。2003年,S乡中学成为永嘉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试点校(初中)启动课程改革。嗣后,伴随着课程改革,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高。目前,S乡中学有18个班级,教师56人(含代课老师5人),学生896人。

S乡中心小学位于S乡S村,创办于1949年。当时正值解放初期,学校属民办性质,由当地村农会领导管理,首任校长即由当时的农会主任兼任,教员4人,由农会聘请并负责支付工资,在校生不满100人。校址设在村尾张氏宗祠内。从1950年春开始,学校正式由政府接收,成为公立学校,校长和教师也由组织任命调派。1988年,学校由张氏宗祠搬迁至村头新校舍内,从此告别了“师生与棺材同堂”的局面。1998年学校通过省级验收为“九年制普及教育达标学校”。2003年,永嘉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试点校(小学)启动课程改革。2000-2007年,由于校网调整,附近8所村级小学先后并入,办成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13个班级,学生数516人,教职员工36人(含代课老师2人)。学校占地面积为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48平方。

除此之外,S乡还有三所村级小学。A小学是位于S乡A村的一所村级小学,创办于1956年。2000-2007年,附近6所村级小学先后并入。现有6个班级,8名教师(含代课老师2人),234名学生。B小学是位于S乡B村的一所村级小学,创办于1956年。2000-2007年,附近4所村级小学先后并入。现有6个班级,7名教师(含代课老师1人),148名学生。C小学是S乡一所最偏僻的山区小学,位于S乡C村,创办于1956年。由于C村地理偏远,交通不便,为了方便孩子就近入学,S乡校网布局调整前后该校一直存在。现有6个班级,6名教师(代课老师2人),75名学生。

同类推荐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中国教育史导论

    中国教育史导论

    本书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等。
  •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厚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章程地介绍和谐家庭建设,并总结出系统经验。全书分前言及家规、家风、家长、家教、家庭关系、家务管理六章,全面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所向,无限精彩;本书以“微文化”的精神流脉为纲,以“微娱乐”的发展肌理为目,引领读者管窥一个异彩纷呈的“微家族”。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热门推荐
  • 唯爱:初心不改

    唯爱:初心不改

    冷飞扬固执的认为,如果我爱你这么多年你还没有感觉到,这是因为我爱的不够深,我会继续在沉默中爱你,直到你看到了我炽热的心事。乐观儿坐在地板上,双手抱膝,整个脑袋都深深埋在了长发里,假装睡着。因为她的心在最好的姐妹向她诉说最甜蜜的心事时却沉入了无边的黑暗,暗无了天日。木随心在忐忑的等待中不安着,她少女的心事在遥远的童年时就定格在那个挺拔的男子身上,从此后再也没有移开。杜子墨心疼的拥抱着这个夜夜入他梦中的人儿,任何安慰的话却说不口。爱,自己知道,痛,也无法代替!在岁月的脚步里,谁也无法阻挡时光的匆匆,直到苍白了所有的等待,最初的心却从未改变!
  •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苍琅记

    苍琅记

    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毁灭白光,拖着星辰的碎片与太阳系擦肩而过,末世论再次兴起,人心惶惶。围绕地球轨道的天文望远镜捕捉到了一幅震撼画面,白光所到之处星辰破裂,不留一物,似是要贯穿整个宇宙。山里的少年仰着倔强的头颅,不肯下跪。城里的少年指天狂笑,如痴如狂,似要与天相争。觅仙路,登天而行。这究竟是来到了神话的尽头,还是到了诸神的起源地?被镇压数万年的修道气运,究竟又隐藏了什么隐秘?
  • 妖孽宠妃:腹黑王爷妖娆妃

    妖孽宠妃:腹黑王爷妖娆妃

    富贵,她有,荣华,她也有,能力,她有,拥有一切,却又笑看一切。”有肉!“”吃了。“”有美男!“”劫了。“”有王爷!““收了!”地位,他有,容貌,他有,实力,他有,拥有一切,却拥有不了她的心。“有美人!”“杀了。”“有情敌!”“杀了。”“有王妃!”“杀——等着!”她一见倾心,他却另有目的。他终于动情,她却妖娆一笑,“晚了。”妖兽,美男,且看女主如何率领众妖孽祸乱天下。
  • 大唐之李承训

    大唐之李承训

    不喜欢李二的虚伪,不喜欢李二无知,拒绝遣唐使,拒绝和亲!干掉突厥,干掉吐蕃,干掉高句丽!这是一个铁血的大唐,李承训在这里发出了时代最强音:“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之!”
  • 冒牌太子妃

    冒牌太子妃

    贪财怎么了,山贼不都贪财吗!可为了一箱金子将自己送上腹黑太子床榻的山贼,古往今来就她一个了吧?大婚之日让她与太监拜堂不算,居然还命别人与她洞房!九龙夺嫡?后宫争斗?虽然和她没什么关系,可她也不是任人捏扁搓圆的软柿子!待她降服桀骜太子叱咤宫廷,没有十里红妆八抬大轿,她宁愿继续去做那逍遥的贼大王!
  • 总裁大人非我不可

    总裁大人非我不可

    不小心被舅舅一家算计,她被送到某个“老男人”那里给表妹当替罪羔羊。却没想到传说中的“老男人”年轻有为,颜高腿长,身材倍棒,还是个世界首富!最重要的是,他宠她入骨,为了她不顾一切。某男:今天的行程全部取消,我要去陪女人。某女:墨西玦,你居然背着我找别的女人!某男:我的女人,只有你个。1V1,身心干净,深宠,专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玄天无影剑

    玄天无影剑

    金钱、权力、地位,你想要吗,反正我想要!平凡、爱情、无争,我不要这样的生活,反正有了以上三点,还愁美人不对我投怀送抱吗?一身青衫长袖的侠客杨智,施展手中五尺青锋,制造别样一番唯美江湖侠义之行!
  • 教孩子学会做人与做事

    教孩子学会做人与做事

    它是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打造教育新理念,为广大父母排忧解难,以中外历史上的优秀家庭教育实例来引导读者,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 以剑之名一剑轻安

    以剑之名一剑轻安

    他和她从小便定下亲事,青梅竹马。她不善言谈,他沉稳冷冽。很难想象,他居然会爱上她——他也不知晓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爱上的。爱了,便是爱了。以一把剑,一朵血薇定下誓约,“从此不离不弃,上穷碧落下黄泉。”他为她倾覆天下,血染江山;她为他并肩万里,北战南征。当所有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她,和他,也便再也回不去了……灵感来自少司命—《一剑轻安》《以剑之名—血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