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1800000029

第29章 曾祖寿镜吾晚年生活点滴

寿纪钧

鲁迅先生从十二岁到十七岁在绍兴离他家不到半里的一个私塾——“三味书屋”读书。鲁迅与塾师寿镜吾的师生情谊是人所熟知的。鲁迅说过:“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离开绍兴之后,与老寿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一九〇六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三味书屋看望老寿先生。一九一五年老寿先生的夫人去世,鲁迅闻讯表示哀痛,并在日记中加以记载。一九二六年鲁迅在《莽原》杂志“旧事重提”中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充满了对老寿先生真挚的爱戴和敬意。老寿先生于一九二九年旧历闰六月二十四日去世,终年八十岁;当时鲁迅正英勇地从事着文化战线上反“围剿”的斗争。

其实,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老寿先生只有五十来岁,“高而瘦”是真的,但并不怎么老。可能在十多岁的孩子看来已经属于“老人”了。老寿先生年老以后的情况,现在在世的目击者并不多。他在丧偶以后的十多年里,一直同孙子寿积明、孙媳王孟华住在一起,直至去世。我母亲王孟华年已九十二岁,身体尚健。我有时听母亲讲起曾祖父晚年的一些情景,记述如下:

(一)绍兴是文化古城,读书的人多。当时读书人大抵有三个出路:一是应试做官;二是替官僚做幕僚(即师爷);三是教书。老寿先生有封建知识分子的清高思想,对读书人去应试做官、追求功名利禄很有点瞧不起,当然,同样瞧不起读书人去当师爷。加上目睹清廷的腐败和官场的弊端,使他对应试非常反对。他是清同治八年(1869)会稽生员,又是学识渊博的宿儒,劝他去应试的亲友当然不在少数,但他发誓“此生不渡钱塘江”(清代浙江乡试在杭州)。

不仅如此,他还不让自己的儿辈去应试。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鹏更,行医,挂牌“信天庐”;二儿子鹏飞,本来也在三味书屋设帐教书,人称小寿先生,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就是小寿先生的学生之一。寿鹏飞不甘心以教书为业,几次想去应乡试,都被老寿先生制止,后来寿鹏飞决心应试,老寿先生还是不答应。那时,他们二人都住在东侧楼的楼上,寿鹏飞住南面一间,老寿先生住中间一间,楼梯则在北面一间,寿鹏飞要下楼必须通过老寿先生的房门口。考期临近的那几天,老寿先生拿了一把椅子,坐在自己房门口的过道上,阻止寿鹏飞下楼。寿鹏飞别无他法,不得不在晚间用小布(一种只有一尺左右阔的布)缠身悬挂下去,始得脱身赴考。以后由于政治的动乱,老寿先生对于做官一类的事更加不以为然。大约在七十岁那年,他代人撰写了一篇发起组织诗社的序文,其中写道:“今日者,四境虎眈,中原龙战,纵使才堪经世,莫假斧柯;心切济川,奚资舟楫。”表达了不应出仕的意向。1928年,即老寿先生过世前的一年,是他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有人前来祝贺,侄儿寿孝天还送来了“重游泮水”的匾额,他却不让搞任何形式的庆祝活动,这也反映了老寿先生直到晚年对功名还是十分淡薄的。

(二)老寿先生对于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非常愤恨。他称外国人为“洋鬼子”。那时,绍兴小孩子哭,大人只要说一声“洋鬼子来了”,小孩就吓得不敢再哭。老寿先生看到这种情形有时就呵斥:“洋鬼子有什么好怕!”他的外孙范钟鋆寄住我家,在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承天中学读书,有一次学校里的外籍教师来我家,老寿先生知道后气得大嚷起来:“洋鬼子居然进了我的大门,这还了得!”马上把范钟鋆找来,告诉他:“不许洋鬼子再来,否则,不准你去上学。”孙辈中有人晚上去天主教堂学英语,总是偷偷摸摸地去,有时夜间回来被他发觉,也都编造些事情加以搪塞。老寿先生恨“洋人”,还波及“洋货”,对“洋货”也深恶痛绝,不许进门,也一概不用。孙子寿积明几次想给他老人家拍照,都遭到严词拒绝,这并不是他怕“魂”被摄去,而是因为这是“洋鬼子”的东西。现存的一张照片,还是偷拍下来的。这种笼统的排外思想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技术的消极抗拒,自然是落后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其中也包含着正直的民族气节。事实上,老寿先生对当时出现的一些新事物也并不一概抵制,像兴办新学,尽管因此而使来三味书屋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他也并不介意;对于孩子去上新学,持的是欢迎的态度。

(三)老寿先生沉默寡言,有时行事还有些古怪。然而,他却是一个和蔼、慈祥的老人。三味书屋“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但远非想象那样,鲁迅先生的回忆是对的。老寿先生对学生既严格,又关心,“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学生放学,他常常送到大门口,目睹他们过了石桥,才放心地转身进屋。即使在他的晚年,学生少到只有一、二名,也还是这样。这种情景,那时我母亲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河埠头时,是常常见到的。在家庭里,老寿先生很疼爱晚辈。他的女儿嫁在本城,病危时老寿先生曾去守夜,死后又将唯一的外孙范钟鋆(九岁)携回抚养(寄住我家)。晚辈中成家的,总是视需要给他们添置些碗、缸、条凳一类的东西。年龄小的,也不时买些零食什么的。

有一次买了许多麻花(油条)藏在箱子里,今天叫这个来吃,明天叫那个来吃,这当然极不卫生,孩子们谁也不来吃,但他的用心是好的。我的大哥寿纪仁出生时,老寿先生高兴极了,用八角钱买了一只银质小猪,笑嘻嘻地拎着对孙媳王孟华说:“小毛头属猪,我有只小猪送送。”老寿先生与街坊之间的一些人也很讲得来,有的人爱同他开玩笑,他常以笑脸相迎。偶尔外出,到都昌坊口坐黄包车,拉车的工友冲着他说:“二老爷,你这双鞋要外加十斤!”(老寿先生穿的鞋底厚一寸许)他也笑嘻嘻地点点头。对车钱从不讨价还价,拉车的工友也决不会对他抬价。

(四)老寿先生终生过着清苦的生活。早年以教书度日,除了教书,另外的收入就是三味书屋后面的那两棵桂花树了。每年桂花盛开的时候他就请阿贵(音)、阿友(音)两位帮工把桂花打下来,每年收获量在二石(每石十斗)左右,然后卖给食品店。当时生活的艰难可以想见。据说,全家每天只有几个铜板的菜金,到了竹园长笋的季节连这点菜金也省掉了。每年除夕,有钱人家鸡鸭鱼肉,老寿先生家却不能这样。他的妻子设法弄一点荦腥煮一种咸粥,取名“欢喜粥”,每次旧历过年都吃这种“欢喜粥”,以致形成家风,连后来儿孙辈过年也少不了吃这种粥。当然,其佐料和滋味同老寿先生时已不可同日而语,我小时候过年就很爱吃这种香、鲜又带咸味的粥。老寿先生晚年,除儿子寿鹏飞常有钱寄来外,在绍兴的孙辈也都有收入,经济上不太困难,可是他过清苦生活的习惯始终保持。晚年的老寿先生不嗜烟酒,吃菜不外乎干菜、咸鲞。有时自己去买一条鳓鲞,叫孙媳王孟华一次切一小段给他蒸着吃。王孟华每每做一点好菜放在他桌上,他往往一声不响地移开,一筷不夹。喝水时放一点茶叶,但只在口渴时吃一肚,绍兴人叫做“口渴茶”。

老寿先生用过的茶杯、饭碗,有的王孟华至今还在使用,都是相当粗糙的。有病不求医,不吃药,听其自然。也不吃补药,只常吃一种价钱很便宜的叫做“玉竹”的中药。衣着十分简单,几乎连替换的衣服也不肯添置。晚年体衰,原有的高度近视,加上老花眼,视力极差,行动不便,可是他连手杖也不买,而是将一根门闩当手杖使用。现存老寿先生照片上所持的手杖,只要仔细看,就可以看出是一根门闩。人们常常看到他支着这根“手杖”,在上楼时数着一、二、三、四……,数到第十六档时,知道已经走上楼了。老寿先生对自己身后的丧事力主从简,晚年严禁家庭为他做寿衣、寿棺。为此他自己买了五百块砖,雇人在屋后竹园的西南角做了一个砖椁,叮嘱死后就埋在这里。

按当时的风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家里的人只好偷偷在绍兴乡下(三江)一个亲戚家里预做棺材、置寿衣,葬地也选定在阮江附近的山地里。这事直到老寿先生临终时都不敢让他知道。

作者简介

寿纪钧(1935-1990),浙江绍兴覆盆桥人。寿积明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寿镜吾的曾孙。曾先后在杭州钢铁厂、浙江省测绘局等单位工作。

同类推荐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热门推荐
  • 第一网游:腹黑老公小萌妻

    第一网游:腹黑老公小萌妻

    他是洛翼笙,她是苏暖暖。他是一族之长,她是新手小白。他是富家少爷,她是不靠谱女青年。他是腹黑狐狸一只,她是包裹着木头的火球一枚。当原本不该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块水晶被舆论牵扯在了一起,此后只剩下绵延不绝的爱恨情仇。
  • 终级进化

    终级进化

    2035年,全球科技发达,为解决人类资源问题,科学家们试图用‘空间跳跃’来实现殖民外星,开发外星资源的美梦。却不想一场灾难发生。人工制造的黑洞扭曲了空间,不可预料的宇宙射线摧毁了一切,无穷无尽的次元生物狂涌入地球。人类的文明被摧毁,秩序在坍塌,道德在丧失,人性在扭曲。活着,是所有人的目的,进化是人类惟一的希望。【已完本《天才警察》《天才科学家》《全能宗师》求大家支持。谢谢。】
  • 离相思:伴生咒

    离相思:伴生咒

    她是雪国公主,而他只是燕国质子。当他当上燕国太子,竟一步步将她推上悬崖边缘,一手将利剑推向她的心脏。为复国仇,她不惜改容换面,重新回到深宫,属不知传说中的伴生咒紧紧将他们束缚在一起。如世上只许他们只活一人,她又怎舍得他去死......
  • 钢铁超人

    钢铁超人

    这是一个钢铁超人伪装成校园盒饭男的有趣故事。马小明其实想做个咸蛋超人,最好是每天闲到蛋痛又有钱花的那种,只是天不遂人愿,校花水淼淼无意间碰下楼的花盆砸中了他,一枚奇怪的钉子刺入他的大脑,于是他只能改做钢铁超人了,每天忙着送盒饭赚点生活费外就是大炼钢铁,有时候还会被美女追着满校园的跑……
  • 投子义青禅师语录

    投子义青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之我异变了

    英雄联盟之我异变了

    雷啸正在撸中,突然昏了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
  • 我的尖耳朵女友

    我的尖耳朵女友

    从实验室把她领回家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从基因工程科学家彻底沦为了保姆……她生命里所有的第一次,都给了他。而他生命里所有关乎爱情的第一次,也都给了她。
  • 姐妹俩的穿越之王的宠妃

    姐妹俩的穿越之王的宠妃

    她们是失去父母的姐妹俩,姐姐今年才二十二岁是某个国际公司的经理,而妹妹是一个大学生,她们的父母在姐姐二十岁的时候出车祸去世了,就剩下她们姐妹两人相依为命,可是就在姐姐带着妹妹出国游玩的回来的时候飞机事故,她们穿越到一个史书上没记载的古代,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那。。。。。。。。。
  • 朝夕草露总要被亘古阳光蒸发掉的

    朝夕草露总要被亘古阳光蒸发掉的

    时光,犹如浩荡流阔的江河。所谓历史,仅是这江河中的浮沫而已。泛滥其中的,乃是生生世世未曾断流的澎湃情缘。
  • 竞聘演讲轻松过关

    竞聘演讲轻松过关

    本书从竞聘演讲的四大难点入手,各个击破。作者文若河倾心传授一套实用易学的方法,帮助竞聘者轻松突破演讲的四大难关——心理关、讲稿撰写关、语言表达关和控场关。本书教你运用转移注意法、充足准备法、劣势利用法、群体回归法、自我暗示法和厚黑无敌法来克服竞聘演讲的紧张心理;学会撰写开场白的四种方法、主题内容的“三个一”和精彩结尾的三句话,从而获得出奇制胜、语出惊人的讲稿;利用令文字飞扬的有声语言和让激情绽放的态势语,使你的演讲一鸣惊人;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有效的技巧,使你更好地“hold”住全场。面临竞聘演讲的各行业、各岗位的朋友们,读完《竞聘演讲轻松过关》一定会找到有效的竞聘演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