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11400000022

第22章 在“西安事变”中(4)

第二,对解决事变的态度。怎么解决“西安事变”,虽然当时众口纷纭,归纳起实为两途:一是武力解决;一是和平解决。宋美龄是比较坚定地主张后者解决的办法。在书中,她首先回顾了当时南京的形势:“南京虽为首都,其在黑暗中摸索之状况,不减上海。时政府中人深受事变刺激,情态异常紧张。”她认为:“这次事变不仅为夫一人生死之关系,实关系全民族最重大之问题,其变化实易受热情与狂想之激荡,而余本人复系有严重个人之利害。第一念袭我心头,余为妇人,世人必以为妇人当此境遇,必不能再理智之探讨;故余必力抑个人感情,就全局加以考量。继余复念,此事若处理得宜,必能得合乎常情之解决,余必坚持我主张,将一切措施纳诸合理规范之中。”她认为:张学良发动这次事变“初无断送国脉陷害领袖之恶意”。于是她采取的态度:一是“未得确实消息之前,务镇定其态度,信任民众精神上之后援,勿采急遽之步骤”;二是“唯诚挚与真理乃能建树永久之基础。此为余生平之信念,遇西安事变而益坚”;三是“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勿使和平绝望”,“为国家计,不得不吁请诸公妥觅和平解决之途径”;四是用武力解决,“余更不能不臆断其为非健全之行动”,甚至若蒋介石也主张用武力解决,“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从书中所述可见,宋美龄对解决事变的态度是符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本意,是符合当时的形势,也是符合民族、国家的利益。当然,书中所写也完全可能是宋美龄事后的标榜,不过在事变解决之中,她的确是这样做的。

第三,记录了事变解决的过程。从端纳西安之行(“余复请端纳携一函致委员长……余复以长函致张学良……”),接着宋子文入陕(“余电告端纳,子文决入陕;后因阻力横生,余又去电取消前讯;一小时后,再电告其最后成行。盖子文力排群议,请以私人资格前往。我等主张:政府虽不能与叛变者直接谈判以自贬威信,亦应准许我等作劝导叛变者之工作。故子文行后,政府令各报登载,充分说明子文此行,纯为私人资格之意义。”),最后是宋美龄亲自赴西安,书中写道:“余言既,复明告彼等即亲自飞往西安。群议哗然,以为不可,反对之声纷至。盖当时谣传,血与火充塞西安,该处已成赤色恐怖世界,而悲观者更以为委员长即未死,亦难幸免。故向余进言时,不曰余此去决无收获,即劝余勿作不必要之牺牲;不曰余去被囚,徒令叛变者多一要挟我夫之藉口,即曰最少我投身作质,徒扩大事件之纠纷。悲戚、失望绕我四周,欲思索真理困难,欲坚持我信仰更难。余虽未受悲观者之影响,然亦不禁黯淡凄怆。尝自反问曰:岂我等求出生民于水火之努力,已到最后绝望时期耶?岂我等复兴民族,建立国家之计划,果将从此毁灭耶?

深思终不得解,然余终坚持我信仰不舍。于是迷梦渐去,始恍然唯‘信仰可以移山’,欲纠正一切错误,唯有坚持我对上帝及全人类之信仰耳。”宋美龄到了西安,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迎接,宋在书中写道:“余忆在京时,曾有人戒(诫)余,倘赴西安,不独不能晤委员长,且将被囚作质,丧尽尊严。余固知张之为人,不致如此,今更得证明矣。”接着,书中又叙述了宋美龄会见蒋介石的情况以及会见各方面人物的情况,其中记录了宋美龄见周恩来的经过:“时张学良正竭力解劝疑惧中之各将领,并介绍一参加西安组织中之有力分子来见,谓此人在西安组织中甚明大体,而为委员长所不愿见者。余与此人长谈二小时,且任其纵谈一切。次日,余又见彼,嘱其转告各方……”

第四,记录了释放蒋介石的过程。宋美龄争取西安方面在圣诞节释放蒋介石。

书中写道:“圣诞夜转瞬至矣,是日一日间之前后形势,希望固迭生,而失望亦踵至。余告张学良,圣诞日为停战限期之最后一日,如今日不能释委员长回京,则中央军必开始进攻。我等固死,汝亦不能独免。”“子文与张之努力,益增沉默中紧张之程度,正不知圣诞日将发生如何之景象;然就现状观之,乐观成分实甚少。”“圣诞之前夜,失望之成分仍较希望为多,直至深夜,谈判尚无结果,于是圣诞日至矣。”圣诞节这一天的活动,宋美龄是一小时一小时在书中作了记述,“正焦虑间,子文忽入门,携来喜讯,城防司令杨虎城已同意我等成行矣”。“张告委员长,彼已决心随委员长赴京,委员长反对甚力,称无伴行之必要,彼应留其军队所在地,并以长官资格命其留此。张对余解释:谓彼实有赴京之义务,盖彼已向各将领表示,愿担负此次事变全部之责任;同时彼更欲证明此次事变,无危害委员长之恶意及争夺个人权位之野心。余等深知此次事变确与历来不同,事变之如此结束,在中国政治之发展史中,可谓空前所未有。”

第五,全书把美化蒋介石作为一条主线。书中处处说,“若无委员长,即不能有任何统一之政府”,“为中国计,此时万不能无委员长以为领导”,“自破被困之后,全国民众,忧疑惶急,向所未见;即平日反对其政策者,亦抱同感,祈祷其出险者,遍布全球;稚龄学童,号哭如丧考妣;兵士闻其不讳之误传,竟有自杀者”,“委员长不获生还,中国之分裂与灭亡立见,此后不幸之变化未易测也”。

最后将蒋介石释放了,宋美龄更是将蒋吹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此日之纪念,不唯恢复委员长与余之自由,而中国全民族解放之基,实亦肇于此乎!”

与宋美龄的《西安事变回忆录》相匹配,蒋介石写了一本题为《西安半月记》的小册子。这本书是蒋介石要陈布雷替他写的。从1936年12月11日起记,直至记到12月26日,陈布雷在1937年的日记中说:“2月2日,蒋公赴杭州,余与郑医师等同行,在杭州度阴历年,辟室新新旅馆,撰西安半月记。”从表面上看,《西安半月记》把每一天的主要活动都记下来,把蒋介石的一些思想即内心活动也记下来了。这本《西安半月记》反映了蒋介石顽固地站在他原来固有的立场上,提出这样几个结论:

第一,认为这次事变是“几摇国本”。蒋介石把这一“事变”列入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二星期(至多一月内)可竟全功者,竟坐此变几全隳于一旦。而西北国防交通、经济建设,竭国家社会数年之心力,经营敷设,粗有规模,经此变乱,损失难计。欲使地方秩序、经济信用规复旧观,又决非咄嗟可办。质言之,建国进程,至少要后退三年,可痛至此!”

第二,认为这次事变是“叛乱”。开始,蒋介石“犹疑为一部之兵变”或中国共产党“煽惑驻临潼部队暴动,而非汉卿有整个之计划”,后来,蒋介石认为“此决非局部兵变,而为东北军整个之叛乱”。而且蒋介石把它同1922年6月陈炯明叛乱相比较。

第三,抱着顽固到底的决心,不愿谈判,不让向他提出条件,而且以死要挟。

蒋介石要邵力子转告张学良:“汉卿平日在余前畅所欲言,但在今日,则必汉卿不提出任何条件,余方能倾听之。”一再表示所谓“已决心牺牲此身”,以维持什么“国家之正气”,表示要“成仁取义”。他还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说:“余决为国牺牲,望勿为余有所顾虑。余决不愧对余妻,亦决不愧为总理之信徒。余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必以清白之体还我天地父母也。对于家事,他无所言,唯经国、纬国两儿,余之子亦即余妻之子,视如己出,以慰余灵,但余妻切勿来陕。”

这似乎是一封遗书,准备至死不悟。

第四,随着端纳、宋子文及至宋美龄等人来陕做工作,蒋介石的态度开始有变化,答应了让他回京后,条件可以接受。蒋介石的话是这样说的:“余不回京,任何一条皆不能实行,亦无从讨论,不问为八条四条也。”

将《西安事变回忆录》同《西安半月记》比较一下,两本书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由于蒋介石身处其中,而宋美龄则旁观者清;可能由于宋美龄与蒋介石均代表英美在华的利益,而宋美龄更亲近、更处在第一线;也可能由于宋美龄对张学良在几个历史关头均站在蒋介石的一边(如在东北拥蒋易帜、在中原大战中拥蒋率军入关、在“九一八”事变后替蒋背起了“不抵抗主义”的黑锅等),了解张学良、谅解张学良。正因为这两本书有差异,在国民党内部反响也不一样。陈公博在1939年6月在香港作序的《苦笑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叙述:“西安事变闭了幕,蒋先生和蒋夫人还出了一本《西安半月记》和《西安事变回忆录》的合刊。

一天中央政治会议正开会,宣传部长邵力子刚坐在我的身边,他真心诚意地拿了一本草稿在看。我问他看什么?他随手把那本草稿递给我,说:"你看看罢,看有没有毛病,这本书还没有出版呢。"我一看原来就是那本合刊,我花了半个钟头一气读完,会议还没有散。"这本书很有毛病,应该斟酌过才可出版。"我对于力子先生贡献,"我也这么想,你试说那毛病在哪里?’力子也虚怀若谷地问我意见。"我草草一看,便发现《西安半月记》和《西安事变回忆录》很矛盾。你看蒋先生在《西安半月记》处处骂张汉卿,而蒋夫人在《西安事变回忆录》倒处处替张汉卿辩护,而且蒋先生在《西安半月记》里从不说他见过共产党,见过周恩来,蒋夫人在《西安事变回忆录》则叙述张汉卿介绍一个参加西安组织中之有力分子来见,既说他是"参加西安组织中之有力分子",又说"彼等并未参加西安事变",这都是罅漏,容易露出不实不尽的马脚。我以为既有《西安半月记》,就不出《西安事变回忆录》也罢。如果《西安事变回忆录》一定要发刊,非大加改削不可。

我对力子贡献着,因他是一个宣传部长,宣传不妥,他也有责任的。"你说得对。"

力子很坦怀。这样,这本《西安半月记》合刊,印刷好又停止发行,忽发忽停,反复了三次,结果还是面世了。我责任不在宣传,自然不管这些闲事,许久我又碰见力子,我问他为什么还是让它这样矛盾,他说:"蒋夫人一定要这样,不肯改,我有什么办法呢!”但是,毕竟宋美龄与蒋介石是一个阶级、一个集团、一个利益,在《西安事变回忆录》与《西安半月记》中,都对“西安事变”持敌对的态度,表示极度的不满;都对张、杨持斥责的态度,表示极度的反感;都把蒋介石的历史作用加以竭力吹捧,似乎他的生死决定历史发展的命运。总之,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西安事变”的情况,均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维护国民党的权益。可以说,这个共同点是这两本书的一根主线。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袁崇焕传

    袁崇焕传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 出轨的盛唐:武后

    出轨的盛唐:武后

    一本书讲透中国古代女人的权力心术,生动诠释古代女性与权力惊撼媾和的宫闱心计:色媚、隐忍、阴毒、怀柔、狠厉、绝情……解密武则天最隐忍、最狠厉、最孤绝又最辉煌的一生,再现盛世大唐最阴暗、最情色、最血腥的权力争斗;一本精彩诠释中国古代女人只有在床上先征服男人才能在权力场上征服天下的最经典教材,生动描写了武后的从容镇静,老成练达,虽然难以洗涤其残忍毒狠之罪,却是人人敬佩。她做皇后28年,皇太后7年,后以本人名义做皇帝15年,兹后唐朝其他15个皇帝也全是她的孙辈和后裔。所以,纵是武则天的头衔一改再改,她仍是唐朝的祖先和国母。以一个篡位而颠倒朝代的人物,又在太庙里千秋享配。
  • 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本书讲述了女娲、西施、钟无盐、窦太后、王昭君、蔡文姬、花木兰、长孙皇后、文成公主、黄道婆、孝庄文皇后等中国历史上38位传奇女性的故事与经历。
  •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杨广自幼狡猾奸诈,以种种假象迷惑父亲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并取得他们的欢心,继而将心爱的女人香娘作为诱饵对太子施美人计,致使太子失宠,从而夺取太子位。取得太子位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凶狠地谋杀了父皇,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为了游玩,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杨广为显示国威三次攻打高丽,征调全国二百多万军队,结果以惨败而告终。最后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卫队逼宫,杨广被迫自尽。
热门推荐
  • 帝昊

    帝昊

    太古元年,天降奇物,妖魔乱起,人之将灭。天穹、天剑、天池等七大圣尊,联手当世强者,镇奇物,诛恶魔,灭邪妖,终建万世不朽盛世太平。数万年后,一个少年打破了身体桎梏,踏上了修炼之旅!官方交流群:289816903
  • 中华励志故事

    中华励志故事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人鬼情未了

    人鬼情未了

    一年前,我的同学发生车祸,导致我被蒙在鼓里,和三个鬼室友生活在一起。直到遇见一只女鬼小桃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到底有多恐怖!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道她是鬼,你还要跟她生活在一起……夜半出现的鬼声,房梁上吊着的尸体,门后那双一眨一眨的眼睛……我姓周,求放过……
  • 万古真灵

    万古真灵

    诡异的蛤蟆背棺,古怪的梦境令江城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是机缘巧合,还是先天注定?浩瀚三千界,天外九重天,道统之争,谁主沉浮?一切尽在万古真灵!
  • 命运迷局

    命运迷局

    有些事情,不愿接受,但终究是事实。有些感情,不愿放下,但终究面临选择。神农秘林深处的黑影是幻觉还是真实?沙海之下的世界来自何方?西海之中,申未之地真的能找到吗?藏地神出鬼没的鬼面人,是敌是友?面临可以随意改写的命运,他将何去何从?千年迷局背后隐藏的是真正的命运,还是未知的宿命?
  • 史玉柱的资本

    史玉柱的资本

    新华社曾评价史玉柱说:“失败有两种,一种是事业失败,另一种是精神失败。很多企业在事业失败后,精神上也失败了。但巨人在事业上失败后,精神不败,所以可以站起来。”没有几个企业家能在负债上亿的情况下东山再起,同时又能把财富做到500亿的身家,唯有史玉柱。拂去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与争议,本书全方位解析史玉柱的商业思维,包括创新、营销、团队、质量等方面。史玉柱的传奇经历和睿智的商业思维,是每个创业者必须要了解的宝贵资源。
  • 王爷的尤物:海棠妃

    王爷的尤物:海棠妃

    一道圣旨,把我推向六王爷皇甫舜。那个三年前就伤了腿,至今只能坐在轮椅上的王爷。要我医心,如何医,拿什么医?真是可笑!荒唐!若不是极力要保住上官家,我不至如此委曲求全。
  • 求佛记

    求佛记

    一部古经,流传了千万年,始终没有找到传承者。一尊佛像,被虔诚的人们叩拜了千万年,是否有求必应?一把骨枪,囚禁了无数魔灵,是一方乐土,亦是血雨漫天的世界?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书友交流群:498637963
  • 平凡的修者

    平凡的修者

    平凡的人,注定平凡的一生,就连修仙都是平平凡凡;再多的波折,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必经的路途罢了;那他追求的是什么呢?
  • 精灵的心跳

    精灵的心跳

    精灵的心跳是一个公会的名字,这个公会创建的时间不是很长,也没有什么精彩的传奇,不过自从易臻来了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