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200000005

第5章 图片报道的内涵与地位(3)

图片报道的整体性与见证性特点为受众解决了如何获取新闻事件的现场体验问题。第29届“荷赛”大奖得主阿朗·赖宁格曾说过:“摄影记者具有代替读者到达现场,目击世界的责任。”读者和观众出现在大量新闻现场的可能性极小,对现场的客观复述和形象感知自然要依靠图片报道和视频报道。新闻照片是历史瞬间的记录,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它通过把光线、形体等组成的单元新闻信息组成一个个信息群,并通过这些信息群的相互联系、映衬与组合,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个横截面展示给人们。不管它所记录的是人物,是事件,还是别的什么,这些横截面就像我们在横截树木时所能看清树木纹理一样,它们往往能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这样,在这张照片里,就浓缩了该事物的主要的信息,从而使我们在面对它时就能基本明白事物的脉络和具有本质意义的内涵。

三、信息传递的瞬间性与扩展性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没有其决定性的一瞬间”。这是摄影大师,法国人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所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最初表达,也是摄影界最熟悉的一句经典名言。布列松是最着名的街头抓拍大师,被誉为世界摄影十杰之一。他同时还是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者。布列松的理论对于新闻摄影特别适用,摄影记者们奔赴世界各地,为我们捕捉一个又一个“决定性的瞬间”,记录生活的点滴变化,所有的图像汇聚起来,构成我们时代的全景。

“决定性瞬间”理论认为,记者应站在事物运动发展的高度上,去抓拍事物发展变化中最能代表其本质特征的刹那间情节形象。电视的表现手段是形象画面,但它的画面是连续的、流动的、不可选择的。人们为了跟上画面传播出来的信息,难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对信息进行主动地、创造性地接收、理解与转换,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们无法细细观摩,无法展开即时的联想与思考。新闻照片同样是形象画面,但它是一个个瞬间形象,这种形象是静止的、凝固的,它是从事物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是截取事物发展过程长河中的一个横断面,其形象情景虽是短促的一瞬,却是有冲击力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画面进行思考。这种瞬间不但能让读者感受到画面形象本身所传递的信息,还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形成对瞬间形象的自然回顾与自然延展。

因此,这一凝固的瞬间,特别是当这一瞬间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时,它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画面形象的信息,而且超出了画面之外,还包括整个事物的变化过程的信息,甚至深层次意义的信息都能显示出来。这样,新闻照片的信息便大大地扩展了。

新闻照片信息传播中的扩展性,能够使读者获得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的获得,读者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读者所获得的信息是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体现出它在信息传播中的层次性。提示新闻事件的发展状态,这是新闻照片的第一层信息。新闻照片的第二层信息是它的语义信息,它的获得是通过画面上的单元新闻信息的对比、叠加、交融、衬托等组合形式对读者形成视觉的冲击后,通过读者的思考取得的,它所揭示的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实质。对新闻照片所显示出来的对事实本质的理解,实际上是记者的发言,而它发言的手段却是运用摄影手段去实现,它是非常“客观的”,因此它所得到的效果也相当的明显,令人信服。也正因为如此,它所传播的信息对读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这一事物,并在其价值取向上能达到与作者所预期的一致或相近,从而在新闻照片的这两层信息的基础上形成了它的第三层信息,即语用信息。

新闻照片信息传播的浓缩性是以单元新闻信息及新闻信息群的联系、映衬、组合来实现的。而组成这些单元新闻信息及新闻信息的是具体形象。

其本身就具有相对独立、完整的信息内涵。正如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读者的各不相同,他们的心态、爱好、需求等各异,对这些单元新闻信息的理解与感受也各不相同,因此,它们会随着信息接受者的各异向不同的方向传递,从而满足不同的信息要求。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图片报道传递的信息又同时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四、图片报道的新闻信息表达优势

图片报道自从与报纸等媒介结合并发挥作用以后,新闻图片已成为新闻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载体,它以自己有别于传统文字手段的方式,向读者传达特定的信息内容,并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如果我们回过头来探讨一下图片报道成为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手段的成因,我们会从图片与文字的区别和图片与读者的关系中寻找到必然性。文字是报纸自出现以来承袭着的传统手段,它的长处,甚至它在整个人类生活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在传播活动中,这种优势手段也有着局限性,它具有明显的符号特征,需要解码,它还有着地域、种族、语言等限制,因而新闻信息借助于文字手段进行传播,“失真”是在所难免的。而图片是对现实生活的视觉记录,是对新闻事实的直接反映,其传播是直接的,因此它必定“在比文字更具体、更生动、更全面的体验层次上与人们的心灵相结合”。在传播过程中,更由于其形象特点,信息损耗少,传达效果好。

新闻图片作为报纸的一种新闻表达方式,每天与读者见面,向读者传递相关信息,同时,它也接受着读者的评判,读者是否需要这种表达方式?是否通过这种方式更有效地了解和认识新闻内容?从新闻业务实践来看,读者对新闻图片的认同程度完全取决于图片报道在表达上的个性特点和优势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

图片报道在表达上的优势首先来源于其自身本质规律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新闻时空的现场意义,第二则是新闻形象的真实感。图片报道是通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采取纪实抓拍的方法,捕捉新闻事实进程中有价值的瞬间,最终以一张或多张新闻图片来完成新闻表达的,在图片报道的本质规律中有着一定的限制性要求,摄影记者只有及时到达现场,在特定的新闻时空中才能完成拍摄。不管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灾害中,还是在充满恐惧与危险的战场上,摄影记者必须置身其中,才有资格按下快门。这样的现场限制性,使得摄影记者带给报纸版面的是充满现场氛围、特定气息、真实细节的人物和事件,这必将极大可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众多的新闻传播方式中,传播与表达的目标都无法回避新闻真实性这样一个基础,而图片报道的表达与新闻真实性有着最为自然、最为直接的联系。形象的真实、现场的真实、环境与细节的真实都为新闻内容的真实表达、新闻信息的保真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一点上,我们把摄影与绘画的区别和摄影表达与文学表达的区别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读者在阅读新闻图片时,在心理上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已具有的一定倾向性,他们更愿意在摄影记者的引领下,去到达一个个陌生的现场,目击世界。

图片报道在表达方式上的优势还在于其具体的表达效果上,借助于照相机,把新闻信息转化为特定的视觉产品,以视觉信息方式刺激读者的感官和大脑,使读者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激情。这种表达效果的优势特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瞬间选择的表达优势,二是视觉冲击力与情感表达优势。毋庸讳言,摄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切断与绘画艺术的联系,许多摄影者的拍摄目标是使自己的照片更像绘画,这种状况确有其危害性,它对摄影自身的发展特别是摄影纪实本质特征的发挥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摄影与绘画以及其他艺术活动的相通也具有积极和正面的意义,如果把握得当,这种正面意义还可以在图片报道的表达上发挥积极作用。我们知道,图片摄影是通过一定的快门速度结合光圈曝光获得一个特定的时空截面,瞬间是摄影区别其他文化艺术活动方式的极其重要的特征,在时空限定的二维平面作品上如何正确有效地表达信息,是所有摄影者面临的一道难题,图片报道更是如此,所以瞬间选择成为一把“双刃剑”,这给摄影记者提出了难度要求,同时也给摄影记者提供了展现个性能力的机会。

几乎每一个重大新闻事件面前,众多的摄影记者都是全神贯注,随时准备按下快门,但最终在读者的心目中,真正得到承认和赞誉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张甚至更少,这些为数甚少的图片,一定是瞬间魅力充分、最能代表相关新闻事实本质意义表达的最佳选择。事实上,在新闻事件的进程中,空间不断变化,时间不断延续,林林总总的人和事出现在记者的身边和眼前,要使得稍纵即逝的有价值形象留在自己的镜头中,并非易事,这使得摄影记者的现场工作具有类似于画家、雕塑家、作家或其他艺术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具有的观察、比较、思考、选择等环节,只不过摄影记者形象思维的链接点是新闻与信息,更由于现场纪实的特点,摄影记者工作中的敏捷反应和果敢判断,才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都成为新闻图片表达的附加值。

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则是优秀的新闻图片区别于一般性摄影记录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打开一本世界图片报道获奖作品集,我们就会发现,每一张获奖图片都有它特别刺激我们眼睛、打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无论是技术与形式因素,或是内涵与本质因素,它们都能够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采用特定的方式使得新闻图片的表达与读者的情感宣泄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强化表达效果,这是图片报道取得优势的一条捷径。全新的视点,突兀的变形,绚丽的色彩,都会牵动读者的视线,连接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读者甚至会放弃平静的阅读心态,从图片中直接获得更多的欢乐、兴奋,抑或是愤怒与忧愁。

第三节图片报道的媒介历程

一、图片报道与报纸的互利发展

如果说摄影的出现最早只是冲击了绘画艺术的生存,引发了美术家对这种新兴的、惟妙惟肖地再现对象的新技术的暂时恐慌,那显然是小视了摄影干预生活的能力。当摄影在记录身边大事、留住特定瞬间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承担起记录与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时,一种新的摄影类型便很自然地出现了。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火灾,大火连续烧了四天。摄影师比鸥乌和史特乐茨纳二人奔赴火灾现场,拍下了众多记录大火燃烧后废墟的照片。这是目前为人们所知的世界上第一次图片报道活动。到今天,他们所拍的照片仅存一幅,被后人称之为“汉堡大火遗迹”,这张照片是今天人们公认的第一张图片报道照片。

考察图片报道的历史可以看出,图片报道的发展与报纸和杂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880年,美国人使用铜版照相印刷技术,成功地将一幅照片印刷在3月4日出版的《每日图画》报上,从此,现代意义上的图片报道事业的序幕拉开了。当然,图片运用能够成为形成报纸版面特色的重要手段,让报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读者,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敢如此期待。虽然,美国着名报人普利策在1883年回答别人称他为视觉新闻的鼻祖一事时强调了图片的这种作用,他说:“他们称我为视觉新闻的鼻祖,真好笑!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我有一家衰败了几年的小报,我想尽一切手段扩大它的发行。我要依靠什么?当然是图片。”

但是,19世纪末,由于当时摄影、印刷技术的限制,西方报纸上的新闻照片还非常少,仅仅作为版面的点缀或者是插图。人们对图片报道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并没有给予太大的重视。

1904年,率先以新闻照片报道为主要内容的英国《每日镜报》获得巨大成功,此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报道出现,图片报道地位进一步提高。20世纪30年代,是新闻杂志的时代,图片报道的发展为新闻性期刊提供了物质基础。以新闻图片报道为主的《生活》在1936年11月23日创刊号上整面地刊登了一幅题为《生活伊始》的照片,并写道:“照相机记录下生命中最充满活力的时刻,生活从此开始。”这是一种很有革命性的创举。在媒介主导的基础上,涌现出以罗伯特·卡帕为代表的一大批着名的图片报道专家,推动图片报道进入一个全盛时代。人们逐渐地改变了获取新闻的习惯,新闻照片需求急剧增加。

1966年《生活》迎来了它事业上最辉煌的时刻,创下了850万份的发行纪录。事物的发展不会永远一帆风顺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作为传统媒体成员的纸质媒体遭受到严酷的生存挑战,报纸与杂志一度被认为将会没落下去。但是,也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世界报纸协会在20世纪初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作为网络时代所谓“没落”媒体的报纸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行量都在稳步上升,对读者的吸引力越来越高。此外,许多知名报纸的网络版在网络媒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报纸的又一卖点。

同类推荐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热门推荐
  • 我你

    我你

    我是一个人,我是一个笔记本,我有很多故事,我有许多要被永远记住的瞬间。这些故事与瞬间也许没有发生在你的面前,但是我想用我的故事告诉你,我和你一样。
  • 粉嫩小王妃

    粉嫩小王妃

    他是风流倜傥的傲慢王爷,她是刁蛮任性的将军女儿。她女扮男装回乡,却因天上飞来一盆菜汤,跟他唇枪舌战。哪知他就是她的未婚夫!“哼,你以为我想娶你,要内涵没内涵,要身材没身材!”“那你还像跟屁虫似的粘着?哼,不过是我的一个玩物!”他们俩谁也不服谁……很有个性,很多搞笑,轻松风趣言情妙文!
  • 神魔乱世:高冷魔君别惹我

    神魔乱世:高冷魔君别惹我

    其实,她就是个神经兮兮,被不良老爹嫌弃之下,一脚踹飞到异世的神经女。听闻,这就是个可怜兮兮,被后妈使尽手段禁锢,插翅难飞的废物小姐。传言,他就是一个高冷嗜血,天怒人怨,还貌似是绝情绝心的可怕魔王。穿越到异世,人生地不熟,她照样撸袖子,斗智斗勇,打得过渣渣,训得了魔兽,挑得起大梁,调戏得了魔王,外加吃干抹净拍拍屁股走人,只是,这要死要活黏上来的某爷是谁?【宠文一对一,看火山撞地球,变态神经穿越女VS高冷绝情大魔王,会是如何的火花四溅,惨绝人寰?!】
  • 仙天渡

    仙天渡

    本文作者笔名改为九辰天,将在汤圆发布,喜欢的朋友可以前去阅读。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明伦汇编人事典九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九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能源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能源

    本书主要介绍了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并介绍工业与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能源资源利用技术。
  • 尸叔别碰我

    尸叔别碰我

    我出生于中元鬼节,命中带煞。那年我被一具骷髅干尸逼婚,被迫和他订下阴亲。从此,我沦为了一具死尸的未婚妻……
  • 百善孝为先(高中卷)

    百善孝为先(高中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高中卷》。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