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8400000009

第9章 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1)

第一节文化批判与商业炒作的不同评价

本章所说与上面有所不同,它不仅不那么集中,而且主旨也显得有些含糊,但它的确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论争,并且至今延绵不息。

论争的焦点人物余秋雨,他于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着有《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等,曾被评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和“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还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等职。作为一场论争或一起准文化事件,它是由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引起的。

1988年,《收获》杂志以专栏的形式刊载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散文;1992年,《文化苦旅》由知识出版社(现更名为东方出版中心)结集出版;1993年,《收获》又连载余秋雨以“山居笔记”为标题的系列散文,1994年《山居笔记》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春风文艺出版社选编出版了《文明的碎片》。这几部散文集在台湾和大陆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文化苦旅》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在文学失却轰动效应的情况下,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无疑是当时疲软文化市场的一个亮点。

余秋雨文化散文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广泛推崇,誉美之词不绝于耳。在海外,诗人余光中和作家白先勇都对其文化散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白先勇在给余秋雨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一直觉得,也一直希望,下一个世纪,2019年以前,中国会有一个新的‘文艺复兴’,这个运动如果成功,一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化衔接、通电后,一种新的中国文化之诞生。您的书风行华人世界,不是偶然,我猜想许多中国人也在思索我们的文化问题,您的书能够引起这么多人的强烈共鸣,如暮鼓晨钟,敲醒了大家半休眠状态的文化意识。”

内地给余秋雨文化散文最高定位的是楼肇明,作为散文作家和理论家,他评价余秋雨“思维方式已突破包括‘五四’现代散文奠基者在内的‘直感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局限,他以20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观察工具,从而避免先贤们的偏颇,这个思维的立足点使他的文化批判鞭辟入里,攀登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发人深省。其次,在对民族文化性格的分析、批判,在比较文化学的探索研究中重铸作家的自我人格。……余秋雨可能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同时也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

但好景不长,批评的声音开始涌现,并且不断升级,如感伤甚至煽情、媚俗的书写姿态,知识、学养匮乏下的“硬伤”,过于功利的商业运作,人格的不健全等等。一时间,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似乎成了“众矢之的”。

围绕着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捧”和“骂”的文章来看,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一条是如何看待文化审思与商业炒作的关系。而这,又与江南文化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众所周知,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江南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尚勇斗狠走向文化自觉,从外在物质追求走向内在精神独立,由外在的政治交易走向心灵的自我定位。这种淡化政治,强化人性、人生,强调外在的减法、内在的加法的态度,不仅成了“江南文人生存选择的基本立场,而且也是江南文人文学创作的艺术风度”。

这种状况导致了江南文人文化精神的残缺,在政治生活和心灵世界、仕与士、官吏和文人之间角色转换的被动、无奈和尴尬。而到了余秋雨这里,江南文化既承传接受了性灵文学命脉,在人性和人生深度把握上的机敏和细腻,同时又拓展了与外在现实世界融合和适应的能力。作为集院长、教授、商人于一身,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一位当代着名的文化名人,余秋雨在三种角色之间游刃有余,相得益彰。他既在戏剧理论方面取得成绩,又在散文的出版发行当中获益匪浅;他既看到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文人地位的失落,同时又及时、审时度势地把握市场化带来的文学走向大众的契机。余秋雨以江南文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看到了人文关怀的失落,“什么时候我们身边能再出几个像徐渭这样的画家,他们或悲或喜的生命信号照亮了广阔的天域,哪怕再不懂艺术的老百姓也由衷地热爱他们,编出故事来代代相传”(《青云谱随想》),从而道出了时代转型下文人尴尬失落、不满的心境,反讽、荒诞的处境。知识分子曾经引以为荣的、寄托自己理想的东西不得不舍弃、搁置;而在抛弃的同时,他们却依旧依恋那曾经为之付出的热情和青春激情,他们身在现在,却心牵历史。

他也看到了现代商业宣传技巧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力,并成功地利用了这种工具。出版社纷至沓来,接踵而至,门庭若市。

在大众消费文化的今天,如何在通俗与高雅、思想与布道、商业与艺术、大众化与化大众这些张力语境中优雅行走,余秋雨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当然这种尝试带来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同评价。

不少论者对余秋雨带有浓重商业色彩的炒作并不认同,甚至极为不满,认为商业性包装是文化散文衰败的表现;批评这种炒作无疑是“文学革命”的暴动,大搞文化霸权;斥责这种商业化的功利性写作姿态会丧失严肃和真实,导致作家真情实感的匮乏,文化苦旅变成了文化甜旅。

也有论者持反对意见,认为“他以学者的身份获得了一般只有明星才可能拥有的媒体地位,因此他的贡献不仅超越了纯粹的书斋学者和学院教授,而且更使其他文化明星望尘莫及”。同时,该文作者还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指出,这是社会转型知识分子精英地位丧失后,知识分子在如何走向大众、如何走向民间所作出的新的探索。这种现象“代表了知识分子通过文学的途径重新寻求自身的文化定位和社会定位的努力,体现了知识分子积极融入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生活的自觉意识”。

如何在把握商机同时又保持相对独立性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刘震云涉足电影和易中天、于丹登上百家讲坛都引起争论。刘震云与批评他作秀的人针锋相对,“他们不作秀吗?他们批判很虚伪的,我觉得像我这样通过商业,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特别光彩,通过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这是本质的区别。生活和时代变了,商业是个好东西,让你不依附任何东西”。当下的于丹、易中天现象,同样存在思想者和布道者的论争,有人坚守精英的立场,批评《百家讲坛》培育的是学者型明星,不是学者;提供的是娱乐,不是思想和文化。也有人支持精英走出书斋,布道士需要一大批人来做,他们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需要走向读者并打开市场;但另一方面,文学又是一种精神产品,它表达的是作者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如何通俗而又不媚俗,这是文学在当下的大众消费社会语境中所面临的新现象与新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众消费社会,方兴未艾的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的特征是它主要是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因而它有着标准化和拟个性化的特点”。“消费”和“娱乐”是它的两个关键词,一切都在消费的快感之中,人们处在物的包围之中,不断追求新的欲望,消费这个能指溢出了它原来的所指,成为奢侈浪费的象征。这种外在的文化环境对文学影响深远,在文学界,高雅文学的阵地在一步步被通俗文学所蚕食,经济学上的格雷欣法则同样适用于文学界(格雷欣法则指货币流通领域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币值相同但金属价值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进入流通流域,金属价值高的会被挤出。

在文学领域表现为低劣的作品驱逐优秀的,因为前者更容易被理解和令人愉悦)。文学要想求得轰动效应,就要很好地协调与大众之间的关系,而不能置他们的阅读和欣赏于不顾。文学不断追求类型化、时尚化和符号化,就潜存着某种媚俗的可能。这种媚俗使精神不可避免地走向颓废和空洞:“在群众秩序的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教化倾向于迎合普通人的需要。精神因其散漫于群众之中而衰亡,知识则由于被合理化地处理到让一切浅薄的理解力均能接受的程度而贫困化了。”通俗文化有迎合大众的明显弊端,但它同时也可为文坛提供为精英文学所遮蔽了的另一个自由和表达的空间,从而使文学为更多的人所接受。高雅的东西借助于通俗的力量而流行,后者则从中获取商业利益,双方形成一种富有意味的结构,在美轮美奂的商业技巧和超越升华的艺术价值之间颉颃而行。

余秋雨敏锐地把握住了市场化带来的走向大众化的契机,只不过他的尝试有些失态。但不管我们喜欢与否,这种尝试本身依然值得重视。当然它暴露的问题也很值得我们反思。在当下大众消费社会中,如何理性认识大众文化,沟通世俗,同时又要保持文学应有的创作态度。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关键在于主体有无激发一种发自内心的创作欲求:“我写一部东西,很少是基于外在的动机,却往往基于自己的一点创作欲求。在我创作冲动不强烈时,我不能写;在我酝酿不成熟时,我不能写;在我没感到和自己的生命有着共鸣时,我也根本不能选择了作为我写作的对象”。

第二节狂放姿态与个体人格的矛盾

自古中国文人有狂放心态,如孔子对狂狷的欣赏,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魏晋名士的狂放之风。这种狂放之风传入江南,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因素。这时候的狂放是一种雅士之风,文化上质疑正统,寻求异端,生活中天马行空,超凡脱俗。到了南宋时期,从汴州到杭州,北方文化移植到南方自古繁华的钱塘,这种狂放多了一份世俗的成分,超越流俗而又不避流俗,亦狂亦逸,亦雅亦俗。而这种俗的融入在当下海派文学影响下更加明显,毗邻中国最具城市色彩的现代都市上海,江南文化在熏陶和浸染中出现了务实、功利、世俗的元素。

面对文化的失落,余秋雨表现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狂放姿态,“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在山水的游览中,余秋雨不断抒发内心对文化现状的看法。在三峡的旅途中,“我”和诗人一样看到了神女峰神话背后的生命的苦难,而芸芸众生却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你们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但余秋雨表现得过于悲壮,“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景点景点,总是景点。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到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西湖梦》)。这种悲壮的背后隐含的是作者精英立场的自重,清醒者的自居和自傲。

面对物化时代文化的边缘处境,知识分子与社会之间的紧张,作者不惜采用失态的方式去烘托文化的神圣和庄严。这种姿态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漫游西湖、凭吊古迹本来可以自在从容,但余秋雨却使这种漫游和凭吊颇带上了几分文化示威的意味”,“‘示威式的漫游’和‘饱含激情的把玩’成了我对余式文章挥之不去的阅读印象”。

同类推荐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热门推荐
  • 科技难题我来解

    科技难题我来解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隐匿都市的异能者

    隐匿都市的异能者

    淘淘淘!淘你喜欢!陈楚男意外淘到一个“沙匕”功能无限大,能控制周围所有物质,于是欢乐的签下了合约,本以为好运开始,没想到是厄运的开始,但什么是厄运?住着地下室,开着名车吗?抱着萝莉,被女神追吗?物质上是满足了,可是精神是无限累的好吗?这不是厄运是什么?
  • 鲁豫给女人的24堂智慧课

    鲁豫给女人的24堂智慧课

    她在新闻主播台上从容镇定,在灯光绚烂的演播厅理侃侃而谈,在各种突发事情的现场临危不惧,精彩的事业让她如此夺目。镜头转场,她就成了丈夫身边娇小的妻子,与爱人一起演绎两小无猜的爱情。这就是鲁豫,事业与家庭都要兼顾的“贪心女人”。她的成功绝非偶然,鲁豫以及她一样成功的精英女性告诉大家---智慧用不退色,成功也可复制。
  • 幽魂与猫的闲散日常

    幽魂与猫的闲散日常

    她自知平凡,即使重生也就当个普通人吧。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就好,前提是……身边的人没有受到伤害。看见鬼的小学生,又是一个妖怪啊!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回顾2012年,巨蟹的身价默默攀升,虽然很低调,刻意不引人注意,但突出是藏不住的,你仍然在群体中发光,拥有大众人气,得以重返主流,重获青睐。现在沉闷、躲藏的气氛即将结束了,巨蟹座2013年的新课题:要如何应对迎面而来的牵制与威胁,又能亮丽现身?土星要你修练的是“子女、恋情、表现”等领域,情绪的控管也是。
  • 一品丫鬟

    一品丫鬟

    这年头,你穿我也穿,穿穿更健康。走在大街上,你要是没去过三国唐宋元明清或者异世界,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So,当程曦发现自己穿了的时候,倒也没怎么意外。只不过人家穿过去的,不是王爷就说公主,再不济也是个千金小姐或者富家公子,怎么我就这么倒霉,居然是个小丫鬟?整天端茶倒水兼捶腿,主子还是个不招人待见的混账窝囊废。Tnnd。不怕不怕,这一世里程曦作为资深骨灰宅女,别无长处,唯一爱好就是读书,《红楼梦》更是奉为经典,怎么当丫鬟,我有教科书。看我穿越小丫鬟,如何颠覆神州大世界~PS.另有已完结作品《跑到韩国当明星》,喜欢韩娱的同学可以戳一下~
  • 重生之蛇蝎妖姬

    重生之蛇蝎妖姬

    前世爱上美渣男,倾尽所有的付出爱情,付出青春、美貌和心机,十年后,结局却是欺骗和杀戮。重生一世,且看她如何将渣男渣女踩成泥,再飞上枝头,炼成一代翻云覆雨的绝世妖姬!
  • 书魔

    书魔

    苏寅和四个儿时玩伴在十六年前每人都许下了一个愿望之后放在木盒里埋在了树下,相约十年后一起来打开看看都有谁实现了愿望。随着时间流逝几人也都忘记了当初的约定,在十六年后的一天苏寅无意间想起此事取出了木盒,看到了几人的愿望,然后几人当初许的愿望竟诡异的接连实现了,只是付出的代价却如此之大。并且苏寅惊恐的发现自己耗费十几年精力所编写的几十本书中所出现的鬼魅,妖灵甚至是功法和法宝都纷纷出现在自己所在的现实中······
  • 星辰杖

    星辰杖

    众生轮回,宇宙各界,无论各处,总会有些门派之分,国度之分,权利之争,正邪之别。其间,勾心斗角,算计阴谋乃至征讨杀伐,在所难免。天下大势,道教式微,佛教入侵,教廷旁观,诸神势力错综纷乱。他生死历险,绝地还生,不断领悟与突破。仙班,神格,一应俱全。他能否领悟那最终道之奥义!星辰一杖,诸神黄昏。任子休从一次失败走向另一次失败,从一次胜利走向另一次胜利的半神式奋斗史。
  • 品儿歌词集

    品儿歌词集

    听歌,是一种美的享受,写歌,是一种艺术,融入到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歌词才会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