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3600000005

第5章 一个基本循环:在反思型科学家的心中(2)

认知主义具有研究纲领明确的优点,并且拥有声望显赫的研究机构、期刊,发展了应用技术,得到国际商业界的垂青。我们之所以把它视为认知科学的中心或核心,是因为它统治着认知研究,以至于人们往往就把它等同于认知科学。然而,过去几年里出现了一些替代的认知研究进路。沿着两种不同的基本路线,这些进路开始与认知主义分道扬镳:(1)对作为适宜的表征媒介的符号加工的批判;(2)对表征概念作为认知科学的阿基米德点之充分性的批判。

在第三部分,我们更充分地探讨第一条替代进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涌现”(emergence)。其典型是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这个名字出自如下想法:许多认知任务(比如视觉和记忆)似乎最好由简单成分构成的系统加以处理,当这些简单成分通过适当的规则联结后,系统就会引发与期望任务相应的全局行为。然而,符号加工被局部化了。对符号的运算只能用符号的物理形式来规定,而不是它们的意义。当然了,也正是符号的这一特征,才使得人们能够制造物理装置去处理符号。其缺点是,符号或操作它们的规则的任何部分的缺失,都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联结主义模型大致是把局部化的符号加工兑换成分布式的运算(它是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网络),因此就产生了对局部失效复原(resilient)的全局特性的涌现。对联结主义者来说,表征存在于这种涌现的全局状态与世界特性之间的符合;它不是特定符号的功能。

与联结主义对符号加工不满从而寻求替代方案相比,我们在第四部分要探讨和扞卫的第二条替代进路则来自一个更深的不满。它向“认知本质上是表征”这一观念的核心发难。这个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三个基本假设:

(1)我们居住在一个拥有诸如长度、色彩、运动、声音等独特属性的世界之中;(2)通过内在地表征这些属性,我们选取或复原它们;(3)存在一个完成这一切的分离的主观的“我们”。这三个假设共同编织了一个有关世界的存在方式、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知晓世界等问题的强有力的、又时常默认的、不加置疑的实在论或客观主义/主观主义的承诺。

然而,即便是最顽固的生物学家也会承认存在许多方式:世界——甚至许多不同的经验世界——依赖于相关存在的结构,以及它所作出的区分的种类。甚至即便我们把注意力局限在人类认知,也存在着世界可能采取的多种多样的方式。这一非客观主义的(最好也是非主观主义的)信念,渐渐地在认知研究中成长。然而至今,这个替代性的导向却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名字,因为它更像是一把伞,它所覆盖的是在不同领域中工作的人数相对较少的研究群体。我们建议以“生成的”(enactive)为名,旨在强调一个日益增长的信念:认知不是一个既定心智对既定世界的表征,它毋宁是在“在世存在”(being in the world)所施行的多样性动作之历史基础上的世界和心智的生成。因而,生成进路对那种视心智为自然之镜的观念采取了严格的哲学批判,并且因为是从科学中心地带对此进行研究的,因而它会走得更远。

1.3循环中的认知科学

这一章,我们从对科学方法中的基本循环的反思开始,那些有哲学倾向的认知科学家会注意到这一点。从生成认知科学的立场来看,这个循环具有中心地位;它是认识论的必然。相反,另一个更为显着的认知科学形式始于这种观念,即认知和心智完全应归于特殊的认知系统结构。这种观点在神经科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神经科学中,研究者是通过观察大脑的属性来研究认知的。仅仅通过行为,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基于生物学上的属性与认知联系起来。仅仅因为这个结构(这个脑)在环境中经历着相互作用,我们就能将随之发生的行为看作是认知的。于是,这个基本假设就是:每个行为和经验的形式都可以归结为特定的大脑结构(无论多么粗略)。相反,大脑结构中的变化会在行为和经验的变化中显示出来。

可是在反思时候,因为一致性的要求,我们无法避免这样的逻辑蕴含:即依照同样的观点,任何这样的科学描述(或对生物现象或对心智现象)本身必然是我们认知系统结构的产物。

此外,告诉我们这一点的反思行为也不是无源之水;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正在一个生物、社会和文化信念和实践的既定背景(在海德格尔的意义上)上实行着那个反思行为。

但是再一次,我们对这一背景的假定恰恰是某个我们正在做的东西:我们在此,活着的具身的存在物,坐在这里并思考这整个图式,包括所谓的背景在内。于是,更严格地说,我们还应该再加一层来表示这个此时此地的具身性。

坦率地说,这种层叠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就像在埃舍尔(Escher)的画中一样。使之变得显然的最后一步是:不是连续抽象地进行层叠,相反,即便是在反思的努力中,我们也应该回到我们开始之处,回到我们自身经验的具体性和特性(particularity)中。我们在本书中所探讨的生成进路的根本洞察就在于:能够把我们的活动看作对一个结构的反思,但却没有忘记我们自身经验的直接性。

1.4本书的主题

本书致力于探讨这个深刻的循环。我们将竭力谨记我们关于结构的理论构念,但同时不忽略经验的直接性。

至少从黑格尔以来的哲学家们就以种种方式讨论了我们情境的基本循环的一些方面。当说我们是“自我解释的动物”时,当代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er)指的就是这个基本循环,于是他想知道“是否对我们作为主体的自我理解如此关键的特征在我们的解释理论中却不能给予一定的位置”。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恰当地表达了认知科学家通常对此所作的回应,他写道:“现在被扞卫或构想的每个认知主义理论……是一种亚人(sub‐personal)水平的理论。实际上我一点都不知道:心理学理论——截然有别于哲学理论——如何能不成为亚人水平的理论。”丹尼特认为,我们的自我理解假设了像信仰、欲望和知道这样的认知概念,但却并没有解释它们。因此,如果心智研究要做到严格和科学,那么就我们的自我理解非常关键的那些特征而言,它不能被束缚于种种解释。

目前我们只想强调当今世界中科学与经验之间的这个深刻的紧张状态。当今世界,科学的支配性优势如此之强,以至于即便当它否定最切近和最直接的东西——我们日常的、直接的经验时,我们仍然赋予它解释的权威。因而,大多数人会把物质/空间作为原子微粒集合的科学解释视为基本真理,同时却认为具有其丰富性的直接经验所给予的东西是不太深刻也不太真实的。然而当我们因晴朗温煦的天气而感到身体当下的惬意或因焦急赶公交车而感到身体紧张的时候,空间/物质的这种解释便会作为抽象和次级的东西而消失在背景中。

当要研究认知或心智本身的时候,不考虑经验就显得站不住脚了,甚至是悖谬的。这种紧张关系在认知科学中显得特别突出,因为认知科学恰好处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聚的交叉点。因此,认知科学是“两面神”(Janus‐faced),它同时俯视两条路:它的一张脸转向自然,视认知过程为行为;另一张脸则转向人类世界(或者现象学家所谓的“生活世界”),视认知为经验。

当我们忽视我们处境的这种基本循环时,认知科学的两面就会引发两个极端:我们或者认为人类的自我认识完全是错误的,最终会被成熟的认知科学所取代;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人类生活世界的科学,因为科学必然已经预示了这一点。

这两个极端概括了围绕认知科学的大多数哲学争论。一边站着斯蒂芬·斯蒂奇(Stephen Stich)、保罗·丘奇兰德和帕特里夏·丘奇兰德(Pauland Patricia Churchland)等哲学家,他们认为我们的自我认识完全是错误的。(注意丘奇兰德的建议:在实际的日常对话中,我们应该去诉诸大脑状态而不是经验)。在另一边则站着休伯特·德雷福斯、查尔斯·泰勒等哲学家,他们严肃置疑的正是认知科学的这种可能性(大概是因为他们经常将认知科学等同于认知主义)。因此,尽管还有新的曲折,但这场争论概括了人类科学中的典型对立。在这场争论中,如果人类经验的命运已经交给了哲学家,那么他们意见不一这种状况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除非我们超越这些对立,否则在我们的社会中科学与经验的裂缝会继续加深。对于一个必须涵盖科学与人类经验现实性的多元化社会而言,没有一个极端是可行的。在对我们自身的科学研究中否定我们经验的真实性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使科学研究丧失主题。但是在现代情境中,如果认为科学无助于理解我们的经验,那么就可能会放弃自我理解的任务。经验和科学的理解就像是我们的两条腿,缺了它们,我们无法走路。

我们也可以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这个完全相同的观念,即:只有对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的共同基础有所认识,我们对认知的理解才能更完善,才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因此,我们提出一项建设性的任务:扩大认知科学的视域,以便在训练有素和转化性的分析(disciplined,transformative analysis)中包括人类活生生的经验这个更广大的全景。作为一项建设性的任务,寻求这种扩展是科学研究本身所推动的,正如在整部作品中我们所见的那样。

同类推荐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什么每次谈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看穿?为什么每次约会,你都无法走进TA的大脑、弄清TA在想什么,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要告诉你的,就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真相,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真相,使事业更成功,使人生更幸福。《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关键词:微表情。全书由七章组成,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从身体和情感的关系角度,全面解析了身体语言背后的微妙心理,让你在商场、职场、情场无往不利!
  • 马斯洛精选集: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马斯洛精选集: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我们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这不能不说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出版本书的动机之所在,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作为生命本体的人的心理需要,作为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劳动的价值回归心理需要,作为个体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本要体验人生快乐与幸福的心理感情动机等。
  •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学生心理健康枕边书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说:“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与键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生成才的保证,是学生成功的法宝,是学生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暗淡的心理充满阳光,让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并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人类是有心灵的,这毋庸置疑。但心灵到底是什么,我看谁都难以说清。要想解开心灵这个密码,直接从“心灵”二字下手怕是不成,我们必须学会迂回,先弄明白“人类”是什么,再从中寻找“心灵”的真相与定义。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着的。马克思如是说,事实也千真万确。让我们越过生物生理层面,从心理人性层面来看,之所以某些生物能归为“一类”,那是因为它们必须符合这样两个条件:其一,“类”必须是不同个性的集合;其二,“类”必须有一个共性的“通解性”。
热门推荐
  • 肥女翻身:妖皇宠妃

    肥女翻身:妖皇宠妃

    听说过因为猪大肠穿越的么?她就是,为啥别人穿越过来不是贵族千金就是绝色美女,她却穿越到了大脑空空,嗜吃如命的胖丫头身上?为啥皇上生的祸国殃民,比女人还美上几分?皇宫就是个家族企业,皇上就是终极BOSS,既然她来了,她怎么能两手空空的?钱财美色,她还不尽收囊中!这是一个穿越女浪摧的奋斗史,能吃能睡求包养啊!
  • 网游之死亡召唤

    网游之死亡召唤

    在这世间,人只两种。一人望天,万人俯首。号角争鸣,杀伐铮铮。火光下,蜿蜒百米的冰霜骨龙在天空结成一片黑云,亡灵法师傲然站立龙首之上,俯瞰这满目疮痍的世界,在这一刻,地面的生灵看起来都是如此的渺小。他悄悄打了个响指,十只冰霜骨龙齐声龙吟,向空中呼啸而去。
  •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

    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创天途

    神创天途

    光明255年,两世为人的卢克以生命与爱为媒介,锻造出史上第一把神器,抵挡了阿修罗族的入侵。而他的灵魂则在神圣大陆上一名被称之为“废物”的天才的身上得到新生。弥补了前两世身体的不足与性格的缺陷,掌握了魔法的真正奥妙,拥有着前两世顶级匠师与传说锻造师的经验,创造神迹的神创师诞生。当灭世之灾降临,战争的碎片将齐聚,被毁灭的一切都将被重新创造。走在神创的踏天之途,追寻巅峰,永无极限……
  • 使

    使

    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生活在你们当中,我们背弃神权,狩猎天使,我们也许正在经过你的城市,你所路过的道路,我们生而有罪,却不为救赎,我们正在前行。
  • 万劫主宰

    万劫主宰

    无数年来,他被整个宇宙的修士尊称为混沌之主,在这个宇宙中,每隔百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神魔大战,是他率领人类和魔域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百万年前,他被迫灵魂两分,两分的灵魂经过了近万次的转世,终于又将迎来再一个百万年的来临,两分的灵魂融合觉醒,他依然将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手握北斗七星剑,头顶五行空间图,尽显一代领袖的绝世风采。
  • 皇家宠媳

    皇家宠媳

    一次莫名其妙的遭遇后,萧少珏郁闷地发现,他不得不关注那个小女娃了。她痛他也痛,她病他也病,这么一位活祖宗,敢不捧进手心里悉心呵护吗?都说庆王殿下腹黑阴鸷、杀伐果决,何况他前世造反失败,死得忒早。陆清岚觉得,还是同他彻底划清界限为好,而这有求必应、千依百顺、睚眦护短的庆王殿下到底是个什么鬼……
  • 斯未信斋杂录

    斯未信斋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药阑携手销魂侣之世子妃

    药阑携手销魂侣之世子妃

    简介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拈一朵情花,与红尘相爱一场。桃花酿酒,春水煎茶,如花美眷,终抵不过似水流年。时光是一轮寂寞的明月,记录着前世今生,想要追寻前世设下的谜底,却早已记不起往日的尘缘,繁华一场,云水千年,落花时节又逢君。为救心上人满族被灭,她毅然决然地投入剑炉之中,与火同焚,与剑同生。“纳兰夜,今生有你,永不后悔!你一定要好好的活着!”“落儿,你生,我生,你死,我出家,今生唯你不娶!”
  •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阅读经典,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在阅读中开始品读他人的人生,同时也开始规划你的人生。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所编选的文章在强调深刻性、哲理性的同时,更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读来如行云流水而无晦涩之感。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关于阅读的美好的青春记忆,因为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你对世界的阅读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