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3600000018

第18章 涌现属性与联结主义(2)

5.5神经涌现

最近的工作已经提供的详细的证据表明:涌现属性对于大脑本身的运作是基本的。如果我们熟悉大脑解剖的细节,这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自谢林顿(Sherrington)和巴甫洛夫(Pavlov)以来,理解全局分布属性就一直是神经科学追求的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既有技术上的也有概念上的。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是因为要搞清楚分布在大脑中的无数神经元同时在做些什么是极不容易的。直到最近才有一些方法收到了成效。但也有概念上的困难,这是因为在60年代和70年代神经科学家强烈偏好于用认知主义眼光打量大脑。因此,比起将大脑描述为一个涌现网络来说,将其描述为冯·诺伊曼计算机的这样一个信息加工的隐喻则更有声势。

然而,信息加工隐喻的用处是有限的。例如,尽管视皮层神经元确实对视觉刺激的具体特征有独特的反应,但是这些反应仅仅出现在内部及外部环境都高度简化了的被施以麻醉的动物身上。当动物被置于更正常的感官环境并且处在清醒和活动的状态中时,越发清楚的是:已经模式化的神经反应变得对环境高度敏感。比如,身体的倾斜或听觉刺激都会造成不同的效果。另外,神经反应的特征直接依赖于位置远离其接受领域的神经元。

在保持同一感觉刺激时,即使姿势的一个变化也会改变基础视皮层的神经反应,这就证明了即使看似遥远的运动中枢与感觉中枢也会发生共振。对具有这种构造的系统进行符号的、逐阶段的描述似乎并不合适。

因此,对神经科学家而言,日益明显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将神经元作为巨型神经元集合的一分子来研究。通过神经元的协作互动,这些巨型集合经常消失又出现,其中每个神经元都根据它们的环境而有多种的、变动的反应。这种大脑构造的一个原则就是,如果区域(神经核、神经层)A与B联结,那么B反向与A联结。这种互惠性(reciprocity)规则只有两三个小的例外。因此,大脑是一个高度协作的系统:组分间密集的相互联结意味着所发生的一切最终都是所有组分协作行动的一个功能。

这种协作性既局部发生也全局发生:它在大脑子系统以及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结的层次上发挥作用。根据细胞和区域的种类,大脑可以分成不同的区域,比如丘脑、海马体、皮层脑回(cortical gyri),等等。这些分区由复杂的细胞网络组成,但是它们彼此之间也以一种网络形式相互联系。结果,整个系统以一种复杂的模式达到了内在协调,即使我们无法确切地说出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例如,如果有人人为地调整网状系统(reticular system),生物体在行为上会出现从清醒到睡眠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网状系统是清醒(wakefulness)的控制器。确切地说,那个系统是大脑中允许产生特定的内在一致的结构形式。但是当这些协调产生的时候,它们并不只是由于任何特定的系统。对于特定的协调状态,比如清醒和睡眠,网状系统是必要的,但并不充分。睡眠或清醒的是动物而不是网状神经元。事实上,存在许多研究这种神经涌现的解析层次,范围从细胞属性层次到整个大脑区域层次,每个层次都要求不同的方法论。

考虑一下视知觉的外围阶段所发生的情况。视神经将眼睛与丘脑中的侧膝体(LGN)的区域联结起来,并且将侧膝体与视皮层联结起来。标准的信息加工描述(在教科书以及流行的解释中仍然能够看到)认为信息通过眼睛进入并连续地通过丘脑被传送到皮层,在此,信息获得进一步加工。但是如果更仔细地审视整个系统被组织起来的方式,我们几乎找不到支持这种连续性的论证。明显的是,侧膝体接收的80%的信息不是来自视网膜而是来自大脑其他区域的密集联结点。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从皮层到侧膝体的神经纤维数量多于相反方向的。认为视觉通路构成了一个连续处理器似乎是完全武断的;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看到相反方向上的连续移动。

因此即使在视觉系统的最外围终端,大脑所接收的来自眼睛的信息也会遭遇来自皮层的更多的神经活动。在这两种神经活动集合相遇的时刻就会涌现新的一致构形,而这取决于共振的种类或感觉活动与初级皮层内部状况(setting)间的主动的(active)匹配-失配。然而,初级视皮层只不过是LGN层次上这个特定的局部神经回路的合作者之一。其他合作者,比如网状结构,来自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的纤维,或控制眼球运动神经元的推测放电(corollary discharge),都起着同样积极的作用。这样,整个系统的行为就更像鸡尾酒会上的谈话,而不是一个命令串。

当然,我们对LGN和视觉所作的描述是适用于整个大脑的统一的原则。

视觉作为研究案例是有益的,因为相对于其他神经核和皮层区,我们对视觉的细节了解得更多。单个的神经元参与很多这样的整体模式,若将单个神经元单独地对待,它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由此看来,视觉对象或者视觉特征认知的基本机制可以说是共振的神经元集合间全局状态的涌现。

事实上,斯蒂芬·格罗斯伯格(Stephen Grossberg)已经开创了对这种适应性共振神经网络的详细研究;这些模型是有趣的,因为它们与我们刚概述过的视觉通路的整体结构是匹配的,同时它们具有数学上的精确性,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模拟和人工实现(artificial implementation)。在对许多任意输入模式的任意序列作出反应时,ART能够自组织、自稳定(self‐stabilizing)和自比例(self‐scaling)一个识别“编码”(一组稳定的内部构形)。ART的核心是两个相继的阶段,它们对短期记忆(STM)中的激活模式作出响应。通过激活长期记忆(LTM)痕迹,这种自下而上的流遭遇自上而下的流。ART的其他部分调整STM和LTM的过程,比如细粒控制(grain control)或者波重置(wave resetting)等。

卡朋特(Carpenter)和格罗斯伯格发现,在自组织阶段,“注意”机制对于学习是关键的;当自下而上的模式与自上而下的模式不匹配的时候,这些机制就会出现。人们已经表明这些共振系统能够快速学会分类各种输入流,诸如信件分类,而无需一个预先定义的列表。ART的所有规则都描述了并行网络交互作用的涌现属性。

在这点上,我们将回到涌现的生物学过程这一主题以及前一章讨论的五蕴。在那里,我们提出了诸蕴是连续还是同时生起的问题。在传统的佛教文本中,很少提到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诸蕴并不构成一个信息加工的理论;确切地说,它们是作为心理学和现象学的(自我指向经验的)自我-心智(ego‐mind)的描述,以及作为在对自我-心智的经验作第一手考察时所使用的一套范畴来发挥作用的。然而,对于我们而言,这个问题是值得追究的,因为对经验解析的关注是认知科学和正念/觉知传统交汇的诸多引人注目的重点之一。对诸蕴持一种序列的观点似乎类似于对脑活动持有一种序列的观点。色将首先通过视网膜和膝状体层次的前注意片断(preattentivesegmentation)出现,接着感觉和知觉在网状和丘输入(reticular andcollicular)上出现,概念和意识将在更“高层”的脑中心的不同阶段出现,比如V4、MT或者下颞叶皮层。然而,如果不能将知觉活动如此简单地分析为一个直截了当(straightforward)的序列,那么就很难将色这一“低”的层次从比如感觉或识别(discernment)这样的“较高”层次中分离出来。色的生起始终涉及对我们结构部分的预先倾向(predisposition on the part of our structures)。如果我们将积聚(a heap or pile)(skandha)看作是神经网络涌现构型的一个隐喻,那么我们就会将蕴作为涌现时刻的共振模式。这类共振模式确实需要花时间才能出现,因为它们涉及许多参与局部网络之间往复活动的循环。在上一章我们详细讨论过这些模式的瞬间生起如何在一个时间帧中在知觉和电活动上是可观察的。此外,根据我们观察这种瞬间生起的能力所达到的程度,我们在那里甚至讨论了在更加细微的时间尺度上细节是怎样被识别的。这种短暂构型的“块型”(chunkiness)似乎是大脑这种网络的涌现属性所不可避免的结果。

那么,将积聚(a heap or pile)看作是我们现在称之为自组织过程的一个隐喻是可能的。就像在一个共振网络中那样,诸蕴将作为一个涌现的瞬间生起,严格来说,在这样一个网络中并不存在同时的(既然涌现模型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与序列的(既然对于生起的模型而言必然有参与元素间的往复行动)之间全有或全无的区分。当然,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诸蕴并不构成一个信息加工的理论。虽然如此,我们刚才加以勾勒的神经心理学进路与基于正念/觉知静心的直接观察似乎是一致的,这就使得这样一个事实更为显着:即这种传统不断地证实可以将经验解析为一致的涌现瞬间。

同类推荐
  • 心理司马

    心理司马

    年轻时他心存理想,却在乱世中屡遭险境;从曹操、曹丕到曹叡,他辅佐曹氏三代,渐渐摸索出权力之道;逆境中坚忍不发,出手时残忍无情,他是用兵和政治的绝顶高手--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大赢家,但他为生存而孤独挣扎的曲折心路又有谁知道?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

    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

    意识是一个明确的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它是最困惑人类智力的现象之一。当代“意识研究”涉及了三个基本层次的问题:即意识的现象学问题、意识的实证科学问题和意识的形而上学问题。
  • 管理要读心理学

    管理要读心理学

    这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
  • 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本书运用了各种小故事、寓言以及很多人成功的经历,和当今时代的大忙人一起走进智慧人生,学会淡然处世,让内心真正地开始一次轻松愉快的长期旅行,经历一次充实精神开阔思路的过程,让心灵接受一次升华的洗礼。
热门推荐
  • 酒店电子商务

    酒店电子商务

    本书分基础与应用篇和实操篇两大部分,内容包括酒店电子商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于酒店管理中的计算机网络、酒店CRM管理与应用、酒店网络营销、酒店前厅、客房信息化、酒店餐饮信息化等七章。
  • EXO之弈城晴空

    EXO之弈城晴空

    【黎浅萱】“我说过,我们不需要随从。”【黎雨瞳】“爸,你逗我呢?我们说过几次!低调!”【黎浅萱】“黎老头,我告诉你!你敢乱来!我就跳楼!”【黎浅萱】“吴亦凡...我爸爸就这么走了...”【黎雨瞳】“鹿晗....我应该听你话..去见见我爸爸的。”
  • 骈体文钞

    骈体文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阎罗

    血阎罗

    短序:九州会盟至尊顶。一剑寒光耀九州,一掌玄冥定生死。红尘江湖不归路,浴血阎罗归何处?
  • 向自己最想要的青春,一路狂奔

    向自己最想要的青春,一路狂奔

    45个城市的风景,37个触动人心的语句,N+1次困惑和坚持。无数个感动人心的瞬间,坚持、热爱、勇敢、相信、永不止息地向前,才是青春真正的意义。边走边写的正能量好姑娘vivian谢园:“写给所有和我一样,在去往未来的道路上。哭泣过、迷茫过、怀疑过,最后还是坚持下来的孩子:让自己洒脱一点,大步向前跑,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精彩和美好”。
  • 末日丧尸

    末日丧尸

    2012年,丧尸狂潮席卷全世界,地球因此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杀戮、黑暗、资源紧缺的时代。热武器逐渐被淘汰,一些新的规则和新的战斗方式出现在幸存者中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下,作为打工仔的主人公,异军突起,实力由弱变强,地位由低到高……所谓‘丧尸口下,人人平等’政权不再是地位,美貌不再是宠儿,金钱不再是万能!曾经拥有这些的人,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跟随本书,一步一步看着世界从和平到末世的演变吧!QQ1群:17469456QQ2群:21477118(感谢书友提供)QQ3群:26486623(感谢书友提供)
  • 杂阿含经五十卷

    杂阿含经五十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换个角度看世界,人生可以不忧虑

    换个角度看世界,人生可以不忧虑

    我们在游戏里无所不能,是拯救世界的勇士,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一呼百应;我们可以考出数一数二的成绩,却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演讲;我们对各种电子产品无师自通,有时候却做不好洗衣服、铺床这样基本的家务……我们的青春受尽呵护,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我们能否顺利应对、完美渡过?未来的成就不单单取决于现在的学习成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指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影响,百分之八十来自情商,高情商由自信、沟通能力、人际关系、领导力和热情的态度等构成。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专业知识技术显然不够。
  •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我道无仙

    我道无仙

    “再站到这里,并不是我贪恋那天帝之位。”“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几千年前我失去的东西,现在我一定会亲手拿回来!”支离破碎的梦境,让姜凡藏埋在灵魂深处的记忆觉醒,为了那丝执念,他再次踏上修道仙途。尔等自称仙?仙?哼!我道无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