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1400000054

第54章 余论 新文学的先锋特质与“两浙”作家的先锋性(1)

20世纪中国上半叶的现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那样:“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视阈上来看,新旧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新文学乃是一种“先锋文学”(Avant‐garde Literature),其价值取向往往也具有一种先锋性。

如果说中国新文学是中国新文化的“历史先锋”(Historic avantgarde),那么,在这当中,“两浙”作家又充当了中国新文学的“历史先锋”角色。正如圣西门所指出的那样,“是我们,艺术家们,将充当你们的先锋。因为实际上艺术的力量最为直接迅捷:每当我们期望在人群里传播新思想时,我们就把它们铭刻在大理石上或印在画布上……我们以这种优先于一切的方式施展振聋发聩的成功影响,我们诉诸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因而总是要采取最活泼、最有决定性意义的行动”。

与此同时,圣西门在另一篇题为《社会组织》一文中还指出,“……在这伟大事业中,艺术家们,那些想象的人,将开始进军:他们将从过去选取黄金时代,并将其作为礼物赠与将来的世代;他们将使社会满怀热望地追求其安乐程度的上升,为做到这一点,他们将描绘新繁荣的图景,将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意识到,他们可以分享迄今为止只是一个极小阶级的特权的享乐;他们将歌颂文明的福祉,为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将运用一切艺术、雄辩、诗歌、绘画和音乐手段。一句话,他们将揭示新制度诗意的方面”。的确,在近现代中国处于历史变革和文化转型的特定时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两浙”作家从事新文学的目的,显然都是为了创造新文学新的文化价值,寻求新文学新的意义建构。

“先锋”一词的涵义,除了先遣、先锋、激进的意思之外,还包含了前卫、新潮、引领、探索等引申之义。从中国文学总的发展进程上来判定新文学的先锋特质,也就是要把新文学看作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是一个划时代的环节。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和运动,就整体而言,新文学凸现了以反叛旧的文学传统,大胆进行文学的思想探索和艺术实践为主导特征的文化理念和美学思想。虽然前后跨度三十余年,其中的文学流派、艺术主张和审美理念也千差万别,前后期的发展特征也各有差异,但总体上还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的。

它反映了现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发展态势、趋向,表现了处在变化、转型之中的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和历史命运,以及他们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情怀。特别是新文学总是能够以其特有的前卫姿态,紧密地配合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为现代中国人探寻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重构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审美的可能性,确立新的美学原则,构建新的审美理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当中,新文学善于用叛逆的方式对传统文学发起攻击,努力地与世界文学发展主流对应与对接,使中国文学摆脱自我封闭的状态而开始具备“世界性”的因素,使中国作家也大大开阔了创作的视野,在汇入世界文学洪流当中,能够与其他国别的作家一道,共同承担起对人类的现代困境、存在境况、前途命运的审视、思考和情感表达的历史重任,由此完成中国文学新秩序和新模式的整体性建构。

具体地来说,新文学无论是思维方式、审美准则,还是艺术策略、传达方式,都显示出了与传统文学的不同。在思想层面上,新文学强调了思想文化启蒙的重要性,然而,新文学又同时赋予了思想文化启蒙双重涵义:一是推崇新的人文理性精神,对抗封建专制的蒙昧和传统文明的落后,恪守人道主义立场,倡导“人的文学”,以深邃的思想批判和高亢激越、狂飙突进、伤感抒情的浪漫情怀,来摧毁传统的精神偶像,主张个性解放,鼓吹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学,专注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启迪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强调现代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主动对应和积极参与;二是确立人的主体性价值,呼唤自我精神的觉醒,强调人对自身生命潜能的发掘,拷问人性的本质,描述心灵意识的非理性状态,探索人的存在状态和前途命运,揭示被封建专制长期遮蔽的人的某些特性,展示被封建专制压制甚至扭曲的生命本质。新文学对人存在的荒谬、异化本源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艺术表现,为探讨人生的终极意义、寻找自我的根本出路,开辟了一个广阔、深邃和充满神秘、骚动的内心宇宙,反映出了现代中国社会某些本质方面的特征,尤其是心灵方面、精神方面的某些本质特征。

在艺术层面上,新文学也多有创新、卓有成就。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在艺术方面的某些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能够自觉地依据新的艺术标准,来质疑、审视和反抗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艺术规范,善于调动各种艺术资源、手段,特别是善于借鉴、吸收近现代西方的艺术方式,来致力于新文学的艺术建构。这对于打破传统文学“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长期占据中心地位的束缚,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在审美层面上,与传统文学相比,新文学打破了古典的“和谐”美学思想,推崇以“对立”为特征的崇高型美学,甚至是将“丑”也纳入审视的范畴。如同李斯托威尔在论述近代美学特点时所指出那样,“丑”在“对立”的崇高型美学当中,成为“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

新文学执着于对传统既定的美学规范进行颠覆,同时也注重对文学未来的审美发展,进行各种可能性的积极实验,不仅改变了传统审美的单一性局面,而且也使“对立”、“崇高”的美学规范本身处于一种不断调整和不断演化的态势中,并总是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精神,来与世界文学的发展主流相对接、对应,从而获得自身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文化审美驱动力。

卡林内斯库指出:“从逻辑上讲,每一种文学或艺术风格都应该有它的先锋派,因为认为先锋派艺术家走在他们时代的前面,准备去征服新表现形式以供大多数其他艺术家使用,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既是两浙文化精神在20世纪激变动荡的社会形势下所孕育的文学成果,又与世界文学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密切相关。《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对王国维、夏丏尊、王任叔、冯雪峰、梁实秋以及王元骧这六位在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取得了较高理论成就的杰出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本书从中外比较诗学、比较美学的角度入手,尽可能地揭示了他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是如何在两浙文化精神的制约下,接受世界文学的影响,来推动浙江地域文学批评的发展的。
  • 读书、读人、读文化

    读书、读人、读文化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我们的温总理于2009年2月28日在线与网友交流答问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读书,大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 遁世与逍遥:中国隐逸简史

    遁世与逍遥:中国隐逸简史

    正是隐士的独特身份,促使形成了中国隐逸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得隐士和社会、会山林和庙堂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纠集之中。隐逸往往很少是人终其一生的行为,很多人都在仕进和隐逸的路上进进出出。所有形态的隐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即把个人和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对立起来。隐士往往都是个体感很强和原则性强很的人,因为这种强烈的个体感,使得他们无法委曲求全地融入到他们所不愿意融入的世界中去,同时使得他们具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他们很清楚自己和那些安于现有的道德和政治秩序的人的不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孤独驱使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 乌篷船

    乌篷船

    《乌篷船》是我的第四本散文集了。这集子所记,既有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也有我对当下生活的记录。无论是追今还是抚昔,无一不表达着我对人生的领悟,我对生活的理解,我对精神生命的探索。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成长经历,也在某一方面印证了共和国的一段历史。南怀谨大师说,你不一定要相信历史,历史未必是真的,但你一定要相信文学,文学里的故事也许是假的,但它所说的现象却是真的。
  • 静如花开

    静如花开

    全书分“写古意” 、“在路上”、 “品人生”、 “寄相思”、 “忆往昔”共五辑,作者用文字记录了她这些年来的生活点滴及所思所想。
热门推荐
  •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
  • 吸血鬼骑士之最美的阳光

    吸血鬼骑士之最美的阳光

    本文是漫画同人文:初入这异世,她仗着对主角们的了解,由刚开始的排斥渐渐融入这个世界,虽然不是混的风声水起,但也算是自得其乐。温柔的笑容是有毒的,看一眼便会沉迷其中不得解脱。因为是他。。。她以为自己和他有缘无分,当他和他的家族一起倒下的时候,她不顾一切抛去所有的懦弱想带走他,却没想到她今后不死不休的敌人出现了。。。
  •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用眼睛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印度各地的异域风情,待人接物的淳朴风气和细微之处的奇趣风物;用头脑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各国的角色陆续登场,分享传奇经历,不吝给予我友情、亲情和爱,交织生命轨迹;用心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只有你们可以读懂书中的密语,发现自己内心里的那一点点蠢动的萌芽,它已经在生长,沉睡中的你睫毛颤动。时机到了,你会真正地醒过来……
  • 乐师传

    乐师传

    一场扑朔迷离的空难,萧洛的记忆遭到封印,双肩的鬼怪图形,脖子后方的封印到底拥有哪般才能,明星,商界,暗势力....重生后的萧洛将要谱写何种神话。且看乐师传一一道来。
  • 回到隋唐当将军

    回到隋唐当将军

    繁华消长似浮云,不朽还须建大勋;壮略欲扶天日坠,雄心岂入驾骀群;时危俊杰姑埋迹,运起英雄早致君;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补奇文。×××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纷起。主角意外穿越至这个乱世,混迹于各路起义军中,如何才能留的性命创一番丰功伟业呢?就请各位读者入书,跟随主角一起沉落浮起。有兴趣一起探讨的读者大大加群(9696358)。
  • EXO的Lucky

    EXO的Lucky

    几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在和EXO的相处中会发生什么有去的事呢?他们〔她们〕又是否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情呢?
  • 剑御星辰

    剑御星辰

    一个人,一柄剑,冷峻公子踏及魔殿剑塔两处禁地。一壶酒,一份情,开朗少年行遍朝廷草莽两座江湖。蓟州城北荒原上有一个俊秀少年瞭望着远方,且吟且唱。他说:一剑一痴一生情,毕生修为只因缘!
  • 自强不息(中华美德)

    自强不息(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
  • 景教三威蒙度赞

    景教三威蒙度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脉天尊

    神脉天尊

    神秘男孩穿破虚空,来到天启大陆。一路披荆斩棘,踏破九霄,登顶巅峰,让一切臣服在自己的魔枪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