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1400000017

第17章 “两浙”作家的文化体认与新文学的基本走向(4)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k Anderson)在论述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时指出,“民族”本质上是一种现代(Modern)的想象形式,它源自人类意识在步入现代性(Modernity)过程中的深刻变化,同时,“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依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观点,进入以现代化为特征的工业文明时代之后,每一个新的民族国家在兴起与发展中都会有一个想象(Imaginary)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所形成的是想象共同体,并由此奠定新的民族国家的共识基础。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在所建构的想象共同体的空间,都需要营造出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公共领域”(Publics phere),以便使所产生的意识、观念,能够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文学作为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公共领域”,也自然要担负起这种想象共同体的职能。正如马克思在论述希腊神话特点时所指出的那样:“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

这也就是说,“神话”是通过想象,形象化地表达了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主体意识。因此,在新文学生成之际,它之所以被赋予诸多思想文化启蒙的功能,也就在于:它被认为是能够通过想象的过程,将许多新的意识、观念,形象化地转化成人们追求现代性的共识的。鲁迅在谈到自己为什么选择文学时,就曾反复指出,他是为了改变国民的精神,是抱着“为人生”和启蒙主义的思想来进行文学创作的。鲁迅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赋予新文学追求现代性建构的想象空间,以获得现代意义的支持,使新文学具有鲜明的思想文化启蒙的现代性价值。

沿着鲁迅开辟的建构现代性的路径,深入考察“两浙”作家对新文学现代性建构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会发现,“两浙”作家一方面继承了晚清以来建构现代性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了要与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所需求的思想文化启蒙的现代性相吻合。通过对新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想象与认同,突出思想文化启蒙的现代性核心价值,进而赋予文学一种鲜明的目的性,一种思想文化启蒙的使命感,同时也使新文学自身成为朝着向未来过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意识指南,一种精神性的向导,使新文学真正成为现代中国的“人的文学”。“两浙”作家在新的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中展开现代性的建构,对晚清以来的现代性价值元素等进行了相应的重组、重构和创造性的转化,赋予新文学所需求的,以思想文化启蒙为主导的现代性意义,并要求在更广阔、更悠久的历史领域内寻找更多的思想文化资源支持,使新文学获得新的民族国家所需求的“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性价值的充分认同。

新文学对现代性的诉求和建构,虽然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所走的仍然是一条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式的路径。在这当中,“两浙”作家所作出的贡献,具有一种独创性。像鲁迅在通过小说创作揭示中国封建历史“吃人”的特征时,就表现出了以个体主体觉醒的方式,对应新的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诉求。在早期的论文《文化偏至论》当中,鲁迅就提出了“张大个人之人格,又人生之第一义”的学说,并将“立人”的思想基点建立在“必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我性为绝对之自由者”的价值主张上。

在《狂人日记》当中,鲁迅通过一个被视作为“疯子”,而头脑却十分清楚的“狂人”的视角,揭示出了具有“四千年”和满页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历史的“吃人”本质,并在严肃的自我反省、自我忏悔当中,为人们展示出了“中国历史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的理想情景,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的世界。

“狂人”无疑是先觉悟的个体,而他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则是在倡导以个性觉悟的主体方式来展现新的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诉求。正如美国着名的汉学家艾恺所指出的那样,“现代化导致了个人主义之兴,其意味不但个人是惟一重要的社会单位,也是仅有的法理单位。随之而来的主意是:只有个人本身才是国家的真的单元……”。

在这里,鲁迅对现代性的建构就不同于晚清的现代性传统,不同于梁启超所追求的有关“中国国家新的想象的风貌”的宏大叙事,也不同于他所受到影响的近代西方的现代性传统,而是走了一条富有个人独创价值的,与近现代中国实际境况相吻合的求索现代性的路径。鲁迅对中国新文学现代性的贡献,其价值意义在于:当晚清将新的民族国家作为文学求索现代性的一种想象方式时,鲁迅则是着重将它转化为以呼唤个人主体觉醒的方式,来呼应新的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诉求。换言之,鲁迅始终是从个体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入手,谋求以个人主体对应民族国家主体的方式来建构新文学的现代性,强调个人主体乃是新的民族国家主体的独特形式,是绝对的现代性主体,即他曾反复强调的“人各有己”、“朕归于我”的个人主体。正是这样,鲁迅就力图在新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想象与认同过程中,表达对有关人的主体性建构的诉求,展现对“以己为中枢”、“以己为终极”等一系列关系到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和人的主体地位的文学想象。

与鲁迅相呼应的是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观念,以及在具体的文学实践当中,对诸如“美文”创作等最能对应个人主体的情感诉求,对能够充分表达个人独特感受的新文学样式的大力提倡,从而凸现出新文学自身建设的现代性特征——审美现代性的建构。在《人的文学》一书中,周作人在谈到人的理想生活情景时指出:“‘人’的理想生活,应该怎样呢?首先便是改良人类的关系。彼此都是人类,却又各是人类的一个。”在他看来,“人的文学”首先是对应人类群体的,落实在具体的民族国家范畴内,也就是要认同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对新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企盼和热烈想象。但是,他也特别指出,强调人的“类”属性,并不能抹杀人的个体属性,忽视个人主体的重要性。在论述“人的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人道主义特征时,周作人强调指出,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是“只为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所以我说的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

将个人主体置于“人的文学”、人道主义的核心位置,周作人与鲁迅一样,目的也是以强调个人主体觉醒的方式来展现新的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诉求。在具体文学创作实践当中,周作人也非常注重通过个人主体觉醒的方式来体现他对于现实人生的艺术表现。他在散文创作中大力提倡“美文”,实际上也就是在倡导一种凸现个人主体觉悟的现代散文创作范式,强调要以个人独特的心理感悟方式,对应新的民族国家的现代性企盼和想象。

1921年5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叙事与抒情因素并重的散文”,并且将这种散文称为“美文”,认为由此可以“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天地来”。通过创作实践,周作人形成了一整套以“美文”为创作理念的散文理论,其特点是在“人的文学”观念指导下,以展现个性解放为中心,倡导“言志”性的小品文创作。在周作人看来,这种“美文”性质的小品文,乃是“个人文学之尖端”,它将“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集合、浸染“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不同于文言文的散文创作,以抒发个人性灵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美文”,突出了以个人主体的心灵感悟方式,展现现代中国人受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而获得精神解放、心灵自由的一种人生的境界,一种生命的状态,从中对应新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现代性诉求。

在建构现代散文创作范式中,周作人不仅展现了现代散文特有的艺术审美功效,而且更重要的是展现了现代散文所负载的现代自由思想和精神,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新文化的思想内涵。在散文创作中,周作人多作“闲谈体”的散文创作,倾向于把散文创作看作是“自己的园地”,追求自然、闲适、超然、隽永的审美趣味,在自我抒情中展现率真的人生性情,表达咀嚼人生、体悟生命的心灵感触。像写于20年代的几篇散文——《北京的茶食》、《喝茶》、《苦雨》、《谈酒》、《故乡的野菜》、《乌篷船》等,就典型地体现出了五四新文化的“个性解放”理念,表明了他那“冲淡”、“平和”、“闲适”、“率真”、“自由”的人生态度。例如,在《谈酒》一文中,他这样写道:“喝酒的趣味在什么地方?这个我恐怕有点说不明白。有人说,酒的乐趣是在醉后的陶然的境界。但我不很了解这个境界是怎样的……照我说来,酒的趣味只是在饮的时候,我想悦乐大抵在做的这一刹那,倘若说是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罢。”这不是一般性地谈论喝酒的轶事,而是表现了一种咀嚼人生的意味,一种从容、闲适、率真、自由的人生态度,从中传达出受五四新文化影响而获得个人主体自觉和个性解放、身心自由的思想特征。又如,在《故乡的野菜》中,从“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入题,道出“故乡”涵义的新意和世俗人情的奥秘,接下来又引出“故乡的野菜”的话题,娓娓动听地描述“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紫云英”等野菜的来历,其中穿插着民谣、儿歌,描绘了一幅古朴、纯净、天真、平淡的人生图画:“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在这幅生动的图画里,蕴含着一种清新、恬静、和谐的人生趣味内涵,展现出五四后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从现代散文创作的机理上来看,周作人择取的是小题材,是平凡的生活琐事,但所展现的却是极其富有人生滋味和审美情趣的生命状态、生活境界。这不是舞文弄墨的卖弄,而是融人生的趣味性与知识性于现代文化理念的一种展示与传达。这种富有艺术审美意味的“闲谈”,支撑在其背后的是他的人生观、审美观和现代文化观,对应的是建构新的民族国家共同体所带来的个人主体的觉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周作人有关现代散文创作理论和实践,还赋予了现代文化一种全新的审美理念,即现代散文创作所强调的是谋求通过个人性情的展露,从中表现出人的自在生命的一种自由精神体验与感悟,特别是在精神层面上,所突出的是无限的意义世界对有限的个体生命的超越,是对当下、对世俗、对日常功利心的超越,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愉悦,获得对生命意义、生活价值的深刻体验,以及人的主体性价值的确立。从新文学与新文化的对应关系上来说,周作人对“美文”创作理念的倡导,成功地将思想层面上的现代性诉求,转化成了新文学对审美现代性的诉求,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茅盾对新文学的理论建构,也同样表现了新文学对建构新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理念认同。在《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一文中,茅盾指出:“新文学就是进化的文学。进化的文学有三件要素:一是普遍的性质;二是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三是为平民的非为一般特殊阶级的人,唯其是要有普遍性的,所以我们要用语体来做;唯其是注重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所以我们要注重思想,不重格式,唯其是为平民的,所以要有人道主义的精神,光明活泼的气象。”在这里,茅盾将新文学“为人生”的指导思想,与新文化、新文学所主张的对众多的不觉悟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对应起来了,其目的与鲁迅、周作人等人倡导的唤醒个人主体觉醒的主张是相吻合的。在《文学与人生》一文中,茅盾在谈了文学与人生相关的“人种”、“环境”、“时代”等话题之后,着重谈到了作家人格(Personality)的问题。他举例说,“俄国托尔斯泰的人格,坚强特异,也在他的文学里表现出来。大文学家的作品,哪怕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总有他的人格融化在里头。法国法朗士说:‘文学作品,严格地说,都是作家的自传……’就是这个意思。”

同类推荐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 2015中国年度诗歌

    2015中国年度诗歌

    本书由中国诗歌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5年诗歌创作的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孺子牛之歌

    孺子牛之歌

    综观万祥牛同志流荡的经历,孺子牛的一生,再细读他的各的作品,在为其作序之时,再为他这本书定名为——《孺子牛之歌》。本册书选集了万祥牛的部分文学散文作品,他的报告文学、通讯、消息、社会新闻、言论作品选集另册出版。倘若读者能从万祥牛作品中获得一点甘做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出版这册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痕

    都江堰市以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闻名遐迩。作为其地标识的水文化和道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异,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
  • 推窗看云

    推窗看云

    诗人徐康,近几年驰骋于散文、随笔领域,佳作迭出,引人注目。收入本书中的上百篇短小精粹之什,带着诗人特有的观察生活的敏锐视角与状物言情的优美笔触,说古道今,遣兴抒怀、率性为之,心随意到;融知识性于文史杂谭,寓幽默感于世事评说。随作者“推窗看云”——看云舒云卷,云走云停,由方寸之地可见大千世界,于尺幅之内可窥人间万象。它带给您的将是文化的蕴藉与知识的濡染,生活的色彩与深长的思索……
热门推荐
  • 唐骏给年轻人的15条职业准则

    唐骏给年轻人的15条职业准则

    解密打工皇帝背后的成功经验,成就企业员工双赢的黄金准则。从普通的小职员到最有价值的“打工皇帝”,唐骏创造了一个职场传奇,也为无数职场人士点亮了一盏成功的希望之灯。唐骏的人生经历无法重复,但他成功的方法却可以复制。看唐骏,学本领,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 仙家田园

    仙家田园

    人倒霉,喝水都能塞牙缝。闷在家里玩游戏的程维,就这么无缘无故被闪电劈中。幸好这个肇事者还算有良心,事后给他补偿了一个神秘的手环。什么?这是仙界团队以现实和游戏为一体开发出来的游戏软件!!!“喂喂喂,瞧你那小眼神儿,神仙怎么啦?我们神仙也是追逐潮流的,别搞得仙界好像老封建,千百年都是一个样好吧,我们也是懂得与时俱进滴。”
  • 一分钟口才沟通术

    一分钟口才沟通术

    拥有好口才,如同拥有了成功的砝码,这成了很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可以判断其学识、修养能力。因为口才不仅仅是口上之才,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至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很多人认为:是人才者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而且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好口才,希望自己的事业如日中天。好口才常常来源于人们对你的看法,有效率的沟通者通常被认为比他的那些口才较差的对手们更有实力。便得这一力量为你所用的途径有两个:一、认识到好口才的重要性。二、提升自身的说话能力。
  • 演绎神话

    演绎神话

    白凡意外穿越到剧本中的神话时代,遇到了另外一个自己,从此开始了他的征程。有了危险怎么办?先看看剧本再说。不灵了呢?再秀一波演技。白凡双目血红,大吼一声:我有剧本可测未来,我有仙剑可断时空,敢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谁人能敌!Ps一个演员的修仙时代!
  • 双生牧师

    双生牧师

    五千年前,异界大陆,虚空界至高之权冲出结界,发动侵略。届时,山河崩乱,生灵涂炭。艾卡迪大陆第一代元素之子——亦冥带领大陆灵修奋起作战,最终以生命为代价,暂时封印了虚空界。此后每隔五百年,虚空界解封一次,元素之子出现一次。转眼间4000多年过去了。第九代元素之子马上降生……最后决战,即将到来!
  • 重生田园地主婆

    重生田园地主婆

    遭遇车祸,重生在农家。为毛身染重病,奄奄一息?老天爷也太不给力了吧!重病也就罢了,一群极品爷奶叔婶和包子爹妈竟然要将自己扔进土窑自生自灭!锦曦表示鸭梨山大……作为一位光荣的穿越者,锦曦要自救,要用自己的双手改造包子爹娘,种出一个富贵荣华出来,做一个坐拥万顷良田,坐看闲庭落花的田园地主婆!
  • 一曲胡笳动中原:蔡文姬

    一曲胡笳动中原:蔡文姬

    本书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时间的维度记述了东汉末年的一代才女蔡文姬坎坷曲折的一生,她出身名门,屡遭大难,但是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最终得以归汉,完成先父兴文治、续汉史的遗志。
  • 我的天真你的理智

    我的天真你的理智

    樱婼的冷漠,李以杰的活泼好动,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终究会不会走在一起呢???????????尽情期待吧!!!!
  • 穿越我的世界MC

    穿越我的世界MC

    主人公夏虎和夏侯高考失利,离家出走,出现以为穿越到了我的世界这个游戏世界里。
  • 大产品

    大产品

    小米凭什么开创“小米模式”,火箭般一飞冲天?特斯拉凭什么接班苹果出任最新版“创新大神”,尽享万人追捧?余额宝凭什么一夜间震动整个中国金融业?“大产品”,一个时代的新物种,未来商业社会的统治者,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在重构整个商业社会。在这个百年难遇的快速迭代式革新的时代,如何适应大产品创新的节奏?如何掌控“大产品”的魔力?如何把握“大产品”的创造、运营秘诀?如何用“大产品”思维改善旧有的营销和管理理念?本书通过一个个翔实的案例,在阐释“大产品”增长空间、“大产品”运作思维、“大产品”破坏力的同时,对中国未来商业的大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全景式解读。